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4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邸里面也是热闹异常,这个春节,因为苏天成在家里,朱审馨布置得格外的仔细。

苏天成依旧是和平常一样。看看洪承畴的来信。

渠清泽和暗线送来的情报不少了,通过这些情报,苏天成知道了,后金暂时没有什么动作,也没有多少的布置,似乎也处在观望的态度之中,包括身在后金首都沈阳的黄在胜。也没有传来什么有价值的情报。

根据苏天成的安排,黄在胜离开了山海关,进入了沈阳去了,名义上是去做生意,当然了,黄在胜的身份,后金也是知道的。

苏天成最为关注的事情,就是渗透到关宁锦防线的后金奸细。这方面的情报,黄在胜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估计后金知道这个情报网的人,也不是很多。

“老爷,宫里来人了。”

听见管家的禀报,苏天成连忙站起来了。跟着管家来到府邸的门口,宫里来的人,就是太监了,这些人可不能够怠慢了。

“苏大人。皇后娘娘请您到乾宁宫去。”

苏天成大吃一惊,这个太监说话很是客气了,皇后娘娘完全可以发出来懿旨,要求自己进宫去的,现在却说是请自己到乾宁宫去。

这乾宁宫是皇后娘娘住的地方,只有皇上能够随便去,既然皇后娘娘在乾清宫召见自己,那说明皇上也是知道的。

“公公稍等喝茶,本官准备一番。”

管家带着公公到大堂喝茶,同时给了公公一锭黄金。

朱审馨检查了苏天成的装束,一直到看不出来任何的问题之后,才放心下来。

进入乾宁宫的时候,苏天成听见了朱由检爽朗的笑声。

这样的笑声,苏天成还是第一次听到。

引入眼帘的一幕,令苏天成很是感慨,朱由检和皇后娘娘坐着,朱慈烺站在旁边,朱由检的手里拿着信纸,上面大概是朱慈烺写出来的文章,朱由检和皇后娘娘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朱慈烺站在旁边,显得很是恭敬。

要不是亲眼看见,苏天成根本就难以相信,帝王之家也有如此温馨的一幕。

“苏爱卿,这是乾清宫,皇后要见你,就不用大礼了,朕今日也是客人啊,哈哈……”

周皇后瞪了朱由检一眼,开口说话了。

“苏大人,本宫今日请你来,是要感谢你的,太子回来之后,表现大不一样了,这都多亏了苏大人的悉心教导啊。”

“臣不敢,这都是太子殿下聪慧,臣跟着太子殿下,学到了好多的东西,在夔州府城的时候,太子殿下临危不惧,不顾自身安危,坚决不肯离开,臣深为感动,众人也受到了感染,故而能够以一万余将士,抵挡九万流寇的疯狂进攻,取得后来的大捷。”

“苏爱卿言过了,太子还小,朕以前忙于朝廷事物,很少关心到太子的事情,自从太子从四川回来之后,屡屡给朕惊喜啊,苏爱卿看看这篇文章,朕觉得确实不错啊,如此的年纪,能够写出来这样的文章,若是没有足够的磨砺,不大可能啊。”

苏天成认真看过朱慈烺写的文章,内心一阵惊喜。

原来朱慈烺写的这篇文章,重点是说到民生的,也就是苏天成一直都坚持的那个观点,民富才能国强,只有老百姓富裕了,官府才能够富裕起来,国家才能够强大起来,虽然这篇文章,从理论方面来说,还显得有些幼稚,有些想当然的意思,比如说君王的恩赐,能够令百姓富足等等,但朱慈烺有了这样的思想,这是非常宝贵的。

民贵君轻这个道理,很多的皇帝嘴上这样喊,心里却不是这样认为的。

“太子殿下这篇文章,令臣感受颇多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都是得益于皇上和皇后娘娘的教诲,太子殿下有着如此仁厚的胸怀,何愁我大明不富强,何愁我大明百姓不富裕啊。”

朱由检脸上的笑容更加的多了。

“苏爱卿,朕很是欣慰啊,自从登基以来,朕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过啊,今日皇后说了,要好好感谢你,朕是非常赞同的,就是不知道皇后能够拿出来什么样的奖赏,这奖赏太少了,显得朕小家子气了,不过朕也不知道皇后会有什么奖励啊。”

朱由检居然有心情开玩笑了,要说他的年纪也不大,十六岁登基,如今也不过二十八岁的年纪,大概是登基之初,遭遇了太多的事情,不知道欢乐是什么了。

周皇后看了看朱慈烺,眼睛里面充满了慈爱。

“苏大人,皇上一贯要求节俭,本宫是要带头做到的,太子进步如此的明显,本宫是一定要感谢你的,本宫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礼物,这礼物太清了,确实有损皇上的颜面。”

“皇上,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臣不敢有此等想法,太子殿下确实是聪明睿智,臣是望尘莫及啊,说到赏赐,臣绝不敢有什么奢求的。”

太监端着盘子进来的时候,苏天成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其实皇上和皇后娘娘赐予的奖赏,没有多大的意思,回到家里之后,这些东西不敢拿出去交易,除非皇上和皇后娘娘直接赏赐金银珠宝,但这些东西太俗了,一般都不会的,其他的东西,拿回去之后,只能够是老老实实供奉着,生怕有破损了。

“苏大人,这柄玉如意,还是本宫嫁给皇上的时候,皇上赐予本宫的,这么多年了,本宫一直都仔细保管这,今日就赏赐给你了。”

苏天成只能够是跪下了。

“皇后娘娘如此贵重的礼物,臣不敢接受啊。”

“呵呵,苏爱卿,这等的礼物,正好合适,朕也一直都想着赏赐你什么东西的,今日跟着沾光,皇后娘娘赏赐的这柄玉如意,也带上朕的意思了,这柄玉如意,也是先皇赐给朕的,乃是波斯一带进贡的贡品。”

端着盘子的时候,苏天成的额头上冒出了汗滴。

这柄玉如意,价值并非很高,但意义不同凡响了,说白了,这就是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定情物,现在赏赐给自己了,恩宠是不必说的,关键是自己得到了这个礼物,回家之后,必须要好好的供奉起来了,千万不能够有损坏的。

可以说,这柄玉如意,代表了无上的荣光,满朝文武大臣得知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定情物,都赏赐给自己了,会是什么样的看法,那是不用说的。

苏天成一直以为,皇上和皇后娘娘可能会说到太子下一步的行动,也就是说,自己到宁远去之后,太子是不是跟随过去,其实苏天成是不同意这样的安排的,和后金大对抗,旷日持久,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若是太子长期跟着,肯定会影响到学业的。

好在皇上和皇后娘娘都没有提及。

回家之后,朱审馨看见了这柄玉如意之后,脸上的颜色都变化了,苏天成有些奇怪,问是为什么,朱审馨愣了好半天,才开口说了,原来皇上没有登基之前,处境是很艰难的,生怕遭受魏忠贤和客氏的伤害,那个时候,皇后娘娘甚至是亲自做饭,防止有人下毒,这柄玉如意,就是皇上在那个时候,为了感激皇后娘娘,专门赐予的,这件事情,绝大部分的皇室宗亲都是知道的,想不到皇上和皇后娘娘将这柄玉如意,赏赐给了苏天成。

听到这个故事,苏天成眨了眨眼睛,这个恩赐是不是太大了啊。

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学业

大明朝官员之间的拜访,从腊月初就开始了,这和几百年之后是有些相似的,官员休沐的时间不多,今年承蒙皇上的恩赐,京官的休沐时间,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这么长的假期,好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了。

京官其实很累的,倒不是身体累,而是心里累,在京城里面,天子脚下,高官显贵太多了,看见这些显贵,就想着必须要进步和升迁,才能够过人上人的日子,平日里需要不断找机会去拜访上级,时时刻刻都需要找到理由,让上级不要忘记自己。

所以,真正到了过年的时间,休沐时间,所有官员都需要休息,今年的假期有些长,有些中低品秩的官吏,甚至准备请假了,回到老家去看看,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这个时候,大家是不会相互串门的,在家里舒服很多的,不过春节是最大的节日,不去拜访上级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只能够选择腊月的时间了。

也有例外,正月的时间,有些官员也到上级的府邸去拜年,那样就不是一般的关系了,心腹之类的,选择这个时候到上级的家里去,显得是一家人。

腊月到来,苏天成在京城的日子也不多了,正月十五之前,他是必须要赶到宁远去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不能够耽误了,虽然说宁远一带的情况特殊。

腊月二十,徐尔一上门来拜年了。

徐尔一是苏天成的老师,按说是不该给苏天成拜年的,但苏天成的身份不同了,太子太保、蓟辽督师、兵部尚书、右都御使,已经是从一品的高官了,这等于是大明朝顶尖的存在了。徐尔一来拜年,也是说得过去的。

听说徐尔一来拜年,苏天成连忙到府邸门口迎接,嘴里连声说不敢叨扰老师的话语。

徐尔一依旧是兵部左侍郎,正三品的官员,短时间之内想着做尚书。恐怕是有些困难的。

苏天成带着徐尔一,直接进入了书房。

坐下之后,两人寒暄了一阵子,徐尔一很是感慨,说自己在京城这么多年了,今年是最为热闹的,很久没有看见如此热闹的情形了,这都是因为剿灭了流寇、辽东安静的缘故。

说完这些之后,徐尔一的话题很快转移了。直接说到太子殿下的事情了。

“太子殿下从四川回来之后,朝廷的诸位大人都感觉到了,太子殿下的变化很大啊,皇上已经做出来了决定,从正月开始,太子殿下就要出阁讲学了,这表示太子殿下就要出宫了,我真的是没有想到啊。按照朝廷的规矩,太子殿下出阁讲学。至少要等到十四岁的时候啊。”

太子出阁讲学,又称为经筵,是专门为皇帝或者太子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习,由朝廷里面学识最为深厚的大臣、翰林院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大臣等,分别授课,这其实是一种帝王接受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方式。

明朝是非常重视经筵的。开经筵为朝廷的盛事,十分隆重,仪式由内阁首辅主持,内阁所有的阁臣协助,六部尚书、左右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副都御使,都是要参加的。

崇祯登基以来,内外交困,经筵一事没有谁提及了,如今情况开始好转,经筵自然被朝廷大臣开始重视起来了。

太子出阁讲学,这的确是大事情。

徐尔一说出来这件事情的事情,苏天成心里动了一下。

明朝的经筵,一般是每个月三次,日子在初二、十二和二十二日,看样子太子殿下第一次出阁讲学,肯定安排在正月二十二,这就预示着,从这个时候开始,经筵将要常规化了,太子的学习必须正规化了。

如果经筵开始了,朱慈烺就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到辽东去了。要不然满朝的大臣,都会弹劾的太子殿下的学业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啊。

“太子殿下出阁讲学,这是好事情啊,也是大事情,只可惜学生不能参加了,老师是一定要参加的。”

“大人职责重大,不能够参加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苏天成的品秩太高了,徐尔一不好托大了,这也是朝廷里面的规矩。

“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太长了,正月十五以前,就要赶到宁远去了,要不然学生自己也不好意思了。”

“大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想的,辽东的局势很是平稳,后金鞑子不敢学以前那样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