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女当嫁-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把这样的稀罕物炖给锦娘吃了。锦娘的身体一直不好,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吃了两天竹木耳炖冰糖,夜里都不咳嗽了。郁小闲为此还专门蹲守在竹林里观察竹木耳的生长,最后才放弃了大规模种植的计划。

有些山珍就是大自然的造化。就像法国松茸,要靠人力去自然界里找,要是能大规模的种,也就不会那么贵了。竹木耳这种蘑菇两三次繁殖之后,就会自然退化,要想多次留种,郁小闲自认为没有那样的能力。她的蘑菇场。只能种植草菇,香菇,木耳,美味牛肝菌,白灵菇。小松菇这样的大宗品种,不过这样也就足够了,要是在过年的时候,能反季变出新鲜蘑菇来,价钱上肯定是大赚一笔。去年给自己家带来千两白银的海棠果,这次郁小闲也特意栽种了上百棵幼苗,也许在清朝占据江南前,这种果子还能给自己家带来一笔财富。

转眼间清明节就要到了,所有人的心思就都放在早稻上了。这一次王福是完全按照郁小闲去年教的成功经验去种植水稻的,由于稻种好,郁小闲家的秧苗长得格外好。邓家村的那些北方人是头一次种水稻,郁小闲派了自己这边的种田好手过去指点,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罗七娘拿娘家陪嫁的田地和姑母家换了二十亩和金斗观观产田相邻的田地,姑母家正好把那二十亩地给嫁到县城的女儿陪嫁。算是两厢便宜。刘洪生对于观里的土地种植是很上心的,反正春天时节,客栈和酒肆的生意很一般,他是庄稼人,更想留心田地里的事情。

眼看今年的一切都还太平,郁小闲都有点怀疑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东西是否真实,不过她还是按照原定的天灾预案在准备着。连日的春雨已经把四处的沟渠填的半满,郁小闲在某些泥土聚集多的地方种上了莲藕和荸荠,茭白。这些水生蔬菜在雨水多的年份可以代替普通的青菜代替旱地蔬菜,充当黄金虫的饲料。除此之外,郁小闲还准备了很多竹排架子,将根部吸水的水蕹菜,水萝卜进行亲水种植,在其中套养泥鳅和鱼虾。既然老天爷要发水灾,那只有在水里寻找食物了。

因为预计了今年的饥荒,梅管家等人管理山里的用度也格外用心起来,养殖黄金虫的数量也随着天气慢慢增加,因为缺少青饲料,黄金虫连竹笋的包衣都吃下去了,那些的新长成的竹子就是它们的主食。山里的所有人都勒紧了裤腰带,半饥半饱地活着,还要做大量的活。郁小闲想到了一个主意,就是让市场上所有卖鸡鸭和杀猪的人在自己家的一个棚子里免费用热水,宰杀牲口,这样一来,就得到了不少鸡血,鸭血,猪血,还有不好卖出去的内脏,这些荤腥的食物,搭配着黄金虫熬煮的汤水,就是山里人最重要的营养补充。

山里多了几个孕妇,桃红,王黑子的媳妇,还有水牛的媳妇,郁小闲给了她们特殊的照顾,家里特别养的猪和鸡都是专门供给大户人家的,肉和上等排骨都卖掉了。那些大骨头和鸡架子,包括猪心,猪肝之类的东西就全部留给了孕妇和像蛐蛐这样大的孩子。

曹龙氏被郁小闲带回了泾县县城,专门留在自己身边当管事,顺便教导秋冰月的音律,连榴花院也送了人在曹龙氏身边学习古筝和吹笛子。相处的时间久了,郁小闲才知道,曹龙氏出身乐坊世家,祖上还有人在宫里王府当过供奉,因为这一代只有曹龙氏一个女儿,因此曹龙氏的父亲着意培养曹龙氏,所有曹龙氏的音乐造诣颇高。曹龙氏的丈夫是个秀才,家里有四五十亩的,还算殷实,两人在元宵节的灯会上一见钟情,后来曹家才去提亲。

明朝的等级制度是瞧不上乐坊世家,曹家是属于农户向士林转型的好人家,能包容善待龙氏,已经让龙氏很感激了。这次因为家乡连年大旱,曹家的地也颗粒无收,曹龙氏的公婆宁愿绝食饿死也要让曹龙氏的丈夫带着后辈子孙逃荒。曹龙氏离开家乡的时候,婆婆已经饿死了,公公也奄奄一息,却拿出了二十斤陈年的大麦让儿孙带着上路。曹龙氏的父亲和过继来的弟弟因为灾荒,先行去京城投靠故旧了,曹龙氏只能依靠夫家一行人逃荒。

二十斤大麦能有什么用,曹龙氏的丈夫和小叔子为了让曹龙氏和孩子活下去,什么苦都吃过了,曹龙氏甚至还在某些地方卖唱讨钱。最后曹龙氏的一家人都为了保住曹家唯一的孙辈要卖掉曹龙氏,可曹龙氏的丈夫不同意,曹龙氏的丈夫为此带着弟弟去杀人抢东西,结果兄弟两个人都死在别人手里。曹龙氏手里握着抢来的十两银子,还有一把匕首,像一头母狼一般守护着自己和儿子,这样才跟着难民逃到了金斗观。

曹龙氏说到这段经历的时候,是泣不成声,郁小闲也很感动,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爷们,就是曹龙氏丈夫这样的。在最后的生死关头,为了自己的女人敢牺牲自己一切的人。郁小闲擦干眼泪,又拿了帕子给曹龙氏擦眼泪,对她说到:“我看你这辈子也不可能对谁再动心了,有这么一个人留在你心里,普天之下,应该没有人可以比得过他了。你愿意守节就一直守着,要是有人欺负你,我在一天,我管着,我不在了有黄家和金家,冰月你徒儿管着,绝对不会为难你。至于你们的家奴契约,我一会儿就给你烧掉。你儿子有个好父亲,有个好家族,都是好人,以后你儿子就跟着我儿子一块上学,将来有出息了,你的夫家也不算白给你们一条生路了。”

曹龙氏听到郁小闲的郑重承诺也很是感动,立刻带着儿子给郁小闲磕头认作干妈,还让儿子的大名改为曹郁德,以感谢郁小闲的再造之恩。郁小闲算是收了曹龙氏的心,从此这母子二人就是死心塌地跟着郁小闲母子了,蛐蛐也因此有了一个同龄的小伙伴。郁小闲觉得相比曹龙氏的儿子,蛐蛐要幸福得多,即便是那些苦日子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饥寒无助的日子极少。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饥荒中一定要磨练一番,三岁的曹郁德就会是一个很好的伙伴。

一转眼间离端午就不到一个月了,郁小闲来大明朝的日子已经超过一年了。赵岐辛苦了三个月,郁小闲算了一下跑商的收入,赵岐带着的商队一共为家里纯赚回了二百六十石大米和五十匹土布,郁小闲现在收货卖货,除了压着一些干蘑菇等着端午卖高价,最后赚的银子都变成了大米。灾荒将至,最简单的储备就是粮食和布匹,现在粮食已经卖到了两贯九百钱一石了。清雅院在锦娘的管理下,卖出了些东西,做了不少上等的针线摆设,预备卖到芜湖以外的地区,这处此刻并没有赚钱,只是勉强维持着。客栈赚来的银子不到二百两,都拿去贴补山里的用度了,郁小闲在这几个月已经贴进去了赵岐赚来的全部米粮和布匹,只落得了金家那边的两百两银子分红。

郁小闲盘点了手里的积蓄,她还存着自己和粉蝶的黄金一百四十两,两匣子首饰,还有一千两银票,她很是迟疑,要不要在端午之前,把九成的金银换成粮食。可没有等郁小闲动手,洪灾就已经来了。

39灾荒(一)

过了四月初八佛诞节,大雨倾盆而至,一连下了二十多天没有停歇。整个地区所有人家的墙壁上都潮湿得出水,某些竹木制作的用具都发黑,墙角破损的地方长出了长长的菌丝。眼看端午之后就要收夏粮了,稻田里的稻子被水这么一淹,而且没有经过阳光的照射,如何能成功长成米粒,注定要绝收了。那些烂在地里的刚灌浆稻子,就算做饲料也是不能够了,那些辛苦了几个月的农户,对着大雨是嚎啕大哭。青黄不接的粮食短缺注定要延续到秋天,这下子本来就没有食物填饱肚子的穷人就更熬不住了,就算卖儿卖女也会饿死很多人。

山田里的水稻比正常的水稻要早播种二十天,连秧苗都是在暖房里孵出来的,刚移栽到大田里的前期还在田里围起了稻草帘子用于保温,用炭炉升温,成本提高了很多。本来王福还觉得太太这样做是莫名其妙的事情,如今看来倒是一步极为正确的举措,至少在暴雨前,山城梯田里的米成型了,就算是提前收割也会保住三成的收获。

从大雨之灾来临的那一天开始,整个山城的人,还有邓家村,金斗观的田里就有序的忙碌起来了。那些竹篾和雨布被最合理的运用了,所有的田地都被成片的棚子遮盖住了,尽管雨很大,可最终落到稻田里的雨水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旁边的水渠被排到了深沟里。刘洪生的二十亩地当初没有完全按照郁小闲安排的去打理,只有五亩是用上了遮盖物,到了最后,刘洪生家里的田地只有这五亩地保住了早稻一般产量的三成。

山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保住当季的收成,每天安排了十来个人轮班去容易出现洪水和泥石流的地方巡查,那些排水系统也容易被雨水冲刷出来的淤泥和石头堵塞,山城的人需要不断的挖出淤泥,疏通水渠和水沟。在水渠和池塘将要满出来的时候。郁小闲一声令下,把防灾的最后关卡打开。去年为了取土烧砖烧窑而形成的那个土炕,变成了泄洪口,一旦这个巨坑被填满,虹吸现象会把水压到高处去,从雨季开始,山上建筑的水池就整个盖了起来,雨季的时候。饮用水基本是在这里取的,而且都经过了简单的沉淀和消毒。

山神市场的排水系统在这时候也收到了很严峻的考验,王顺子等人是带着客栈的伙计和外围的那些做工程的家奴,日夜警戒,唯恐市场的水排不出去,把种养场的地给淹了,暖房和沼气池可是家里的重要生财基地,绝对不能出事。郁小闲从前留下的后手,这一次又发挥了作用,那条本来要当作运输途径的河沟。最终保证了整个山城市场和种养场。

水灾一出,县城里的粮食供应立刻出现了问题。大户人家多少都有些存粮,可穷人哪里有钱囤积粮食,县城里的大米价格猛涨到四十文一斤,让许多穷人更活不下去了。大水也淹掉了很多蔬菜地,城里的绿叶菜从一文钱两斤左右的价钱,涨到了三文钱一斤,就这样也很少有人出来卖菜。因为水灾。山神市场的生意也清淡了很多,猪和鸡的肉价都翻了一倍,有几天都没有生猪可以运来。

郁小闲临时收储的粮食也不到三千斤了。靠着这些粮食熬到早稻收获也很不易,依靠这些粮食生活和运作的人大约有三百人,两处客栈和酒肆在这时候也不能停业,粮食的供应也依然要靠这些粮食。现在到处都需要劳力去抗灾,去尽量保住收成。郁小闲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让提前让一个山窝子的人把部分本来要在农历六月收割的芋头,提前收获,用以做补充粮食。

对于跑商的人而言,此刻是最艰辛,却也是最能获利的时候,赵歧是个极为能吃苦的人,他一次带着三辆车出门,中途换两次车马,把因为暴雨而生长得更外茂盛的水生蔬菜和菌棒上种出的好蘑菇,还有种植场花心思收获的鸡蛋和整头的活猪,整笼的活鸡送去芜湖的大户人家,然后从那边运回粮食,带回银子。在端午前停雨的那一天,赵歧一共带回来五百两白银,还有两千斤粮食,比三个多月赚的都多。

粮食终于不是不问题了,郁小闲为了提振大家的士气,在端午这一天还是按照旧历,煮了茶蛋,包了粽子,做了一顿有肉的饭菜给所有家奴吃。本来生活在紧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