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个地方,到哪个地方人家都把我当作贵宾看待,你说我多舒服、多自在!什么也不操心。
我常常教年轻的学生,你把道德养好,把学问培养出来,走遍天下,自行化他。我们为什么不学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没有自己的住处,什么都没有,到处游化,到处做客,绝对不做主。我们在这个世间,我们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要所有权的人很辛苦。使用权好像我住旅馆,我使用;所有权是老板的,老板很辛苦,要照顾;使用权,客人很自在。你要想通!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诸佛菩萨永远拥有使用权,绝对不要所有权。永远做客,绝不做主,遍游虚空法界,这是真正得大自在。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六二卷) 2002/6/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62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九段劫转变差别,长行最后一句:
【如来神通变化故。世界海普清净劫转变。】
这是第十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以佛神通,于何不净?净名足指按地,法华三变净土,即其类也」。这是说诸佛如来神通变化,哪有不清净的道理!由此可知,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本来清净,使我们联想到世尊在经教里常常讲到「心净则土净」、「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从世尊常常教诲当中透的这些讯息,如果我们真的听懂、听明白,我们就觉悟了。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诸位想想,「本觉本有」,一切众生的本觉本有,不觉是迷,迷本来没有。本来没有,为什么会迷?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为什么会迷?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好,迷没有原因,迷没有开始,为什么?如果有原因、有开始,那就是真的,就不是假的。佛讲这是妄想、妄念。既然是妄就是不真的,只要你把妄放下,真的就恢复,本觉就恢复了。自性本来清净,自性真的是一尘不染。
一切众生是未来佛,这是方便说,是佛随顺凡夫说的。这样说法凡夫懂,能够理解。如果就佛的境界来说,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还是佛。现在是个什么样的佛?是个糊涂佛,如此而已!古德比喻说得好,佛好比是个很正常清醒的人,凡夫是什么?喝醉酒,发酒疯,他那个酒瘾过去之后,他就恢复正常了。所以佛说凡夫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恢复正常。由此可知,我们的心本净,本来清净,这是真的,本来觉悟。
最后这一句做总结,它不说诸佛神通变化,他说如来神通变化,这个字样要看清楚。前面讲诸佛出现於世,这个地方讲如来神通变化。讲诸佛是从相上讲的,讲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讲诸佛我们没分,讲如来我们有分,这个总结才圆满。
凡夫的自性跟诸佛如来的自性无二无别,只是诸佛觉,凡夫迷。说真实话,了义经上常讲「迷悟不二」,迷是迷了自性,悟是悟了自性。自性没有迷悟,是众生有迷悟。自性没有迷悟,自性本来清净,真清净。自性没有染净,那叫真净。有染净,染净是相对的,凡是相对的就不是真实的。我们凡夫现在是迷惑、堕落,堕落在相对里头,相对有迷惑。我跟他对立,我跟你对立,大跟小对立,凡跟圣对立,长跟短对立,对立是相对的世界。迷了才有相对的现象出现;觉悟了,相对的现象没有了。
所以我们自己要清楚,什么时候我觉悟了?相对的念头没有了,就觉悟了。真的觉悟了,真清净,真平等,这个道理很深,我们没法子体会。为什么没法子体会?我们无量劫来从来没有觉悟过。展开经卷,经卷是佛菩萨讲的,觉悟的人讲的,我们是怎么看它?我们还是用分别妄想执著来看它,因此我们看经不觉悟,我们听经不能觉悟。何以有一等人看经、听经,他大彻大悟?我们晓得,他的分别执著非常淡薄,一接触圣教他就放下,他就完全贯通,就契入了。实在讲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要懂。
上来这三段是讲诸佛,诸佛入灭,诸佛出现,今天这一段是诸佛的神通变化。讲如来,如来就是自性的神通变化。所以觉悟的人,确确实实他住的是净土。
清凉在注解里面举了两个例子,「净名足指按地」,净名是《维摩诘经》,《维摩经?佛国品》里面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个时候舍利弗尊者承佛的威神动了一个念头说「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他就讲:我们世尊(释迦牟尼佛)在以往做菩萨的时候,难道他的心不清净吗?为什么佛土不净?舍利弗动这个念头,世尊知道了。佛告诉他,告诉舍利弗,他说「我此土净,而汝不见」。释迦牟尼佛就用脚指;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平常坐在那里都是结跏趺坐,我们讲双盘。佛把腿放下来,脚指按著这个地上,以佛的神力让舍利弗以及与会的大众统统都见到,这个世界忽然变成众宝庄严,显示无量的功德,宝庄严刹土。这一切大众叹未曾有,佛住的净土。
所以佛跟我们凡夫在一起,我们凡夫看是住我们的秽土,而佛自己实实在在讲是住他的净土,心净确确实实佛土净。佛在大乘经上常常给我们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依报随著正报转」,这里可以做证明。
依报是我们的生活环境,确实是随心转。佛心清净,他的国土清净,我们见不到,是因为我们的心不清净。如果我们要是证得初地菩萨,我们就见到初地菩萨净土;我们证得十地果位,你就见到十地菩萨净土。初地菩萨跟十地菩萨在一起,他们见到的受用土不一样。初地菩萨的净土,这个净土里面不是纯净,前面讲净里面有夹杂不净,不过是净多染少。十地菩萨的净土跟初地一比,十地菩萨几乎是纯净。但是我们知道,十地还不是纯净,十地夹杂著不净夹杂得很少,初地比十地夹杂得多,它怎么会一样?
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修行修什么。我在最近这三年,提出来纯净纯善,做为我们修学的标准。《十善业道经》上佛教导我们,我们总是要记住、要落实,要把它做到。
《十善业道经》上最重要的开示是前面的一段话,这一段话我读了之后,我很受感动。佛告诉龙王,龙王是我们的代表,佛这个经在龙宫里讲的,龙王是当机众。我在讲经时把表法的意思都跟诸位说明了,为什么用龙王来表法?龙是最善於变化的,代表我们的社会人心刹那刹那千变万化,表这个意思。佛告诉他,说「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句话我听了,眼睛就会睁得很大,这太希有、太难得,能离一切世间苦!
我们这个世间很苦,三恶道更苦;天人还是苦,欲界天有苦苦、坏苦、行苦,三大类苦他还是要受,比我们轻一点而已。欲界是六层天,愈往上面去愈轻,他没有断。到色界天,苦苦断了,也就是欲念没有了,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这八大类的苦,色界天人没有了,但是他有坏苦,他有行苦。
到无色界天,身体都不要了,我们讲是灵界,中国人常讲的只有灵魂、神识存在,他没有身体,因此他坏苦没有了,但是他有行苦。什么叫行苦?不能永远保持,寿命到了还要堕落,不能永恒保持,这个苦!他那个境界是不错、很好,但是不能永远保持。最高最高的记录,非想非非想处天,他能保持八万大劫。这个在我们心目当中是天文数字,太长太长了!但是你要知道,八万大劫跟无量无边的时间来说,一刹那!
我们人生寿命长的并不很多,即使是寿命长的,回想过去就像昨天做梦一样,我们常常有这个感觉。回想起童年的事情,我能记得我三岁时候的事情,想起来像昨天一样,七十多年如一弹指!还能有七十多年吗?不可能!人真正上了年纪之后,他的想法、看法会改变的。真正觉悟,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做了些什么?是不是一片空白,一桩好事都没做?真的是像佛在经上讲的随业受报,那很可怜、很可悲!糊里糊涂的来,糊里糊涂的过去,这种人生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
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六道里头得人身最可贵。贵在哪里?人道最容易觉悟。苦多乐少,容易觉悟,所以得人身最为可贵。一切菩萨示现成佛都在人道。十法界里面,他不选别的法界,单单选人法界,什么原因?他有道理在,人道的众生容易觉悟,所以在这里示现。
我们得人身闻佛法,悟了没有?为什么不悟?放不下!我常常勉励同学,修行一定要把纲领抓住,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知道怎么样修正。现前这个阶段,我们修学最重要的纲领是什么?是要远离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自性里头没有的。远离名闻利养,世间人好名,喜欢戴高帽子,人家夸奖他、赞叹他几句,得意忘形。
你们看过《西游记》,孙悟空神通广大,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好名,喜欢戴高帽子,上了观世音菩萨的大当。观世音菩萨送他一顶很漂亮的高帽子给他戴,这一戴到头上变成紧箍咒,永远受观世音菩萨支配。那是表法的,你落在人家圈套里头,你一生就要受人控制。孙悟空神通那么广大,都没有办法。他为什么会上当?喜欢戴高帽子,好名。好名,人家用名来控制你;好利,人家用利来控制你,你都有小辫子被人抓住。
佛教我们,把这个东西统统切断。五欲六尘的享受,佛教众生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是正常的,诸佛菩萨都随缘。随缘里面,所谓善缘、好境界,没有贪恋的念头,不贪;恶缘、恶境界,没有瞋恚的念头。在五欲六尘里面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把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在这里头一律平等看待,这叫修行。你要不懂这个门道,你到哪里去修?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修什么?就修这个。五十三位善知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分、不同的生活环境,他去参访一律平等看待。帝王、将相他去参访,没有一丝毫羡慕的念头,平等!造作恶业的那些贩夫走卒,没有一点点轻视的念头,平等!善财童子心目当中是怎么看法的?『如来神通变化故』。「如来」就是自性,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如来神通变化」,他在这里修平等,他成佛了。凡夫成不了佛,在境缘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变成凡夫了。他把自性「神通变化」,他当作真的,这是凡夫。
觉悟的人晓得,《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金刚经》好,那里头重要的句子我们都要背得很熟。譬如我们看到顺境善缘,心里起了贪爱的念头,你马上念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这个妄想马上就伏住。伏的时候,它又会起,起来的时候,马上就伏。古德常说,说得很好!「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什么?贪瞋痴慢的念头起来了,赶快觉,一想到经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烦恼伏住了。并没有断掉,还会起。
这样伏要伏很长的功夫、很长的时间,慢慢的变成自然,不起这个念头,对外头境界不再起心动念。我们修行有没有功夫,功夫有没有进步,在这个地方看。我对著顺境没有贪爱的念头,我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