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弧U飧鲈蛭颐且欢ㄒ茫欢ㄒ芄徽莆兆。得鞣鸱ㄒ彩撬嬷苯谝蛟邓诒洹U飧霰涠锿酚胁槐洹J裁炊鞑槐洌烤醪槐洌涠ɑ鄣木癫槐洌涠ǖ男蜗喽荚诒洌焕聿槐洌乱欢ㄔ诒洌飧霾荒懿恢馈D阋嵌猛ù锩髁肆耍颐墙哟ヒ磺惺莱鍪兰浞ǎ飧鲂某T诙ㄖ校换岜煌饷婢辰缬跋欤晃悴拍馨斓玫健�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不坏世间法,世间法是我们日常的生活。在家居士,各人从事各人的行业营生,在世间经营生计。我们活在这个世间,怎样经营来养活自己,养活你的家人,来帮助社会,我们讲营业、营生,方法、手段随著时代变。尤其现在是高科技的时代,你看看许多科学技术的产品,日新月异,这是变化,种种变化。佛法里头,一切变化里有一个不变的,那是什么?所有一切变化都是利益众生的。这是佛法里面的世间法,不是自利的,是利益众生的。慈悲喜舍,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幸福美满;佛法里头的世间法,或者说世间法里头的佛法。佛法之中的佛法是什么?不但要帮助一切众生得到物质、精神生活上的美满,还要帮助一切众生在物质生活里面开悟,这是佛法永恒不变的教学方针。决定要帮助一切众生转凡成圣,这是佛法教学永恒不变的目的,我们不能不懂。
所以在事相上,变化是非常显著的。释迦牟尼佛时代距离我们太远了,我们暂且不论。佛法传到中国是汉明帝时代,在更早期战国、秦汉之初,佛法已经就有传到中国来了,已有记载了,但是很少,没有受到重视。明帝永平十年,皇帝派遣特使到西域去求法,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带著佛经,带著佛像到中国,这是国家迎请的,这个在史书上正式记载的。这个事情是公元六十七年的事情,今年公元二千零二年,公元六十七年的事情。那时候传来的佛法,我们现在在典籍里,在遗留下来的文物里面,我们能看到,像中国几个著名的石窟:敦煌、云冈,这些大规模的石窟里面,我们看到这些雕塑、绘画,看到当时人那些形像,也能在这里面看出他们当时生活方式、衣著。
我们出家人最明显的,穿的袈裟,我们现在穿的袈裟变了、变化了。原来我们在云冈、敦煌里面看到的佛菩萨身上穿著的袈裟,跟我们现在这个不一样。而我们现在在韩国、在日本,看到他们一些袈裟确实是跟壁画里面画的样子差不多,但是它缩小了,还有那个样子在。他们也产生很大的变化,不是重要的典礼,他们不会穿这个礼服。通常一般法会当中,他们的袈裟就变成个领带一样,戴在衣领,套在脖子上,戴在衣领上。甚至於更小的,一块小袈裟,二十五条衣大概只有几寸,平常装在西装口袋里头,法会时候他就掏出来挂在这个当中。许多种不同的形式。为什么我们举这一桩事情产生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每一个时代生活方式不相同,佛家常讲善巧方便。成佛是心成佛,不是这个身,不是形相,是心成佛!心是佛心,愿是佛愿,行是佛行,言是佛言,那就成佛了。我们用的这个衣服,搭衣我们用钩用环,这都是晚近的事情,隋唐的时候没有钩环,是二条布带打个结。我们在韩国看到,在日本也看到。但是钩环比打结方便多了。
衣,中国出家人搭的衣,大概只有佛陀在世那个衣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缩小这么多。真正衣的大小,你一定要到印度看。你看印度人穿的衣,大概跟佛陀在世时还是差不多,是整个一块很大的布裹在身上,没有钩也没有环,整个裹在身上。现在印度人服装还是这个样子,我们能见到。印度是在热带,他这个三衣足够了。中国是在温带,愈往北方去愈寒冷,三衣是决定不能够御寒的。所以佛法传到中国,真的叫「恒顺众生」,没有改变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中国人还是穿中国人自己的衣服,只是穿得比较朴素。一般在家人,在家跟出家差别在哪里?在家的衣服上绣著有花纹,色彩很艳丽;出家人穿著比较朴素。所以诸位要晓得,真正的僧服就是这一件,这一件就是僧服,我们里面穿的衣服不是僧服。
可是现在出家人还是愿意穿这个服装,这个服装是明朝时候的服装。你到日本去看他们的服装,他们服装大概是唐宋时代的服装,寺院里面做大的法会里头,主持的执事僧还是穿唐宋时代的服装。他们的海青是汉朝时候的服装,袖子很大;我们现在的海青袖子底下都缝起来,他们没有缝。所以到日本、韩国能够看到,唐宋时代的服装,宽袍大袖穿起来确实是很舒服。中国出家人平常穿的长袍,里面的小挂是明朝的服装,没有唐宋那个时候那样的宽大。为什么服装会变成这样?工作方便,是为这个。日本现在不但是在家居士,就是出家这些法师,平常他们都穿著西装,只是剃了光头,跟一般人很不容易分得出来。不留头发这是共同的,但是他们穿著已经穿著西装。
所以我也曾经一度听到我们佛门里头这些法师大德也在讨论,我们的服装是不是能改成跟日本一样,穿西装,穿皮鞋,是不是可以?有很多老法师不赞成,依旧希望能维持我们现在穿明朝的服装,跟社会大众有一个区别,他们的用意也非常之好。因为你这个服装穿著的时候,你走到外面,不管怎么样,总要收敛一点。如果穿上西装跟一般人一样,有许许多多不应当去的场合,可能你都会去逛一逛,所以这些老和尚们的考虑是很有道理。这就是我们看到中国,现在譬如讲这个韩国、越南、泰国、缅甸、日本,这是我们中国周边不同佛教的国家,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衣著都不一样。这是举这个例子跟各位说「种种变化」。
所以佛法决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懂得这个道理,佛陀的教学才能够普及社会。说实在话,我们末世的弟子,对於「光照十方,种种变化」,还是不懂,还是不能够灵活运用,障碍佛法的流通,障碍佛法的普及。四弘誓愿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有没有真正发这个愿?要想度一切众生,你没有「种种变化」、没有「善巧方便」,你决定做不到!所以这一句里头的义趣很深很广,我们决定不能够轻易就这样读过。你真是读了;是读了,什么也没有学到。像前面我们说的,你的成绩等於零。
最近这一个世纪来,特别是这半个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真的是日新月异,我们有没有觉悟到这是重大的变化、迅速的变化,我们能不能适应?知不知道跟它们配合?广播、电视、网路,我们看到这个东西一发明,我们立刻就想到要利用这个工具来弘扬佛法。弘扬佛法就是推动佛法的教学,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这些工具发明了、普遍了,那这个就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为什么?不要建道场了。
建道场的目的是什么?建道场是建立学校,是教学。过去那个时代确实是需要学校、需要教室来教学,在中国古代佛教的寺院庵堂全部都是学校。佛法那个心量很大,不自私,佛教寺院里头不但教佛学,儒家东西教,道家东西教,诸子百家样样都教。所以古时候许许多多的读书人到哪里去读书?到寺庙。寺庙这些法师确确实实不但是佛经,对於世间的学术也是广学多闻,有能力指导年轻的学子。寺院里头有藏经楼,藏经楼就是现在的图书馆,收藏的书籍、文物非常丰富,不是只限於佛经。
我们最近印了一千套《大藏经》,目的是以印藏的功德祈求世界和平,这个工作已经接近完成。下面台湾这些同修们告诉我,希望再发一个大心,印《四库荟要》,我听了很欢喜。《四库荟要》的分量是五百册,我们今天印的《龙藏》是一百六十八册,差不多是《大藏经》的三倍,两倍半不到三倍。他们发心印五百套,如果能印一千套那就更好了。向我借书,我现在收藏的还有两套《荟要》,有一套《全书》,《四库全书》,还有两套《荟要》,我答应了。我说你们要印,这个底本我来供养。
学佛人心量跟普通人不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翻印这些典籍必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我们用这个来祈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希望这些典籍,古圣先贤智慧经验的结晶,能够普遍流传到全世界,供养一切众生。典籍有了,更进一步的,书本适合於图书馆、大的道场收藏;普及,现在我们最好还是用电脑做成软片,像一部《四库全书》做成软片,我看那一盒一盒的也只有十几盒,我也有一套;要是《荟要》,我想大概有个七、八盒就差不多了。这个成本很低,大量普遍做流通。
当然这里面如果有这个缘分,我会做。我要去找一批学者来讲解、来教学,我们教学不需要用教室,在摄影棚里就行了。我们录相,同时上网,全世界有志学习的同学道友们,都可以在网路萤光幕里面学习,我相信这些科学技术还会不断的再进步。今年大家看网路,有时候画面还有断断续续的,我相信到明年这个情形完全改进。网路显示出的色相声音,我相信跟电视里头完全相同,这是大幅度的变化。我们学佛的人不能守著不变,不变我们就错了,我们就对不起佛陀,佛在此处「光照十方种种变化摩尼王云」,我们这句不就白念了!
自从美国九一一事件之后,我遇到很多很多的人,各界人士我都接触到,大家都提出这个话题,感到这个时局非常严重,如何能够化解?我这次到日本、韩国去访问,所遇到的人几乎没有不提出这个话题来。有效解决的方法,没有别的,教育!道德的教育、伦理的教育、圣贤的教育。用什么方式?一定要找真正佛家讲发菩提心的人,《华严经》上讲的「大心众生」,能够志同道合,不要多,有个十个八个人,我们能在一起做牺牲奉献,来讲解道德、伦理、圣贤的教诲。如果有机缘,能够从卫星电视向全世界广播,再有各种不同语言的翻译,我相信一年的时间就能把许许多多众生的迷惑唤醒,就能够放下敌对,放下怨恨报复,给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带来安定和平,幸福美满。不从教育,没有第二条路。
中国古圣先贤讲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非常透彻。《三字经》是中国童蒙,小朋友启蒙必读的教科书,一开端的几句话,就把圣贤教学的宗旨完全揭示出来了,「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肯定所有一切众生本性都是善的。这个善,在佛法里面讲纯净纯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是第二义,这是第一义,就是大乘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性本善的善是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何以称为本善?佛性里面具足大圆满。这个大圆满,我们在经上常讲「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这三个集合成一体是大圆满,一切众生各个都是大圆满。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会人与人、人与一切众生都对立?下面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那就不是本性,本性失掉了。本性是相近的,大家都差不多、都一样!习性,第一个,我们自己的习性跟自己的本性愈来愈远了,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我的习性跟你的习性不一样,跟他的习性也不一样,愈来愈远。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