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两个办法,第一,发生天灾,复汉军及时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减少百姓的损失,让他们知道复汉军的好。
当然了,这个办法张野是不想看到的,天灾,毕竟是要死人的,这样张野虽然达到目的了,但他也不想让百姓受太多的苦。
第二个方法,可以完美的解决目前的现状,那就是再打一仗,最好是清军来攻,他们能够死守城池,并且给清军造成巨大的伤亡,如此的话,百姓们看了之后才会对复汉军有信心。
只要能够守住城池,那百姓还有什么好担忧的?渐渐的就会有一个,两个,一百,一千个百姓前来投奔。
但打仗这种事情可不是张野能够左右的,现阶段攻下了临沂城,张野已无主动出击的兵力了,所以只能守城,等待清军来攻。
而募兵的事情又是迫在眉睫,必须要尽快进行的,毕竟早一天招到兵,就能早一天完成新兵训练,他们自保的能力才会更大一些。
“这样,先回山里把军衔运回来,我们先进行改制,然后宣布新的军饷方案。另外我们不是有山东籍士兵吗,找那些距离较近的士兵,把之前的军饷给他们,让他们带着军饷回家看一看,如果有可能的话,就把整个村子都迁徙到沂蒙山里。”
现阶段既然走投无路了,那就只能从士兵们身上下功夫了。
当时招兵的时候选的都是那些贫苦人家的孩子,一个村子里适合的人有不少,但愿意当兵的却不多,最主要的还是怕欠饷。
现在让这些士兵带着军饷回家去,即便不能把整个村子都迁徙过来,也能让他们的家人给复汉军做宣传,起码让人知道,复汉军是不欠军饷的,而且还是足额发放,又是全国最高的军饷,总会有人愿意来的。
“士兵现在回家可是很危险的,万一他们不愿意迁徙,岂不是暴漏了他们家人的信息?而且他们要是宣传我们的话,估计清军很快就会找上门的,不妥!不妥!”
杨军威摇了摇头,这个方法他早就想过了,但后面的问题却无法解决,所以也就暂时没有去做。
“这个简单,愿意来的,就随着他们一起回来,若是不愿意,我们就做出一副抢劫的样子,让清军误以为我们是去抢劫,这样清政府非但不会怪罪,反而还要安抚。”
张野摇了摇头,这在他看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清廷正是火烧眉毛的时候,若是他们做出一副抢劫的假象,清廷必然不敢迁怒于百姓,否则将会有更多的百姓站在张野这边。
清廷虽然昏庸,但却不是傻子,即便他们处处提防着汉人,但也不敢在这种事情上做的太过火。张野抢劫的事情又不是没干过,虽然村子里穷,没什么可抢的,但他们有粮食,部队可以假装抢粮,而那些跟着走的人,可以说是强行带走的。
“对啊!这个方法好,反正那些地主家里一个个都富得流油,我们就去抢地主的,既能募兵,还能抢钱抢粮。”
李三才猛然一拍大腿,顿时觉得这个方法不错。
“恩,就这么干,派一个营出去,从远到近,可别一路上打着出去。”
张野点了点头,他忽然意识到,这年代耕地大多数都在地主手里,百姓们手里基本没什么地。
所以这个抢劫根本就不用伪装,可以真刀真枪的干,而且还能得到一笔财富,何乐而不为?不得不承认,张野之前的思维一直都还在后世,总以为土地在百姓手里,抢粮的话就等于是抢百姓的。
若不是李三才提醒的话,张野估计还未必会反应过来,其实这种事情他遇到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毕竟在后世生活了二十来年,在那里早已没了地主,所以也就习惯了。
紧接着,李三才和杨军威直接从部队里挑选出了家里距离临沂最近的士兵,然后组成了一个营,携带着数百辆马车浩浩荡荡的直接出城。
当然,出城是在夜晚,毕竟白天的话有点太招人耳目了,如果赶得巧的话,乘坐马车急行军一夜,第二天早上的话差不多就到地方了,然后便可以直接开抢,顺带着抢人。
然后在一路返回,最多要不了五天的时间便能返回临沂。
第六十四章:你家出事了
“哟,这不是二娃子吗?你怎么回来了?”
“二娃子,你跟着部队回来剿匪呢?”
“二娃子哥,你这一身衣裳可真好看啊!”
“二娃子,这出去一年,身材壮实了不少啊。”
清晨,临沂东北方位大约五六十公里左右的一座村子内,村民们刚一走出家门,便看到村口处到处都是士兵,而且这群人里竟然还有他们熟悉的身影。
一个个急忙兴奋的上前打着招呼。战争,似乎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
整座村子里的百姓都是一家苏姓地主的佃户,因为上个月刚刚忙完了秋收,小麦的种子也种下去了,所以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百姓们除了偶尔下地除草,浇水以外倒也没有其他的工作。
所以这时的人看起来都挺闲的,农民就是种地,除了种地就是一个村子里的人坐在一起聊天打屁,没有什么娱乐生活,也不像城里人,可以去打工挣钱。
而这,也是当今社会最普遍的现象,所有农民基本上都是这样,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农民一辈子都要呆在农村里,而去过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十几里外的县城。
“三婶,部队里有任务,所以就回来了,顺便回家看看。”
苏黎笑着回应着村子里长辈的问候,这些可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关系也不错,一见面就有种亲人的感觉。
而这个时候的百姓也都比较淳朴,没有后世的那么多勾心斗角,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二娃子,你这衣裳看起来怎么跟其他清军的衣裳不一样啊?你背后背着的是什么?难道你也开始抽大烟了?”
被称之为三婶的妇女同样笑呵呵的说着,张野身上的衣服与其他清军的确不同,配上皮靴,上下分离式的军服,在北京城这种装扮并不稀奇,但在这落后的小村子里还是引起一众人等的惊奇。
至于他们脑袋后的辫子,已经没人去管了,若是一两个人那也就算了,可这一营人都是光头。而且听说新军跟其他部队都不同,特殊的很,所以也保不齐上面允许他们剃成光头。
“去!去!去!你个老娘们知道什么?二娃子是新军,知道什么是新军不?那可是全国最精锐的部队,衣裳能跟那些土孢子们一样吗?还有,二娃子背后背着的是枪,能杀人的玩意儿,什么狗屁的大烟,不知道别瞎说。”
人群中挤出了一名中年男子,手中拿着一杆烟袋,烟袋下方系着一个袋子,里面装有自家种的烟丝。
像大烟那种玩意儿他们也知道是害人的,加上家里本就贫穷,所以也就抽不起,但也正是因为穷,所以才救了他们。
不过中年男子在看到苏黎之后显然没有高兴,而是一脸的焦急,教训完妇女之后,开始转过头来看向苏黎,继续开口道:
“二娃子啊,趁着你现在回来了,赶紧去你姥姥家吧!”
“四爷,我姥姥家怎么了?”
因为都是一个村子,基本上也都是本家亲戚,所以也都是按照辈分来排位的,老者属于苏黎爷爷辈的,排行老四,所以在村子里但凡是孙子辈的,见了面都要喊一声四爷,同时他也是村子里佃户中威望最高的老者。
“哎,还不是让粮食给闹的?今年地里庄稼收成还不错,那些地主就把租金提高了三成,这样一来最后自家留下的粮食还没有去年多,你姥爷说了两句难听话,结果被地主家狗腿子打了。
这不,消息传过来你大哥和你母亲就去了,结果你大哥也被打了,地主家还说今年你姥爷家的租金增加十成,要不然就杀了你姥爷全家。这不,实在是没办法了,我招呼着乡亲们凑了点粮食,让你父亲给送去了,昨天刚走,也不知道那边啥情况了。”
四爷仍旧担忧的说着。
租金增加十成,这是什么概念?而这些佃户本来的租金就不低,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亩地产一百斤粮食,那么正常的租金是五十斤,增加三成的话,就等于要交八十斤粮食。
若是增加十成,说白了那就是地主要把人给逼死了,一亩地产一百斤粮食就要交五十斤的租金,按理说十成的话也就是把所有产的粮食全交了。
但那些地主可不管这些啊,他们只用自己的土方法来算,一百斤的话五成就是五十斤,几成是按照产量来算的,不是缴纳租金多少来算的,增加十成就是一百斤,加一块那就是一百五十斤,这才产一百斤,要交一百五十斤的粮食,上哪弄去?
“就是,二娃子你赶紧去吧,你是当兵的,手里有枪,过去那狗日的地主也不敢奈何你,说说差不多就算了,毕竟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周围其他的村民也开始劝说道。
这时代的地主是按村划界的,基本上一个村一个地主,所有的地全都在地主手里,百姓要想种地就得去地主那里租,或者你家本来就有地。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现在手里还有地的百姓已经很少了,就跟恐龙一样,基本绝迹,而他们手中的土地也被地主通过各种手段个低价抢走,不给就打人,甚至还杀过人。
反正他们每年都会给官府一定的好处费,官府在这方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是有人告官,官府则通知地主去把人领回来,然后是打死还是打残就看地主的个人意愿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社会底层的重重矛盾,所以几十年前的时候,当太平天国出现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多的百姓举家投奔。
而这些地主们可谓是天不怕地不怕,但他们却怕当兵的,那些人打仗虽然不行,打地主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当有当兵的找上门的时候,地主们也只能给点好处费把人打发走,却不敢得罪他们。
因为军队严格的规矩,所以苏黎尽管很气愤,但却也不敢私自作出决定,他必须要先请示上级,得到允许之后才能行动。
苏黎因为在大兴安岭之战表现优异,在这次军改的时候已经被提拔为准尉,好歹也算是一名军官了,而他的职务则是见习排长。
所有职位带见习二字的并不占据正常编制,也就是说,他虽然是见习排长,但他的上面还有排长,目前他只是学习阶段,等去掉见习二字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军官。
“二连长,带着人去一趟!”
营长杨虎在听完整个过程之后,心中也是恼怒万分,直接吩咐二连长带着部下杀过去。
目前复汉军中,全部士兵都是农民子弟,而他们也全部都是佃户出身,所以对眼前的这一幕很熟悉,杨虎似乎是想到了自己家有可能也会遭到这种情况,所以才会极其愤怒。
但他的家在河南,之前跟着跑商到了天津,然后就直接参军了,后来也没有回过家,只写过几封信,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情况。
“是!”
得令之后,二连长招呼着手下一百来号人打算直奔苏黎他姥姥家,因为就在隔壁村子,顶多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但士兵们还是很着急。
“带着马车去,顺便把地主家给老子扫了,他娘的,当地主还当上瘾了,官府不管我们管!”
杨虎似乎还不解气,一想他们今日来这里的目的,算了,也不差这一个村子,扫了就扫了吧,于是又让二连长带着马车一起去。
二连长也没多说什么,直接招呼了十来辆马车便直奔隔壁村子。反正地主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