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靠工资、钟点费生活,过的都是清贫的生活,你们有什么呢?都有著作,都写了不少书,这些书都有版权,我们能不能把版权放弃?表现我们的诚意。一般教授都有著作权、所有权,我们今天把著作权舍弃,欢迎翻印。把自己一生所学到这一点东西,奉献给社会,布施供养一切众生,我们从这里干起!
  我这个提议,他们能接受,愿意这样做,使我非常感动。这一放弃,你的缘就结得广、就结得深!自己有好的东西,为什么不给人?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限制别人翻印,限制别人得到你的智慧,今天所讲的「智慧财产权」。我们要把这个权放弃,我的智慧跟一切人共享,我的财产也跟一切人共享,这样才能从事於和平工作,才能从事於化解冲突的调人。学校很诚恳乐於接受,我也答应:我到学校来协助他们。这个工作要积极展开,延缓不得!再延缓,恐怕灾难就要爆发;灾难爆发,不可收拾!
  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头脑稍微清楚的人都有忧患意识。我们学佛的人,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警觉,提醒我们要真干、要实干。灾难来了,我们不害怕,我们没有恐惧、没有畏怖,我们自己晓得有好地方去。我们有诸佛国土、有极乐世界,你要不真干,这个机会就错过!所以现在这个身体在世间,对这个世间一无所求,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名闻利养的希求、没有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有贪瞋痴慢,我们只有一个愿望:念佛求生弥陀净土,我们跟弥陀的缘深!自己有把握,决定得生。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灾难,我们都能够很安详的离开这个世间,舍弃这个臭皮囊,欢欢喜喜,不惊不怖,我们有好地方去。我们对於此界他方、过去未来,有相当深刻的认识,纵然处在乱世,世间乱,我心不乱;世间浊恶,我心清凉。
  首先要度自己,自己得度,才能帮助有缘人。什么叫有缘人?对於佛法,尤其是对於佛法里面的净宗,能信、能解、能愿、能行,这是有缘人。清凉讲「根熟」,哪一类有缘的人根熟?印光大师讲得很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根熟!这样的人,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去;一千人修,一千人去;一万人修,一万人去,「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敦伦尽分是什么意思?敦是诚诚恳恳、恭恭敬敬,伦是人伦;敦伦两个字的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跟一切人的相处,我们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文化,用一个真诚心跟人相处。真诚恭敬、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是敦伦,敦睦伦常。尽分,用现在人的讲法,尽心尽力为众生服务,佛教给我们的四摄六度。尽心尽力为一切大众服务,这是我们的本分,那个分是本分,要尽本分。
  闲邪,闲是防止,邪是邪恶,时时刻刻要防范邪恶的思想、邪恶的见解。什么叫邪恶?违背伦常、违背道德的,我们要懂得防范,不接近。头一桩,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这是很具体的做到闲邪。存诚,那就是我们常常提倡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常常存这个心。真诚的心不能够一分一秒离开,现在世间常讲分秒必争,我们也分秒必争,争什么?不离真诚。前面跟诸位说过,真诚里头必定圆圆满满的包括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前面两句的大意,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信愿念佛」,对於净宗法门真信。怎么样才能真信?你要了解,你了解得不透彻,你的信不真实,你半信半疑,那个信愿若有若无,不起作用。所以,你要真信。
  真信,现在读经难,为什么?不懂。所以,你一定要找机会听讲。现在讲经的录相带、录音带、VCD流通得很普遍,《无量寿经》我讲过十遍,第十一遍在新加坡讲,没讲完,最后一遍讲得很详细。要多听!有机会听听大乘经,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然后你再选定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专学专修,你会有成就。佛法跟世间法没有例外,都要专攻,不能学杂,不能学乱;这一杂乱,你是一无所成!一定要懂得,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哪个法门、无论是哪个宗派,大乘也好、小乘也好,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总的原则、总的纲领决定不离戒定慧。如果与戒定慧相违背,那就不是佛法。广义的来说,戒是方法,你一定要遵守方法。你遵守方法,教你一门深入,你心是定的;你同时学很多法门,你心是乱的,你不能成就。我们要成就的是戒定慧,一门,专攻一门。你专攻《无量寿经》或者专攻《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你能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定。三昧功夫深了,就开智慧,符合《弥陀经》上学习的标准,「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它确确实实没有离开戒定慧三学。信愿持名,跟前面祖师开示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都是属於戒律,方法!你能够遵守,能够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念佛三昧、一心不乱你能够证得,你怎么会不成就?
  功夫成片上等的,往生就自在。不但是有把握,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可以早一天去,如果这个世间还有有缘的人得度,我们也可以晚个几年去,帮助他们,把他们都带去。这就叫生死自在,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殊胜?你们去想想,生死自在!想去就去,想留就留,一点障碍都没有!去留都不是为自己,都是为众生。也许有人问:去,那还为什么众生呢?你走了!留,可以说你为众生,去,为什么说为众生?去,还是为众生,你要了解众生的根性。如果常住在这边,这边众生对你疲了、厌倦了;如果听说你很快要走了,他著急,他觉得什么?「我学的机会没有了」,就有一些他加功用行,把他这个勇猛精进带动了。所以,走,还是利益众生。觉悟的人他清楚、他明白,是该留还是该走,不要用思考,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慧!智慧观照,照见一切众生的心相、心行。去留,说穿了还是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觉悟的人不例外,他也有感应道交。
  这两句讲『调伏』,「调」是调顺情绪,在佛法里面讲的是妄想分别执著;「伏」是降伏他的烦恼习气。这是从教学成绩上来说,这个说法好,真正有成就的、成绩的,这才算数,而不是一般来听听、来凑热闹的,那个不作数的,要真正有成就、真正契入境界的。多少,确实两个因素,一个是法缘,一个是根熟。末后这一句总结: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前面举的例子,十句五对,是略说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种种差别不同。《华严经》在末后讲五十三参,五十三种不一样;《普门品》讲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三十二应,那是三十二类,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真的是此地讲的『世界海微尘数』,境界不可思议,我们要了解、要学习。长行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五0卷)  2002/6/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50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七段「佛出差别」,偈颂第一首: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偈颂也有十首,除了其中有五首是重颂前面的长行五对,末后有四首颂做为这一段经文的总结。这种情形过去不多见,它总结的经文很长。我们在这一品经里面看到世间宇宙的种种,这一段经文里面所讲的,就是现在科学里面所说的太空物理,但是《华严》所说的,比现在太空物理的范围大得太多太多,可以说今天太空物理他们所探索的只是一个平面,而《华严》给我们讲宇宙是立体的、宇宙是重叠的,是非常复杂的。不读《华严》,可以说没有人能够想像得到宇宙真相到底是什么。在这些地方,我们不能不佩服佛菩萨的智慧。
  说到这个地方,佛菩萨明白的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智慧、都有这样的能力,而且都有这样的相好;这个相好,我们换句话说,大家体会得更亲切,富贵!换句话说,究竟圆满的智慧、圆满的能力、圆满的富贵,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回头想想,我们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华严经?出现品》里面,佛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圆满的!「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一句话把我们遭受这些苦难的根源说出来了!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相好我们说成富贵、圆满的富贵,就是被妄想分别执著给破坏了!破坏,意思不太恰当,障碍了。有没有?有,自性里头确实有,不起作用,佛法里面叫业障。什么是业障?妄想是业障,分别是业障,执著是业障,把自性里头的德能障碍住,不起作用。
  所以佛在经典里面称六道众生叫「可怜悯者」,真可怜!他要是没有,过这个苦日子那不算可怜,他有!有,过这种苦日子,这叫可怜!换句话说,他不应该过这种日子,现在怎么会过成这种日子?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一切苦难的根源,这个苦难一般人真的不知道,说苦难是说什么?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苦难。六道轮回这些事,现在外国研究超过中国。最近我请德州一位教授,他告诉我,在美国有很多著名的学者对这个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有报告。我非常希望邀请他到香港来、到澳洲来访问,给我们当面谈谈,我们在摄影棚里面录相,把它翻成普通话,介绍给我们中国的同学们,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些人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学者,早年他们也不相信、不能接受,结果在美国经过许许多多的个案,确确实实证明到。
  这里面使用方法最多的是深度的催眠术,人在催眠的状况之下,说出他前生、说出他再前生,德州这个教授告诉我,有一位接受催眠的,能够生生世世说出来,说到八十多世之前,很不可思议!如果我们能够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人跟人的关系不是这一生才结合的,多生多世之前就有关系。佛在经上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讲,我们跟一切众生到底是什么关系,佛这个说法说得非常亲密。诸佛,佛是老师,换句话说,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亲属的关系、师友的关系,老师跟学生的关系,你说这个关系多密切!知道过去这些关系,现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心态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华严》的教学,果然契入华严境界,你确确实实会意识到,一切世间、一切众生都是如来化现的,我们在这个地方讲诸佛出现的差别,都是诸佛出现的。出现干什么?教我的,不是教别人的,帮助我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来帮助我的!所以一切众生,对我确确实实是大恩大德。没有这些众生,众生是佛菩萨示现的;凡夫,凡夫就是我一个!你要是不入《华严》,你不了解这个境界。读《华严》,我们能够从这些地方观察得出来,他在《华严》有没有入个几分?有没有契入《华严》境界?他要是入了,跟他过去他的思想、他的行为肯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