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伍封跨上一步,一剑横扫,长剑如匹练般向智瑶颈下卷过去,智瑶喝了一声,长剑竖起,硬生生将剑格开。
二人剑气纵横,斗得甚是紧凑。
一般剑手喜用点、刺、扎、抹四般运剑之法,智瑶却喜欢用崩、撩等剑法,使剑术显得诡异莫测。伍封的剑术别出一格,只因他力气奇大,宝剑阔长而重,虽然也用刺、撩、抹、崩等法,但用劈、扫、削、砍等剑法为多,一柄剑在手中既像刀,又像斧,有时像戟,有时像矛,总之是大开大合,以雄浑威猛取胜。
人常说剑走轻灵,那是对一般剑手而言,在伍封的手上,长剑极少有轻灵的时候,只见他剽悍雄健,身催剑往,倏然而左,忽焉而右,剑势便如长江大河一般,一泻千里。
一连五十余招下来,智瑶敌不过伍封剑上的神力,更被伍封剑上雄浑的气势所催逼,已经退出了两丈之外,胸口不住的起伏,大声喘息,脸上也显出了众人从未见过的惊骇之色。
伍封并没有追上去,正是横剑在胸前,笑道:“智伯的剑术果然高明,在下佩服得紧!智伯小心,在下可要剑上加力了。”
众人见智瑶被他击得退开,暗暗佩服,此刻听伍封这么说,更是大吃一惊,原来伍封这威猛可怕的剑术,居然未用全力,若他真的奋力而上,智瑶又敌得了他多少招?
智瑶也大惊失色,正想说话,伍封忽地抢身上前,右手握着剑柄,大喝一声,重剑上暗红色的光芒四溅而开,剑未动,剑风已经将智瑶的长髯吹得扬起在一尺于外,其剑比先其快捷了数倍。
若是先前伍封用了“无心之诀”的快剑,早就将智瑶击败,但他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剑术底子,免得被董梧、支离益等人早有防备,是以不仅未用“无心之诀”的快剑术,平时连双手剑术也不用。此刻见智瑶的剑术委实高明,只是单手运剑恐怕在一两百招后才能获胜。只好用上了新悟的“无心之诀”,借脐息之奥妙,运断水之要诀,行借合之二法,用足十成之力,使出了这惊人的一剑!
智瑶见一剑比先前更为猛恶,忽然间快捷了数倍,大骇之下,奋力格挡。本来他想跃出丈外避开此剑,但伍封的剑快若闪电,他才这么想时,伍封的重剑已经轰然而落,智瑶逃无可逃,只好觑着剑光,举剑硬挡。
只听“当”的一声巨响,智瑶手中的青铜剑被二人的巨力所摧,立时变得粉碎,“嗤”的一声,胸前衣襟被剑尖割开,连衣内的软革甲也破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露出里面精壮的白肌来,剑气将胸肌划出了一道红痕。智瑶飘在胸前的过腹美髯也被剑斩断了数寸,在剑风中四散飘落。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伍封想不到用上这“无心之诀”后,居然只用一剑便获成功,缓缓将剑插入鞘中,笑道:“智伯剑质不好,其实并不算败,此战权当和局如何?”
晋定公早就看得心惊胆战,忙道:“正是,以寡人之见,龙伯与智伯不相上下,战成了平手。”
殿上的人也纷纷符合,其实众人心中都明白,智瑶此战一败涂地,伍封甚至仍然未用全力,若非手上留了力,便不能随心收剑,剑势全力展发之际,怎会只割破了衣襟革甲而不伤肌肤?伍封连智瑶的铜剑也能击碎,怎会伤不了人?这当然是手下留情了。
伍封走回座上,暗暗叹了口气,心想:“想不到‘无心之诀’如此厉害,智瑶号称中原第一剑,也只是如此。莫非天下高手便只有支离益、董梧了么?”
赵氏众人惊骇之余,脸上也觉得大有光彩。
赵无恤呵呵笑道:“龙伯能与智伯战成平手,剑术天下无敌,令在下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口中说伍封与智瑶战成平手,又说伍封天下无敌,其实是暗讥智瑶,故意羞辱他。
智瑶脸色铁青,片刻之后便镇静下来,弃下了手中残留的剑柄,哈哈大笑道:“龙伯的剑术,智某远远不及。龙伯说是和局,那是给智某的面子,智某怎能真的厚颜以为打成平手?看来晋人的剑术比齐人还有不足,日后晋齐两国还得多派使节,共研剑技才是。”
伍封见他自认其败,不愧是高手风范,笑道:“智伯谦虚了,在下佩服得很。”
智瑶走回座上,智国解下外衣要为他披上遮掩胸肌,智瑶却推开了智开的手,笑道:“胜败是常有之事,何须遮遮掩掩?智某败在龙伯剑下,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怪不得董梧不惜解散董门也要与龙伯一战,看来还真如外人所说,龙伯是董门的最大克星哩!”
伍封听他提起董梧,心中暗暗警惕。董梧解散董门之事,若非接舆告诉他,自己便不知道。此事连赵无恤也不知道,智瑶又怎么能知道?莫非董梧与他有些勾勾搭搭?自己新近练成无心之诀,对董梧的忌惮便少了些,若是董梧找上门来,无非是奋力一战,未必是必败之局,但这人若与智瑶搅在一起,借智瑶在晋国的势力,再凭其绝妙的剑术或明或暗找上来,便难以应付得多了。
赵无恤闻言向伍封细问,伍封苦笑道:“董梧声称在下与董门势不两立,要来找在下报仇,只怕过不了多久他便来了。”
赵无恤愕然道:“董梧行事向来是以益于代国为要,他怎会来杀你?这岂非同时得罪了齐国和我们赵氏?噢,张先生曾说有个叫计然的一路上鬼鬼索索地跟着你们,想要加害燕儿,反被龙伯杀了,这计然真是董梧的儿子么?”
伍封道:“不错。董梧他解散董门而来,这便是在表示他来杀我是在下与他之间的私事,只是为子报仇,与国事毫不相干。”
赵无恤怔了怔,冷笑道:“董梧好大的胆子,就算是私事,在下也要将这件事算在代国头上。龙伯若有何闪失,在下便找代国算帐。”
他说得大声,殿上的人大多听到,暗暗吃惊。
伍封笑着摆手道:“这倒不必,董门之人死伤与在下手上的不少,董梧的儿子也死在我手上,在下与他的一战势难避免,赵氏若找代人算帐,赵大小姐又何以自处?何况董梧就算来了,在下也未必会败,难道无恤兄便没有想过我若杀了董梧,代人又会如何么?”
尽管伍封适才大胜了智瑶,但他说能胜过董梧,众人都不大相信,暗暗摇头。赵无恤笑道:“龙伯若杀了董梧那自然是好,相信代国也不敢如何。况且董梧要来找龙伯报仇,代人定不愿意,否则董梧也不会将经营多年的董门解散了。不过董梧颇难对付,龙伯不可大意。”从他语气中听来,也不相信伍封能胜过董梧。
伍封呵呵笑着,也不再说。
酒宴在三更后方散,伍封回府之后,怕惊了楚月儿她们的好梦,蹑步入了后院,从田燕儿房过时,见房中光亮,偷眼看时,见楚月儿与田燕儿并未到后室中去,仍在前室说话。最奇怪的是房中并未举火,楚月儿和田燕儿颈上都挂着一颗珠子,映在一起闪闪发光,如同白昼。伍封大奇,心忖:“原来田恒的那颗夜明珠给了燕儿,这珠子单独一颗并不算极亮,但两颗在一起,竟会亮如白昼,怪不得中山王说这珠子本是一对!”
便听田燕儿问道:“那种名唤‘碎梦’的毒药真能让人眼前大生幻像?”
楚月儿道:“其实‘碎梦’只是让人有些迷迷糊糊,易受人摆布,对身体无损,也不算是毒药,只是一种迷药。不过月儿是从竹简上看来,未曾配制过,也不知其效用如何。”
田燕儿道:“月儿,我有一个主意,左右是无事,明天我们让人买些药来,配些解毒之药备着,你说好不好?”
楚月儿道:“这当然是好,我可配了好些解药,不过到晋国之后,怕你不喜欢药味,便没有再配制解药。那日见了乐灵的毒蛇,总寻思配几味解蛇毒的药出来,以备不测。”
伍封见她二人这么晚了还不睡,兀自说着药物,暗暗好笑,正寻思是否入室中去吓唬她们,不料楚月儿耳力甚好,早听见他过来,回头笑道:“夫君回来了。”
伍封叹了口气,走入室中,笑道:“我本想吓一吓你们,让你们惊叫去睡,不过月儿的耳力着实了得,须瞒不过。”
楚月儿笑嘻嘻地道:“坏了夫君的妙计,这都怪月儿的不是,下次我权当未听见,由得你跳出来吓人。”
田燕儿笑道:“那岂不是只吓了我一人?月儿预先知道,可吓不住。”
伍封抚着楚月儿的小脸,笑道:“月儿胆大得很,就算不知道,只怕也吓不住,不过这么晚上吓人不大好,我也不舍得吓唬你们。”又道:“你们这对珠子相映成辉,委实有趣。”田燕儿道:“这是离开临淄前父亲给我的夜明珠,想不到与月儿这颗一模一样。”伍封随口道:“它们本来就是一对儿。”忽想:“眼下除了我和月儿,恐怕没有人能敌得过董梧数剑,须想个法子快速增进雨儿她们的刀法才好。”
次日一早,楚月儿便遣了人出去买来药材,自己与田燕儿在后院制药,二人兴冲冲地忙得十分有趣。
伍封将春夏秋冬四女叫来,道:“昨晚我想了一夜,终于寻思了一个法儿,可让你们的刀法更加快捷,威力增加一两倍,用于四方刀阵更妙。你们要不要学?”
四女大喜,秋风道:“这就最好了,公子连小兴儿也能调教成用斧高手,却始终不曾认真指点过我们的刀术,有些偏心。”
伍封哈哈大笑,道:“不是我偏心,只因快刀之术全在‘无心’二字,但你们只学过玄菟法师的养颜增力之术,不会吐纳,‘无心之诀’是悟不到的,不过其中有些法则可以用于你们的刀法之上。小兴儿的斧法有成,全在于这家伙没甚心计,又天生力大,生来就懂得一点‘无心’的法则,他的斧法你们便练不了。不过你们的身手灵活,可用我这法儿练一套快刀,小兴儿又练不得。”
他们到了练武场上去,伍封细心教她们快刀之法,教会之后,由她们自行练习。又将商壶叫来,道:“老商,我有个法诀教你。”
商壶自那日见了伍封在稷王山的一剑后,一路回程便要学剑,后来伍封与楚月儿练成“无心之诀”后试过拳脚和剑术,更是惊喜,这两天总是缠着楚月儿要学。此刻见伍封要教他本事,大喜道:“姑丈快教!”
这些日楚月儿教他将拳脚格击与摔跤之法融在一起,伍封所教无非是类似“无心之诀”的本事,商壶本就没甚心计,学得比春夏秋冬四女要快得多,拳脚立时快捷了不少。然后伍封又教他将此诀用于剑上,商壶与春夏秋冬练了近两个时辰,都已经学会,未欠熟练。
伍封见春夏秋冬四女已经懂得了快刀之法,她们没有商壶那般体力,已经额上见汗,伍封便将四女叫到内院,由得商壶一人去练。
四女洗浴之后,伍封与她们坐在树荫处说些闲话。说着说着,便说到四女的家乡燕国上来。
伍封问道:“燕国也是姬姓,是召公之后,不过燕国与它国通使较少,我从没去过,未知燕国是否富足?”
春雨道:“燕国境南南有易水、呼沱水,水土肥沃,有碣石、雁门之饶,东有令支、孤竹,还有无终属国,其南临海,有渔盐之利,近年来燕君使人四下探矿,得铁矿数处,用良铁制农具,燕北之地易种枣粟,连年丰收,燕君又薄敛于民,是以民甚富足。”
伍封喜道:“如此重农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