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过去在台湾的时候,李老师已经往生,台湾这些老朋友还是有往来,他们有时候印的书也都送给我看。我一翻后面版权页,「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大概说了有十几次,我说这八个字就是将来你堕恶道的证据,阎罗王判刑时候的证据。这是什么?吝法。吝法得什么果报?愚痴果报,愚痴在畜生道。为什么干这个?佛法是好事,所以佛法要流通、要弘扬。你为什么要禁止它?这个错了!我说了很多遍,最近好像他们出的书后面没有这几个字了。不可以!经论善书只要是劝善的,对社会大众有利益的,这些典籍我们要利益社会众生,你怎么能够阻碍众生去翻印?阻碍众生去流传?这个心非常不善,不可以这样做法。
演培法师跟我是老朋友,我在台湾讲经说法,他移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了三十多年,我们不常见面。他的一些书籍,他写的书写得不少,在台湾流通都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有一次他到我们「佛陀教育基金会」参观,看我们流通的书这个量很大,都是免费赠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我们连运费都不收的,都是我们自己来负担的。他看到很感动,看了很多,他说「怎么我的书你们这里都没有」?我就跟他讲「老法师,你后头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们怎么敢印」?他叹了一口气,他说「我还有几种,还没有交给书店印,我拿来给你印」。我说「我欢迎,只要你没有版权,我替你流通」。大概只有一两种,很少。这是什么?这在佛法讲吝法,贪心没断。版权,你能够收几个钱?那个版权费你能收几个钱?你要是大量流通,没有版权,你的回报超过你那个版权费不知道有多少,十方众生欢欢喜喜来供养。
这些老法师智慧、福报都超过我很多很多,我没办法跟他们相比。但是我讲经讲了四十四年,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欢迎流通,录音带、录相带欢迎拷贝,决定没有限制,所以流通量就太大太大了,到底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智慧、福报年年增长,跟诸位说,月月增长。现在看看过去这些大福报的人,我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仔细观察一下,他不如我了,我迎头赶上了。我并没有赶上这个心、没有赶上这个念头,自自然然的成就的。所以如理如法的修学,「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人天的福报,印光大师传法的四句偈里面,前面两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是人天福报。敦伦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敦是和睦的意思,真诚心,真诚的爱心跟大家和睦处;伦就是人类,跟所有一切人我用真诚、恭敬跟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尊重。
互相尊重,你一定要懂得,我先尊重人,不是说互相尊重,你没有尊重我,我尊重你干什么?那你永远是对立的,永远做不到互相尊重。互相尊重,自己要谦虚、要卑下,要把别人抬起来,这叫互相尊重。
你看看孔老夫子,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对於贫穷下贱,贫穷没有财富,下贱没有地位,释迦牟尼佛乞食,遇到乞丐都那样真诚的恭敬,这是做给我们看的,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佛心平等。佛见到国王大臣彬彬有礼,见到贫穷下贱一样的也真诚礼貌。诸位要知道,这才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学问,提升自己的境界,你的福慧是从这个地方修来的。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你得到的果报是别人瞧不起你。古人常讲「爱人者人恒爱之」,你爱别人、你照顾别人,别人自然照顾你,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所以敦伦就是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古人说得非常有道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实在的话,人和,自然天时地利就顺了;人要是不和,依报随著正报转,宇宙就不和,就会有天灾人祸。所以最重要的,真正的学问,没有别的,就是人和。
中国古时候历代的帝王用什么方法来治国平天下?给诸位说,就是用个「和」。你要不相信,你到北京故宫去看看,你看皇帝办公开会的那个场所、那个大殿,叫什么殿?太和殿。太和殿后面的一个殿叫中和殿,最后面一个殿叫保和殿。你们想想,太和、中和、保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你这个道场,居住在道场的人都能够和睦相处,这个道场兴旺。为什么会不和?我比你高,你不如我,就不和了。这种心态是错误的,是无知、愚痴。愈是有学问,意气平和,中国古人讲「学问深时意气平」。一个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他心意平和,无论对什么人,就是你当面侮辱他、毁谤他,他对你还是很平和。从这个地方,你能看到他的修养、看到他的德行、看到他的学问智慧。见到人贡高我慢,这个人没学问、没有修养,在这个经里面讲,他是染污众生,他不是清净众生。
修人天的福报就是五戒十善,佛把这些纲领教导我们,「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净业三福头一条。这第三句就是讲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他得的果报是人天大福,就能转五浊恶世变成染净劫。时虽然不善,但是这里头有人修善。我们想化解眼前的劫难,用什么方法?觉悟的人多了,学佛的人多了,修善的人多了,浊恶之极这个时代,里头还有人觉悟,还有人认真的行善,这个世间还有一线光明,决定不是世界末日。
我在前几天,到香港来的前两天,我访问昆士兰天主教的红衣主教,大主教。我跟他的谈话,我说得很多,主教听了之后很欢喜,告诉我「法师,你最好把你的这些讲话写出来,翻成英语」,他会转送给他所属的教会。我听了很感动。好在我们谈话有录相,回来之后,悟平法师从录相带里面把它写出来,也翻成英语,好像送给他们。中文的部分,我看到我们这边墙壁上已经贴出来,在十楼看到有贴。
我说到宗教教育重要,断恶修善,全世界的宗教徒都应该和睦相处、都应当平等对待,自己要谦虚、要卑下、要尊重别人。愈是苦难的人、愈是贫贱的人,愈要尊重他。为什么?那对他是很大的安慰。他在别的地方人家瞧不起他,他到我这个地方来,我尊重他,我敬爱他,我对他布施、供养。修养自己的品德,修养自己的福慧,转劫难为祥和,要从我们自己诚心诚意去做。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五九卷) 2002/6/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59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九段劫转变差别,长行第四句:
【信解菩萨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
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到,前面第三句是讲修人天福报的,这个天包括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第四句还是『成染净劫转变』,净的成分多,染的成分少,虽然跟前面是一样的,染净里头成分不相同,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人天福报已经不容易修了,佛在经上常讲,现在这个世间人死了以后,来生再得人身机会非常之少。佛讲了三个比喻,我们从这个比喻里面,你就能体会到多么困难。第一个比喻叫「须弥穿针」,须弥山是这个世间最高的山,从山上放一条线,下面放一个绣花针,那个线放下去,刚刚好穿到那个针孔里去了。你们想一想,这个机率能占多少?得不到人身的,就像须弥山顶上放那个线没穿上针孔;得人身的,穿到针孔里去了。我们不要说是须弥山,须弥山太高了,我们就说我们现在这个道场十一楼,你从十一楼里头放下一条线,楼下放一个绣花针,你穿穿看,你能不能穿进去?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二十四小时不断在穿,看看一个月能不能穿到一次?佛讲失人身再得人身,那个难,机会之难,就像这样子。佛没有妄语,绝对不说假话。《金刚经》上讲「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语,完全讲的是事实真相。
第二个比喻「盲龟浮木」。大海里头有一只乌龟,这只乌龟瞎眼睛,眼睛瞎了。大海上漂了一块木板,木板当中有个洞,乌龟在大海里头游,把那个头伸出来,刚刚好就穿在那个木板的洞当中。这个机会跟须弥穿针我看没有两样。
第三个比喻,世尊在只树给孤独园,孤独园那个时候有工程,他去看。在地上抓了一把泥土,抓了一把,抓完之后把它放下,撒在地上。弟子们看到老师这个举动,就请教老师:老师,你这是什么意思?佛就说:这个世间的这些人们,居住在这个世间的人们,死了以后不能得人身的,就像我抓这一把土撒到地上一样。来生还能得人身的,你看看,指甲里头还有一点,撒的时候都撒尽,指甲里头还留了一点,来生能得人身的,就像我指甲里头这一点。难!真难!
所以我们学佛、修行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决定不能够欺骗自己。欺骗自己不是有意的,是无意的,佛法里面讲增上慢。没有得到以为得到,佛经上举的例子,没有证得阿罗汉果,自己以为证得。像出家人去受戒,确实没有得戒,以为自己得戒了,这是增上慢。我们今天在形式上受了三皈、受了五戒,这是在家居士,三皈、五戒真的你得到没有?没有!真正要是得到,《戒经》上讲得不错,三十六位护法神昼夜保护你,你的三皈真正得到了。
三皈第一个:皈依佛,觉而不迷。你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念念觉,不迷,你做到了没有?没有!见色迷在色里头,闻声迷在声里头。什么是迷?在里头起妄想分别执著,就迷了。不迷的人,最简单的这个样子,跟诸位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人不迷。你见色闻声还起心动念,迷了!还有这个喜欢、那个讨厌,迷了!佛菩萨对於一切境界没有喜欢也没有讨厌,永远是清净心、平等心。我们用功就用这个功夫,怎样在六尘境界里头永远保持我们的清净平等觉,这叫念佛。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别号,《无量寿经》上有。我们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保持清净平等觉,就是念佛、念阿弥陀佛,那真的能往生。所以觉而不迷我能做到吗?正而不邪能做到吗?对事对人对物,正知正见。
什么人能做到?在《华严经》上讲,圆教初住菩萨做到了,他确实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明心见性的菩萨做到了。没有明心见性的菩萨,你怎么会做到?我们现在念的这一句「信解菩萨」,信解菩萨他怎么做?他随顺佛陀教诲,他能做到随顺佛陀教诲。经教上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决定不违犯;教他不可以做,他就不做,随顺经教的教诲,这叫信解菩萨。我们不能随顺经教教诲,我们不信、不解;不信、不解,能修人天福报就不错了。
人天的大福,大福是什么?色界天、无色界天是大福,欲界天是小福。所以我们自己要问,凭著良心问自己,还贪不贪爱「财色名食睡」?五欲!如果对於「财色名食睡」还会动心,你是欲界。真学佛,真的皈依、觉悟了,「财色名食睡」我不再贪,你才算是觉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人对事对物完全遵照经典的教训去做,决定放弃自己的成见,自己的想法、看法完全放弃,你才是信解菩萨。你还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完全是凡夫,你没有皈依。皈是回头,你没有回头;依是依靠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