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吃了一碗茶。柜上摆着许多碟子:橘饼,芝麻
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不论好歹,吃了一饱。马
二先生觉得倦了,直着脚跑进清波门;到了下处,关门睡了。因为多走了路,在下处睡了一天;
第三日起来,要到城隍山走走。。(第十四回)
至叙范进家本寒微,以乡试中式暴发,旋丁母忧,翼翼尽礼,则无一贬
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辞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
。。两人(张静斋及范进)进来,先是静斋谒过,范进上来叙师生之礼。汤知县再三谦让,
奉坐吃茶。同静斋叙了些阔别的话;又把范进的文章称赞了一番,问道“因何不去会试?”范
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遵制丁忧。”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酒来。。。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
“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
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
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
虾圆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第四回)
此外刻画伪妄之处尚多,掊击习俗者亦屡见。其述王玉辉之女既殉夫,
玉辉大喜,而当入祠建坊之际,“转觉心伤,辞了不肯来”,后又自言“在
家日日看见老妻悲恸,心中不忍”(第四十八回),则描写良心与礼教之冲
突,殊极刻深(详见本书钱玄同序);作者生清初,又束身名教之内,而能
心有依违,托稗说以寄慨,殆亦深有会于此矣。以言君子,尚亦有人,杜少
卿为作者自况,更有杜慎卿(其兄青然),有虞育德(吴蒙泉),有庄尚志
(程绵庄),皆贞士;其盛举则极于祭先贤。迨南京名士渐已销磨,先贤祠
亦荒废;而奇人幸未绝于市井,一为“会写字的”,一为“卖火纸筒子的”,
一为“开茶馆的”,一为“做裁缝的”。末一尤恬淡,居三山街,曰荆元,
能弹琴赋诗,缝纫之暇,往往以此自遣;间亦访其同人。
一日,荆元吃过了饭,思量没事,一径踱到清凉山来。。。他有一个老朋友姓于,住在山
背后。这于老者也不读书,也不做生意,。。督率着他五个儿子灌园。。。这日,荆元步了进
来,于老者迎着道,“好些时不见老哥来,生意忙的紧?”荆元道,“正是。今日才打发清楚
些。特来看看老爹。”于老者道,“恰好烹了一壶现成茶,请用一杯。”斟了送过来。荆元接
了,坐着吃,道,“这茶,色香味都好。老爹却是那里取来的这样好水?”于老者道,“我们
城西不比你们城南,到处井泉都是吃得的。”荆无道,“古人动说‘桃源避世’,我想起来,
那里要甚么桃源。只如老爹这样清闲自在,住在这样‘城市山林’的所在,就是现在的活神仙
了。”于老者道,“只是我老拙一样事也不会做,怎的如老哥会弹一曲琴,也觉得消遣些。近
来想是一发弹的好了,可好几时请教一回?”荆元道,“这也容易,老爹不嫌污耳,明日携琴
来请教。”说了一会,辞别回来。次日,荆元自已抱了琴,来到园里,于老者已焚下一炉好香,
在那里等候。。。于老者替荆元把琴安放在石凳上,荆元席地坐下,于老者也坐在旁边。荆元
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弹了一会,忽作变徵之音,凄清宛转。于
老者听到深微之处,不觉凄然泪下。自此,他两人常常往来。当下也就别过了。(第五十五回)
然独不乐与士人往还,且知士人亦不屑与友:固非“儒林”中人也。至于此
后有无贤人君子得入《儒林外史》,则作者但存疑问而已。
《儒林外史》初惟传钞,后刊木于扬州,已而刻本非一。尝有人排列全
书人物,作“幽榜”,谓神宗以水旱偏灾,流民载道,冀“旌沉抑之人才”
以祈福利,乃并踢进士及第,并遣礼官就国子监祭之;又割裂作者文集中骈
语,襞积之以造诏表(金和跋云),统为一回缀于末,故一本有五十六回。
又有人自作四回,事既不论,语复猥陋,而亦杂入五十六回本中,印行于世,
故一本又有六十回。
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
(选自《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
《清之讽刺小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陈美林——吴敬梓身世三考
第一部《吴敬梓年谱》是胡适在20 年代所作。在年谱中,胡适搜集了不
少资料,对吴敬梓的家世和生平作了一些考索,有一定的贡献,对后来学者
也很有参考价值。但由于材料和治学方法的局限,关于吴敬梓的家世和生平,
也作了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论断,例如对吴敬梓的父亲是谁、吴敬梓考取
秀才的年龄以及吴氏家族纠纷的性质等问题的论说,间有失实或不足之处,
并不完全可取。但这些论断至今仍被一些著作所袭用,因而对这几个问题作
进一步考索,很有必要。当然,有些问题的最后结论,仍有待于文献的不断
发掘才能做出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根据今天已经掌握的材料作一些必要的
考证,进行合理的推断。
关于吴敬梓的父亲问题
吴敬梓的父亲是谁,在吴敬梓自己的文集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在吴敬梓
朋友的文集中也鲜有提及。胡适从吴敬梓的《移家赋》中找到他父亲曾任“赣
榆教谕”的记叙,然后又在《全椒志》里“寻出”一个“做过江苏赣榆县的
教谕”吴霖起,从而错误地断定吴霖起就是他的生父。由于胡适弄错了他们
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就影响到对他进学年龄的推定和对他家族纠纷性质的分
析,所以必须解决他生父是谁的问题。
根据对有关方志、墓志铭和文集的考辨,吴敬梓的父亲是吴雯延,吴霖
起不是他的生父,而只是他的嗣父。
朱绪曾在《国朝金陵诗征》卷四十四中说:
敬梓,字敏轩,上元人。全椒廪生。有文林(木)山房集。始祖转,自六合迁全椒。曾祖
国对,顺治戊戌第三人及第,官侍读。祖旦,以文名。父雯延,诸生,始居金陵。乾隆初,诏
举博学鸿词,上江督学郑某以敏轩应,会病不克举。江宁黄河云:“吴聘君诗如出水芙蓉,娟
秀欲滴”,“词亦白石、玉田之流亚。”
这里明白无误地记载吴敬梓的父亲是吴雯延,而且全椒吴家是从雯延开始寓
居金陵的。朱绪曾是南京有名的藏书家“开有益斋主人”,交游也十分广阔。
陆心源说他“无书不览,藏书甲于江浙”,称赞他所作的《开有益斋读书志》
是“仿《郡斋读书志》之例,而精核过之”①。他是道光二年举人,其中举时
间距吴敬梓之死虽有68 年,生年当更早,因而其说是有一定根据的。特别是
朱绪曾作小传时,已看到《文木山房集》,所引黄河的评论即出自黄河为《文
木山房集》所写的序言。小传除将“文木山房”误为“文林山房”、“转弟”
夺一“弟”字而外,其余所述是可信的。这还可从程廷祚的著作中找到证明。
程廷祚长于吴敬梓10 岁,两人交谊甚深。他也是安徽籍而流寓南京的。
在南京,两人时相过从,他曾替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写过序,在自己的
《青溪文集》中还收有给吴敬梓的信,他对吴敬梓是十分了解的。吴敬梓的
姐姐去世,曾请他写过《金孺人墓志铭》,铭文中说:
① 《仪顾堂题跋》卷五《开有益斋读书志跋》。
节妇金孺人,姓吴氏,全椒人也。自幼以文学雯延之女,子于从父赣榆县教谕霖起。曾祖
国对,官至翰林院侍读。祖旦,文学。其本生祖以上不具书。孺人在室,以孝谨称。年二十二,
适滁州文学金绍曾。。。生男二女一,后先俱殇。。。乾隆五年七月初九日卒,年四十七,后
绍曾十有九载。。。嗣子为鼎,以某月某日葬孺人于某山。弟敬梓,持所为传诣余,泣而言曰:
“吾鲜兄弟,姊又无子,后虽得旌,尚未有日,子其志焉!”。。①
从这里可以知道金孺人是吴敬梓的姐姐,死于乾隆五年,卒时47 岁(是年敬
梓40 岁,小于其姐7 岁),是秀才吴雯延的女儿而过继给吴霖起,曾祖吴国
对,祖吴旦,而本生祖却“不具书”。从这一段话里可以明白:吴旦只是金
孺人嗣父吴霖起之父,不是金孺人亲祖,金孺人既然已经过继给吴旦之子吴
霖起为女,当然“本生祖”不便“具书”;其亲祖为吴旦之亲弟吴勖(详下),
同为曾祖吴国对之子,所以“本生祖以上”因前文已提及,此处就不必再“具
书”。以程廷祚的铭文和朱绪曾的小传相比推求,可以知道吴敬梓和他姐姐
一样,原是吴雯延的子女而过继给吴霖起的。
吴雯延是谁,为什么要将他的子女过继给吴霖起?这可从陈廷敬写的《翰
林院侍读吴默岩(国对)墓志铭》中得到答案。陈廷敬与吴国对同是顺治十
五年孙承恩榜进士,吴国对是探花,陈廷敬后来入阁大拜。在康熙三十年会
试时,吴国对的侄子吴昺考取榜眼,而陈廷敬却以户部尚书身份担任这次会
试的总裁。他对全椒吴氏是十分了解的,他作的《吴国对墓志铭》当然确实
可信。铭文说:
。。(吴国对乃)孙承恩榜进士。。。君之子旦贤而有文亦死。余与君相见于京师,君鬓
发飒然皆白,其意气亦衰矣。谓余曰:旦之死命也夫。。。君初娶陈氏,赠安人;继娶汪氏,
封安人,先二年卒。男子三人:旦,考授州同知,先卒;次勖,国学生,俱陈安人出;次昇,
戊午举人,女子二人皆适世家子,俱汪安人出。孙男五人:长霖起,旦出;次霄瑞、次霜高、
次雱远,俱勖出;次露湛,昇出。孙女六人,君以庚申十一月一日卒于扬州寓舍,年六十有五。。。
①
从铭文中可知吴勖的第三个儿子叫吴雱远。据《广韵》:“延,远也。”《韵
会》亦同。雱远即雱延。此外,雱乃雯之误。吴敬梓的父辈,均以“雨”字
头命名,各不相重。吴国对一支,名字已见上引陈廷敬铭文。吴国龙一支,
亦以“雨”字头命名,储欣给吴国龙的儿子吴晟写的墓表有记载:
吴君名晟,字丽正,号梅原。。。嫡长子曰霞举,贡监生;次雷焕,邑廪生;次雱澍,庠
生,俱金孺人出。次霩清,次■济,庠生;。。②
可知吴国龙的孙子已有用“雱”字命名,所以吴国对这一支就不可能再有“雱”
字出现,因而应以程廷祚的铭文和朱绪曾的记载为是。民国九年张其浚修《全
椒志》选举表中虽有一个吴露湑,也是以“雨”字头命名。但问题在于全椒
姓吴的并非全为吴敬梓族人,即如吴凤,在蓝学鉴所修《全椒志》中有两个,
① 《青溪文集续编》卷八。
① 《午亭文编》卷四十五。
② 《国朝耆献类征》卷二百二十一。
一为吴敬梓祖辈,一却并非吴敬梓族人。吴国对是蓝志的主要修纂者,编辑
人员有吴晟,校阅人员有吴旦、吴勖、吴昇、吴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