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物理奥校班与画室的故事 作者:vidi-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位老人正给几个学生讲解各个画种的融汇贯通:“……洛子奚是以中国画而著称,但他之所以在国画界出类拔萃,得益于早年扎实的西画功底。——子奚早年研修西画。也许油画和国画风格相去甚远,你们很难想象。 

      但在他的水彩画中这两个画种得到了完美的和谐。 
      在他的水彩画中,有油画的取型用色。可以说他的水彩即是脱胎于油画,然而他又偏好用中国画笔,尤喜以秃笔代通常的水彩笔作画。 
      油画的结实构型加上国画的柔润,使他的水彩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尤其在风景写生的表现上,这种技法可以说是无出其右。因为他是以国画成名,所以存世的水彩画不多。我们知道的只有“江畔”系列。我收藏的一幅是江边的渔船“船上人家”,那种空气中水气的感觉,令人一看便如潮湿凉气扑面而来。 

      这幅画现在的市值已是很可观了。但出再大价钱我也不会出让的。这是幅神画啊!我视若珍宝,只有夏天才把它请出来置在墙上。啊怕是炎炎夏日,只要看着这画,就立即觉得江风扑面而来,似乎还嗅得到水草的味道。 

      洛子奚在晚期又发展了一种技法,我们至今没有给它一个适当的名字。它有着强烈的洛子奚的个人风格。我们可以说画中有着洛子奚的血统……也许应把它称为‘洛派画法’……” 

      他突然站起来,他注意到远处杨雷的画面,这个孩子,衣着儠塌的乡镇上的土里土气的小孩,头发蓬乱,面孔在不经保护的夏日下已是黝黑了,但眼眸却显得分外闪亮。 

      画布上是斑斑点点的色块 
      怎么会? 
      怎么可能?那是洛子奚的技法啊。



第二十四章




      浣晴给我讲杨雷和入松那场可笑的画画比赛时,我觉得非常离奇,我知道冯入松虽然自恃比较帅有点吊儿朗当有点花心有点让人嫉妒…不过他在绘画方面是绝对有理由自信的。我第一是奇怪他们为什么搞这样怪怪的孩子气的决斗,第二我是不相信冯入松会输。 

      “入松,也许没输吧。”浣晴说,“至少他自己不知道。” 
      “你是说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赢了还是输了?”我忍住笑问。 
      “你忍住笑我还是看得到。”浣晴说,‘你总是在笑笑的,好像总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心里没有这样想啊。“我声明说。 
      ”你的脸是这么想的。’浣晴说,“老是笑。” 
      有很多人跟我说过这个问题,他们总是说:“小则,你的心理素质真好,你看你一直都在笑。”当然也有人用另外的方式给我提出来,比如平乐同学常说:“老大每笑一次就又有人被暗算了。”还有入松常告诫我不要色迷迷地对着眷眷笑(这是绝对没有的事),林林经常模仿我的傻笑还经常向身边的人确认学得像不像。 

      “也许你是个没有太多痛苦概念的孩子。”林老有一次若有所思地对我说。 
      原霞私下问过我是否有痛觉缺失症。 
      笑得比较多,好还是不好?我不知,一想这个问题我还是觉得好笑。 
       ※ ※ ※ 
      他的画法太缺乏常识,围观的人都渐渐四散离去,连冯入松也忍不住打了个呵欠回车上去了,只剩下他还在一笔笔地向画纸上添加着色彩,只剩下他背后的张衡鉴还在着迷地注视着他的步骤。 

      似乎依稀看到了当年的影子… 
      子奚当年风范,画纸上江水的气息,子奚的神乎其技… 
      那个时候,他就是站在子奚的身后,看他怎么从完全匪夷所思的步骤,一步步地吸收了这条江的灵气,这灵气被他毫无客气地凝在画纸上,一直到几十年后,也许到几百年后仍会如此,慢慢地散发,迷醉每一个视线第一次触到画面的人。 

      由于太美而不应存在在人世里的画。 
      子奚的画不应在人世,他就更不应在这人世了… 
      老人陷进了沉思里。



第二十五章




      群峦青如碧螺。 
      “山是眉峰横,水是眼波聚。” 
      山间孤鹜是眉梢的痣,水面落花是眼底的泪。揽天为镜,照见这一脉山水是绝色的女子。 
      这条宁江,清澈、温柔,甚至激不起波澜。它的确太美了,那种沉静得不动声色的美丽,让人心惊。这是怎样的一江水啊!——它缄默着在青山的臂弯里徜徉了一千年,你却无法从那柔静细腻的波纹间读出岁月的痕迹。有风来拂过,它也低吟,如歌,如咒,无人能解;有雨来敲打,它也舞蹈,扑朔,迷离,荡漾着,和着天籁的节拍。 

      这里的风水难道是最蕴育人的吗,如何在洛子奚百年之后,突然出现一个像他那样作画,神态也与他依稀相似的孩子? 
      怎么会? 
      视线再转向这孩子的画时,也许可以说是舒了一口气。 
      并不像当年那样,视线再转向画纸,其上已是一幕几令人窒息的景色。 
      这孩子的画并没有洛子奚那样的迫人的美感。 
      老人不由得摇了摇头。 
      形已算是找准确了,色彩关系也很好,它所表现的光更是非常有艺术感染力。 
      但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他眯着眼打量了那画良久,力求在那幅近于完美的画中找出它的瑕疵的来历。 
      凭着多年与色彩打交道的经验,他知道他找到了。 
      致命的错误。 
      是打底色时少用了青绿,多用了暖色,为求统一而不敢用色过杂,——而在水景中,青绿又是绝不能少的。虽然用少了也可成画,但总少了一点润泽的感觉。 
      毕竟他不是洛子奚啊。洛子奚的水彩江景里,不仅有优美的形,恰到好处的光线,更有通过色彩的巧妙搭配而造出的幻象。使人乍见画面,便如有湿润江风,扑面而来。 

      洛子奚的画是妖画啊!老人回味着对着画面呼吸嘲湿冰凉的江边气氛的感觉,不由得痴了,连连摇头,这世上,这样的妖术,是只能出现一次的啊。 
      洛子奚也是因为这样的妖术,连老天也妒忌,最后落了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这孩子,离洛子奚的境界还差上一步,也许是幸运也说不定啊。 
      可是,为何他会调不出正确的色彩,他离洛子奚,明明就只差一步了啊!



第二十六章




      关于张衡鉴老人的故事,我所能讲的就是我所听说的那么多。他原籍上海,因为年轻时娶了个川妹子,干脆迁到了重庆,开文具店卖文房四宝,他也学过点手艺,所以也兼营刻章裱画。俗谚说“久病成良医”,在一堆丹青里面浸淫久了,不免也拿起笔来小小挥一下毫。他本来是有点文人气质,跟当地几个酸人很是酸味相投,一来二去,画技日臻精湛,送上门来裱的画都不如他自己画得好,一不小心成为了一代大家。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因为他的成才要记在他老婆华仲年名下。这位华仲年前辈当时是数一数二的才女,与当年那干风流人物,如洛子奚、大小秦之流都经常有唱酬往来。具体是怎样一件事情我就不晓得了,深挖起来,也许还有多少传奇故事在里面。因为华老前辈早已过世的缘故,再多嘴似乎就有些不敬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先生也渐渐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雇了人打点几个店面。装裱之类的活计丢给几个徒弟做,自己每日家坐在店里画画,过起唐寅“闲时写幅青山卖”的逍遥生活。 

      浣晴是外孙女,从小在张老膝下长大。重庆俗话说:“带外孙,搞空灯”。张先生很显然不在意这个传统说法。浣晴从小就冰雪聪明,端茶递水,磨墨展纸,比哪个徒弟都灵巧乖觉。老头儿最疼这个孙孙,把这个行当的活计,从原材到加工到收尾,即是从调到画到裱,……尽自己所能毫无保留都教了。 

      至于浣晴的画技……唔,我想我只能说,浣晴裱画裱得好极了!还有,张先生已经尽力了! 
      说实话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到极点的怪事情,你想想一个本身长得眉清目秀举手投足无不可入仕女图的小姑娘,对古今中外绘画理论倒背如流,而且也很擅于鉴赏,尤其是还粗略会点古画断代,这在当时的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很骄于人前的。但是她的画…… 

      入松说,他第一次看浣晴画画,是在张老家里,偌大的红木案上铺着精毡,背后是放满古玩的多宝格,再往后是一墙的张老先生收藏的名品,光是洛子奚的就有好几卷小品。然后入户花园的翠竹点点碎影在外面晃来晃去,想当年卫夫人的创作环境也不过如此。 

      然后小丫头就铺开玉板纸,提起湖州笔,往端砚里蘸上两蘸,就鬼画桃符起来。 
      入松说他最后是这样给浣晴评价的:“俗人画竹总有‘竹弯节不弯’的陈腐教条,小姐一改墨守成规之作法,颇有文同之余韵。另外小姐的竹叶也别有风味。常有‘画竹叶如写字’之说法,一般人都作柳书颜书,而小姐乃是赵体,有赵孟复(对不起,那个字又打不出来)肥美之趣。再加上小姐画的叶子长得之奇,完全不是‘三笔个字,四笔惊鸦’的常规画法,这种叶子一看就是经过基因改良的作物。” 

      最后入松活了下来是因为我们的平乐小弟弟在旁边说道:“姐姐这是不是你吸墨水的纸?”(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刚才小晴在作画……) 
      浣晴是没有办法对平乐动手的。平乐是个总有甜美笑容的笑得特无邪的孩子。 
      我说过我喜欢看人笑。我自己也喜欢笑。 
      但是平乐,让我不知该如何说……他笑的时候总让我觉得特寒冷。明明是丽如春花的笑脸,却总让我有一种寒意。 
      他,还有眷眷,还有原霞,好像一个怪圈,总是让我不知如何应对。 
      我要承认这一点,虽然承认这一点也许会让人失望。我的确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也不是心理上完全没有阴影的人。不过感谢上帝,我自己还能意识到这一点。



第二十七章




      “……在注视甲色20~30秒钟后,迅速移视乙色时,感觉乙色带有甲色的补色。例如看了黄色墙壁后再看红花时,感觉红花带有紫色,这种现象称为连续对比。在注视一个色彩图形稍久后,忽移视于任意背景上,即出现一个同样形状的补色图形,即补色的残象。 

      换句话说,看紫色附近的色彩后,即会发现眼前的一切笼罩上了一层黄绿色。 
      在手术室里为了避免医师在高照度下注视血色过久而产生的补色残象,宜采用淡青绿色。 
      ……” 
      ——色彩•;对比现象 P43《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浣晴说她外公当时就指出了杨雷在用色上的失误,而杨雷只是微笑。 
      他眼笑迷迷地看着老人:“还没完呢。” 
      “娃娃,不能再上色了。这幅画再改就花掉了。” 
      “谁说我要继续上色?” 
      他随手拿出另一张纸,绰起一管颜料,竟是不挤向调芭盘,油画也似信手往纸上抹去。这个举动是如此古怪,令老人做声不得。 
      无移时,他已在一张纸上涂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