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淳咦悖裁词У簦课裁椿岜涑烧庋樱俊赋鱿制贰估锩娼驳们宄傅酝胫粗荒苤さ谩梗鹗且痪浠鞍盐颐堑牟「榔屏恕S纱丝芍颐切奘裁矗课薹鞘前淹敕直鹬粗畔隆⒋虻簦裁词露济挥辛耍愕姆鹦浴⒛愕姆ㄐ栽猜智啊D愕姆鹦裕飧錾砭褪欠ㄉ恚蚁衷谏畹幕肪尘褪欠ㄐ酝痢�
所以我才讲,我虽然这么讲,我想同学很难体会。我们住在香港,香港就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法性土;九龙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你自己证得法性身,你居住的地方就是法性土。你要说香港、九龙跟华藏、西方极乐世界不一样,你这个话说得到底是对,还是不对?要正确答覆你,亦对,亦不对。怎么说亦对?凡夫境界里面,你说的话是对的。觉悟的人境界,就是入了境界的人,你这个话说得是不对,错了。迷、悟,迷的人跟悟的人说话不一样,境界不相同。
所以学佛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相,形相是从心变现出来的,不能作假,装不出来的。你的心善良,人家一看你,这个人心很善;你的心很凶恶,一看这个人杀气腾腾,很可怕。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所以稍稍有智慧的人,头脑冷静的人,看一个人的五官,看他的面孔表情,就知道他的心,至少他的心是善是恶,都能够看得出来。我们一般人欺骗世间愚人容易,欺骗一个有学问、有道德、有修行的人就很难了,人家一眼就把你看穿了。我前天收到一位老居士给我写了一封信,这位老居士寄了两张照片给我看,很有意思,一张是没有学佛之前照的,头发白了,一张是最近学佛之后照的,他的头发变黑了;从前多病,现在病没有了。什么道理?佛菩萨保佑感应。这个话说得亦对亦不对,不能说错,不能说全对。说佛菩萨感应讲得通,为什么?他依照经典里面的教训去做,这是佛菩萨保佑他的。他自己真正肯干,他的心转变了,所以他的相转变了。
人怎么死的?他想死,死掉的!他不想死,他不会死。人怎么会生病?天天想病就病了。人之所以老,天天想老就老了。「境随心转」,就这么个道理。你什么妄想都没有了,你的身体恢复健康、恢复正常,正常是最健康的,完全与自然相应,最健康的、最美满的!麻烦就是你的妄想、忧虑、杂念太多太多了,这个与佛法完全不相应。我们不能不懂这个道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还要看第五首偈:
【普贤身相如虚空,依真而住非国土,随诸众生心所欲,示现普身等一切。】
清凉的注疏内容非常丰富,想学的同学可以自己多看多读,用心的去体会注疏的义趣。如果要讲这段注疏要占很长的时间,如果不善於体会,都变成佛学常识。我们修学佛法最重要的不是常识,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能够契入境界,要把握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换句话说,这首偈我们现前要怎么学法,这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佛在大经上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又常常读到「生佛平等」、「性相一如」、「理事不二」,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我们都非常熟悉,多数的同修都能够脱口而出。由此可知,文句很熟,何以不得受用?没有用功夫。
平等、不二、一如,这个功夫怎么个用法?既然是说平等、不二、一如了,「普贤身相如虚空」,我的身相如不如虚空?如!真的如,不是假的如,确确实实如虚空。你不要以为你这个身相是个真的,是个实体,那你完全迷了,你错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这个身相不是虚妄,哪有这种道理!为什么说是虚妄?如虚空。如虚空是什么意思?实在说,佛说《大般若经》讲得真透彻,佛是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讲般若。
今天六百卷《大般若》里面,到底教给我们一些什么?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华严经》我们在这里读到的「一一毛孔现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毛孔里面的那些众生;诸佛菩萨众生,又有毛孔众生,毛孔里头又现无量无边的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毛孔现、毛端现、微尘现,重重无尽,无量无边重叠的幻相,这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这一切法,佛在《般若经》上跟我们说,我们做总结,佛的三句话,这一切现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能懂这个意思吗?你要真懂了,你就得大自在,你得真解脱。为什么?你的心得清净,无量劫到今天,你一切的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这是佛说法的精髓。祖师大德们给我们定的朝暮课诵,朝暮课诵里面都有一卷《心经》。《心经》大家念得很熟,《心经》里说的是什么?你们想想,是不是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显说如是,密说也如是,这是佛法。
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佛法就是真正觉悟了,对於一切法的真相明白了、觉悟了;明白了之后,相是幻相,不能说这个相没有,也不能说这个相真有,相即非相,体是真空。《心经》里面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是法性,色是法相,法相跟法性是一不是二。相是怎么生的?相是从缘生的,缘生没有自性,性就是法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几个人念《心经》明白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摆在这二百六十个字里头。你只会念,你没有观,佛法的修行叫做「观」。观是观察,佛法不用观察,用「观照」,观照跟一般观察有什么差别?有,有讲究。我们一般讲观察没有离心意识,也就是你没有离妄想分别执著;只要你带著妄想分别执著,你是观察,你不是观照;离妄想分别执著就叫观照,那就是智慧。观照就是我们一般讲功夫得力,到「照住」就是你得三昧了;三昧之后,开了智慧就叫「照见」。你看《心经》一开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代表世出世间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照见了。
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学佛学得很可怜,学得不像,妄想习气一分一毫都没有断,这怎么行!样样事情还那么认真、那么执著,依旧放不下、看不破,佛法的受用一丝一毫都没有得到。当然每个人学佛的因缘也不相同,我比一些人幸运一点,那就是我入佛门的缘不一样。我没有学佛之前,我是最反对佛法的,我进过教堂,我进过清真寺,就是不能入佛门。年轻的时候感觉到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很低级的宗教,泛神教、多神教,对於佛法是一无所知,也没有人能讲得清楚。我为什么进教堂?教堂讲道,清真寺也讲道,讲《古兰经》,我听听他讲的挺有道理。可是从来没有听说佛教有讲经的,没有遇到过,只看见和尚念经,问他经里什么意思,他也不知道。我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我跟他学哲学,「佛经才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他是这样介绍我的,他称「佛经哲学」,古今中外最高的哲学;还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是被他这两句话引入佛门。到寺庙去找经书来看,虽然没有人给我讲解,愈看愈有味道,这是世间人常讲的,大概是与佛有缘。
所以就以佛法说,总是佛菩萨加持。我接触佛经大概一个月,我遇到一位蒙古的亲王(敏亲王),他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我就跟大师学习。读经,经典里面有疑问的,每个星期约好了,他跟我见一次面,时间大概是两个小时;除非他有特别的事情,没有特别的事情,一定给我两个小时。我向他请教,我跟他三年。我跟诸位说过,第一天见面,他就给我讲「看破、放下、布施」,教我,教我六个字。我离开的时候,他送我到大门口,拍著我的肩膀跟我讲:「今天我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真听话,真肯学,学布施,悭贪的心舍掉。所以佛法真实的利益是在行,能信能解能行,不在说。说有什么用?最可贵的是在行。章嘉大师那时候教给我,你懂得一句你就做一句,懂得两句你就做两句。
举例子说,譬如说不杀生,你懂得了,从今而后,对於再小的动物都不能够有伤害它的念头,我懂得了。所以再遇到小动物就生尊重心,决定没有伤害它,然后进一步爱护它,帮助它,逐渐逐渐跟这些小动物能沟通。我们居住的环境里面,常常一般人困扰的蟑螂、苍蝇、蚊虫、蚂蚁能沟通。我们可以共同在一起生活,彼此互相不妨碍,能做到。何必要杀它,赶它出去?错了。通!不但这些小动物通,花草树木都通,能通人情。我们院子里面的树木花草,特别的繁密,花开得特别好,开得特别香,我们爱护它、尊重它、供养它,它有回报。这些都在经典上学的!
经上佛给我们讲不杀得长寿,健康长寿,不盗得大富。没有学佛之前,多多少少都有占人便宜的念头,总想分东西想多得一点。学佛之后明白了,把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断掉,然后自己得什么?在财富方面,真的是能满自己的愿望,「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都是章嘉大师传给我的。当你久求不应,是你自己有业障,你要把你的业障找出来,把你的业障消除掉,感应道交就现前了。我学佛的基础是跟章嘉大师三年奠定的,一生得受用。
一切法不能从外面求,外面求求不到,求得很辛苦,不一定能得到,得到还是你命里有的。向哪里求?向内求,佛法称之为「内学」。你要得到圆满,像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一样,你最重要的要修「普贤行」。「普贤菩萨身相如虚空」,这个我们要学。怎么学?要作观,「观照」。观照久了,你就「照住」;再提升就「照见」,到照见的时候,你就跟经上讲的完全一样,你入了华严境界。
我常常教同学们,但是他肯不肯这样做,那不是我的事情,那是他的事情。我教他怎么观法?虚空法界是自心相,我们有法性,法性就是真心,法性的相是什么?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自身相。我自己的身是什么?遍虚空尽法界无量无边刹土众生是我自己的身相,这身是法身,常作如是观!不要想这个身是自己,这个身没有离开法身。我以一切刹土众生是我自己的身相,我这个身包括在里头。这就好比我自己的身是我身上的一个细胞,刹土众生是我整个身,我整个身当然包括我这个细胞,你的心量才能扩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怎么不快乐?你怎么会有灾难?你怎么会有苦恼?不可能!
我这个身不会灭,我这个细胞会灭,我整个身不会灭,这个细胞灭了,过两天它又好了。所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增不减」,经论上所讲的全都兑现了。说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佛确实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为什么?所说全是事实真相。佛自己有没有用自己意思说一句话?没有,从来没有,自己没有意思。如果自己有意思,堕在妄想分别执著,那就不是圣人,那是凡夫。
我们想明心见性,想用真心,从哪里用起?就是从拓开心量用起,要能包容,包容虚空法界,包容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就是对自己,一切众生有苦难,哪有不伸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