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疯狂医院 作者:王小枪-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一:廖新波代序:乐观是一种精神
     文/廖新波(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疯狂医院》是一本幽默杂文集。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对医院的了解,要比一般人更多更熟。看了这本书,我对同行们的了解变得更加立体,更加形象。也许在这一百多个故事里的医生和护士们,让每个身处医院之外工作的人都感到“陌生”和“惊奇”,因为他们和你平时看到的那些统一印象的“白大褂形象”太不一样了,既有悲欢离合,又有酸甜苦辣,你能遇到的一切小事情、小苦恼和小开心,都和他们一样,他们所遇到事情之后的心态和想法,却又人人不同。当然了,最吸引读者的,应该是那些和治病有关的系列故事。
     语言俏皮、思维敏捷、笑料丰富、真实精干。作为一本幽默文集,它吸引读者的因素已经全有了。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
     众所周知,现在流行一个词:“举证责任倒置”。目前的现实问题是,广大医务人员工作如履薄冰,治病救人不再是神圣的工作,看好一个病人不再快乐,而是庆幸没有出事,这样的心情工作肯定做不好。“不得瞻前顾后、考虑自身凶吉,一心赴救”的传统医德将受到挑战。
     在中国,当医生被认为是很窝囊的职业,医院是很郁闷的行业,有资料表明医生的子女不再“子承父业”现象越来越多,所以本人也非常尊重女儿的选择,弃医从“网”,做她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我认为,当医生是永远幸福的选择,我们关闭今天与昨天的门,打开今天与明天的门,何尝不见艳阳天呢?
     《疯狂医院》里的医生们有他们的人生观,他们善用发现美好和欢乐的眼睛,去看待每一天。医生用这种眼睛看患者,病人也用这种眼睛看医生。
     医生,被称为充满智慧的一群人。其实聪明与否是因人而异的。在三国里面,周瑜算是能够观照全局的聪明人物了。可是不晓得为什么,这种聪明一碰到诸葛亮就统统失效了。诸葛亮到底比周瑜多出来了什么?诸葛亮比周瑜多出来的,是人生一种更高层次的聪明。真正要形容的,这才叫智慧。
     周瑜的人生算是十分美满的,不仅长得帅,又懂音乐、又会打仗,又娶到绝世美女小乔。以他的条件应该过着幸福快乐的人生才对,可是为什么他会被诸葛亮整得那么痛苦,老是大叹:“既生瑜,何生亮”?也许周瑜的人生是一种完美的比赛。很多人的人生都是这样,然而这很可能也就是痛苦的开始。
     读不懂周瑜与诸葛亮?那就读《疯狂医院》吧。
     《疯狂医院》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职业和工作的幽默与欢笑放大,将那些痛苦和郁闷的事情统统忽略,小枪是学医出身,在医院里也呆了多年,医生的酸甜苦辣,人生的悲欢离合,想必也亲眼目睹了不少,但是最后变成了文字。医院里的点点滴滴,汇总到了书里,却只留下了能让读者会心一笑的文字包袱——
     本来,医生是最幽默的群体。但却正是医生目前所处的环境中缺少了幽默,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笑声和快乐声。人们可能在极度紧张的就医环境中忘却一种有效而不用花钱购买的调和剂——幽默。幽默又被人们称之为活跃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兴奋剂,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和绝美的行为方式。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人们在焦急的等待中,医生的一句得体幽默语句,一个风趣可鞠的动作,或许能够增加融洽的气氛和相互信任的氛围。当然幽默是双向的,否则就变成苦恼的笑。我们何必不把幽默融入教育中,又将批评融入幽默中呢?
     我很乐意将这本书里的乐观内涵介绍给所有的青年,与所有从事医学职业的同行共勉。
     序二:代序:医院那些事儿(侯小强)
     文/侯小强(新浪网副总编辑)
     王小枪的博客上写了很多字,小说、随笔、日记、涂鸦,好象除了诗歌,什么都写过。但我和很多网友一样,看得最多的是他的专栏。在北京的多种杂志和报纸上,都在先后连载和刊登小枪的专栏文章,风格迥异,题材多样。其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一批系列,就当属他的《疯狂医生》。
     现在,这些文章要结集出版,书名改了个字,叫《疯狂医院》,其实内容还是一样,全书由一百多个幽默小故事组成,写的都是“医院那些事儿”。在这一篇篇文章里,平时不被我们所熟悉和了解的医生与护士们纷纷恢复原样,将非常好玩但不被人所熟知的生活另一面展现了出来,文字或精炼,或细腻,或激昂,还有一些愤世骇俗的观点,都是些不错的作品,也颇见作者的写作功力。
     我和小枪在七年前相识,那时候他刚刚毕业分配到医院工作,闲暇的时候写些文章,获得了很多读者的关注,同时期也在新浪网上开设了专栏。我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非典”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出现,尤其是到了4、5月份,有的学校开始停课,有的公司开始在家办公,市民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恐慌。出于媒体的责任,我们做了一个“抗击非典”的专题,需要有人来写一篇文章,我给当时正在医院上班的王小枪打了个电话,当时山西也是重灾区,在他的文章写完之后,我们用电话陆续保持着联系,一直持续到“非典”结束。那篇文章写得很真实,也让我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
     《疯狂医院》里的主人公都是他的同行,他们和“抗击非典”时候一样,乐观积极,昂扬向上。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只有主动地去挖掘和发现工作中的欢乐,才会享受最好的生活。
     除了在杂志和报纸,我更多的是在网络上阅读王小枪的文章。他在新浪的博客上经常会发表一些“医院那些事儿”,很多层出不穷的笑料都让人忍俊不禁。我注意到在他文章后面的留言里,经常会出现网友催促他继续更新的要求和希望,这也是读者对这些文章最好的认可。
     每个人都通过写博客体验到了写作和交流的快乐,我们今天写博客的每个人是在记录我们的私人生活,也是在记录我们的历史。博客这个东西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属性和定义,它可能是可读性很强的篇篇文章,也可能就是个人私生活一种记录的流水账。
     《疯狂医院》无疑属于前者,小枪的博客很多人都经常去看,虽然更新的频率不是非常勤快,点击率也达到了四百万左右,在中国几千万个博客中,能保持这样较高的点击率和被关注度,足见其文章的吸引力。
     “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自己的哈姆雷特”,每个读者都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自己认知的人物形象,千字文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可供想象发挥的后续空间。《疯狂医院》也一样。你心中的豪斯医生和护士格蕾,还有妙手仁心的黎国柱,或许就在这本书里。
     推荐语
     本书里的一百多个故事设置笑料百出,人物描写活灵活现,可以直接做成系列的情景喜剧。 ——王小帅(电影导演) 
     娱乐新天地,八卦独一家。
     本书为你揭秘白衣天使脱下白大褂之后不为你知的“疯狂生活”,魔鬼哉?天使哉?
     捧腹之余,回味无穷,不得不看。——何云伟(德云社相声演员)
     文笔字意简明扼要,相信小王一定是个利索人,而且很利索。——马俪文(电影导演)
     在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写医生生活的并不多见。这本书中既有宏观的生活状态描写,也有微观的人性描写。语言通俗,诙谐幽默,于简单故事中揭示耐人寻味的人生百态。——沙溢(《武林外传》白展堂扮演者)
     王小枪写了一本书叫《疯狂医院》,很清新,文字很淡。医院里感人是肯定谈不上,惊险也无从说起,从头至尾的所谓疯狂,其实是无聊。但世上最无聊的才是最惊险的也是最刺激的,每个人都会发现世界变了,对某些人来说是越变越时髦,越时髦也就越空。总之,王小枪是越变越时髦,社会是越变越空。
     此外,也劝王作家一句,以后别再用TM代替“他妈”二字,洋文地,大大地不厚道:)——雪村(音乐人、《东北人都是活雷峰》词曲唱者)
     
     第一部分:
     1、大爷
     医院开会众多,各种会议的大小、规模、内容、形式都各有千秋,但有一条规律大致相同,那就是不管哪个会议由谁主持、谁旁听、谁参与,发言人讲得最多的四字箴言,一定是“职业需要”。
     比如说,为了职业需要,你必须得牺牲自己的下棋时间来抢救一个阑尾炎的患者,因为他的阑尾要远比你的老将砣子重要;为了职业需要,你同样需要付出比别的职业多一倍的时间来钻研业务而不是化妆,因为后者只会使你美丽而不会让病人开心;为了职业需要,你务必得抛弃伴随你多年的NIKE或者李宁,换上一身成熟稳重的西服套装,因为那是对患者的尊重,也是对你自己的尊重。
     做医生久了,就会发现这么一个规律:越是年长的医生,越容易获取患者的信任。举个例子说,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大爷,对普通患者的信任度和心理安慰来说,要远胜于一个个青葱小子和黄毛小丫头。换句话说,纵使你名牌大学双硕士学位毕业,倘若第一次坐镇门诊大任,就算憋满了一脑门子汗也不及一个中专毕业的大师兄管用。
     事实胜于雄辩,对那些嘴皮子轻吐“我吃过的盐粒儿比你吃的米粒儿都多”的年长者来说,他们多得不是别的,是经验。所以,倘若想当好一名好医生,特别是一名好的门诊医生,除了本身的理论知识要扎实,工作作风要认真之外,最重要的不是态度,不是摆谱,更不是所谓的端腔拿势,而是一脑袋白头发和一大把的岁数。一脸稚嫩的打火机在大学时选择的专业是心理学,专攻中年一代的心理疾患,五年下来理论丰富,学术严谨,到了走上工作岗位,真正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时候,空抱了一腔热血却大失所望,来就诊的人不是假托借口溜掉,就是直接拒绝由他接诊,理由也都很简单:谁愿意把自己严重的心理问题交给一个还没有自己儿子岁数大的小不点呢?
     年龄小,生活之酸甜苦辣的经验就少,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连同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一起否定,打火机无论如何也受不了。长期以往,打火机深受其扰,几乎痛不欲生,终于拿定主意找到人事科,要求为他调到一个可以发挥特长,证明价值的岗位上去。科长问清原因后盘算半天,最后告诉他:去档案室吧,那里不关岁数什么事儿。
     打火机气得转身就走,一出门就碰见老气横秋、满脸胡须,看上去比自己大20岁的大学同届同学火柴盒,憋了半天终于忍无可忍嘟囔了一句:“老帮菜。”火柴盒一头雾水,迷惘地目送着打火机渐渐远去。
     当然,那些生就一张沧桑脸的“老”同事们也有困惑的时候。有一次,火柴盒刚刚下班,在医院门口遇到一个外地人问路:“大爷,光明街怎么走?”
     “第一,我不知道。第二,我也不是大爷,我才30。”火柴盒恨恨地说。
     2、谣言
     非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