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七章 “与人间野兽一起”
1943.4—1944.4
(1)
在大多数德国人看来,希特勒如此对待犹太人,这是无关紧要的。被强迫戴上“大卫王
之星”的犹太邻居之命运,他们向来漠不关心——毕竟,他们不是该当如此吗?即使这些邻
人失踪后,他们也只以为是被驱逐走了。在一个听外国电台广播都可处以死刑的国度里,听
到一些无法启齿的谣言后,对它不予理睬,这是明智之举。
知道有屠杀中心的人并不多。这些屠杀中心大都设在波兰,四周有好几公里宽的不毛之
地与外界隔绝,界口上还挂出牌子称:不得入内,违者格杀勿论。为了保密,从押解至屠杀
的整个过程都进行得极神速,且散布出动听的烟幕:“特殊处理”,作为一个整体,这些屠
杀中心被统称为“东方”;单独的中心则被称为劳动营、集中营、转运营或战俘营;毒气室
和火葬场分别称为“浴室”和“尸窖”。
暴行的传出是以谎言作答的。当纳粹要员汉斯·拉麦斯给希姆莱带来数份报告说犹太人
正遭受大规模屠杀时,希姆莱矢口予以否认。他辩解说,元首通过海德里希传下的所谓的”
最终解决”的命令,不过是将犹太人从德国本土撤走罢了。在撤退过程中,由于疾病和遭受
敌机袭击,有些人不幸死亡。他承认,由于叛乱,不少犹太人不得不被处决,以儆效尤。希
姆莱向拉麦斯保证,绝大部分犹太人已在东方的各集中营中得到“安置”,还拿出相簿给他
看,证明犹太人也在为战争出力:他们有的当鞋匠,有的当裁缝,或诸如此类。“这是元首
的命令”,希姆莱加重语气说,“如果认为应采取行动,你得把向你提供这些报告的人名告
诉元首和我。”拉麦斯拒绝吐露秘密,并拟从希特勒本人的口中得到更多的消息。
但,希特勒的说法也一模一样。“把这些犹太人带到哪里去,这我以后再决定”,他说
。为让他安心,希特勒还说:“在此之前,他们将在那里得到照顾。”
在希特勒的亲信中,确有些人不知道在“东方”发生的事情。其他许多人,那些受自我
欺骗之苦的受害者,尽管不确切知道这些惨剧,却也猜到了几分。“别听人说希特勒没有主
意”,汉斯·弗兰克后来在起诉书中(包括控告自己)写道,“大家都感觉到了,我们这个
制度有可怕的缺憾,虽然知道得不那么详细。只是我们不想知道!靠这个制度生活,日子过
得太舒服了,简直像皇家的生活。大家都觉得这样好。”
此话系出自这样一个人之口:不久前,他曾对部下说过,他们都是参与灭绝犹太人的帮
凶。此举虽可憎,“为欧洲利益故,却是必需的”。他是波兰总督,深知此项命令系直接出
自元首。然而,德国人一般都相信,希特勒未参与过任何暴行。“人们都殷切希望,元首对
此事一无所知,或无法得知,否则,他定会采取措施的。反正,他们认为他无从得知此事。
或不知有多大规模。然而,我觉得,这事儿瞒不了多久了,人们希望归希望。”这番话是一
个激烈的女纳粹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及“最终解决”之前奏“安乐死亡计划”时说的。
希特勒身边的侍从人员,根本不敢想象“阿迪叔叔”会下令屠杀犹太人。这是不可想象
的。施蒙特和恩格尔两人,不是成功地说服了元首,让陆军中有部分犹太血统的军官继续留
任吗?背着元首搞名堂的恶棍不是鲍曼就是希姆莱。但是,这两人均不外乎是希特勒的代理
人罢了。“最终解决”是他独自想出来的,也只有他才能下令执行。没有他,就不会有“最
终解决”;而他也坚信,只要向世人拿出个既成事实,他就可免遭惩罚。人们会以报复相威
胁的,但人类的记忆短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人屠杀了100万亚美尼亚人因而遭到强烈谴责;今天又有
谁还记得?
在1943年6月9日的一次秘密谈话中,元首指示希姆莱,“尽管在此后3至4月内
会出现某种骚乱”,他必须立即着手将犹太人押解至“东方”。他接着指出,这项计划必须
“全面地、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些话自然不能让元首身旁的侍从人员相信他是策划集体屠
杀的元凶。但不久后他对鲍曼讲的一番话却令他们深信不疑了。在自豪地承认他已将日耳曼
世界的犹太毒素洗涤净尽后,他说:“对我们,这是个主要的消毒过程,我们也已做到了最
大限度。没有这个过程,我们可能已被窒息而死或消灭。”在与犹太人打交道中,他不是向
来都绝对公平合理吗?“在战争前夕,我向他们发出了最后警告。我告诉他们,如果你们促
成另一次战争,人们是饶不了你们的,我会在全欧洲灭绝这些害人虫。这决定是一劳永逸。
他们用宣战反驳我这个警告,并重申,不管在世界何处,只要哪里有一个犹太人,哪里就有
纳粹德国不共戴天的敌人。好了,我们已捅了犹太人是疮疤。未来的世界将永远感激我们。”
希特勒之“最终解决”的最可怕的一面在不久前结束了——启示性地结束了。拥挤在华
沙犹太区的38万犹太人中,只有7万人未被押至屠杀中心,余皆束手被擒。此时,余下的
人们业已明白,押解意味着死亡。犹太区的犹太政治领袖们,牢记了这点,消除了分歧。团
结一致,武装抵抗押走犹太人之举。这使希姆莱目瞪口呆,遂下令全面消灭华沙犹太区。1
943年4月9日凌晨3时,2000多名武装党卫军的步兵,在坦克、火焰喷射器和爆破
队的配合下,向华沙犹太区发动了进攻。他们原以为会迅速取胜,却不料遭到顽强抵抗。犹
太战士共约1500人,使用的武器是长期偷运进该区的:计有数架轻机枪,许多手榴弹,
100只左右步枪和卡宾枪,数百只手枪和左轮,还有莫洛托夫鸡尾酒。希姆莱原以为3天
便可结束战斗,但至当日傍晚,他的人马不得不撤退。这场单方面的战斗日复一日地继续着
,令党卫军指挥官雨尔根·施特罗普将军狼狈不堪。他不明白的是,“这些废物和劣等人”
为何不放弃这一眼看已无望的事业。他报告说,开始时,他的手下虽然抓获了“相当数量生
来就是懦夫的犹太人”,但事情已越来越难。“由20至30个男人组成的新的战斗小组,
在同样数量的女人的配合下,不断掀起新的抵抗。”他注意到,妇女的举动尤使人为难——
她们常把藏在她们的灯笼裤里的手榴弹甩了出来。
在遭挫折的第五天,希姆莱下令“用最严厉的手段和最凶残的办法”将犹太区夷为平地
。施特罗普于是便决定把整个犹太区变为火海——一幢幢房子被烧。他报告说,房子虽然起
火,里边的犹太人却坚持到最后一刻,然后才纵身从楼上跳下。“骨头摔碎了,他们仍力图
爬到街道另一边未着火的楼房里去……犹太人和土匪们冒着活活烧死的危险,爬行在烈焰中
,而不愿被我们生俘。”
守卫者们以不朽的英雄气概,战斗了两三个星期,由于弹尽粮绝,最后不得不躲进下水
道。5月15日,犹太人残存的抵抗据点已寥寥无几,枪声也稀疏下来。次日,施特罗普将
军下令炸毁位于华沙市内“雅利安人”区的特罗麦基犹太教堂,以庆祝此次战斗的结束。在
刚好4个星期的时间里,一支小小的犹太军,抗击了数量上占优势、装备又精良的德军,打
到最后一兵一卒。被俘的5.6万多人中,7000人被当场枪毙;2.2万人被送至特莱
勃林卡和卢布林;其余则被送进劳工营。德军的官方伤亡数字——显然已被缩到最小——是
死16人、伤85人。更重要得多的是,它打击了希特勒之“犹太人是懦夫”的观念。
(2)
那年6月上旬,教皇庇护十二世就灭绝犹太人问题,秘密地向“红衣主教神圣学院”发
表讲话。“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向有关当局要讲的每个字,以及我们要做的一切公开讲话”
,在解释他如何不愿意公开进行谴责的原因时说,“都必须根据受害者的利益,仔细地推敲
和衡量,以免事与愿违,使他们的处境更加困难。”但,他未说出口的是为何要小心从事的
另一个原因,他认为布尔什维主义要比纳粹危险得多。
罗马教皇教座的处境是可悲可叹的。这一讲话却成了无意的伤害。在教皇的指引下,天
主教会所拯救的犹太人,比其他任何教会、宗教机关和拯救组织所拯救的之和还多。眼下,
在教堂内,在修道院里,甚至在梵蒂冈城内,还藏着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盟国的记录要可怜
得多。英美两国,尽管大唱高调,却未采取任何有份量的行动,只对少数几个受害的犹太人
进行庇护。那年签署的莫斯科宣言——由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共同签署——将受希特勒
之害者按惨重程度依次排列为:波兰人、意大利人、法国人、荷兰人、比利时人、挪威人、
苏联人和克里特人。很奇怪,犹太人竟未提及(这是美国战争情报处立下的政策),对此,
世界犹太人委员会进行了强烈抗议,结果却无济于事。将波兰犹太人随随便便地算成波兰人
,如此等等,在“三巨头”对纳粹恐怖主义的总分类中,“最终解决”便石沉大海了。
丹麦人之正义感和勇气,与“三巨头”迟迟不敢面对有计划有步骤地灭绝犹太人的事件
这一事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虽受德国人的占领;却毅然将国内6500名犹太人几
乎全部运到瑞典。还有希特勒的盟友芬兰人,他们“拯救”了国内4000名犹太人(只有
4人未幸免于难)。还有德国的另一个盟友日本人,他们为报答在日俄战争中(1904—
1905)犹太人开的昆—劳埃伯公司给予日本的资助,在满洲为5000名流离失所的欧
洲犹太人提供庇护所。
然而,为阻止在“东方”发生的暴行而出力最多的要算是一名年仅34岁的德国人了。
他是希姆莱的律师,名叫康拉德·摩根,其父是铁路管理员。从学生时代起,摩根就沉溺于
法律伦理学,甚至在就任党卫军法官一职后,对不法之举(不管犯者为谁)仍直言反对。由
于他之严格按证据所作的判决触怒了上司,摩根便被派往前线某党卫军师部工作,以示惩罚
。由于他名声太大,他遂于1943年被调至党卫军保安处经济犯罪案办公室任职,不准他
处理政治案件。那年夏初,他奉命到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对一桩长期悬而未决的贪污案件进
行常规调查。涉嫌者系该营的指挥官卡尔·科赫。人们怀疑他将集中营的劳工租给民间雇主
,从而吃粮食空额等,总的说来,为谋取私利而办集中营。初步调查的结果仍不足以为他定
罪;另外,还有一大群人支持科赫,认为他无辜。
7月间,摩根前往魏玛,下榻于希特勒最喜欢的当地旅馆——“大象旅馆”,不声不响
地开展调查研究。令他奇怪的是,他发现,坐落在魏玛上方一座山头上的集中营,竟景色宜
人,里边的设施油漆一新,很干净;地面上铺满了青草和鲜花。营内的犯人看上去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