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读耍馐堑谝桓鲆馑迹坏诙鲆馑迹业南靶愿愕南靶圆灰谎南靶砸膊灰谎从丁U飧鲇妒怯从运剑从挥凶约海挥斜鹑耍饣沟昧耍∮檬裁捶椒ɑ毓榈阶孕裕毓榈叫缘拢拷萄А!腹恫唤蹋阅饲ā梗绻悴唤蹋靶杂从叮阶詈竺挥蟹ㄗ邮帐啊R欢ㄒ獭�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出现在这个世间,就为一桩事情,《法华经》上讲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只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世间。这一大事因缘是什么?教化众生。四弘誓愿头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就为这么一桩事情而来的。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那都是度众生的手段、方式,离开这三个重要的方式、手段,你就没有法子度众生。所以他们的示现都是教学。你看孔老夫子示现的,教学!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教学!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天天教。教你怎样跟别人相处,这属於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怎样与自然环境相处,我们讲与一切动物相处,与一切植物相处,与山河大地相处;怎样与天地鬼神相处,教我们这些东西。我们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宇宙和平!宇宙和平了,我们地球当然安定,还会有事情吗?
你看看,他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理念,从哪个地方落实?从修身。儒家讲修身,佛法也讲修身。你看看,佛家讲的「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从修身;儒家是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个世界,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你仔细去观察,他们的古圣先贤教化众生,目标相同,理念相同,方法那些原理原则也相同。不同的是因为他所教学的对象文化不相同、嗜好不相同、习染不相同,因此他教学的手段、方法不一样,教学的内容不一样。不一样里头,有一个相同的,「平等、慈悲」是相同的。
你看看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我说他们三个教是一家人。一家人里头分了三个派,犹太教遵从上帝,我们讲皇上那一派;天主教遵奉玛丽亚,圣母玛丽亚,皇后那一派;基督教遵奉耶稣,太子那一派的。他们一家分这三派。他们的经典,犹太教所依的经典是《旧约全书》,天主教新旧约都学,基督教专门修《新约全书》;但是这三教里头共同的「神爱世人」,这是共同的。如果我们能把「神爱世人」这一句参透了,神怎么爱世人?神如何爱世人?神爱世人一定要神的信徒、神的子民,也就是讲教徒,信教的教徒,把「神爱世人」落实在自己的身上,发扬光大。我是个基督徒,我要爱世人;我是个天主教徒,我要爱世人;我是一个犹太教徒,我要爱世人,代表上帝爱世人。
同样道理,在佛教里面,佛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就是爱。佛菩萨慈悲如何落实?要在佛弟子身上,每一个佛弟子都能够体会到佛陀的慈悲,把佛陀的大慈大悲、善巧方便落实在自己的身上。我们代表佛,代表法身菩萨,慈悲一切众生,以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这才是佛弟子。自私自利不是佛弟子,心量窄小不是佛弟子,没有大慈悲心不是佛弟子,你跟佛学的什么?所有一切宗教,完全相同的一个教学的重要科目:仁慈、博爱,这是所有一切宗教共同的教学,可以说是重点的课程!所有一切宗教对於一切众生,唯一的一个希望,希望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们懂不懂?我们有没有向这个目标、方向去努力、去做?
所以我们今天读这句经文,「光照十方」,你看到这一句四个字,这就是今天讲的多元文化,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文化,一律平等,光照十方!「种种变化」是善巧方便,不是一个方法,无量无边的方法。佛门里面讲「方便」,这两个字好!方是方式、是方法,便是最适合的。在这个地区,这个方法适合,在那个地区不一定适合。譬如我们以佛门来说,学佛的同学很多,有些人喜欢念佛,念佛对他就是方便;另一方面的人喜欢研教,你教他念佛,他没有兴趣,你教他研究经论他有兴趣,用研教的方法,教下对他就是方便;对念佛人就不方便。还有些人喜欢参禅,有些人喜欢持咒,各有各的方便门,不是一个法子。
佛、菩萨、一切宗教的神圣,他们都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就是今天一般社会所讲的多元文化,他们知道这是多元的,不是单元的,所以他的心量开阔广大。你喜欢学什么就教你什么,法门跟法门,方法跟方法,没有冲突。《金刚经》上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现在宗教与宗教之间有冲突,法门与法门之间彼此不相容,那是什么原因?那是人为的,那不是法,法里头没有冲突。人为什么会冲突?没有教。学佛了,没有把佛经里面的道理给他讲清楚、讲明白,他没有觉悟;没有觉悟,当然就有烦恼、就有习气,随顺烦恼习气自然就有冲突。冲突从哪里起来的?从利害起来的,从自私自利起来的。如果放下自私自利,什么冲突都没有了,天下太平。
一切圣贤都教我们要放下自私自利,要爱别人,要能舍己为人。人人都能舍己为人,天下太平,这是圣贤教育。所以懂得「种种变化」,懂得「善巧方便」,圣贤教学不是死的、不是一法,而是无量无边的法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六八卷) 2002/4/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68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现相作证第八句:
【称赞一切菩萨功德摩尼王云。】
这一句境界也非常深广,菩萨是在因地,如来是在果地,对我们来讲,因地比果地还要重要。我们想修行证果,到哪里去学?一定要向菩萨学,菩萨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在佛法里面就表法的义趣来说,佛代表性德,菩萨代表修德,性德是一切众生平等具足。所以本经「出现品」里面,佛讲得很明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它是平等的。平等何以变成不平等?佛说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你看,一句话把我们现实的状况说得那么清楚。
为什么有九法界,有十法界,有无量无边法界?那是因为一切众生妄想执著不相同,种类不相同,浅深不相同,广狭不相同,所以把一真法界变化成种种无量无边的法界,就这么回事情。如果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了,把它断得干干净净的,离开了无量无边的法界,就恢复又变成了一真法界。所以无量无边法界还是前面一句讲的「种种变化」,这是讲大分的变化。无论是大分,无论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细分,总而言之,一定要晓得它是刹那刹那在变。把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的境界叫一真。一真,唯有如来果地上证得。所以大乘经上常说,「唯佛一人居净土」,那是真净、纯净,没有变化。菩萨所居的净土,变化的幅度很小。我们九法界凡夫,这个变化的幅度非常大。因与果我们都要晓得、都要明了。
我们学佛,菩萨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先要说说什么是菩萨,这个意思不能不搞清楚。「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省掉,菩提我们称菩,萨埵我们称萨,尾音都不要了,简称为菩萨。翻成中文的意思,古时候翻作「大道心众生」,萨埵是众生,菩提是觉悟,古时候翻作大道心众生。新译翻作「觉有情」,新译是玄奘大师翻译的。玄奘大师以前,佛门称为古译。玄奘大师称为新译,玄奘大师翻为觉悟的有情众生。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众生,拣别我们一般凡夫不觉悟,凡夫觉悟了就称为菩萨。所以诸位要晓得,菩萨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神跟仙没有觉悟,他还是凡夫;他要是觉悟了,也称菩萨。这个关键在觉。
但是这个「觉」有标准。你看一般出家在家的同学,受了菩萨戒,一受菩萨戒都称你作菩萨。你真的有没有觉悟?不见得。如果你没有觉悟,在佛家称你叫「名字菩萨」,因为你受了菩萨戒,你有菩萨之名,但是没有菩萨之实,你没有觉悟,你还有自私自利,你还有名闻利养,你还有贪瞋痴慢,你是凡夫!虽是凡夫,作名字菩萨也不错,也有好处。好处在哪里?你总动了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我想作菩萨,我想觉悟」,虽然还没有觉悟,你动了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好,就是你已经有求觉的这个意愿。一般人还没有这个意愿,你已经有这个意愿。这个意愿是个开端。如果这个意愿能保持不失去,认真努力去学习,你的位子就往上提升,「观行菩萨」。观行是什么?是你很认真的学习菩萨,这就具足菩萨功德了。但是这个功德是很微弱,真正讲是微不足道。
你真肯学了,从哪里学起?个人根性不相同,所以佛开出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无量法门,这都是真的,决不是夸大。八万四千法门是对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说的,无量法门是对尽虚空遍法界,像我们在这个经上常常念到的「世界海微尘数刹土」,那就是无量法门。这么多法门,我们要从哪个法门学起?这要看各人根性,看各人的缘分。你喜欢哪个法门,你就好好的依照这个法门修学,选定之后不要改变;不要看到其他法门你的心动了,你又想学了,那是错误的。要记住世尊在《金刚经》上的教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世尊在《金刚经》上这句话真正的用意,就是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选定了,不要改变,你会很快的成就。如果你改变就很麻烦,纵然有成就,你走迂回的道路,你走很多冤枉路,把你达到终极目的地的时间延长了。我们要相信佛的教诲,佛句句话真正是爱护我们,真正是希望我们成就,而且希望我们快速成就,慈悲到极处!决定没有害我们的念头,决定没有害我们的、没有障碍我们的做法,我们感恩!
我们今天选择的法门,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我们选的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里面,我们又选择的是「持名念佛」的法门,这个方向正确。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如来,菩萨圣众,劝导我们学习。为什么?这个法门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稳当快速,学习容易,成就不可思议。这些话我们听到了非常欢喜,可是你要懂得怎么修学法,菩萨给我们做了榜样,修行的基础不要忘记。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教导韦提希夫人的话,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关系我们这一生修行的成败。韦提希夫人选择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跟我们的愿望完全相同,我们看看她怎么修法。
佛教她先修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这个基础就是善根福德因缘,佛对韦提希夫人很具体的说出来。善根福德因缘就是佛所讲的「净业三福」,就是这一段的开示。经文总共有三条十一句。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很认真学习。为什么?佛在经上介绍的,说得很清楚,西方世界都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如果我们不是上善之人,怎么能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看看人家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