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导演李翰祥 作者:窦应泰-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翰祥在承德拍片的时候,也深刻地感到内地电影演员的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当时已获得“百花奖”的刘晓庆,在承德盛夏高温的时节里拍戏,她的头上每天都要顶着二十多斤重的满族头饰,还要根据剧情的要求穿上很厚的皇妃衣袍,脚下是几斤重的盆底高跟鞋,行走十分笨重。在烟波致爽殿里拍戏的时候,天热气闷,小小的房间里又挤满了摄影、照明、场记、化妆、美工、制景等多人。再加上她的头顶上还必须支架数万度的灯具,直逼刘晓庆的温度达四十摄氏度以上。热得她难以忍受,但却从来不叫苦。李翰祥特别感动的是内地的演员,包括明星刘晓庆在内,在参加拍摄《火》、《垂》两片时,不拿一分钱的片酬,这与他从香港带来的大队人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刘晓庆等内地演员不但没有片酬,而且伙食标准也无法与香港演员相比。刘晓庆等内地演员每餐只发一只塑料口袋,内装两只馒头、一根粉肠和一块咸菜,可是香港的摄制人员每餐皆为鱼肉。尽管待遇相差得如此悬殊,但是刘晓庆、陈烨、项囗等内地演员拍起戏来,那种认真刻苦的忘我精神,常令李翰祥暗自敬佩不已……

  眨眼之间,李翰祥的小轿车已经驶进了北京近郊的昌平县境内。这里是十三陵中的长陵与定陵之间的一处盆地。四周群峦起伏,松柏蓊郁。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中,有一片一万三千多平方米的施工现场,正人头攒簇、锤声响亮地鏖战。

  “内地的演员没有片酬而只有微薄的工资,却比我们演起戏来还认真。这些为建造拍摄布景的工人们也是如此的勤奋坚强,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呢?”大半生在香港、台湾影坛上奔波驰骋的导演李翰祥,此时伫立在距十三陵不远的一处岩坡上,居高临下地俯望着山间盆地上那已经快要竣工的《火烧圆明园》所必备的拍摄现场——圆明园“大水法”工程。李翰祥望着那些在“大水法”工程工地上日夜艰苦奋战的内地工程技术人员和挥动手中大锤,满身汗渍的工人们,他在内心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李翰祥面对着山坳下已经初见规模的圆明园外景地,难免心潮激荡。两年前的早春三月,还是他刚刚在美国洛杉矶结束《武松》影片补拍打老虎那场戏不久,首次到北京开始对《火》、《垂》两片进入正式开拍前的筹措时,李翰祥最为关注的外景地便是此时已近竣工的圆明园。他记得那也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三月天,北京电影学院的著名美术设计师宋洪荣,陪同李翰祥乘车驶往位于清华园附近的圆明园遗址。李翰祥亲自踏查了空荡荡的旧址,他特别来到已被八国联军烧成一片废墟的“大水法”前面,以忧郁的神情在几根烈火兵燹中幸存的石柱下,拍下了一张张照片。往日那足可以与凡尔赛宫相媲美的“大水法”、“观水法”和“远瀛观”,早已被列强焚毁殆尽。

  圆明园管理处和圆明园学会的负责人热情地在这片废墟上,接待了前来选景的香港导演李翰祥。管理处的负责人拿出一幅1936年夏天拍下的照片。那时,在距英法联军放火焚毁圆明园七十余年后,仍然在这片瓦砾堆上可见两座巨大的汉白玉石搭架的两个石拱门。然而,在国民党统治北平期间,大火中仅存的两座汉白玉石拱门也荡然无存了。只留下几根东倒西歪的石柱子,在那蓝天白云下默然无声地矗立着,似在向赶来拍《火烧圆明园》的李翰祥等人倾叙着昔日的不幸。

  圆明园管理处的负责人很希望李翰祥将“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这些实景,都搭设在这片圆明园的废墟上。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在旧地拍摄很有意义,同时也可以在影片拍完以后,为圆明园保留下几处永久性的影点,以供后人观瞻。李翰祥对这种合情合理的设想深表赞许,他又何尝不想将“大水法”等景观建筑在这片曾经遭受到列强们疯狂纵火的旧址上呢?可是后来因为要砍掉四百多棵清代留下来的树木,李翰祥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设想。

  “宋先生,我看在这里可以建一座圆明园的!”在圆明园旧址建景的计划没有实现后,李翰祥与美术设计师宋洪荣多次乘车在北京的近郊反复寻找可以供他搭设一堂大景的理想地点。坐在车上陷入愁思的李翰祥,在为搭设圆明园外景地屡找难适的时候,很自然地联想起他当年在台北为“国联”搭设仿古一条街的往事。现在,李翰祥感到高兴的是,他可以在北京的近郊尽情地选择可供搭景的地点,再也不会像在台湾那样百般地受到刁难。李翰祥想到这里就烦躁全消,心胸朗然。那一天春阳高照,十三陵水库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的光斑。京郊的古陵区显得岑寂而安静,偌大的田畴间依稀可闻劳动者田间的吟唱。真是一派阳春美景。李翰祥和美工师宋洪荣沿着通往昌平县的柏油公路驾车疾驰,他们先是沿着十三陵的古陵风驰电掣般地疾驰,后来他们又从永陵直向长陵奔去。蓦然,李翰祥那双因为长期在北京饭店里熬夜,充满血丝的眼睛豁然间一亮!他的面前忽地出现偌大一块平展展的土地,它的四周是嵯峨起伏的青翠山峦,稍远处的岗峦背后便隐隐可以望见古长陵的大殿脊头。

  “很好、这地方很好!”李翰祥急忙将小轿车在公路边煞稳,他和宋洪荣走下车来。他们沿着公路边的一条小路爬上岗峦,站在这里李翰祥可以将岗峦下的偌大一片土地尽收眼底。他以一位老电影导演的睿智眼光,从那片足可以供他搭设占地万余平米实景的土地,移向远方山峦间的挺拔苍松,特别是山峦后古陵区金黄色琉璃瓦的殿脊遥遥在望,更为这片土地平添了可供拍摄的契机。李翰祥透过眼镜的镜片,左右环顾,当他将附近的景场一一看过后,忽然一拍巴掌,情不自禁地叹道:“这里是搭景的最佳场地!这里将来可以搭成圆明园,如果当真在拍片时一把大火焚之,也是不会伤及附近农民的!……”

  李翰祥和美工师来到了那片空旷的田畴间,在这里有一种空旷无人的感觉。李翰祥将宋洪荣所设计的圆明园图纸在地上展开,他动情地说:“宋先生,19世纪中叶,那时我们中国为什么会有西洋式的建筑呢?什么“大水法”、“观水法”,什么“远瀛观”之类?那是因为乾隆皇帝在几次下江南以后,他要在塞北也建起一座可供他游乐的皇林。这样,他不但请来大批清代杰出的建筑师和民间画师为他设计圆明园,同时,他也请来了两位当时正在中国的外国人。一位是法国的传教士蒋友仁,另一位便是意大利的杰出画家郎士宁!这两个人因为是来自西方,他们所接触的都是古老的西方建筑,所以他们将法国路易十四所建的凡尔赛宫、法国路易七世和亚历山大教皇所建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圣彼得教堂和威尼斯水城中的许多古建筑,都移植到我们祖国的土地上。所以,在乾隆皇所建造的圆明园中,方才到处可见这些中西合壁的建筑群。现在,我们就将在京郊这片土地上,重新建起一堂中国电影史上最为宏大的实景——圆明园!……”

  宋洪荣听了李翰祥这番有胆有识的讲话,心情很激动,他展开自己所精心设计的图纸,告诉李翰祥将在哪里建成“大水法”,在哪里建成“远瀛观”,又在哪里建成“观水法”……宋洪荣说:“因为咸丰皇帝和慈禧几场初会的戏都在圆明园大水法中拍摄,所以我想在场景中再加上十几棵桃花。而且在搭景时还要注意水池喷泉的施工,整个场景可由三组六十多只喷头组成,中间的椭圆形水池以大水法的影壁为中心。除两个大喷泉外还有十条铜狗在水中喷水。高十米的喷塔在水池的中央,喷塔从正中的莲花瓣中喷出八股清流。此外,喷塔的四周还有二十四只小喷头分为里外两层,这样可以喷射出桃花样的水流,如果将咸丰和西太后放在这样的背景里幽会,我想未来的影片是会有诗情画意的!……”

  “很好,确有一种诗情画意!”李翰祥显然对宋洪荣关于未来圆明园的场景设计颇为满意。他对宋洪荣说:“大水法是圆明园的主体,这是必须要精雕细刻的部分。为了加强‘大水法’布景的比例和规模,最好在观水法甫侧再搭架一条由五十六根石柱所组成的长廊。也就是像颐和园长廊那样。我们在拍摄咸丰和慈禧幽会的镜头时,摄影机可以透过一根根的石柱子,拍成大水法、远瀛观的近景。同时也可以拍进远山和长陵的远景,使得未来的画面更有层次感,可以吗?”

  “当然是可以的。”宋洪荣很高兴地采纳了李翰祥的意见。很快,一张“圆明园”的全景设计图按照导演李翰祥的要求设计出来了。从1981年秋天开始在这片京郊的大地上施工,现在,经过近百名的木工、瓦工、石刻工的精心施工,连夜苦战,一座仿古式的圆明园大型场景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很快就将全部竣工。李翰祥将在这里进行《火烧圆明园》诸多镜头的拍摄。

  李翰祥出现在已经搭起的圆明园中。这座耗资六十四万人民币的巨大工程,现在历经一年多的精工细作,已经基本上显出了它雄浑、壮丽、古朴、巍峨的雄姿。大水法那中西合壁的仿古建筑,由工人们用二百多立方米的木料,建起了它的主要框架。为了使那高大的拱门,廊柱上的石雕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在李翰祥的指挥下,工人们采用了木雕镂刻,玻璃钢制型,然后再用雕刻泡沫胶的方法,巧夺天工地制成大大小小一千余块浮雕,镶嵌在石柱与门廊之上。李翰祥来到了已经竣工的“大水法”和“远瀛观”前一看,立刻被眼前瑰丽奇伟的景观惊住了。只见椭圆形的巨大喷水池前,十条钢制的天狗口中,电钮一按,水柱便如注一般地喷射出来。

  “好啊,真是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了!”李翰祥难以克制住他内心的兴奋,穿行在工人们中间。他在香港和台湾、日本都拍过大型历史影片,因为他是艺术的大手笔,所以在《西施》、《王昭君》、《倾国倾城》等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李翰祥为了电影的艺术质量,也曾经不惜工本地大搭其景。在他的从影生涯里,搭过大大小小的无数座唐朝、西汉、三国、明清时代的宫殿,但是,任何一种用于电影拍摄的宫殿,也没有在北京郊区所搭设的这座“万园之园”的投资大,规模宏伟气魄,精雕细刻的仿古建筑几乎可以乱真了。李翰祥忽然发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在用石凿子精心地搂雕着一块石头,李翰祥急忙来到那人前面。定睛一看,不禁仰面笑了起来,拍拍他的肩头说:“原来是小董师傅啊,那天我对你的批评严重了吧?”

  “没什么,李导演,谁都知道您对拍电影的道具要求得非常严,所以,我并不怪罪。因为您是位精益求精的人!”在圆明园场景现场当主要雕镂技师的小董,多年来在河北一处烈士陵园搞石头的雕塑。任何一块顽石在小董的手中很快就可以让它变成剔透玲珑的猛虎、狮子和巨龙。不久前《马克·波罗》剧组在中国开拍后,小董曾为忽必烈的行宫精雕过盘龙藻井等精致石器。所以,当李翰祥开拍《火》、《垂》两片,在北京郊外的昌平开辟圆明园“大水法”外景地时,小董作为技师赶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