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疑主任的水平?西医牵引?莫非是在消遣副主任忙碌的宝贵时间?
怎么办?贝壳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去求助师兄。师兄听完叙述,将一包烟果断地笑纳,然后再果断地告诉贝壳:第一,叫患者转院。第二,以后只问一个人。
12、同情心
但凡在医院工作过的朋友都知道,尽管多年的职业习惯已经让你变成了冷石心肠的铁血杀手,但总有一种力量会叫你泪流满面。这么说虽然酸了点儿,但事实就是这样。当医生当久了,什么情景都能遇到。两次三次都挺过去了,但总有那么一次特殊事件会正中你柔软的心窝。
对虾米来说,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冬天,他坐在中医科的门诊上望闻问切,一上午忙得不亦乐乎,快下班时来了一个灰头土脸的患者,一看就是我们的农民兄弟。虾米做完检查,告诉他是胃寒冷痛需要调理,正要提笔开药,患者在旁边怯生生地说了一句:“大夫要不您能少开就少开点儿吧,我这儿只剩三十七块钱了,晚上还得坐车回村呢。”
听了这话,转头一看这位大哥的穿衣打扮,虾米把笔放下,告诉他:“这样吧,我给你个偏方,回去打五钱二锅头,倒在茶盅里,再打一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着胃吃,象你这种情况吃个一礼拜也能好个差不多。”农民大哥搓搓手,告诉他:“还有别的法子没?鸡蛋不能吃,还得卖了给娃交学费呢。”一句话让虾米想起了幼时的老爹,差点连眼圈都红了。
从此以后,虾米到处宣称做人要有同情心,做医生尤是。而且的确把这个宣言贯彻到了日常的工作中去,除了面对那些脑满肠肥,大腹便便的病人,开口闭口就是补药,就差需要长生不老仙丹的家伙。
好心是有了,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同样买帐。有一次虾米接待完一个病人,开药时想起来药方里有几服中药都挺贵的,先吃几服也没什么关系,就大公无私地告诉患者:“这样吧,我给你少开点,行的话就OK,不行的话再说。”
“你当这是买水果吗?你开得少了,我这病治不好找谁去?”患者也是个直筒子,以为虾米在拿疾病开玩笑,遂气鼓鼓地问道。
虾米也挺委屈,辩解道:“我这不是为你着想吗,你要想多花钱谁不会给你开药啊,”本来这么说完也就算了,他非得又再加上一句“贵药多的是,你买得起吗。”
“小看人是吗?我把钱包掏出来能吓死你!”
“行,我给你开十斤,你倒是吃了叫我看看。”虾米一着急,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什么话都能蹦出来。
“你他娘的这是什么态度!”患者扔下这句话扭头就甩门而去,直奔主任办公室而去。就这样,一个本来是善意的同情心演变成了一场口语纠纷。
事情闹到最后,患者经过主任耐心的解释,终于理解了虾米的良苦用心,不但返回来跟他专门握了手,还特意为自己的行为和莽撞做了道歉。第二天虾米在早会上被点名批评,被警告“以后要事实求是,别以为自己是耶稣。”
13、打针
做护士这行的其实跟美术师差不多,为别人画画时得心应手,可是自己倘若想留个影儿,却怎么也画不好,还得求助同行。同样的道理,护士们给别人输液时一扎一个准,自己就不说了,一旦给儿子闺女下手,针头还没落下去,手就会哆嗦个不停。
作为全市评选的十佳优秀护士长,儿科护士甘蔗的专业技术绝对是顶呱呱,棒得没话说。用护理部主任给实习生上课时描述“输液”的话讲,甭管多细的血管,甭管多闹的孩子,你们都要学习甘蔗大姐,抖手就是一针见血。明白的知道这是在夸人,不明白的都以为是被警察叔叔端掉的麻药人贩子。
都说老子扛枪儿子也会装子弹,这话估计放在医院就不怎么准确。甘蔗的宝贝儿子是一脉单传,全家上下都拿他当宝贝疙瘩。谁都不许多骂一句,否则爷爷奶奶就要跟谁拼命。就这样,在一家上下的大力培养下,这个小家伙变成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流氓,成天蹿房下窖,打狗骂鸡,简直没一刻消停。象拿石块砸邻居玻璃,幼儿园里摔跟头这样的事情更是再常见不过了。
终于有一天,这个小流氓因为淘气过头,追猫的时候摔在了一堆沙子上,小胳膊上被蹭了一小块皮。外科大夫看着被小流氓吐的一裤子口水,苦笑地摸摸他的脸蛋儿,然后告诉甘蔗:这么小的伤口用不着包扎,不过屁股蛋子得受点罪,去打支破伤风吧。
当甘蔗率领着家属大军走进护办室,动作麻利地拿出注射器,抽满药水,取出棉球,眼睛再慢慢挪到儿子的屁股上时,小流氓才发现事情不对,一脸害怕,愁眉苦脸地躲在爷爷身后,不时用袖子擦着鼻涕。
叫甘蔗没有想到的是,平时以小英雄自称的儿子不但决不好好配合,就连做皮试都哭嚎得楼道嗡嗡作声。就算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甘蔗恨铁不成钢的想,平时跟着她值班的时候,那么多小孩子因为打针哭爹喊娘,小流氓也照样不动声色,仿佛一副见惯不怪的镇定风范,怎么一到关键时候就不行了,甘蔗有些恼怒地一把拽过儿子,准备强行攻击。
这时候奶奶坐不住了,跟着过来继续做工作。甘蔗心知这么一来会变得越发糟糕,又不能教训儿子似的教训婆婆,只好旁敲侧击,给丈夫使眼色。当爸爸的早就沉不住气了,立刻从地上找了一根笤帚,威胁儿子说,你要再不听话,小心我对你不客气。既然当老子的不客气,儿子面对这么多人也不跟他客气,二话不说就展开亮嗓门儿功夫,咧开小嘴哇哇大哭起来。
宝贝儿子一哭,妈妈更是束手无策,汗水顿时从额头上涔涔而出,约莫过了两分钟,甘蔗实在憋不住了,转头求助似地望着自己的小徒弟们:“那谁,你来打吧……”
14、同名同姓
小时候,我们班里有两个姓名完全一样的同学,都叫张晨。为了区别,老师自作主张,管个头大的叫“大张晨”,个子矮的叫“小张晨”。小孩子天真烂漫,只要别叫侮辱性的名字都一概同意,但爹妈不答应,后者非要逼着老师重新改正,说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老师也个性,说什么都不肯改,说这种事情我都做不了主我还当老师干吗。
最后这事闹到了校长办公室,校长权衡利弊,做出决定:将其中一个调到另外一班。至此风波才算平息。结果是大人闹得不亦乐乎,小孩子仍然嘻嘻哈哈,牵着手照样做好朋友。老师对此下了结论:自己的名字,别人的麻烦。
医院是一个绝对禁止出现差错的地方,这方面当然更不能马虎。几年前来了一对双胞胎,同时因为肺炎入院,院长曾亲自下达命令:实行跟踪护理制度,甲方乙方一定分清。最后双胞胎痊愈出院,还为呼吸科送了面锦旗,上书八个大字:“火眼金睛,妙手回春。”
类似的例子在医院出现过不少次,但象那对同名的小孩子一样,很少有人对此有过抗议。不过林子大,鸟儿就多,时间长了,难免会遇到你情我不愿的例子。上个月的最后一天,消化科收了一前一后两个病人,音同字不同,念起来都是李小明。
年龄差不多,发音差不多,但长相不一样,身份也不一样。身份证上写着“李晓明”的某局局长,而“李小民”则是老百姓一个,前者患的是胃溃疡,后者得的是肠梗阻。
其实俩人在一个科里住院,虽然名字念起来一个音,但区别开来还是很容易的事,至少要比双胞胎少很多麻烦吧?但问题还是出现了。按理说李局长怎么也应该住个单间,至少也不会窝在大病房里吧,但医院不是宾馆,他入院的时候正好赶上病满为患,要是晚来一天,局长他爹也只剩楼道可睡了。就这样,两个人巧合地住进了同一家医院,又巧合地入住了同一间病房,还是邻居。
这样一来,值班的护士几乎每天晚上都得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加上一个特殊的班:导游。从李局长住院的那一天开始,基本上每天都有探望者前仆后继地前来慰问,领导的领导自然是白天,但领导的下属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黑夜。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病房。”一到晚上八点左右,护士们就会不停地听到这样的声音:“您好,请问李晓明在哪个病房?”只需回答三个字“202”,声音便立刻消失,随之渐渐轻步远去。倘若有几个人同时探望,那么有的不愿意现身的就会委托护士代劳,还不忘放下一些饮料和水果作为感谢:“拜托了。”
医院每天换班N次,有的护士当然不知道要给谁,进了病房才发现是两个人,最后总是免不了要询问一番。如此过了三天,肠梗阻患者李小民拖着沉重的双腿找到主任:“麻烦您帮我换个病房吧,每天点着名的叫人失望,我受不了那刺激。”
15、婚礼变奏曲
时下的新人结婚,倍受摧残的其实是两口子各自的朋友。全国一盘棋,走哪儿的婚礼上都是大把的礼金红包,医院当然也不例外。以各个科的布告小黑板为证,如果哪天一帮医生路过用眼一瞄,不是冷眼旁观而是精光四射,那就是加工资的日子来到了;倘若他们的表情瞬间失望,再加上脊背陡驼,必定是医院通知临时加班;假如瞳孔突然之间增大数倍,然后立刻黯淡下去,不用问,肯定又有同事要结婚了——布告上贴得明白,某月某日,恭请全科同仁到某酒店,务必光临。
饭肯定不会白吃,沉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有人结婚,必将是一番横征暴敛,不将同事朋友的口袋好好清洗了一番,决不罢休。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蝗虫飞过,土地值为零。
但表面工作依然要做,比如当你收到请柬时,不但要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大喜神色,还得乖乖双手奉上一个鼓囊囊的红包,再贱嗖嗖地对着新娘子微笑而语:“就收下吧,你老公跟我做朋友的时间,比做你男朋友的时间长多了。”
不光如此,到了婚礼那一天,每个人还要打扮得神采奕奕,单身汉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新目标的机会,已经结婚的也要证明自己仍然老当益壮,个个红光满面,仿佛是去参加一个偌大的Party。当然,一旦酒席开始的时候,医生们也免不了进行一下义务而友善的健康提醒:
“那个谁,肥肉你就别吃了,对身体不好,何况你还是高血脂……你把那盘红烧肘子端我这儿来吧,我不怕。”
不是医生的也没闲着,更多的时候则是那些新郎新娘的各色朋友亲戚均不愿意放弃难得免费医疗的机会,实施就地检查,拉着内科的询问消化不良,逮着外科的猛一翻回忆童年被弹弓打伤的老寒腿,要是赶上某个专家在场,场面更是人山人海。
为了不影响婚礼的进行,医患双方一般情况下会跑到大堂里面,坐在沙发上进行此项活动,倘若你曾参加过这样的婚礼,那么一定会见到如此的情景,一名热情的医生热情地招呼争先恐后的众人:“别急,大家慢慢来。”
接着,你就会看到在婚礼的一边,若干名医生正在习惯性地绷紧脸,为新郎新娘的亲朋好友做义务检查,人声鼎沸间,也会传出这样的声音:“这个病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