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闻人倾的目光在与他对上的那刻,分明从对方那双清澈出尘的眸子里看到一闪而过的感情,她不禁有些愣怔。
就她内心的想法,除了虞无恕之外,她不会再沾染别的男子。而单毅这人,她并不讨厌,并视之为朋友。
不过他的后半句,表达了“不欲挑明,就此放弃”的意思,只是除此之外,其中似乎还有“放下世间所有牵挂,就此离去”的意思。
“等等”,就在他转身欲离的刹那,她还是忍不住叫住了他。
“你现在用的檀香,换一种吧”,她说出的,同样是一句令人莫名其妙的话。
单毅听后也有些疑惑,但还是点点头,转身离去了。
闻人倾虽然还不肯定国师在发放给弟子们的檀香里掺了药物,但这种可能性很大。
所以她刚刚出口提醒,希望这个曾经内心狡黠俏皮的人,不要变成无欲无求的“仙人”。
紧接着,蔺千叶、虞初颜等其他部门的官员,“清岚书院”的师生等,也都随之起身告辞。
可以预想得到,在经过今天这番折腾后,怕是接下来的两场对战,这些观众再也不会来观战了。
这些人的离去,对于一众将领来说自然是好事儿。
在盛饭士兵给几位将军盛好饭菜之后,这些将领也便开始排队领取自己的饭菜,之后便随意找个地方坐下,大口吃肉。
这种随意畅快的感觉,可是在一众把礼仪规矩挂在嘴边的文官在场时,几乎不会出现的。
四位老将也同大家一样,随意的席地而坐,开始享用午饭。
“文王”这个大人物降临此地带来的夺权危机,在上演一场血色大战之后,就顺利的化解了。
在四位老将眼里,“文王”的离去自然不是因为她畏惧了闻人倾,而是她认可了闻人倾!
在亲眼见识了战场上的狼牙军之强悍后,再面对那个一手训练出如此一支虎狼之师的年轻小将军时,便不再觉得好狂妄,不再觉得她强势,国为她的确有这个资本!也的确有这个能力!
让所有胆敢将手脚伸向青国的侵略者们,低下她们昂扬的头颅!
再说离去的人中,有一人的心情分外激动和迫不及待,他想快些回去和二姐夫说说今日的战事;说说二姐在众多官员、士兵面前是多么的威名赫赫!
128、闻人惜璟(完结)
京城的形势,正如闻人倾担忧的那般,开始风波四起,并且蔓延到了闻人府。
事情要从那些从战场返回京城的官员说起,自从她们回到京城,各种各样的流言便开始了传播。
“新任将军闻人倾着实狂妄,听说竟然跟文王叫板了……”
“在与闻人倾的交锋中,文王居然落了下风,现在已经黯然回京了……”
“这次将军继任者竞选,出现了罗豪群,这群畜生果然厉害,听说咬死了不少士兵……”
“都说老虎见了罗豪都得退避三舍,可是在狼牙军面前,罗豪算个屁……”
“据说这次死在狼牙军手里的罗豪可不少,官兵也趁机出动了,说是要抄了罗豪的老巢……”
不说京城的普通民众是如何兴致勃勃的说着这些事儿,就说朝廷的官员们,在她们内部,已经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闻人倾这人招惹不得。
因为回到京城的官员中,不少人夜夜噩梦、闻肉变色的惨状,便是血淋淋的例子。
但是,就在这些官员默契的决定在有关闻人倾的事情上,暂时采取偃旗息鼓的态度之时,一条爆炸性的传言让这些官员立刻火烧屁股般的跳起来。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传言呢?
“镇国大将军已到了卸任年纪,而接任那个位置的人,是闻人倾。”
简言之,闻人倾将会成为“军中第一人”!
这对文官们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因为从闻人倾回京后的一系列表现,她们不得不咬牙承认:这是个多么强势而又难于对付的家伙!
让这样的人做了武官之首,文官一派的大好形势十有八九便会覆灭,回到过去那被武官稳压一头的局面。
过去,由于被周边三大国虎视眈眈的现状,青国向来“以武立国”,朝廷也以武官为重,文官次之。
但在近五十年,文官的势力逐渐壮大,并隐隐有压过武官的势头。
究其原因,是在这近五十年来,青国与周边大国几乎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事,也因此,从军的待遇虽然依然良好,但没有仗打,立功进爵的机会就变少了,这也直接导致一部分青年才俊的流失。
相反,“文举”考试却在这个时候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注意,而各地的书院更是开始广收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文官一派的新生力量源源不断的涌现,经过随后几十年的逐渐积累,文官的势力终于达到和武官并驾齐驱、甚或掣肘武官的局面。
但如今,这种局面却面临了危机,危机便是闻人倾可能要继任大将军之位的消息。
所以,自从这条消息传扬开来,文官们就开始火速行动起来。
或是试探女皇的态度,或是大聚小聚的商议对策,或是让言官们制造舆论……
京城动向尽在掌握的女皇,自然也知道了她的大臣们最近在忙什么,也知晓大臣们如此忙碌的原因,那条闻人倾继任大将军之位的消息。
女皇现在疑惑的是,这条消息是谁传出去的?
她最先怀疑的人是文王。
因为文王回京后,进了一趟宫,交谈期间曾直接询问她是否欲要将闻人倾推至大将军的位置。
她当时很惊讶,没想到文王竟然从她的一些布置上看出了端倪,正犹豫着要不要承认时,文王反倒笑了,回以“可堪大任”四个字之后,便轻松而去。
她看得出,文王当时的心态,既有老人即将迟暮的无奈,又有在发现青国后继有人时的宽慰。
如此想来,传出这条消息的应该不会是文王。
因为她必然清楚,此时传出这条消息对于她看好的年轻人而言,太过早了些。
那么,又是谁呢?
接着,女皇又想到一个人,一个她曾经绝对不会怀疑的人。
国师与文王是棋友,她会不会是从文王那儿听到了一些口风,然后传出去?
至于女皇何以对国师不再信任,要从不久前的一件事情说起。
女皇手中的暗组织“黑媚”不久前收到一条消息,经查证后竟挖出了一件大事。
西疆有一座暗地里开采了十多年的金矿,竟是国师的私产。
不过金子在兑换成银两后,通过游历于各地的司者之手,最终流入了众多的苦难人手里。
若是说到这里,可以为国师辩解说,国师的本意是好的。
但是,近日,那些曾受过司者帮助的人在与司者接触过之后,便开始往京城汇集。
虽然尚不明白这些人的意图,但女皇却敏感的察觉到了其中的危机,在各路将军、各军将领、年轻小将齐聚京城的时刻,这些人突然往京城汇集的举动本身就令人怀疑。
继续探查之下又有新的发现,这些人来京城是要拜见神主的。
神主是个什么样的存在?神主又是谁?
却从这些人口中问不出来,她们只说神主会指引她们的。
难道神主是国师?
女皇猜测到,之后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能性非常大。
而只要想到国师利用她手下的数千司者,在过往的十几年,以帮助苦难之人的手段,在这些人心中树立了神主的形象,女皇就觉得心惊。
这颗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不可抑制的发芽了。
二皇儿“灾星”之名到底是真是假?
年轻时结为好友的三人:她、国师、萧景,后来,她和萧景的关系破裂,但国师与萧景的关系却一直保持,再后来,萧景不出山庄了,但其女儿“萧少”也常去国师府走动。“萧少”曾差点儿害了二皇儿,而一直查不出来的内应莫非是国师?
她让“黑媚”灭了“玲珑庄”,之后欲对“萧少”采取行动时,“萧少”却先一步被人杀了,莫非是国师杀人灭口?
到今日,派人发放闻人倾要继任大将军的消息?给闻人倾的继任造成障碍,引起文官的恐慌、武官的震动?
一桩桩事情回想下来,女皇何止是心惊?简直就是遍体发寒!
于是,一道命令迅速下达到“黑媚”,密切监视国师府,还有其首徒姬信、二徒舒月、三徒单毅。
然而,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大大出乎了女皇的意料。
因为欲查清向京城聚集的人们的真实意图,也为了查证她的猜想是否属实,所以,女皇放任了第一批人的进京。
这批人的目标竟然是闻人府!
只见,从某日开始,陆续有人跪在闻人府前,说这里的主人就是她们的神主,之后便虔诚的跪拜,再配合口中的念叨“神主保佑,神主永生”。
此事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围观议论。
府上主持大局的虞无恕到目前为止查探到的信息,和女皇那边的消息差不多,当然,女皇是不知道“金矿的消息”是从这边透露给“黑媚”的,以及闻人府这边也一直关注着这股势力的动向。
女皇对这股势力最终的动向先是讶然,之后就是大怒,因为此计甚是歹毒。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也一样,一个与国主平起平坐的“神主”,必然会遭到国主的无情抹杀。
除此之外,跪拜“国主”的民众与维护皇权的官兵,岂不是要发生流血冲突?
这是要彻底毁了闻人倾,也令京城陷入混乱!
但这么做对国师又有什么好处呢?
想来想去,并没什么好处。
女皇想到的,虞无恕也想到了,他做出了以下的应对。
请京衙派人记录了每个跪在府门外的人的名字、祖籍、家中还有何人等等信息。
让府门的侍卫不时的喝骂几句,诸如“什么狗屁神主,我家大人乃是堂堂的将军!”要表现出对所谓的神主的不屑。
府上众人依然正常的出入,对府门外的那些人不予理会。
之后,他便等着母皇那边的行动了,他也相信母皇那边该有行动了。
但是,意外再现!
常年跟随在国师身边的首徒姬信,突然展现出强大的武力,在数名“黑媚”高手的围堵下,居然带着国师安然离去。
留给女皇的,是随时都会失控的摊子,以及许许多多未解的疑问。
为此,女皇在愁白了数根黑发之后,想了以下的法子。
面对群臣的解释是,国师去游历了。
面对信奉神主的人们的解释是:闻人倾将军不是神主,是神主暂时附身到她身上,因为闻人倾将军的身体非常强大,后来,神主选中了国师,并带着国师回到神国了。
而之所以有了上面的解释,还是通过单毅之口,了解了国师为众人勾勒出的美好国度——神国。
由于单毅的“中毒”未到不能解的地步,他也不同于二师姐舒月帮着师傅干了很多事,所以女皇并未对他予以惩处,反倒令其暂代国师之职。
至于国师培养的众多司者,除了舒月等关键性的人物被关押起来,其他的也未受到惩处,对于这些深信神国之说的司者以及数量极为庞大的普通人,女皇和单毅,将面临着把这股力量引导到对青国有利的道路上来的难题。
特别是还提防目前失去踪影的国师再次利用这些人。
女皇的这些动作并不能瞒开所有人,京城的那些老狐狸们,就已从一系列的事情中看出,或是猜到了事情真相,但是看到女皇以雷霆之势遣返了众多涌向京城的人、并将此事与闻人倾完全撇清关系的举动后,她们看出了女皇力保闻人倾的决绝态度。
于是,暂时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