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芰突指戳恕4诱飧龅胤娇矗鹕交罘鹚男牡厍寰唬运哪芰指矗煅邸⑻於⑺摹⑺廾辽俑哟サ娜酥浪姓飧瞿芰Γ褡愀┚】床怀隼矗苌偈鞠帧4诱庑┑胤剑嬲Х鸬娜嗣髁耍切扌械玫赖母呱颐且话憬仓す氖ト恕Kさ氖鞘裁囱墓唬课颐蔷筒坏枚耍约阂膊凰怠�
  由此可知,业是一切果报的因由。我们要想自己果报殊胜,那你一定要造善行,你得六道里面的人天善报。佛告诉我们,六道里面人天福报是不究竟的,佛说得很详细,佛并不鼓励我们去修学。为什么?出不了三界。纵然得到,是短暂的,何况还有很大的副作用。佛劝导我们修净业,净业首先第一个条件是修清净心。清净心对於世出世间法不染著,也就是说一切法在我们面前,顺自己意思的决定没有贪念,有贪念就不清净了,没有贪念;不顺自己意思的没有瞋恚,你要有瞋恚,你的心不清净,这个叫做净业。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去练功,练清净心,练不染著,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我可以受用,我不染著。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刹体」偈颂的第七首:
  【或从妙相生,众相庄严地,如冠共持戴,斯由佛化起。】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这一首是赞「颂宝冠」为体,宝冠也是佛化变的。在前面长行里面,宝冠是第十四句,佛化变是第九句。这个化变也就是变化,但是在这个地方并不是正式颂佛的变化,正式讲佛变化是在前面第四首偈,我们已经说过了。
  偈子里面的大意,『或从妙相生』,相是心现识变的,菩萨净识所变的是妙相,就像青莲法师注解《地藏菩萨本愿经》前面玄义里面所说的。这是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古大德解经,五重玄义每一条都说到性识,这是不多见的,我们想想非常有道理。不思议性识,变幻出种种妙相,『众相庄严地』,菩萨常住其中。下面一句是比喻,『如冠共持戴』,就像宝冠,这一句非常明显的是颂前面长行第十七句宝冠。『斯由佛化起』,这一句是说佛力加持,是诸佛如来不思议性识变化的。菩萨清净刹土确实有不少依此为体。
  在这个地方,我们从引申的意思去细心体会妙相庄严,佛法里面说得很多很多。我们在许多寺院看到佛殿上面悬的匾额,我在新加坡居士林就看到「妙相庄严」,这四个字好像是弘一大师写的。万德庄严、清净庄严,这些句子我们常常看到。这些句子也常常提醒我们,我们要著重相好;著重相好不是为自己,要为自己,著相了,那就变成染业,不是净业了,著重相好是为众生。
  大乘经里头佛常说菩萨成佛,经上讲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现佛身在我们这个世间,你要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我们世间一切众生分别执著标准的佛相。你不是示现这个相,人家看到你不像佛。佛相万德庄严,庄严就是相好。相好从哪里来的?是万德所成。这就说明菩萨生生世世积功累德,因为相好是果报,果一定有业因,他要不修因,哪来的果报?菩萨也不能例外,所以要示现相好,你要修因。你不修因,你这个相好是假装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会被人看穿,看穿之后一文不值。佛法是正法,正法决定不能作假,不能欺骗众生。真的相好,那就是真的功德庄严。
  修什么得相好?持戒!诸位一定要晓得,相好是从持戒得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乘法数》里面有说明,《佛学大辞典》上也有说明。诸位最容易看到的是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周止庵的《心经诠注》,这是我们很容易看到的,里面讲得很详细。哪一种相,修什么样的业因,才能感得殊胜的果报。菩萨在因地里面肯定要修,绝对不是为自己,是为什么?为众生,众生欢喜相好。《楞严经》上就是最明显的例子,阿难尊者为什么出家?《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阿难尊者是因为看到佛的相好才发心出家。他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人间希有!
  他心里想这个相好不是父母所生,是怎么成就的?修行成就的。他为了要想跟佛一样相好,才发心出家。这个就叫「因地不真,果招迂曲」,遭摩登伽女之难。他不是清净心,他喜欢相好,为相好才发心出家修行。这就说明了一切众生非常重视相好,形相要好。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体会得到,你要帮助一切众生,你要知道一切众生的爱好、一切众生的欲望。他喜欢相好,你示现的相要不好,你跟他往来就有困难。为什么?别人不喜欢你。我们也不是讨人家喜欢,不讨人喜欢为什么要人喜欢?人家喜欢你,他才欢喜接受你的教诲。他要讨厌你,你有再好的法,再真实的法,再善巧的法,他排斥你、拒绝你,他不听你,你就没法子帮助他了。
  由此可知,诸佛如来,你看那些法身菩萨们,各个都是「相好光明无等伦」,无等伦就是没有人能相比,众生看到欢喜,自然就跟他去了,就听他教诲,所以形相是接引众生不能缺少的手段。相好这是装不得的,这不能化装的,所以从相好、从色身把你修学的成绩完全显示出来了。古人所谓「诚於中而形於外」,你的心地真诚,人家一看,这人是个老实人,是个很诚实的人,从外面看到你的内心,你不是装出来的。假装的能够欺骗粗心大意的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一看就穿了,你不是真的,是假的。心地清净的人,他有一个清秀的相,他有一个清净的身,心地慈悲的人他有慈悲的相,他有慈悲的行。所以形相是接引众生,形相是弘法利生不能缺少的手段。
  因此佛才在经上说,菩萨成佛特别用一百劫的时间,一百劫不是一个定数,百也是表法,表圆满。《华严》用十代表圆满,十、百、千、万都是代表圆满的,要修圆满的福德,你才能现圆满的福相。这个福相是自然现的,决不是有意思在里头变化的,不是的,自自然然示现的,也是自自然然接引一些众生。这在大乘法里面佛常讲,佛帮助众生「先以利欲钩,后令入佛智」。所以这是摄受的方式,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不能不学习。所以修行不能够自欺,不能够欺骗人。你修学的成绩,你修学的功夫,都在你的面孔上,都在你的一举一动之间。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到底是真是假,甚至於你自己都不晓得,外面人把你看穿了。
  你是真修,自然的示现,不但众生欢喜亲近你,诸佛护念,天龙善神拥护。道德高广,自自然然能感动得妖魔鬼怪都来护法。这是真正修行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要知道,要学习。底下一首第八首:
  【或从心海生,随心所解住,如幻无处所,一切是分别。】
  这一首偈是「颂一念普现的境界」,前面长行第十七句,偈子里面讲得很明白很清楚,确实一切法从心想生。『海』是比喻,比喻心深广无有边际,能生一切法。这一切菩萨『随心所解住』,在《华严》里面我们晓得,经上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就是菩萨有四十一种不同的境界,境界的高下是随心所解。解是了解、是理解、是明白,明白些什么?宇宙人生真相。
  「住」就是契入境界,随他所了解的程度,契入境界不相同,佛才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菩萨。净刹,不讲十信位,因为十信位菩萨还没有证得净刹,十信位的菩萨在六道、在十法界修行。十信心满,圆满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初住了,初住这才证得法身,这才契入法界,一真法界。他不是十法界了,从十法界里头超越了。
  总的来说,都离不开心所想、心所解。所以佛在《金刚经》上教我们,我们学习经教务必要深解义趣。对於经教的义理,对於经教的旨趣,你要解得深,你要解得广,你才能提升你自己的境界。
  我们要问了,要怎样才能解得深、解得广?你一定要依教奉行。你读诵也好,你研究讲解也好,一定要像古大德所说,随文入观。接触到这些文字,听到经典的音声,自己的心解、自己的心想就跟经文相应,就能够契入。这样学教,会学!佛法里面常讲的善学,善学是他很会学,他学会了。这个会是他真有体会,他真能契入,随学随著转变自己的境界,转变自己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成就不可思议的慧业。
  菩萨知道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真相,相有体无,体就是性,说相有性无跟相有体无是一个意思,事有理无,正如《般若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如幻无处所』,他心里面清净无为,所有一切刹土现相,都是从分别生,诸佛菩萨净刹。那我们这些六道凡夫呢?六道凡夫分别还要加上一个执著。由此可知,一执著就变成秽土了,就变成六道了。不执著但是有分别,这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一切是分别』。
  四圣对我们六凡来讲,它也算是净刹,这里头的人没有我执了,「我执、我相、我见」他完全断掉了。《金刚经》上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唯识里面所讲的末那识,第七末那,四大烦恼常相随。四大烦恼头一个就是我见,菩萨断了,转识成智,转凡成圣,就在这个地方转。
  末那识的四大烦恼,这个四大烦恼是根本烦恼,根本的根本。头一个是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四大烦恼。我爱是贪,我痴是愚痴,我慢是瞋恚里面的一分,所以后面讲的这三个字是贪瞋痴。贪瞋痴从哪里来的?末那里头这个烦恼里生出来的。而贪瞋痴烦恼都从我见生的,所以我见才是根本的根本。见是错误的见解,没有我,以为有个我,执著什么是我?执著这个身是我,色身。
  人死了,死了以后这个色身丢了,还有没有身?还有色身。这个并不难懂。你昨天晚上睡觉,前天晚上睡觉,你有没有做过梦?有做过梦,梦里头有没有自己?有。梦里自己有没有色身?有。人死了以后执著那个身,就像梦中的色身一样。佛法里面称为无表色,表是表示,我们肉眼看不到,他确实有个色身,他执著那个是我。不做梦的时候,我们想想有没有色身?有。我想到昨天的事情,我想到去年的事情,我想到小时候的事情,那个色相就在脑海里头,自己清楚,别人不知道。所以只要你有想,你看我们中国人造的文字,想是什么?心里头有相了,称之为想。心里头有相,那个相自己很清楚,别人看不到。
  一切法,一切形相,从哪里来?从心想生的。心里面这个色相常常变化,那是随你的心所解。一切众生心所解无量无边,所以这个色相境界无量无边。四圣是分别,六凡是分别执著。如果把分别也放下了,你的境界是纯净,那就是净土了,没有丝毫夹杂。四圣法界里面还有毫分夹杂,不是纯净。华藏世界是纯净的,极乐世界是纯净的,没有夹杂。不过极乐世界很特别,一切诸佛都赞叹,夹杂不净也能往生,这个就是净宗法门里面讲的带业往生。
  早些年我在美国,美国那边有些大德说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