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坦克战史-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者虽然后来曾由从挪威战场上撤回的一些火炮中得到过补充,但在英国本士上的哈金斯炮的总数已经很少。它们或由3 t卡车搭载,或由法国雷诺(Renault)轻型坦克牵引。然而后来不久又发现,将这种火炮架设在拖车顶部再由坦克进行牵引的效果更好一些,因为用原来的办法在公路上牵引几英里以后,车轮往往会从火炮上松脱。因为哈金斯火炮的生产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不值得再为它专门建立一条弹药生产线,当库存弹药用完以后,这种火炮也就被弃之一边。  
  与此同时,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仍在继续进行生产,在当时这是一项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上乘之策。因为工厂里已经装备着观成的生产这种火炮的工装设备,并且当时尚没有可供大量投产的其它现成设计,而发射6 lb重炮弹的火炮的发展计划大约得推迟1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尽管人们对它的效能十分担忧,但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仍被继续安排生产。这种火炮一经总装完毕,就立即被发往部队。  
  此外,在对发射2 lb重炮弹火炮的改进工作方面也取得了进展。1938年2月,捷克的武器制造专家F·姜尼塞克(F·Jenecek)博士和他的儿子弗朗梯斯科(Frantisek)越来越感到,德军很快就会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在姜尼塞克父子二人所开办的小型工厂的图板上正张贴着—种新型反坦克火炮的设计图纸。他们商定,这种新型设计无论如何不能落到德国人手里。于是,弗朗梯斯科被火速派往英国,与英国的伯明瀚轻型武器公司(Birminoham Small Arms Co。)进行交涉,在这家公司认识到这项计划的重要性之后,留下了弗朗梯斯科,并将他安排到小希斯(Small Heach)工厂工作。1939年3月,德军侵入了捷克斯洛伐克,但就在德军侵越捷克国境的前一天夜晚,英国驻捷大使馆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根据通话人的要求,英国大使馆立即派人前往姜尼塞克工厂,将这种新型火炮的原型部件拉回大使馆内。一经到了大使馆,它们的安全也就暂时地有了保证。大约经过3个月以后,它们才被偷运出捷克国境,然后运到英国,到英国之后,又立即运往伯明瀚轻型武器公司。在英国同德国正式宣战前几天,一辆私人小轿车,载着姜尼塞克火炮的全套图纸,从布拉格出发,横越欧洲大陆,最后抵达英吉利海峡的渡口。  
  以如此戏剧般的方式运抵英国的这种火炮,就是后来加装到发射2 lb重炮弹火炮上的“锥膛炮(Squeeze bore)”。尽管它的原理十分简单,但制造起来却十分复杂,只有经过长期的悉心研究和反复试验,才有可能最后实现。从本质上讲,它就是一根旋在普通火炮炮口部位的锥形滑膛短炮管,它的作用和德国的格里什锥膛炮的作用非常相似。它所发射的弹丸是一种特种弹丸,这种弹丸的弹芯是一个细长的碳化钨圆柱体,其中部环抱着利用软质金属制作的“弹带”或“弹裙”。弹丸以通常的方式沿身管向前运动,弹带密封火药气体,并紧紧嵌入膛线内,因此,当弹丸到达原身管口部时,它将具有象普通弹丸一样的初速和转速,然后弹丸进入后加的锥形炮膛内,这种附加的锥膛炮管有时也被称之谓“小约翰”。弹丸继续向前运动,其金属弹带在逐渐缩小的炮膛挤压下不断压缩,当弹丸从“小约翰”内飞出时,弹带已经变成一层薄壳,其大部分质量被磨平后聚成一团,附在碳化钨弹芯的后面。弹丸在离开“小约翰”时的速度比离开原炮口时的速度要高得多。由于初速很高,再加上碳化钨的质量很大,因此,就使这种弹丸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同时可以形成比较低伸的弹道。1942年年中,“小约翰”开始全面投产,但它并没有获得象姜尼塞克原来所期望的那种成功。尽管曾经打算将“小约翰”分别安装到发射6 lb和17 lb(7。72kg)重炮弹的火炮上,但这项计划并未被执行。  
  安装在装甲车上的一些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曾经安装了“小约翰”装置,其目的是想提高射程和其它性能,并且也有几门是以步兵炮的形式出现的,但总的来看,这种努力并未获得很大效果,因为,在它投入服役时,坦克装甲的改进已经远远超过了安装这种装置后火炮性能的提高,只有少量无法安装比发射2 lb重炮弹火炮更大的火炮的车辆上,才依然保留着这种装置。1944年,当空降侦察团乘坐汉密尔卡(Hamilar)滑翔机飞抵法国的时候,在泰特拉什(Tetrach)坦克上装载的就是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并且在其中的大多数火炮上都安装着“小约翰”装置。然而,到了这时,它已只不过是一种使人感到好玩的过时的玩意而已。  
  然而,英国远征军当时确实有一种武器在性能上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的军队,这就是他们所装备的世界上第一种装有空心装药的反坦克榴弹,事实上,在所有的反坦克弹药中,它也是第一种采用空心装药的弹药,它的经历几乎也象姜尼塞克炮和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一样离奇。大约是在1938年慕尼黑危机的前后,英国驻瑞士武官应邀观看了一场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新型”反坦克炸药表演试验,试验中,一发炮弹在击中一块很厚的钢质靶板后爆炸,结果在纲板上穿了一个锯齿形的小孔。设计师们对他们取得这项成果所采用的技术途径严加保密,并且为这项秘密技术提出了漫天要价。这位武官觉得其中颇有蹊跷,因此,对他们所说的他们已经发明了一种具有惊人威力的新型炸药的说法深为怀疑。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这位武官发现,他们所使用的就是随时都能从市场上买到的普通诺贝尔(Nobel)黄色炸药——即TNT炸药。于是,他立即从伦敦伍利治(Woolwich)兵工厂邀请一位炸药专家前往瑞士观看另一次表演试验。在第二次试验中,瑞士设计师们制造了一个小小的假象:他们把黄色炸药染成了另外一种颜色。然而,迷离的色彩遮不住内行人的眼睛,来自伍利治兵工厂的这位专家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破绽,发现了其中的奥密,并且将这种当时人们尚不大理解的实验现象称之谓“门罗效应”——也就是如今已经众所周知的空心装药原理。瑞士的兵工人员,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种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发现过的“门罗效应”的应用方式,即用它在坦克装甲板上穿孔。但他们肯定会悔恨自己倒霉的运气,在前面提到的事例中,由于买价太低,因此没有达成协议。正因为这样,由于他们没有发明任何东西,因此,也就谈不上能够得到任何东西。相反,英国却利用瑞士的成果开始制造一种榴弹,这种榴弹利用安装在短弹仓的里因弗尔德(Lee Enfield)步枪上的制式榴弹发射杯发射,经过几次试验之后,证实了它的效能,于是被投入部队服役,取名为No68式榴弹,它的射程仅有100 yd(91。4m)。这种射程使它仅能作为一种最后的自卫武器使用,然而,即是这样,有也总比没有要好。  
   No68式榴弹在战争结束之前就已被宣布废弃。这一则是因为到后来杯形发射器已经不受人们欢迎,二则是因为空心装药原理的应用技术已有很大改进,因此,将这种榴弹的5。5 oz(155。9g)重的炸药转用到其它系统上,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益。  
  对于英国人来说,1940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头。来自海上和空中的侵略威胁一直笼罩整个夏季。在敦克尔克撤退完毕的几天以后,地方上的老百姓即被组织成所谓的“抗伞兵”守备部队,他们开始在自己的村镇上站岗放哨,手中使用的武器是鸟枪。当时,在英国本土上到处传布着伞降到战场上的德国人已经将自己打扮成修女、牧师和盟军士兵的谣言。大约两周以后,“抗伞兵”守备队改编为“地方守备志愿军”,英文简称为LDV,它后来成了许多人进行嘲弄的笑柄。地方守备志愿军承担的任务是观察和报告敌情,而不是使用他们的鸟枪去抓捕入侵者。LDV成立以后不久,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这就是1940年7月成立了国民警卫队。按照原来的打算,国民警卫队应当是一个准军事团体,它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德军对英国本土的入侵。在刚成立时,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装备,只有很少一些军服,并且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如何和坦克作战。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就认识到,如果他们用自己学到的那点东西,去同由训练有素的坦克乘员所驾驶的坦克作战的话,那么,这些方法或许还会使他们自己陷入严重困境。  
  在威胁最为严重的时候,英国陆军正规部队正为自身训练忙得不可开交,以致在初期阶段根本无法给国民警卫队提供什么帮助,于是,国民警卫队只好转而去找寻西班牙内战时的老兵作为自己的教官。由于国民警卫队可用于实战的唯一的反坦克武器就是手榴弹和炸药——甚至很多正规陆军部队也是如此,所以,在当时编写的条令上,突出强调的就是人的勇敢精神。在伦敦近郊的奥斯特利公园内,国民警卫队建立了一个训练中心,他们曾经颁发过一种阿斯特瑞安(Asturian)地雷工兵条令,同时,还颁发过一些价值不大的其它条令、条例。但当时也存在着一种使人感到不愉快的情况,就是教官们的调子很不一致。不过这并无多大关系,他们富有热情,并且学员也是个个豪情满怀。在1940年的漫长夏季里,始终笼罩着一种凶多吉少的紧张气氛。有不少地方守备志愿军人员都迫切想要知道:必须同来自自家后院的敌人作战的时刻,到底还有多长时间。  
  在教学中,教官们下功夫最大的,是致力于“戳穿”坦克无敌论的神话,并且使学员们相信,人在距坦克2 yd(1。83 m)距离之内要比距坦克200 yd(183 m)安全得多。并且教导学员:坦克在受到突然的迫近攻击时,会被吓得惊慌失措。他们在讲课中,常常把在西班牙内战中意大利坦克的经历以及横挂在道路上的毛毯的故事作为战例,同样,还引用过一名英军步兵连长所讲述的经历:那是在1940年5月,在德军坦克的冲击下,该连被迫从一个法国村庄撤退,由于他们在公路上底面朝上放置了五个白色汤盘,结果使德军坦克被迫耽搁了30 min。这些坦克开到“汤盘”跟前以后,以为自己遇上了地雷。于是,先是在“汤盘”跟前停了下来,接着是作了一个很大的迂回,从而延误了时机,使得这个连队能安全撤退。还有一些类似的战例。这些战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但当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这就是减少人们对装甲车辆的恐惧心理。当然,有些说法确实也有点天真。例如,在一份讲义中,曾经这样告诉学员,记住,车外0。303in(7。62mm)步枪的咻的一声音响,甚至透过观察缝的鸟枪冲击波,都会使坦克乘员胆颤心惊。这样讲自然有些言过其实,但这种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员接受这样的观点,即: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攻击总比不攻击要强。  
  当时,在如何阻击坦克方面,也曾提出过一些异想天开的设想和使人误入歧途的忠告。例如,在西班牙内战时,由于当时所使用的轻型坦克的马力很小,因此,利用阻塞的办法就可以迫使坦克停车,然而对于1940年的马力已经大大提高的德军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