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清的明副将鲍承先在帐外偷偷对杨太监说:“我们要撤兵了,这是皇上的主意。皇上与袁崇焕有密约。要不了几天,他就投降了。”皇太极故意将杨太监放回,杨太监将他听到的所谓袁崇焕要投降的谣言报告崇祯帝朱由检,愚蠢的崇祯帝信以为真,便于十二月下袁崇焕于锦衣卫狱。大学士礼部尚书成基命请崇祯帝慎重再三,但崇祯帝不听。翌年八月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外。这样,皇太极用崇祯帝之手除掉了他在战场上战胜不了的劲敌,搬掉了入关障碍。
《三国演义》育将才
皇太极十分重视学习汉族文化。明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含有深厚的战略、战术思想,对于指挥打仗很有借鉴作用。他命令翻译这部书为满文,抚育了一代又一代清朝将领。
大学士达海(1595-1632)是满洲正蓝旗人,满文、汉文兼通,有满洲圣人之称。他受命翻译了《孟子》、《通鉴》、《六韬》。皇太极令他翻译《三国演义》。达海接受了任务,但没译完就死了。大学士范文程等受命继续翻译。直到顺治七年(1650)才译完,并颁发全军。译者接受了鞍马、银币的奖赏。
清初,满洲那些不识汉字的武将很多都得益于此书。嘉庆时额勒登保以侍卫跟随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征战,每次都能破敌。海兰察说:“你是可造就的人才,但须懂点儿兵法。”他把满译《三国演义》交给他读。最后额勒登保成为川楚陕三省经略,指挥平定了三省白莲教起义,封三等公。
五将降清
皇太极即位后积极从事扩张政策。为了扩大武装力量,他除了把八旗变为24旗外,还采取种种措施招降纳叛,从明朝网罗将领。从天聪七年(1633)到崇德七年(1642)这10年间,明朝有五位重要将领投降了皇太极,使清朝的力量大大增强。这五将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和祖大寿。五将尤其是前四将归清,极大地壮大了清朝的力量。
孔有德(1602-1652),辽东人。努尔哈赤攻克辽东,孔有德与耿仲明(1604-1649)奔皮岛(辽宁南大海中)明总兵毛文龙麾下。由于毛文龙屡为清所败又骄纵不受节制,为袁崇焕所杀。孔、耿二人走投登州巡抚孙元化,担任参将。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率兵围大凌河城,孙元化派遣孔有德率骑兵800赴援。孔有德到吴桥,下大雪,没有吃的,士兵便掠夺百姓财物。在部将李九成儿子李应元的唆使下,孔有德叛变,耿仲明为内应,攻下登州。孙元化自杀未遂,孔有德让他乘船离开,自号大元帅,耿仲明自称总兵官。明遣朱大典围攻,天聪七年三月,孔有德、耿仲明航海投降皇太极。孔有德一投降,皇太极就按原来他的自封号封他为都元帅,隶汉军正红旗。崇德元年封恭顺王。入关后随多尔衮进攻李自成起义军,又下江南镇压南明政权。顺治三年封定南王。九年为李定国围于桂林,自杀。耿仲明投降后,皇太极就按原来他的自封号封他为总兵官。崇德元年,封怀顺王。入关后,跟随孔有德进攻李自成,下江南镇压南明政权。顺治六年改封靖南王,领兵入广东。以匿逃人罪自杀于吉安。
尚可喜,辽东人。崇祯时,为明东江总兵官(驻皮岛)黄龙部下。孔有德登州叛变后,黄龙提升他为广鹿岛副将。天聪七年,孔有德、耿仲明引后金兵攻旅顺,黄龙兵败自杀。明以沈世奎代黄龙为总兵,部校王廷瑞、袁安帮构陷尚可喜,可喜还据广鹿岛。天聪八年投降皇太极。皇太极封他为总兵官,崇德元年封智顺王,隶汉军镶蓝旗。顺治元年随阿济格西追李自成,三年又随孔有德南下。六年改封平南王,驻广东。康熙十二年,乞归海城。三藩起事,他仍然忠于朝廷,封平南亲王。十五年因子尚之信叛,忧而死。
洪承畴(1593-1665),福建南安人。明万历进士,历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尚书。崇德四年(1639)督师蓟辽,次年在松山为清兵所俘。皇太极派范文程劝降他,发现他爱惜衣服,梁上掉下一点灰尘,撒在他的衣服上,他拍了又拍。从此可见他更爱惜生命。听了这个报告,皇太极便亲自去看洪承畴。将身上的御衣解下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睁大眼睛感激地看着皇太极,叹息说:“真命世之主也!”(命世的意思是著名于当世)便归顺了清朝。①后来洪承畴隶属汉军镶黄旗。顺治二年到南京总督军务,经略湖广、广西、贵州。顺治亲政后,他积极贯彻顺治的怀柔政策,成绩显著。由于他的诱降,永历政权中很多官员投降了清朝,对于瓦解西南抗清力量起了很大作用。
祖大寿(?-1656),辽东人。天聪二年(1628)守宁远,擢前锋总兵官,驻守锦州。三年,皇太极率大军打到明都,袁崇焕与祖大寿千里入援。皇太极施反间计,制造谣言,崇祯误信,袁崇焕系狱。祖大寿惊惧出关。五年,祖大寿率军为大凌河(今辽宁锦县东)筑城。尚未竣工,皇太极率兵围城。城中缺食,祖大寿表示投降,说妻子在锦州,他愿回锦州作内应。但到锦州后,他就拒绝投降了。崇德三年(1638)十一月,皇太极领兵第4次伐明,当时祖大寿方屯中后所(在山海关和兴城之间)到中后所城。祖大寿出兵击退多铎。第二天,祖大寿被多铎与济尔哈郎围困。皇太极致书祖大寿,求相见,祖大寿闭城不出。崇德五年至七年,明清松锦大战,明军大败,七年二月,祖大寿据守的锦州被皇太极团团围困,城中无食,祖大寿投降。投降后仍授总兵官,隶汉军正黄旗,不受重用。顺治十三年去世。
…
注释:
①见《清史稿·洪承畴传》。洪承畴降清有其他说法。《清朝野史大观·多尔衮》:“洪承畴之降于清也,以世祖之母博尔济吉特氏劝降之功居多。”今人所著一些史书,把洪承畴降清归因于博尔济吉特氏向他所献的妩媚和人参汤,或归因于博尔济吉特氏所献的妩媚与皇太极赐予洪承畴的貂皮大衣。清世祖顺治帝少年履帝祚卓越显治才顺治帝,全名爱新觉罗·福临,生于天聪三年(1638),是皇太极九子,母亲是孝庄皇后。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暴亡,王室讨论由谁嗣位问题。在激烈争论之后,睿亲王多尔衮提议,由福临继位。这个提议最后通过并议定,由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福临六岁嗣位,14岁亲政,故称少年天子。清“世祖章皇帝之宝”(宝文)他辞世时24岁,在位10年。10年中,表现出非凡的治国才能,平定了抗清力量,统一了全国。他一开始就重视吏治,卓有识见。他革除多尔衮时期实行的一些弊政,奖励垦荒,国家局势逐步稳定。
福临最初于崇德八年八月初九即位沈阳。第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九月福临到北京。十月初一定鼎(建立王朝叫定鼎)燕京,号大清,福临即皇帝位,纪元顺治。顺治帝于是成为清廷入关后第一任皇帝。
清世祖顺治帝
少年履帝初祚 卓越显治才
顺治四年,济尔哈朗被罢辅政,从此到多尔衮死的七年十二月初,朝政由多尔衮一人独揽。多尔衮建立了全国性的新的国家政权,采用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但政府机构中存在贪污现象。由于多年战乱,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出现了财政危机,八年国库存银仅20余万两。多尔衮的五大弊政加重了民族矛盾。农民起义军、地主阶级和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虽然遭受了沉重打击,李自成和张献忠牺牲,只剩下残部,南明弘光政权被消灭,但是抗清斗争仍如火如荼。西南,张献忠余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与桂王相结合;东南,郑成功坚决不投降,在福建坚持抗清:多尔衮留下的政局还存在很多危险,前途堪忧。
七年十二月,多尔衮死于喀喇城,顺治帝亲政。议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控告多尔衮“谋篡大位”、顺治皇帝像“独擅威权”,顺治帝暴其罪,削其爵,籍其家,财产入公。
八年(1651)正月十二日,顺治帝亲政御殿受贺。他表示;国家政务至繁,不是他一个人所能独理,诸王、贝勒及文武群臣都须殚忠尽职,洁己爱人,利弊悉以上闻。
为了改善吏治,顺治帝采取了三项措施。首先强调官吏的选择。八年(1651)闰二月初七,他指出,国家纪纲,首重廉吏。近来有的贪污成习,举荐冒滥。他谕令督抚严加甄别属官,把有德有才兼通文史的官员保举上来,那些不识文义,任役作奸,不能管理百姓的要参劾。十年四月,他亲试词臣(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62员。试题是《君子怀德谕》、《请立常平仓》。根据考试结果,21人从优外转——由京官转作外省同级官,41人保留原衔。十一年二月,甄别直省督抚,给予江南总督马国柱、顺治登极诏书(局部)直隶总督马光辉升级加衔,而浙江巡抚萧起元等降级,湖广总督迟日益革职。第二是打击贪污纳贿。他要求揭露、弹劾大贪大恶。十二月,江南巡按秦世桢弹劾江宁巡抚土国保包庇贪污,朝廷下令严审,土国保听到消息便自杀了。十一年三月,大学士陈名夏结党怀奸,揽权纳贿被处死。十二月初九,广西巡抚王一品因行贿被处以绞刑。十二年十一月初五,顺天巡按顾仁因纳贿被处斩。为了杜绝贪污,他制定了严厉的处罚规矩。十四年顺天同考李振邺、张我朴与十五年江南考官方猷、钱开宗均因纳贿弃市。第三是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十年正月与十六年正月先后以大计考核全国地方官员。根据官员的不同表现对他们作出留任或降职等不同处理。十年这次考核,969名地方官受到革、降、调的处理。除考核外官外,他又于九年五月确定以京察考核京官,六年一次。十年四月初五,京察付诸实施。吏部侍郎、学士、詹事等官由顺治帝亲行考核,六部、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等衙门均参加考核。
当然,对顺治帝来说,镇压抗清斗争是他头等重要的事情。顺治帝强调实行多尔衮“剿抚并用”的方针,并采孝庄文皇后像取先西南后东南的顺序。九年顺治令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偕贝勒屯齐进攻楚、粤,十年令洪承畴经略湖广、广西、云南、贵州,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十年十二月顺治帝令陈泰为定南靖寇大将军,统帅大军驻镇湖南,对付孙可望。十一年十二月,他命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征剿郑成功。十七年七月又令宗室罗托为安南大将军,率军征剿郑成功。要求“倘贼未清,即取厦门,不准论功。”“剿抚并用”的方针很有成效。东南方面,顺治帝以“海澄公”的封爵引诱郑成功投降,受到郑成功的拒绝,但其部将施琅、黄梧和其他80多名官员投降,黄梧还献海禁之策,断绝沿海居民对郑成功的接济,给郑成功抗清造成很大困难;西南方面的抗清形势,因孙可望投降而大受其害。九年李定国创造的两败名王(定远大将军尼堪与定南王孔有德)的大好形势被败坏,西南抗清形势急转急下。十五年正月顺治帝令三路大军入滇,桂王出奔腾越,接着逃往缅甸。十八年吴三桂进入缅甸,桂王被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