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睬崞锶傧蒇荩艽淌废舴街睢P煳氖⒌染拇舐遥脊榻辍M跎缡苊芎罹埃诎土瓿链移欤弊敖荨:罹爸屑疲缫姑凸グ土辏豢恕E丫鹗Р抑兀覆萑狈Γ惨呗樱蕉妨Υ笏稹A拢嗤ご笳街校航v和陆法和击败并生擒任约,断侯景一臂。侯景只得放弃经略江汉,退归建康。梁豫州刺史荀朗在途中邀击,击破侯景后军。梁军士气大振,转入战略反攻。
  侯景率领几千残兵回到建康后,和王伟商量要称帝,王伟认为这样可以显示权威,表示赞同。九月,侯景废简文帝萧纲,杀太子萧大器等宗室二十余人,立豫章王萧栋为帝,改元天正。十月,命王伟以祝寿为名,将萧纲灌醉,然后用土囊压死。十一月,通过传统的加九锡和禅让的方式,废萧栋自立为帝,改元太始,国号汉(一个羯人却以汉为国号,可以和当年刘渊一个匈奴人却以汉为国号交相辉映)。王伟提出要立七庙,侯景不懂,王伟告诉他:“皇帝必须祭祀七代祖宗。”侯景想了半天才说:“我就知道我父亲叫侯标,而且他埋在朔州,灵魂怎么会跑来这里受用?”最后就由王伟帮他的祖宗七代起名了事。
  萧绎知道萧纲的死讯后,于552年三月,派梁江州刺史王僧辩、东扬州刺史陈霸先(后来的陈武帝)征讨侯景。梁军一直没遇到什么抵抗,直到三月上旬,抵达姑孰时,才遇到叛军将领侯子鉴,梁军战胜,三月十二日抵达建康城郊外,侯景率军堵塞秦淮河口迎战,陈霸先奋勇当先,渡过北岸,筑起营寨,梁军其他各部也陆续过河。十九日,两军交战,侯景率万余步兵,八百铁骑先后八次猛攻,都不能得逞。此时石头城中的守将开城投降。侯景又亲自率百余骑兵,弃长矛持短刀突击陈霸先军,仍然不能取胜,叛军士气尽失,大批溃散。侯景率部下数十人逃往吴郡。王伟逃往京口,被擒杀。侯景收拾残兵,有船两百艘,兵数千人。四月,他又在松江被击败,只剩一条船,几十个人。他在沪渎下海,准备逃往北方。
  当初侯景在建康时,强娶萧衍之女溧阳公主为妻,又霸占羊侃之女为妾,却用羊侃之子羊鹍为官。羊鹍把仇恨埋在心底,表面上装得忠心耿耿,经常跟随在左右。他乘侯景睡着的时候,命令水手改变航向,转往京口。侯景睡醒后见状,大惊,这时羊鹍带着几个人冲了进来,指着侯景说:“今天要借你的脑袋取富贵!”侯景本想跳水逃走,可是去路被封,只好跑到船舱里,想用刀砍开船底逃走,被羊鹍赶上,一矛刺了个对穿。身残志坚、一直致力于背叛事业的侯景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羊鹍割开侯景的肚子,塞入大把的盐,以防腐烂,然后将他的尸体送到建康。王僧辩将侯景的首级送给江陵的萧绎,其余部分在建康示众,片刻就被百姓撕得粉碎。侯景之乱至此结束。十一月,萧绎在江陵称帝(梁元帝)。梁朝亲王们的夺位斗争仍在进行,而西魏、北齐也在乘机不断蚕食梁的领土,江南人民的苦难远未结束,不过这些就不是本篇范围以内了。
  侯景之乱使得江南经济文化遭到巨大损失。梁都建康所在地扬州和邻近的东扬州向来富庶繁荣,为南朝财政所本,在这次灾难中被摧残殆尽。城市被焚掠后都满目疮痍,残如荒郊。550年江南又旱蝗相继,发生特大饥荒。百姓流入山谷,以草根木实果腹,饿殍遍野。富豪人家有钱没处买食物,只能坐怀金玉饿死。江南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堆,一二十年后都没能恢复元气。萧梁文人学士丧命者甚多,大量藏书亦于战火中毁佚。南朝文化受到空前浩劫。江南士族大多聚居于建康和扬州,因此在侯景暴风骤雨般的扫荡中被屠戮略尽。皇室萧氏更是难逃灭顶之灾。侥幸身免的士族逃往江陵投靠荆州刺史萧绎,喘息未定,又逢萧绎被宇文泰的西魏军击败,大批被掳入关,沦为仆隶。南朝士族自此一蹶不振。南方土豪酋帅也趁机起兵。他们凭借私人武装,参与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成了后来平定侯景的主力,登上了南朝政治舞台。在侯景作乱的时候,东西魏也没有坐失良机。东魏及取代东魏的北齐乘机不费一矢,坐得全淮。西魏也不甘示弱,先取襄樊,再占益梁,长江上游尽入掌握,在军事、经济力量上优势陡增,为以后北周灭北齐和隋统一南北打下了基础。 
 
第五篇、大隋瓷器店里的公牛:杨玄感
   
 
  随着589年隋灭陈,自五胡乱华以来近三百年的乱世终于结束了。隋文帝杨坚在统一天下后励精图治,开皇年间,隋的人口和经济都迅速发展,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世界强国。但是中国所有的王朝都存在着“第二代瓶颈问题”,秦就是一个例子,而隋也不例外。史上最著名暴君之一的杨广在杨素的帮助下击败大哥杨勇,取得了夺嫡斗争的胜利,成为合法继承人。604年七月,杨坚在极可疑的情况下去世,杨广登上了帝位。本篇的主角,正是杨广登上帝位的大功臣、隋朝数一数二的名将杨素之子杨玄感。
  杨玄感(?~613),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人,杨素的长子。他身材魁梧,和父亲一样,长着一部美髯,年轻时显得智力平平,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可是杨素对自己的遗传基因很有信心,说:“这个孩子绝对不是傻瓜,只不过开智较晚,以后必成大器。”杨玄感年龄稍大后果然努力学习,才学不亚于当时的一流学者,而且擅长骑射和武艺,勇猛过人。凭借父亲的功勋,杨玄感很快就官至柱国,父子同为二品,上朝时并列。杨坚觉得不妥,于是命令降杨玄感一级,杨玄感居然当即拜谢说:“想不到陛下如此开恩,让我在朝堂上都能表达对父亲的尊敬!”(智力明显提升)
  杨玄感不久就出任郢州刺史。他刚到任就暗暗布置下耳目,监视属下官员,掌握了他们的一举一动。杨玄感往往在某些场合突然向当事人提起他的隐私,当事人或大惊失色,或衷心佩服,结果他属下官员每人敢对他隐瞒什么。当地的吏治颇有起色,他也博得了严正有才能的名声,靠政绩和显赫家世一直升到礼部尚书。他很注意结交名士,加上天下有很多人是杨家的门生故吏,所以名声很不错。当时的李密颇不得志,隐居在家读书,一天在外面骑着牛看《汉书》,刚好被杨素看见。杨素和他交谈后对他非常赏识,回家后对杨玄感说:“李密的见识,在我们之上。”(杨素在识人方面是个半仙级人物,对李靖、李密和自己的儿子都看得很准)杨玄感从此对李密倾心结纳。一次二人闲谈,杨玄感问李密:“皇帝多猜忌(此时杨坚已去世,杨广已经即位),隋朝恐怕不能支持很久。如果天下有变,我们两个该怎么定位?”李密说:“率军阵前决胜,我不如你;招揽天下英雄,你不如我。”两人从此结为生死之交。
  虽然杨素是拥立杨广的大功臣,可是杨广一直对他又恨又怕。606年杨素去世时,杨广对身边侍卫说:“即使杨素这个老匹夫不死,我总有一天也要灭他的族!”杨玄感知道后心里不安,准备先下手为强,策划了几次废黜杨广的密谋,包括在随军征吐谷浑时企图袭击杨广行宫,虽然都因时机不成熟没有动手,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反隋的计划。
  613年六月,杨玄感的机会来了:杨广不甘心去年征高丽的失败,调集大军再征高丽。杨玄感奉命在黎阳督运军粮,他敏锐地察觉到当时天下百姓已经对连年不断的沉重赋税和徭役忍无可忍,于是和王仲伯、赵怀义商议起大事,一方面以水路多盗贼为借口,不按时发运远征军的粮草,并派人召回随杨广出征的弟弟杨玄纵、杨石和在长安的李密;另一方面召集人马准备起事。恰逢参与征高丽的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准备率水军从东莱入海直取平壤。杨玄感马上派出亲信,冒充远征军使者,声称来护儿造反,杨玄感乘人心浮动之机,进入黎阳县城,大抓壮丁,同时飞报诸郡,以讨伐来护儿叛军为命要求调发军队,前往黎阳会合。杨玄感挑选了5000多名壮丁和3000多名船夫,组成了他的“军队”。他在誓师大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直斥杨广的倒行逆施,自称奉杨坚遗诏征讨不肖子,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百姓听了这样的演说,都欢呼雀跃,没几天就组成了十万人的队伍。杨玄感向自己的哥们儿李密询问战略,李密回答:“现在杨广出征,远在辽水之外,离幽州还有千里之遥。远征军南有大海,北有胡戎,只有一条归路,如果你长驱直入蓟城,断其归路,高丽从后夹击,不出十天,杨广的大军必然粮尽溃散,这是上策。关中四方有天险可据,天府之国。你率众直取关中,沿途不理会其他城市,一鼓作气攻下长安,招揽豪杰,安抚百姓,即使杨广回国,关中已经为你所有,你就可以西向缓图天下,这是中策。如果意图突袭东都洛阳,号令四方,洛阳早就做好了准备,短期难以攻下,百日内如果不能破城,各地援兵一到,内外夹攻,你的处境就会很不妙了,这绝对是下策。”历史上常出现这种情况:谋士提出上中下三策,以供选择,可是每次决策者都选用下策,这次也不例外。杨玄感听了李密的话后哈哈一笑,说:“你的上策正是下策,如今朝廷文武百官的家属都在洛阳,如果我们能一举攻下,足以动摇杨广的整个基业。而且经过城池而不攻,怎能振奋士气?”于是否决了李密的计谋,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他自己的“上策”,向洛阳进军。途中,杨玄感俘获内史舍人韦福嗣,以其为心腹,军旅大事不再专归李密负责。韦福嗣是战败被俘,不得已而屈从,每次献计都模棱两可。李密看出韦福嗣有二心,便对杨玄感说:“福嗣不是我们的同盟,心怀观望之意。你初起大事,却留奸人在侧,必为其所误。请斩了他。”杨玄感却说:“没到这个地步吧!”李密见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便对身边的人说:“杨玄感造反却不想获得胜利,怎么办?我们肯定要做俘虏了!”后来杨玄感西进时,韦福嗣果然逃走。
  这时刑部尚书卫玄率领数万兵马,从关中赶来增援洛阳。政府军先派出二万余人进攻,杨玄感采用设伏诈败的方法,全歼政府军前锋。几天后,卫玄率大军赶到,和杨玄感交战,杨玄感在阵前派人大喊:“捉住杨玄感了!”政府军稍稍懈怠,杨玄感乘机率数千骑突击,大破卫玄军,卫玄只带着八千残兵败将逃走(奇怪的计谋,好像一般都是喊出来打击对方士气的,想不到可以这样用)。杨玄感勇猛力大,世人多以项羽比之。他每战都身先士卒,持长矛突阵,而且善抚士卒,士卒都乐于为他效死,所以军队战斗力极强。卫玄聚集败兵再战,在北邙一日十余战,杨玄感军颇占优势,但因其弟杨玄挺中流箭阵亡而稍稍退却。
  李子雄因罪降于杨玄感,劝其称帝。杨玄感又问计于李密,李密说:“以前陈胜想自立为王,曹操想求九锡,张耳、荀彧劝阻止,都遭到疏远。我现在想劝你,却怕重蹈二人的覆辙。顺着你的意思阿谀奉承,又不是我的本意。起兵以来,虽然屡战屡胜,可是郡县多有不从的,洛阳仍然守御森严,各地的救兵即将赶到,你应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