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务是什么?他们教学不收学费,不求各人的名利,名闻利养统统放下,愿意过一种清苦的生活。为什么要过清苦的生活?因为过清苦的生活就是他的教学。他教众生要放下贪瞋痴,那自己要过一个富裕的生活,学生会怀疑,「你教我们不贪,你自己在贪」,怎么能够让学习的人心服口服?如何能让学生对老师真正的尊敬,真正发心向他学习?老师要不做一个好榜样,那怎么行?所以老师虽然福报是圆满的,真正圆满是他过平常人清苦的生活,大家看到他,安心!
  你们仔细去想想,从前的社会跟现在社会不一样,现代社会讲民主自由开放,观念上不相同。从前是属於专制封建的时代,一般人民看到作官的人、看到富贵的人,怎么样?远远的躲开,不敢接近,这是那时候的社会。释迦牟尼佛示现过一种清贫的生活,一般贫苦的人看到释迦牟尼佛都很愿意跟他接近。如果释迦牟尼佛要过很富裕的生活,接受很厚的供养,那大概只有一些达官贵人,我们今天讲上层社会的人会跟释迦牟尼佛接触,中下阶级的人都不可能来接触、接近佛,他普度众生就要打了折扣。所以他过的是贫贱的生活,才能普度!
  这种现象,实在讲在今天还有,不过没有从前那么样的分明。我们在新加坡,诸位晓得新加坡有位许哲居士,今年一百零四岁,还在为一切苦难的人服务。许哲居士实在讲,她可以过很富裕的生活,但是她不肯。我们问她,你为什么不把你的生活稍稍改善一点?她每天吃一餐,吃的生菜,喝的是自来水,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垃圾桶里头捡来的,从来没有买过一件衣服,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垃圾桶捡来人家丢弃的衣服,她捡来洗洗干净,能够合身的就穿,不合身的改,都是自己来,自己动手。为什么过这个生活?她说「我往来的人都是这么苦的人,我如果要是穿著得很好,他们不敢跟我接近」。你从这一点,你就能体会到佛菩萨为什么过清贫的生活,为了普度众生!
  出家人身分、地位高了,贫穷人不敢接近。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这是出家人里面身分地位高的,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不敢接近他。对他很尊敬,但是不敢接近他,好像他有威德。而实际上,章嘉大师非常慈悲,平易近人。他也常常感叹,因为他的地位,许多人不了解,不敢亲近。
  我是有这个缘分,当时有一位内蒙古的亲王看到我学佛,为我介绍这样一位好老师,我就跟他去见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慈悲谦虚,令人亲近之后永远怀念他。很多人不晓得,连忏云法师对他都有误会。以后我跟忏云法师一段时期,跟他讲起章嘉大师,他非常后悔,他也有缘去亲近他,但是因为听说他好像是个政治和尚,因为他是当时政府的资政,所以不愿意亲近他,机会错过了,以后知道后悔莫及。那是我们初学,不知道!如果章嘉大师也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过一种很清苦的、很平凡的生活,那接触他的人就多了,他度的众生也就广了。他把普度众生这个事情交给我,我来替他做。
  所以诸佛菩萨、大善知识出现在世间,确实他有意义,他的用意很深,不是一般普通人能够想像得到的。所以这是他的诸力、他的智慧,差别当中有无差别,方便有多门,善巧方便,真正能够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是讲到权智不可思议。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六四卷)  2002/4/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64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大众得益第八句:
  【世界海微尘数一切如来一一毛孔中各现众刹海云。】
  前面清凉大师说,后面的四句,从第六句到第九句是讲菩萨「得佛果法」,就是「如来三业」。第一句「得照藏身之实智」,这是意业;第二句「得藏身力用之权智」,这是口业;第三句,我们刚才念的「身毛现刹」,这是身业。三业都不可思议,这里面的义趣、境界都是无量无边,华藏会上菩萨大众,一一各得,得的数量是没有办法称说的,无法计算的,所以经上用形容『世界海微尘数』。真的是《华严经》上常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得一切得,这个才是圆满的大法。佛法里面常讲的大圆满,我们在这个地方体会到大圆满的义趣。如果能契入,菩萨得,我们自己也得。
  前面一句里头,我们讲到中心的一个课题,我们现前迫切需要的,要了解的,就是「是处非处」之理。这是佛学的名词,要换成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因缘果报的理论与事实真相。我们现前迫切需要知道的,我讲得很多。真正明白了,那确实是自求多福,也真正得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经文上有讲到「无差别方便」,这句话的意思也非常非常的深。「方」,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在处事待人接物,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便宜换句话说,就是最适合的方式,最合适的方法,就叫做方便。由此可知,方便真的是多门,多到什么程度?世界海微尘数。怎样把样样事情做得都恰到好处,那就是智慧。没有真实智慧做不到,做到恰到好处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诸佛如来、菩萨、祖师大德们,为我们所做的示现,为我们所做的榜样,我们细心去体会去观察才能学到,才能够悟入,真正明白了。
  首先要肯定我们自己确确实实是博地凡夫,不是圣人,不是佛菩萨再来。从什么地方见得?从烦恼习气,只要自己冷静的思惟观察,自己就觉悟了。我们六根面对著现前六尘的境界,还会起心动念,这就是凡夫。起什么心?顺境还有一点贪爱之心,逆境还有一点瞋恚之心,虽然不严重,但是有这么个意思在;有这个意思在,就是凡夫,你的烦恼没有断干净。起心动念,头一个念头,於我自己有没有好处?於我自己有没有利益?「我」没有忘掉,为我,为我的家庭,为我的团体,为我的国家,乃至於为我的世界,「我」没有断。总不能像诸佛菩萨一样,起心动念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真正做到了佛在《金刚般若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样才能做到无差别方便。
  这个说起来不容易,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要知道见思烦恼断尽,尘沙烦恼断尽,无明也破了几品,才能入这个境界。我们学佛要用功,希望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能有成就,你不断烦恼习气怎么行?许多同学都知道,我也常常遇到很多人来问我,真想断烦恼习气,不知道怎么个断法,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实在讲,经教里头处处都在教导我们,我们为什么体会不到?为什么看不出来?这就说明了自己有严重的业障,业力把我们与佛法障碍住了。
  最严重的业障是什么?自私,自私自利;刚才我说的起心动念,头一个我自己的利益没有忘掉。所以我们不能够见道,我们不能够入门。如果真的把我忘掉,把私忘掉,起心动念一切都是大公无私,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自自然然与诸佛如来感应道交,一切如来!自自然然与天地鬼神起不思议的感应。今天我们感而不通,你要晓得原因就是自私自利,不能够做到彻底的放下。彻底的牺牲奉献,不附带任何条件的,那是佛菩萨。所以凡人做不到,凡人必定附带条件,总不能把自己的利益丢掉。殊不知附带条件,我们所得的很小,不附带条件所得的不可思议,你所得的是「大方广佛华严」,你所得的是大圆满大自在。我们今天就是这个地方不能够突破。要突破这个瓶颈,那是真实智慧;没有真实智慧,怎么能突破?所以今天我们这段经文,一开端讲「一切如来功德藏智光明」,不容易!可是佛经里头所说的,都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非常可惜的是我们自己不能证得,不能够受用到,这是我们应当要反省,应当要觉悟,应当要回头。
  第八句的境界更不可思议,我们要不要契入?要!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如来一一毛孔中各现众刹海云』,这个意思前面讲得很多,正报是毛孔、毛端,这在经上我们常常看到的;依报是微尘。我们在这里看到一一毛孔,「一一」两个字是关键,不是一个毛孔,不是一粒微尘,是每一粒微尘、每一个毛孔、每一个毛端。我们在此地要问,如来身上的毛孔毛端,各现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无量无边菩萨众生,毛端现、毛孔现、微尘现,我们身上的毛孔毛端现不现?也现,众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差别在哪里?差别就是迷悟。众生迷而不觉,诸佛觉而不迷,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一点之外,没有丝毫差别。上面一堂我跟诸位说过,果然觉悟了,香港跟极乐世界没有差别。果然真的觉悟了,香港跟华藏世界等同,是一不是二。如果是迷了,那是九法界众生,香港绝不是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绝对不是香港,不等同。
  我在此地跟诸位说清楚说明白,境随心转,楞严会上佛讲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凡夫可怜在哪里?不能转境,被境界所转,这个很苦,苦不堪言!不能转境。佛菩萨的能力跟我们不一样在此地,他不被境界转,他能转境界。你看看,转香港这个五浊恶世为华藏世界、为极乐世界,一点都不假。所以学佛首先要问,你存的是什么心?如果你存的是妄想分别执著的心,那就转华藏、极乐为五浊恶世。假如你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转五浊恶世为华藏、极乐。你们想想看,是不是还是个因果法?因能转,心;果所转,境界。释迦牟尼佛早年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就明白,他做种种示现,不离华藏,不离极乐,不离净土。我们凡夫所见所闻所接触的是秽土,不是华藏,是苦报,不是极乐。你看同在一处,同在一时,每个人的境界不相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从这句经文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佛所见的世界是重重无尽的世界。毛孔里头有佛刹,不是一个佛刹,是无量无边的佛刹;佛刹里面又有一切如来,又有一切众生。那里面一切如来一切众生,也有毛孔,也有毛端,也有微尘,微尘里头又现无量无边的佛刹;刹土众生,重重无尽,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哪里会晓得?我们以为这个生活的空间就这么单纯。现在科学家虽然没有听过佛经,没有读过佛经,他们也相当聪明,发现空间不是单纯的,他们所讲的空间是多维次的。我说这个话,前两个星期大公报的王社长,我们在一起吃饭,我讲的这话他懂。他是学数学的,数学是科学之母,科学家何以能够知道空间是多维次的?是从数学里头推演出来的。在理论上讲,这个维次是无穷大,也就是说是无限的,跟佛法里面讲的完全相同。佛法里头讲重重无尽,这就是多维次的空间,这个境界在《华严经》里面称「不思议解脱境界」。
  我们听到佛说这一番话,我们也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但是我们没有契入。可是这一点已经不简单,我们有不思议,没有解脱;我们懂得不思议,但是我们没有解脱。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得到解脱了;换句话说,在他们来讲,《华严经》上所讲的是他们的现量境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