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馑际鞘裁矗恳欢ㄒ逊鸾汤亟逃粤志褪谴笱АN颐墙裉煸诖说亟ň蛔谘г海蛭颐侨松伲共还徽飧龉婺#钦飧隼砟钗颐且茫颐谴有÷醋銎穑M捶⒄钩晌桓龃笱А�
  我们今天在这边学习《华严经》,将来要发展成为一个大学,这个大学名称可以用华严。华严包括了全部的佛教,希望将来中国大小乘总共八个宗派,八个宗派就成立八个学院。这八个宗派没有包括小乘,所以小乘我们也可以建一个「阿含学院」,这九个学院了。除这个之外还有一个,要培养护法人才的,就是培养这些执事。所以将来希望能有十个学院,其中有一个学院专门培养各个寺院管理的人才;有专门学习教学的,有专门学习管理的,担任常住各个部门工作的,这就非常圆满的一个大学,都是神通。教学的方法各个不相同,总的来说就是宗门教下。宗门完全从悟入下手,你不开悟,不准你读经,也不准你听讲,是要悟后起修。没有开悟之前,在禅堂里面至多听听堂主讲一点开示、勉励的话,不讲经的,这是一个非常的教学方法。
  但是教下就不一样,跟普通学校一样,有教科书,经典就是教科书。佛法的内容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森罗万象,决定不是一个人一生当中能学得完的。就像一个大学一样,大学里面开了许许多多科系,每一个科系修学期间都是四年,你要念十个科系就是四十年,你要念一百个科系就四百年,你哪有那么长的时间?所以我看现代有一些人读两个科系,三个科系还有,再以上我们就看不到了。佛法也分科系,你看看分宗,宗是大分,所以每一个宗将来可以建立一个学院,每一个学院可以开很多学系。就以净土宗,这是最少的,也能开十几个学系;从经教上五经一论,这六个学系,除这个之外,还可以专门研究莲池大师的,也有人专门研究蕅益大师的,或者是专门研究印光大师的,都可以成为一个学系,每一个宗派都如是。华严那就更丰富,华严前面五位祖师,他们的思想、见解、智慧都了不起,都非常伟大;就《华严》本经来说,每一个单元都可以成为一个学系。清凉大师分判本经,信解行证是四大分,每一分里头有不少大的单元,都非常值得爱好的同学们深入去研究,深解义趣,然后把它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总的纲领、总的原则就是一切大众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我们看到华藏世界。
  今天我们的社会产生最严重的病态,不是小病,大病,要命的病!这个病是什么?冲突不和。你看看人与人的相争,族群与族群之相争,现在学校称为冲突,宗教与宗教的冲突,国家与国家的冲突,这还得了吗?我们读《华严》、看《华严》,《华严》是一片祥和,我们读了生无限的向往、仰慕之心。为什么人家这个社会那么祥和?人人有智慧,人人有德行,人人都知道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礼让、互助合作。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要向它学习,这里面有圆满的智慧启发我们,有精细的方法,无论是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都妙不可言,令人叹为观止!又何况到末后,还以善财童子五十三位善友表演给我们看。
  所以我读《华严》之后,我就想到中国儒家有一部《四书》,《四书》是宋朝朱熹编的,朱熹跟佛法缘分也很深,我想他编《四书》的灵感,很可能是得自於《华严经》。为什么?它很像《华严经》。《华严经》有理论,《四书》有理论,《中庸》是讲道理的;《华严》有方法,《四书》里也有方法,《大学》是讲方法的;《华严》有表演,《四书》也有表演,《论语》是孔子表演,也就是说,怎样把理论、方法落实在自己生活上,孔夫子做到了。孔夫子一生所行的那个道理,没有离开《中庸》,我们佛法讲中道,儒家讲《中庸》。夫子一生表现出来的这个方法,没有离开《大学》,三纲八目。三纲就是明德、亲民、止於至善,实在讲就是佛家讲的三学:戒、定、慧。
  你们想想看,明德是定学,亲民是慧学,止於至善是戒学。戒律是定慧的落实,儒家讲的八目。「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这是讲功夫的造诣,然后再讲到这八目。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夫子做到了。这些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华严经》上称「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释迦牟尼佛做给我们看。所以,孟子是贤人,做个榜样给我们看;夫子是圣人,做个榜样,两个人都表演,举这两个例子。所以他那个编辑跟《华严经》可以说是一模一样,所以我很怀疑是朱夫子从《华严经》上得到的灵感、得到的启示,编这一部《四书》,这是儒家的精华。《华严》是佛法的精华,《四书》是儒家的精华,不能不重视,不能不在这下功夫。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三八卷)  2002/3/9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638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精进力菩萨偈第九首:
  【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
  这还是赞叹佛神变自在的德能,前面第八首讲的是「毛孔广容」,这一首讲的是「愿能普遍」。毗卢遮那是法身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的理体,像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一般世人对於宇宙的观察,我们常常讲宇宙观跟人生观,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把人生跟宇宙分开了,所以实际的这个真相很不容易明了。人生的问题、宇宙的问题,人生跟宇宙的问题,千万年来总是得不到一个妥善的解决,这个解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和平与冲突。《华严》确实是高明,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上告诉我们,宇宙跟人生是一不是二。《华严》讲四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法界、事事法界。讲三世间:器世间,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的世间,有情世间讲生命的世间,智正觉世间就是生命世间跟器世间的调和,融成一体,它是不能够分隔的。生命的世间离不开器世间,器是物质,我们这个肉身就是物质,物质里面它有精神,如果精神离开这个物质,这个物质是死的,这个物质就没有生命了。
  这个现相我们知道,精神在佛法里面讲的是法性,法性在万法里面,所以万法都是有生命的。有情众生有生命,无情众生也有生命,花草树木有生命。不但花草树木有生命,微尘有生命,能现十方刹土,能现无量诸佛。微尘有生命,我们就晓得山河大地、泥土沙石统统都有生命,这话是真的。在中国过去典故里面,大家所熟悉的「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石头它有灵性。我们在前面读到的「杂神类」说了二十九类,里面有山神、有水神、有地神;树神、草木之神那就不必说了,大家知道这个东西是生物。我们总以为石头哪里是生物?土地哪里是生物?水哪里是生物?水有水神,有河神、有江神、有海神。由此可知,整个宇宙是活生生的,活活泼泼的,不是死的。我们学《华严》的人懂得,它为什么会有生命?它有法性。佛说了,有情众生说它作佛性,无情的众生说它作法性,就是单纯物质这一边的说它作法性。我们现在区分,科学里的分类为动物、植物、矿物,在动物称为佛性,在植物跟矿物都称为法性。
  但是佛里面讲的包括的范围,比现在科学家分类的还要广,因为佛的器世间把虚空、把所有一切的现象都包括在其中,云、雾、闪电、云层这些现象全都包括在其中,空有主空神;这些科学家讲动物、植物、矿物,还没有把虚空包括进去,还没有把虚空里面所有一切自然现象包括进去。《华严经》上有,《华严》的宇宙观充满了真善美慧,这个事情是真的吗?我们要相信如来的智慧,佛教导我们不妄语,《金刚经》上说的:「如来是实语者,真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对他要有信心,不能有疑惑。
  有一位同学送我一部书,台湾翻译出版的《旷野的声音》,里面写的是澳洲的土著,他们许多概念、行为跟《华严经》讲的很类似。在他们心目当中,花草树木这些大地都有灵性,这个灵性就是我们讲的佛性跟法性。佛在经上讲,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法性的总代名词就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不是一个人,毗卢遮那是梵语,佛也是梵语,毗卢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处。诸位要晓得,遍一切处也就遍一切时,用现在的话来说,毗卢遮那这个名称,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时间与空间,时空里面所有一切都包括在其中。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时空以及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有觉性,佛是觉性。所以,毗卢遮那佛是宇宙、众生、万物的本体。宇宙、众生、万物从哪里来的?毗卢遮那所现。这一句的意思你要是不懂,下面你就没有法子理解。
  『愿力周法界』,「周」者周遍,正报小的是毛孔,依报小的是微尘,小到微尘,大到虚空法界。这个愿力是不是我们今天讲我们要发个愿?不是的!这个愿力从哪里来的?法尔如是,自性本具。你听的时候,「这个我听不懂」,或者「这个我不相信」,那我们举个例子来说。现在我们面孔这个地方有点痒痒的,这个手马上给它搔一搔,这手为什么要去给它搔痒?手有没有这个愿力?它没有这个愿力,它怎么去帮它去搔这个痒?它什么时候发的愿?整个身是一体的,从毗卢遮那看,整个宇宙是一体的,整个宇宙是一个有机体!这一桩事在佛法里面唯独《华严》讲得究竟圆满,一般大乘经都没有讲得这么详细。所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与我是一体;既然是一体,众生有苦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还得要人说吗?就像刚才的比喻,脸上有点痒,手去帮它搔痒,还要要求?还要去说?哪有这种道理!这个愿力是这个意思。
  我们在因地上初发心修行,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到了成佛的时候要以行来践愿,这对凡夫讲的,对初学讲的,这是不了义,这是方便说。为什么?这个说法初学的人懂,毗卢遮那佛这个愿力,初学的人不懂。所以入华严境界之后,果然入华严世界,就是入毗卢遮那的境界。人观念不一样了,他看到宇宙一切众生是自己。说是自己,显示不出你的性德;性德是什么?性德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全体,如果从纲领上来讲就是圆满的戒定慧三学。诸位要记住,我讲的是圆满的戒定慧三学、究竟的戒定慧三学。世间人讲气质变了,不一样,他对於宇宙万物点点滴滴有真诚的爱心、清净的爱心、平等的爱心、具足圆满智慧的爱心,肯定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这个样子,没有入境界。入境界必定是这个样子,没有条件,没有理由,真的就是一体!花跟我一体,树跟我是一体,山河大地跟我是一体,云雾跟我是一体,日月星辰跟我是一体,确实是这个样子。你们想想看,哪里有什么冲突?人与人怎么会冲突?不可能!
  冲突是什么?我这一体里头这一部分生病,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