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驳萌胛叮晃颐且话憬玻不盍恕K男扪Ψ虼渴欤妥吡耍浅?上В�
  后面大师对於佛性的七个意思,他有解释。他是引用古德的解释,这个次第与前面所讲的不一样,没有关系,我们看他的解释。「不迁名常」,他从常乐我净先说。不迁就是不变;凡是会变的,在佛法里叫无常,万法无常。佛性真常,佛性常住,佛性不会变,「在佛不增,在凡不减」,一点变化都没有。诸佛如来的佛性跟我们的佛性,我们跟畜生的佛性,跟饿鬼、地狱的佛性,无二无别!它是常,它不会变。古大德用金跟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样子怎么变,质料不变。譬如我们用黄金塑一尊佛像,黄金我们称它作佛性,现的相是佛相。如果这个佛像我们不要了,把它做一个人像,相有变,那个黄金不变,还是这一坨黄金。把这一个黄金做成一个小狗,畜生相,相变了,黄金还是没有变。你从这个意思上去体会,佛性能随十法界的形相,但是佛性不变。这就叫什么?「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不变的是佛性,随缘的是法相。这解释常的意思。
  「自在名我」,这个我们讲得很多了,佛经上讲「我」的意思说得很多,最主要的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我们现前有没有「我」?没有,身做不了主。为什么?它有生老病死,身不得自在。如果真的得自在了,我想年年得十八,能不能做得到?做不到,它会起变化。所以在这个身里头确确实实找不到我,也就是找不到主宰、找不到自在。但是什么?这身里头有佛性,佛性确实它自在、它做主宰,它能随一切缘,虽随缘它又不变,只有它是真的。性是真的,相是虚妄的,这个意思我们要慢慢的去体会。见性的人就自己能做主宰,我们常讲生死自在,於一切法里头得自在,自己真的能做得了主宰。
  「安隐名乐」,心安、身安、境界也安,这叫乐。绝对不是五欲六尘,也绝对不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名闻利养里头没有真乐。什么时候你心才得安?这个事情难!你想想,当年慧可大师去参访达摩的时候,为什么事情?心不安!大师也真不容易,冬天下雪天去见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在那里打坐,他在门口站著,雪下得很深,到膝盖了,还在那里站著。他看达摩禅师不理他,出家人身上都配著有戒刀,他用戒刀把自己的手砍断,拿这个手去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祖师这才开口说话,叹了一口气:「哎呀!你这么做,你何苦来?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要求的?」慧可大师说:「我来求大师为我安心,我心不安?」那我要问问你们诸位,你们诸位心安不安?你们诸位心不是安,心迷。迷了之后,安与不安都忘掉了。迷在哪里?迷在自私自利里头,迷在名闻利养里头,迷在五欲六尘里头,迷在贪瞋痴慢里头,於是苦乐都不懂;苦乐不懂就是麻木不仁,就是愚痴,搞成这个样子!佛菩萨看你,当然叹息:「可怜悯者」,连苦乐都不知道。
  我在当年讲《地藏经》,经的一开端赞叹释迦牟尼佛,里头有一句话:「知苦乐法」。我对於这句话解释得很多,实在不容易,在这个世间几个人知苦乐法?佛知!凡夫哪里知道?如果你真知道了,你自然趋乐避苦,你会想尽方法离苦求乐。非常可惜,你不知道苦乐法,不能不懂。安稳重要,安稳是真乐,心安、身安、境界安。「无染名净」,佛在经上讲得多,「心净则佛土净」,有没有净土?心地清净的人净土现前。这个话我们在讲席里头也讲得多,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我们境界就清净。净土是怎么成就的?清净心变现出来的。但是你要知道,清净必定平等。清净是什么?不染,没有一丝毫杂染,当然平等,当然是正觉,当然是真诚,当然是慈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修禅也不例外。
  禅是修什么?禅是修般若,诸位同修一定要清楚,禅不是修禅定,是用禅定的方法,目标是般若。《六祖坛经》展开经卷头一句话,六祖大师说:「总净心念般若波罗蜜」,这个指示多清楚!禅是般若门。通过禅定的方法,为什么?定能开慧。所以禅定是手段,目的是智慧。戒律是禅定的前方便,我们可以说,手段的手段。《楞严经》上讲的「最初方便」,最初方便是戒,方便是定,目的是慧。慧就是我们总结的正觉,正觉现前,哪有不清净的?哪有不平等的?哪有不真诚的?哪有不慈悲的?诸位一定要晓得,《金刚经》上讲的话没错,「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对於一切法门都要尊重、都要赞叹,全是佛所说的。如果认为我这个法门是正确的,你那个法门是错误的,我这法门高,你的法门不如我,诸位要晓得,起这个心、动这个念头,谤佛、谤法、谤僧,你毁谤三宝。
  毁谤三宝是什么罪过?堕阿鼻地狱。为什么罪有这么重?因为你的毁谤,有许多人听到之后,就影响到别人远离三宝、不相信三宝。所以罪福《了凡四训》里面讲得很好,看它的影响面有多大,时间有多长。影响的面愈大,时间愈长,如果是正面的,功德大;如果是反面的,罪过就大。结罪是从它的影响上来说的,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谨慎。你们看我的行持,我对於任何一个法门都尊重,为什么?佛说的。不但对於佛门里头所有法门我尊重,我对於所有宗教都尊重,为什么?佛示现的。我说这个话有根据,决不是造谣言。根据在哪里?《大方广佛华严经》。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个心、那个识,能现能变的心识就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单独的身,是法身!尽虚空遍法界要是从相上讲、形相上讲,就叫做法身。从所变所现这一方面讲,叫法身;从能现能变这一方面讲,叫法性,法性跟法身是一不是二。总得搞清楚、搞明白,然后我们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毗卢遮那的法身。
  那我们要问,基督教是不是?天主教是不是?伊斯兰教是不是?还有澳洲土著里头许许多多的,他们信仰的宗教是不是?全是!全是毗卢遮那佛!在华严会上我们都看到他们参与了。前面我们读过十九类的杂神众,你们想想看,诸天、八部、鬼神还有山河大地、草木之神,他怎么不是?我们还要在这上起妄想分别执著,那你根本就不通,你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真正解如来真实义,所有一切人,这些人是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果是唯心所现、是唯识所变,是不是毗卢遮那的化身?正报里面的毛孔,依报里面的微尘,一花一叶,哪一样不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换句话说,哪一样不是毗卢遮那佛?真正懂得《华严》,念了《华严》,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是我们的真心,一切刹土一切众生是我们的自身、我们的身相,虚空法界是我们的心想,我再没有办法说出来了,言语只能说到此地,希望大家细心去体会。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没有讲完,我们明天继续。今天讲到「无染名净」,下面是「离妄是真」、「不空显实」、「体顺成善」,这三条我们明天接著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四五卷)  2002/03/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45
  诸位同学:
  我们接著前面,清凉大师为我们说明佛性七个意思;七个意思里面,常、乐、我、净,跟诸位介绍过,安稳是乐。接著我们看「无染名净」,什么是染污?自性本净,本来是清净的,一尘不染,为什么现在被污染?被什么污染?有几个人能明了?自性本善,为什么现在变成不善?染污的根,佛在经上常讲是无明,染污的相是「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是染污的相。三细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业是造作,无明不觉它就动,一念心动。诸位要晓得,这个动不是真心,真心是永远不动的,是妄心。妄心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有妄心?佛在楞严会上答覆富楼那尊者,富楼那尊者就是问这个问题,佛的答覆是「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根本是知见立知。什么时候立知?经论里面常讲无始。无始不是说好久好久之前,你要这样解释的话就错了,无始告诉你没有开始。
  如果你要不相信的话,我问你,你昨天晚上有没有作梦?昨天晚上是做了梦;你那个梦是几分几秒钟开始的,你知不知道?这是最近的事情,昨天晚上的事情,你都答不上来。再跟你说真话,梦是假的,梦不是真的;如果有始有终那就是事实,就落实了。无始,没有开始,既没有开始,哪来的结束?这叫梦幻泡影,这叫刹那不住,意思在此地,我们要正确理解它的大意。无始真正的意思就是告诉你没有开始,你要追究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这是妄想,这个妄想没有开始。佛讲的话正确,你要是听懂了,确实五体投地,真正是高明到极处了。如果真有开始,那就不叫无明了。所以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觉,众生立地成佛;当下一念迷,永堕三途六道。过去、现在、未来是时分,东南西北、上下中间叫方分,你们在《百法》里面看,时分跟方分是怎么回事情?不相应行法,时分跟方分是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话来说,那是个抽象的概念,全非事实。而众生真的是无量劫以来迷於抽象,竟然把抽象的当作事实,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这就错了。
  佛是大智慧的人,大觉之人,帮我们点醒,让我们觉悟。我们自己要明白,佛点醒,我们真的要觉悟,从今而后再也不染著了。染著的根是我执、是法执,我们对於我与法放下就是了。从哪里放起?从哪个地方下手?我在讲席里头常常劝导同学,有一个入门之处,那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你要晓得,这是俱生烦恼,你看那个婴儿他不会说话,三、四个月不会说话,你仔细观察,他有控制、他有占有的意念。他喜欢吃的糖、喜欢吃的东西,抓在手上牢牢的不放,那就是控制、占有的意思,没人教他,这叫俱生烦恼。我们佛法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过去生中带来的习气。因此,才出生的婴儿,要给他受良好的教育,教导他要有一个大公无私的心,要有舍己为人这样的情操,要有容纳万事万物,像经上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胸怀,这要教。你要不教他,他就被习气、习染牵走了,他就堕落在凡夫、堕落在三途六道。由此可知,圣贤人教育的重要,圣贤人教育之可贵,这桩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决定不能够疏忽。
  修行从这里下手,修行从自己心地上用功夫,不干别人的事。凡是修行功夫不得力的人,他不知道自己在心地上用功夫,天天看别人,天天干涉别人,天天想控制别人,天天想占有一切,这个念头错了,错得太离谱了。我们要明了,我们要警觉到。所以要想做到清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五条,你从任何一条下手都行,一个得到,五个完全得到。从清净心下手,确实是比较方便。大乘佛法里面觉正净三门,禅宗、性宗从觉门入,从正觉之门,那的确要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不容易。教下从正门入,净土跟密宗从净门入,换句话说,完全修的是清净心,那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