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许世友外传 作者:陈廷一-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月初,党中央领导同志和红军总部来到毛儿盖地区。军委召集会议,重新研究敌情,确定行动部署。朱德、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张国焘、刘伯承、陈昌浩、叶剑英和徐向前出席了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因松潘地区敌人兵力集中,凭垒固守,我军屡攻不克,决定放弃攻打松潘的部署,改为执行夏洮战役计划。夏洮战役以红军主力出阿坝、北进夏河地区、突击敌包围线之右背侧,争取在洮河流域灭敌主力,创造甘南根据地为作战目的。为实现这一新的战役企图,徐向前和陈昌浩提议,集中红军主力,向一个方向突击。但张国焘主张分左、右两路军行动。会议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部率五军、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二军、三十三军组成,从卓克基北进取阿坝,经墨洼,继而向北出夏河;右路军由红军前敌指挥部率四军、三十军、一军组成,以少部兵力担负扼阻和牵制松潘胡敌的任务,大部从毛儿盖北出班佑、巴西地区,万一无路可走,再改经阿坝前进。彭德怀率三军全部及四军一部作总预备队,掩护中央机关前进。
  部署既定,部队忙着做北上的准备,并派人侦察行进的道路,但是张国焘野心不死,又节外生枝,要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解决“政治路线”问题。中央政治局随即在沙窝开会,正式通过了《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决议重申了党的北进战略方针,是要首先取得甘肃南部,创造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争取苏维埃在西北和全中国的胜利。而加强一、四方面军的团结,彻底击破蒋介石的包围与封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则是实现党的战略方针的基本条件。“一切有意的无意的破坏一、四方面军团结一致的倾向,都是对于红军有害对于敌人有利的。”“必须使一、四方面军的每一个同志都了解,一、四方面军都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部分,都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在我们中间只有阶级的友爱与互助,而与攻击、分散相对立。只有这样,一、四方面军的团结一致才能巩固和争取胜利,才能溶成一片,去消灭阶级敌人。”决议针对张国焘要求清算中央政治路线的观点,进一步申明了遵义会议对这个问题所作的结论,即中央的政治总路线是正确的,没有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是军事路线上的错误,经遵义会议已得到了纠正。
  沙窝会议下来后,张国焘满肚子不高兴,脸色阴沉,不愿说话。陈昌浩找到徐向前发牢骚说:“中央听不进国焘的意见,会上吵得很凶。他们似乎以势压人!”徐向前又做张国焘、陈昌浩的工作说:“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这里没吃的,得赶紧走,我们在前面打仗,得找块有粮食吃的地方,吃饱了,你们再吵好不好啊!”
  好说歹说,走的问题总算说成了。朱总司令和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去左路军。许世友所在的四军和党中央机关走右路。两路大军分别采取梯次队形,交互掩护,浩浩荡荡,蝉联北进。
  ◎有人密报: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警戒,打不打?徐向前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左路军先行一步。
  8月21日,右路军陆续出动。一军团先行,继后是党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再后是三十军、四军,彭德怀率三军殿后。徐向前、陈昌浩和叶剑英随三十军行动。
  当时,朱德、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根据原定的夏洮战役计划,正通过草地边沿地区,经查理寺向阿坝行进,他们来电说,已从查理寺派董振堂率五军主力探查北进道路。阿坝地区粮物较丰,比芦花、毛儿盖要好得多。主力占领阿坝,很有必要,既可解决财源给养问题,又可作为战略后方,开辟北进道路,必要时还可协助左路军行动。
  8月20日,先头部队即攻占了阿坝。
  鉴于毛儿盖会议已决定右路军为打通北进通道的主力,左路军应向右路军靠拢。
  8月21日,徐向前和陈昌浩连电朱、张,告以中央的新决定,即以岷州为根据地向东发展,首先以岷、洮、哈达铺为主要目标,争取在洮河东岸与敌决战。目前主力向西或分兵出西宁,均不妥当。左路军占领阿坝后,不必肃清该地区之敌,可速向右路军靠拢,以便集中兵力灭敌,速出甘南。接着中央政治局亦发电将《中央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的精神,告诉了朱德总司令和张国焘。但是,张国焘公然无视中央的决定,仍坚持左路军以阿坝为后方,出夏河、洮河地区,左右两路分兵北进。徐向前又找到陈昌浩商量,认为张国焘总和中央闹别扭不好,而且从军事上看,左右两路军集中兵力出甘南是上策。因而二人在8月24日,又致电朱、张,陈说利害:“目前箭已在弦,非进不可。”“右路军单独行动,不能彻底消灭已备之敌,必须左路马上向右路靠近,或速走班佑,以便两路集中向夏、洮、岷前进。主力合而后分,兵家大忌,前途所关,盼立决立复示,迟疑则误尽中国革命大事。”而张国焘呢?把中央的决定和同志们的劝告都当作耳旁风。
  从8月22日开始,右路军进入毛儿盖大草原的边缘地带,开始了穿越草地的进军。辽阔的草原,起伏的山丘,湛蓝的天空,交织成一幅壮丽而神秘的画卷。行进的队伍,逶迤蛇行,忽隐忽现,像是飘泊在浩渺无际的绿色海洋里的浮舟。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既显示着大自然力量的凶猛无情,更表现着具有高度觉悟的人--红军指战员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天气令人莫测地变幻着,中午还是晴空万里,烈日炎炎,少顷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夜间气温达零度以下,冻得人们瑟瑟发抖,彻夜难眠。黑色的泥沼,被深草覆盖着,一不小心,人和牲口陷进里面,生命就会终结。水塘不少,但大都含有毒汁,喝下去又吐又泻。田野茫茫,渺无人烟,找不到粮食。野芹菜、草根、马鞍、皮带成了指战员充饥的食物。
  再向前走,困难就更多了。最严重的是全军普遍断粮了。
  由于许世友所领导的四军是殿后部队,能吃的草根野菜早被先行部队采光了,连飞禽走兽的踪迹也被大雪掩盖得严严实实。饥饿使病号不断增加,断粮使行军速度大大减慢。在当时情况下,粮食就是生命,就是战斗力啊!
  在这危难之际,许世友想起了心爱的战马。在当时的红军里,为了便于工作,团以上的干部都配有马匹。出鄂豫皖后,每逢行军,许军长的“白旋风”一直驮着年幼体弱的同志。现在,他不得不掏出那只崭新的驳壳枪,把墨色的枪口对准了这匹在战斗中立过功劳、在行军中作出贡献的战马。
  经过七天的艰苦行军,部队终于穿过草地,进入了半农半牧的巴西、班佑地区。
  距离巴西、班佑一百多公里的上下包座,是通往甘南的必经之地,由胡宗南部扼守。上下包座相距数十里,有包座河纵贯其问,山高路险,森林密布。守敌利用山险隘路,修筑许多碉堡,并备有大批粮食,构成了可以长期坚守的防御阵地。胡宗南得悉我军行进消息后,急调其驻漳腊的伍诚仁第四十九师,星夜向包座增援,妄图扼住红军北进的通路。
  抢在胡宗南增援部队赶来之前,强占包座,出师甘南,是摆在右路军面前的紧急任务。丧失战机,我军就有被迫退回草地的危险。
  8月26日,右路军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后,立即派人侦察地形、敌情,进行攻打包座的战斗部署。鉴于三军尚未通过草地,一军在长征途中减员太多,徐向前和陈昌浩向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建议:攻打包座的任务,由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承担。中央批准了这一建议。
  8月29日,右路军二六四团向大戒寺一营守敌发起攻击,打响第一枪。在此同时,许世友率领红四军一部也向求吉寺之两营守敌发起猛攻,歼敌一个多营,残敌继续凭险固守。打得最激烈的时候,许世友在求吉寺前沿指挥。那间寺庙的院墙又高又厚,敌在庙后山上筑了坚固工事,控制着制高点,很不好攻。部队前仆后继,伤亡不小。
  “停止攻击,围住残敌,待机歼灭!”许世友挥手命令道。
  后来,四军在三十军的紧密配合下,一举全歼守敌。战斗中四军十师师长王友钧打红了眼,端起机枪,架在警卫员肩膀上,向敌猛烈扫射,掩护部队攻击,一颗子弹射来,他不幸中弹牺牲。战后,部队将他与其他烈士的遗体,一起掩埋在求吉寺附近的山下。
  三军易得,良将难求。对于王友钧的牺牲,作为一军之长的许世友心情十分悲恸。
  王友钧是湖北广济县人,原红十五军的战士。在红四方面军历任班长、特务队长、营长、团长,屡建战功,是全军著名的“夜摸将军”。他所带领的二七一团,善长夜摸、夜袭,神出鬼没,经常出敌不意,出奇制胜。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时,他带着三十名手枪队员,夜间从西线偷渡小通江,攀越几丈高的悬崖,摸入敌后方牛角嵌团部阵地,砍死敌团长,摧毁敌团部,带着缴获的武器、文件、俘虏,安全返回,受到了方面军总部的通报表扬。他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令人十分难过。许世友在第二次北上路过那里时,曾去王友钧和其他烈士的坟前,献上一束野花,以示哀悼和缅怀之忱。
  包座战斗,四军立了大功。是役共毙伤敌师长伍诚仁以下四千余人,俘敌八百余人,缴获长短枪一千五百余支、轻机枪五十余挺,电台一部,粮食、牦牛、马匹甚多。我军指战员经过草地的艰难行军,不顾疲劳,不怕牺牲,坚决完成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赋予的打开北通道的任务,取得了全歼蒋介石嫡系部队胡宗南一个师的重大战果。
  右路军出了草地,占领包座,已是八月底。然而左路军那边却不见动静,毛泽东急得团团转。他先找到徐向前、陈昌浩,研究如何做张国焘的工作,催他带左路军迎上来。徐向前献计道:“如果他们过草地困难,我们可以派出一个团,带上马匹、牦牛、粮食,去接应他们。”毛主席一拳砸到大腿上:“这个办法好,一发电报催,二派部队接,就这么办了!”接着,即以毛泽东、徐向前和陈昌浩三人的名义,发出电报。许世友又令四军三十一团准备粮食,待命出动。
  可是,张国焘带领部队离开阿坝,刚进入草地就变了卦。
  9月3日,他来电说:“(葛曲河)上游侦察七十里,亦不能徒涉和架桥,各部粮食能吃三天,二十五师只两天,茫茫草地,前进不能,坐待自毙,无向导,结果痛苦如此,决于明晨分三路全部赶回阿坝”。可见,这时张国焘连北进的方针也不同意了,实际上是要南下。他的“理由”并不能成立:一是所谓葛曲河涨水,无法徒涉和架桥。其实,四方面军有支一百多人的造船队,就在左路军,就地取材,营造简便渡河工具,不成问题。二是所谓粮食缺乏,其实,阿坝那带,粮食较毛儿盖地区要多,张国焘以前来电也说过。右路军从毛儿盖出发,每人只带了供两、三天食用的炒青稞,还不是通过了草地?他们的粮食,绝不会比右路军少,过草地有什么不行?更何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