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益,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谈判来取得最终胜利。
在英伦半岛巨大的反战浪潮下,麦克唐纳派出了自己的高级助理为乔治作为谈判首席代表,并且临行前,这样告诉自己的高级助理:“乔治,和中国人的这一次谈判对我们非常重要。我希望之前的几个预案都能得到很好的使用。不论中国人作出任何反应,你都应该以英国的利益,以工党的利益为重。”
“尊敬的首相,当年法国人也被中国人打败过,法国人的内阁也倒台过。这一次谈判,说不定会再次上演这一出。”踌躇满志,乔治似乎已经看到了在自己超高的外交手段下,中国人已经在谈判协议上签字了。无能的诺克斯,无能的远东司令部,居然连中国人都无法战胜了,或许,自己将以一人之力,赢回这一场战争都无法获得东西。
在他看来,战争只是一个个的借口,战争的果实,才是政治家们需要考虑的。至于俘虏?噢上帝,顺从民意,永远都是政客们骗人的鬼把戏。
“乔治,我不希望这是你的真正想法。中国人或许曾经非常愚蠢,或许如今也有同样愚蠢的中国人,但是,这个人不会是我们的谈判对象张蜀生。这个人很神秘,他的崛起速度几乎能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看看这些德国佬和美国牛仔们的报纸都是怎么写的吧:一个伟大帝国的衰落,将会迎来另一个古老国度的苏醒。(中)国西南:英国人的远东墓场。
乔治,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你一定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无论该死的愚蠢的印度人在这次战争中占了多大的比例,我们实际上是输了这场战争。而对手既然能打败我们,无论他们是采取何种办法,他都是一个成功的对手。而张蜀生和我们走的其实是一条路,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代价。
对于这场谈判,无论以何种实质结果结束,我们都要让帝国的子民知道,我们打了一场胜利的谈判战役,即便,即便我们在谈判桌下,付出一些难以避免的……”
作为麦克唐纳首相的亲信,乔治是一个中国通,这是他能主导此次谈判的重要原因。至于此人能力的高低,麦克唐纳却没有担心太多,比起保守党那些叫嚣着再次扩军备战的蠢货,乔治绝对是一个聪明人。
不为别的,就因为乔治总是能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做,这一次,也不会意外。
在五月份的大屠杀事件后,因为八月瑞丽大捷,中国人再次成为了全世界报纸的头版头条,无论是法国人,还是美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甚至是英国人自己,所有的报纸都在大篇幅地报道这一次英法两国的巨大失利。
不少报纸,甚至长篇大论地以当年布尔战争时英国人的巨大失败和欧洲战争时法国人面对德国人的失败来形容这一次的战争。
和当年的布尔人以及强大的德国人比起来,中国人,这个落后的、不文明的、贫穷的、缺乏教育科技文化的极度欠发达国家,居然能够打败武装到牙齿的英法联军。
几万人的俘虏,如果是当年欧战战场上,那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毕竟,那时候,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对手是号称全世界第一的德国陆军。就是在当时,德国人想要取得同样的战果,也要组织起相当大规模的战役,才能获得。
然而中国人,仅仅靠他们落后的装备和训练低下的士兵,居然能俘虏几万英法联军,全世界的媒体都在想着同一个问题:中国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当然,也有两三份报纸报道,说英国人和中国人的战场上,出现了战机和坦克。并且信誓旦旦地说这些情报都是由从中缅边境丛林逃回缅甸的英法士兵们提供的。
然而,这一巨大发现,顿时遭到了一致地反对,甚至报社的信箱都被愤怒的投诉信挤爆了。
所有人都不相信,昨天还是野蛮落后的中国,今天就能组建优秀的空军和坦克部队,要知道,这可不是买几支枪几发子弹,练上几个月射击就能训练出来的三流军队,就凭中国人,能赶上世界的先进行列,组建现代化的空军和坦克部队?
所有人都不相信,一致认为是报社的记者侮辱了读者的智商。这简直比英国人和法国人被中国人用大刀打败了还荒唐。许多读者更是反复举例,有的说自己进行过欧亚贸易,上个月才把几百支先进的步枪卖给中国人,因为他们无法生产那么先进的武器。也有的人说自己去年刚从中国回来,他甚至亲历了南方一场军阀间的战争,那些愚笨的士兵们,在没有炮火掩护,没有足够重机枪掩护的情况,被军官们用手枪逼着向前冲锋。他甚至见到了中国人的飞机,一架可怜的双翼帆布小飞机,他甚至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看见那架飞机上的飞行员,掏出手枪向下面的阵地开枪。
中国人绝对不可能拥有这么先进的武器,造谣,这是绝对的造谣。这是绝对的污蔑读者的智商。
然而,英法两国国防部长桌上的那份报告,却和主流舆论完全相反,恰恰和那几份被口水淹没的报纸上说的一模一样。
“尊敬的部长,为什么不主动宣布中国人拥有大量先进武器,很可能是德国人或者美国人援助了他们,从多方面的情报来看,我认为西南的崛起,有德国人的身影。”
英国国防情报部长站在以睿智著称的国防部长身前,手里拿着的是从士兵那里搜集到的更详细的情报。
“失败已经是结果,剩下的就交给那些政客们吧。西科尔,你要知道,就算我们对全世界公布真相,全世界同样会质疑我们。以那些愚蠢的平民和迂腐的政客们的大脑,是难以想象这件事情的。所以,顺应主流的声音吧,这件事情,国家知道就行。”
国防部长揉了揉发痛的太阳穴,这次的失败,必将带来军方的大规模人事变动,这些八卦新闻的小事情已经不是自己需要关心的了,自己需要决定的是应该保留哪些将军,应该把哪些自己讨厌已久的蠢货踢出去当替罪羊。
国外舆情沸腾,国内也没有消停。
当西南大胜的消息传出来后,各方的第一个反应非常直接:荒唐!
什么时候中国人能打败外国人了?没看到各地的租界,如林的外国建筑,还有那趾高气昂的外国人遍地都是吗?没看到整个沿海和东北,到处都是列强的身影吗?没看到黄浦江边,每天都有小渔船被英国人的江轮撞翻吗?没看到租界的公园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吗?没看到当年的区区倭寇,如今都能把偌大中华吃得死死的吗……
也许,极少数的声音会说,事情在改变。
黄浦江上,偶尔会有一两艘突然沉入水底的英国人江轮。
偶尔的清晨,租界公园门口总会诡异地躺着几个半夜被打的奄奄一息的印度门房。
偶尔,夜晚的街道上,几个醉酒欺负中国人的洋人,会被角落里钻出来的鬼鬼祟祟的黑帮分子一顿痛殴到连胆水都能吐出来……
少部分人慢慢地注意到了这些变化,而大部分的中国人,还在东亚病夫的阴霾中难以自拔。
西南大胜犹如一声晴天霹雳,打碎了这一片让人窒息,让人望不到希望的阴霾。
声嘶力竭过后,挣扎过后,咆哮过后,怒吼过后,质疑过后,兴奋喊叫过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了一个事实:西南是中国的希望。
到西南去!寻求自己一直在追求,却一直弄不明白的东西,到西南去,他们能打败英国人,法国人,他们一定有自强救国之法。
民情汹涌,一股潜潮正在全国各地上演,即将毕业的学子,不得志的工人,求生无路的破产户们,徽商、浙商等等,都在筹划着自己的新奇想法,无一例外的,西南都是他们的目标。
“亲爱的艾薇儿小姐,我认为我们应该结束这毫无疑义的采访,缅甸英国人司令部或者越南的法国人司令部才是我们明智的目标。”
威廉举着笨重的闪光机,跟在自己的上司身边,作为美国著名的报纸巨头纽约时报的记者,艾薇儿小姐可谓是一个另类。
作为助手,当他听说艾薇儿小姐准备远渡重洋,亲自到中国西南采访这次战争和随后的谈判时,威廉甚至以为她病了。谁知道,艾薇儿小姐的申请不但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新的大老板的批准,还将预算额度翻了一番。
艾薇儿小姐毕业于著名的耶鲁大学,是一个语言学的天才,会讲八国外语,威廉一直觉得她不去外交部,而是做一个记者简直太委屈了。就像现在,曾经在上海待过几年的威廉,说的中国话还没有她一半标准。
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威廉时常都忍不住想提醒她别忘了自己是美国人。
然而,事实证明,自己这个上司这次错了。威廉跟着她花了整整一个多月才来到西南。等他们来到西南的时候,城外的俘虏营早就没有了人。
经过几天的采访,威廉发现,这些中国人满口谎话,凡是接受采访的人,大多都对他们的政府和军队崇拜到了极致,有的年龄很老的老人更是可笑,连身上好不容易有件新衣服,都在采访照完相时,还再三叮嘱自己别忘了写“新衣服是政府发的。”
天啊,威廉只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谎言的国度。他从小就是跑世界的人,从没见哪个地方,100个人里面,99个人在称赞政府,剩下的一个人不是不满,而是因为他是一个聋子……
但他也发现了一些和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地方。
首先,大多数中国人看到自己两个外国人,不再像以前躬身弯腰地致礼,他甚至恍惚觉得,这个城市的中国人都用一种有色的眼镜在看他,不是好奇,也不是惧怕,更像是带着自豪的嘲笑。
接着他发现,这里的人好像非常爱笑,而没有其他城市那些中国人满脸垂头丧气的样子。
“威廉,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一整天都没有见到一个街头乞丐,更没有见到小孩子当街要饭。”艾薇儿刚刚结束了一段采访,一个街头擦皮鞋的擦匠接受了她的采访。
“乞丐?”威廉咬着拳头,仔细想了想,疑惑地摇摇头:“这几天好像都没见到有乞丐。”
艾薇儿点点头,又翻看起手里刚才的访问笔记来,“擦鞋的匠人说他有5个孩子,却只有他一个人赚钱养家。但是,五个孩子都在上学,最大的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而且,因为自己家里情况特殊,上学不用交学费,每天中午,学校还有一份免费的午饭,孩子们只需要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勤工俭学就行……”
“真好啊,要是我小时候有这样的好事情,也不用满世界乱跑了。”威廉也是贫民窟出生的,不由感叹道,他似乎已经忘了刚才的抱怨。
“威廉!”艾薇儿其实更多的是在自言自语,这时候她却转过身,精灵公主一般的艾薇儿小姐认真无比地对他说:“这里是中国,你却成长在美利坚,难道你还认识不到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有什么问题?能够不花钱上学,还能吃免费的午饭,这不是一件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情吗?噢,赞美上帝。”
“你错了,他们不会赞美上帝,他们只会赞美张…蜀…生!”
艾薇儿说完,也不管这个笨蛋,自己当先走了,今天可是英国谈判团抵达的日子。一切为了三万多名俘虏,这场谈判,一定会有很高的新闻价值。
“总长,英国人的谈判团到了!”
茅云先推门走进张蜀生的办公室,因为称呼有些不便的原因,张蜀生还是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