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日为阻止日军东进,我军炸毁惠通桥。
五日敌陷松山,进至惠通桥,由上游渡过怒江东犯,滇西告急,昆明震惊。第36师由西昌驰援,与过江之敌激战,东岸高地为我军控制。四、五两日敌机狂炸保山,适逢集市贸易,城乡居民死伤千人以上。
八日敌占缅北重镇密支那。
九日我有力部队于怒江上游渡河,威胁敌侧背。
十日敌攻陷腾冲。我驻守军第2师全部渡河,还击该敌。
十八日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突围中负重伤,团长柳树人、刘杰阵亡。
十九日我军主力继续渡江,攻击敌侧背。第18师由惠通桥下游渡河,进出镇安街、龙陵一带,破坏敌后方出路,阻敌增援。
二十六日戴安澜师长伤重不治殉国。
三十一日我军改取守势,准备以后之反攻。此后,滇西边境形成了隔江(怒江)对峙局面,远征军之西路军已向印度撤去,东路军撤至滇西与敌对峙,中路军分头撤退:一路经打洛、新平洋到达印度岛,一路经孟拱、孟关、葡萄、高梨山返国;一路渡南盘江,经梅苗、南坎以西返国。
六月十日林蔚率参谋团人员离保山回昆明。中国远征军此次入缅作战以失败告终,损失三重,计入编时约10万兵员,此时仅余4万左右。
一九四三年
四月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楚雄成立,陈诚任司令长官。10月,陈诚病,由卫立煌接任。
五月军事委员会驻滇干训团在昆明成立。原大理的滇西战时工作干训团,改称驻滇干训团大理分团。同时在印度设立兰姆伽训练学校。当时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决定给予中国军队十二个军(一说十三个军)的美械设备。
六月二十九日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
十月十日史迪威令中国驻印军向大龙河西岸敌据点进攻,随军派出工兵部队,修筑中印公路。
十一月一日新编第38师第112团占领拉加苏、新平洋等地。
十月十八月新编第38师经月余苦战,攻占敌重要据点于邦。
十二月下旬新编第38师向敌加强攻击,敌向大龙河东岸撤去,西岸敌各据点先后被我攻克,中国驻印军取得第一次反攻作战的胜利。中印公路亦修通至新平洋。同时,新编第22师第65团向打洛推进。
一九四四年
一月九日中国驻印军右路新编第22师渡大奈河,沿左岸开路前进。
二十三日新编第22师向敌发起猛攻,经数日激战,毙敌官兵约200百人。
三十一日新编第22师攻占打洛。
本月,左路之新编第38师先后渡过大奈河和大龙河,肃清孟阳河之敌。
二月一日新编第38师进占太伯卡及甘卡,夺取敌交通要点。
二十三日新编第22师先后攻克腰班卡、拉征卡、拉貌卡等敌据点,至此,孟关外围之敌皆被我肃清。
二十四日我军分左右两翼继续向南推进,战车营也同时配合行动。美军一个支队(约步兵一个团)亦在我左侧向瓦鲁班推进。
三月五日新编第22师从正面猛攻孟关,经激烈战斗后攻占孟关,毙伤敌800余人。战车营亦攻抵宁库卡,先后共歼敌1400余人,敌军18师团主力被击破。
六日新编第38师一部占领瓦鲁班东北之拉干卡。随即与攻占孟关之新编第22师协同围攻瓦鲁班。
九日激战两昼夜,我军占领瓦鲁班和秦诺。
十五日战车营和新编第22师攻占丁高沙坎。继之向坚布山隘进攻。
十九日攻克天险坚布山隘。
二十八日我军攻占高鲁阳。
二十九日我军进吕沙杜渣。至此,胡康河各战役胜利结束。
自1943年10月至1944年3月底,中国驻印军南进150余公里,先后击毙敌军官60余名,士兵4100余名,其伤亡人数总计12000余名。我军伤亡总数为6495人。
四月四日我军向孟拱河谷守敌部署进攻,经15天激战,新编第22师、新编第38师先后攻占瓦康至丁克林之线。
是月,第14师和第50师空运印度。
五月三日美飞机36架配合作战,新编第22师在战车掩护下,向英开搪守敌包围攻击。
四日新编第22师攻占英开塘。
十一日中国远征军为配合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作战,打通中印公路,决定强渡怒江,向入侵滇西之敌发动反攻。远征军攻击部队第20集团军之第53军和第54军,及防空部队第11集团军之新编第39师,第76师和第88师之各一加强团,于本日自双虹桥至栗柴坝间,分七处强渡怒江。
十二日新编第39师一部攻占红木树;第198师由栗柴坝渡江后攻占桥头、马面关,主力围攻腾北重镇北斋公房,第36师在双虹桥附近渡江后,对敌发动进攻。我军越过高梨山,进至瓦甸、江苴街以东之战。
五月十七日驻印军第50师第150团和新编第38师第88团,在美军支队配合下,攻占密支那西机场。
六月一至三日远征军第2军及第71军配属新编第39师,分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各附近渡江。
四日远征军新编第28师攻克松山外围据点腊猛后,立即围攻松山。
九日第87师攻克镇安街。
十日第87师、88师一度攻入龙陵,敌增援反扑,我军退据龙陵东北部,与敌对峙。
十四日我军攻克北斋公房。
十六日驻印军两冀协力猛攻卡盟,经多次冲杀,终于攻占卡盟。
十八日新编第38师第114团强渡孟拱河,向敌攻击,解救被围英军第77旅,并占领孟拱外围各据点。
二十日远征军第36师攻克瓦甸,第53军攻占江苴街。
二十四日远征军第九师攻克象达,向芒市前进。
二十五日驻印军新编第38师经两昼夜激战,占领孟拱。孟拱河各战役历时三月,至此胜利结束。此役歼灭敌第18师团,重创其第2师团第4联队、第53师团第128、151联队、第56师团第146联队。先后毙敌11500余,其伤亡总数约26000人,生俘田代一大尉以下117人。我军伤亡官兵4591人。从此中国驻印军控制了缅北整个战局,奠立了反攻作战的胜利基础。
七月六日密支那攻防战已达40余日,驻印军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到密城前线视察,决定于“七七”抗战七周年纪念日向守敌发动全面进攻。
八月五日中国驻印军在盟军协同下,攻克密支那,全歼守敌。此役历时三个月,守敌第18师团第114联队主力,第56师团第148联队主力,(三五网…555sjs)工兵第12联队一部其他部队共3000余人全部消灭,俘敌官兵69人。我军伤亡6000余人,其中阵亡官兵2000余人。至此,驻印军第1期反攻任务胜利完成,开始对部队进行整顿。整顿期间,驻印军奉命改编为两个军,即新编第1军与新编第6军。
中旬第2军第76师主力攻占放马桥,切断龙陵、芒市间敌之交通线。第70军第87、88师和第8军荣誉第1师主力等部,对龙陵再次发动围攻。第116、130、195师和预备第2师向腾冲守敌猛攻。日军第56师团得到第2师团的增援,向远征军反扑,远征军进展迟缓。
九月八日远征军攻占松山。新编第28师自6月4日起,对松山守敌发动五次围攻,未克,继由第8军自6月下旬起接替攻击任务,又连续发动9次攻击,费时3月,终于攻克松山。
十四日远征军攻占腾冲。远征军自渡江至攻克腾冲止,共历大小战役40余次,毙敌军官100多和士兵6000多,俘敌军官4人和士兵60多人。远征军伤亡官佐1300余人,士兵17000多人。
十月初中国驻印军陆续向八莫地区推进。
二十九日新编第38师主力攻占庙提,太平江北岸之敌已全部肃清。
十一月三日中国远征军各部协力攻克龙陵,继续向芒市推进。
新编第38师进抵不兰丹及新龙卡巴之线,向八莫迂回进击。
十九日远征军将八莫外围敌阵全部摧毁,同时新编第30师主力分成三纵队绕道向南坎攻击。
二十日中国远征军第6军攻克芒市。
二十一日新编第22师攻克东瓜(同古)。
十二月一日第71、53军主力,第2军一部及第200师等部协同攻克遮放。
上旬第14师及新编第22师奉令空运回国。
十五日新编第38师主力攻占八莫,敌守城司令原好三大佐被击毙。自10月15日由密支那向八莫发动攻势以来,经过70多次战斗,消灭敌官兵2400余人,生俘20余人,远征军伤亡官兵1000余人。
一九四五年
一月十五日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0师和新编第38师一部攻占南坎。
二十日远征军第9师、第88师克畹町。
二十二日远征军第53军与驻印军新编第1军先头部队取得联系。
二十七日中国远征军、驻印军会师于畹町附近的芒友,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二十八日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和盟军在畹町举行会师典礼。
二月二十日新编第30师主力攻克新维。
二十三日第50师攻克南图(南都)。
三月二日新编第38师攻克朋朗、温塔。
六日新编第38师攻克老腊戍。
八日新编第38师攻克腊戍。
十六日第50师攻克细胞。
二十七日新编第30师攻占猛岩。
三十日第50师与英军在乔梅会师。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在滇西及缅北反攻作战至此胜利结束,中印公路修筑完成。
此次反攻作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国外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对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地形地势险峻和日军拼死顽抗,战斗至为惨烈。日军死伤官兵48500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官兵17700余人,中国远征军自强渡怒江至战斗结束,伤亡官兵4万余人。
后记
写一部中国远征军史,展示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雄风和力量,为中国抗战在世界二战史研究中争得光荣而应有的一席之地,以此告慰半个世纪前血洒中印缅战场的先烈英灵,是我们多年的夙愿,也是撰写此五的宗旨和目的。经过六年的努力,在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关怀下,这部五终于付梓问世,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和宽慰。
在本五的撰写过程中,曾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指点和教诲。在这里,我们谨向武汉大学张继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静如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彦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杨世文博士、武汉大学胡德坤教授、重庆医科大学贺德群教授、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邓荣汉教授、重庆大学曾勋钰教授、西南师范大学陈明钦教授、彭承福教授等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我们还要向北京图五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重庆市外事办公室、史迪威研究中心、重庆市图五馆历史部、重庆市博物馆、重庆建筑专科学校、重庆师范学院图五馆、历史系等单位表示感谢,感谢它们为本五的完成所给予的各种支持和帮助。
由于这本五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远征军的专著,年代久远,资料难收,疏漏欠缺之处时有难免,敬请有关专家学者斧正,使这一开拓性的研究工作能良好地深入下去。
该五第一、二、五章、前言和资料部分为时广东执笔撰写,第三、四、六章为冀伯祥执笔撰写。
时广东冀伯祥
1993年1月于重庆师范学院
更多精彩,更多好五,尽在三五网—555s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