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发作,连语言功能也发生了障碍,经过治疗,2个月后病情有所好转。
病中的列宁仍然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并不时和前来探望他的政治局成员们讨论工作。医生不得采取强硬措施,严格禁止他的这一切活动。
11月20日,在列宁的强烈要求下,他参加了莫斯科苏维埃全体会议,并发表了演说。然而这却是他最后一次发表公开演说了。
十几天后,病魔再次袭击了列宁。他的右半身彻底瘫痪了。
列宁神志始终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必须抓紧每一分钟。他半身麻木,无法执笔写作,便口授文件,让别人帮着记录。严重的头疼时常折磨他。为了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他一边冷敷额头,一边口授,列宁后来的多篇文章就是以这种方式写下来的。
1923年春天,病魔第三次袭击列宁。他连话都无法说了。随后的日子,是列宁与疾病进行顽强斗争的日子。惊人的意志和毅力,使他身上似乎出现了奇迹:夏天,他不再失眠,在别人的挽扶下,他可以下床走路了。而到了秋天,他居然又能说话了。这位年轻共和国的缔造者以他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毅力与疾病进行着顽强斗争。人们期待着奇迹真的出现,盼望他们的领袖再次回到克里姆林宫,主持苏维埃共和国的工作,领导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然而,事与愿违。1924年1月21日傍晚,这位巨人溘然长眠,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着的土地和人民。
苏维埃共和国举国致哀。钟声长鸣,礼炮轰响,哀悼这位20世纪的巨人。
70年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世界政治的变化,苏维埃国家内部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终于使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然而,人们对列宁的尊敬并不因此而消逝。列宁为了消灭人类的一切剥削和压迫、为了实现人类的公平和正义理想而不懈努力、顽强斗争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鼓舞人们,成为人们追求光明与幸福的一盏明灯。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经济危机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难道真的是“生产过剩”,东西太多了吗?
根本不是!广大的劳动者这时正缺吃少穿,挨饿受冻,过着极端贫苦的生活。
当时的美国,30万儿童失学,许多州的矿区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到90%以上,因为他们在挨饿。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是小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吃!”欧美各国大批的工厂矿山企业倒闭,300多万工人失业;还有刚从学校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两手空空的农民以及退伍的老兵。他们饥肠辘辘,衣裳破烂,流落街头。
多么奇怪的现象:劳动者缺吃少穿在挨饿受冻,而资本家却在把大量的粮食肉奶和棉花羊毛毁掉。
这不是“真正过剩”。因为资本家为追求利润,一方面加紧进行生产,一方面加强剥削;广大劳动者被剥削得身无分文,无钱来购买足够的食物用品,产品的“过剩”只是相对于广大劳动者的“相对过剩”。
那么,资本家为什么不把这些产品廉价卖给劳动者,而要毁掉它们呢?
资本家要追求利润。产品毁掉后,“物以稀为贵”,资本家就能保证产品高价,保持高额利润。资本产主制度的腐朽和罪恶,资产阶级的虚伪和残忍,在此赤裸裸地表露出来!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这次经济危机,从1929年秋天开始,首先向美国,随后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席卷而来。直到1933年,持续了4年之久,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总计约2500亿美元。欧美各主要工业国家经济瘫痪,生产倒退了20多年。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危机。失业工人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在职工人开展罢工,反对资本家,反对政府。资产阶级政府如坐针毡,竭力寻找出路。
一些国家,如美国等,宣布实行“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利用旧市场,开辟国内新产业来缓和经济危机。另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等,为获取新市场,用战争掠夺殖民地人民的物资和廉价劳动力,建立起了法西斯政权,疯狂地扩军备战,为重新瓜分世界而挥舞起了血腥的屠刀。
于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形成了。战争的阴云开始飘向世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从“流浪汉”到“第三帝国”总理
1889年在德奥边境奥地利一侧的布劳瑙镇,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了,他的父亲曾是鞋匠和海关职员。
中学时的希特勒喜欢画画,他幻想当一名画家。由于各科成绩太差,他没毕业就退学了。18岁时,他到维也纳报考美术学院,但因成绩不理想未被录取。
父母双亡后,希特勒过着贫困潦倒的流浪生活。他干着各种各样的杂活,绘制拙劣的风景画片来维持生计。
1913年春,希特勒来到了德国慕尼黑。一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喜欢政治的希特勒欣喜若狂。为了发迹,他志愿参加了巴伐利亚步兵团,在西线呆了四年,1917年由传令兵升为下士班长。战后,他成为慕尼黑陆军政治部的一名侦探。
1929年9月的一天,希特勒奉命调查一个自称“德国工人党”的集会。
在这次只有25人的集会上,希特勒发表了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民族主义的德国的主张。他尖锐的发言引起众人的重视。
第二天,希特勒收到一张明信片,通知他被接受参加“德国工人党”,邀请他出席会议。
好奇心驱使希特勒去参加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成了“德国工人党”的党员,并很快成为这个党委员会的第七名委员。
中学时代的希特勒就阅读了不少德国历史书籍,他幻想过组织一个以工人群众为基础的,不像社会民主党,却保持强烈民族主义的政党。“德国工人党”的政见和希特勒不谋而合。在这个不足百人的小团体里,希特勒以他的组织能力和富于煽动的演说,很快操纵了党的领导权,并积极扩大党的队伍和影响。
1920年2月,希特勒别有用心地出面宣布党的《25点纲领》,提出实现所谓“社会主义”,工人分享企业利润,取消地租等口号。为了进一步欺骗工人群众,希特勒将“德国工人党”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德文缩写音译为“纳粹”)。1921年7月,希特勒宣布了“领袖原则”,从而当上纳粹党的“元首”。他把一批退伍军人组织成身穿褐色衬衫的“冲锋队”,“冲锋队员”臂带“C”标志,是希特勒对付政敌的凶恶打手。希特勒密谋着要发动一次夺权政变。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率领一群纳粹冲锋队员包围了慕尼黑一家名叫格勃劳凯勒的大啤酒馆。酒馆里有3000多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听巴伐利亚邦的官员卡尔讲述施政的纲领。
希特勒跳上卡尔的讲台,大声叫道:“全国革命开始了!政府已被推翻,我们的军队正向市内开进!临时政府已经成立!”这是希特勒为了夺取政权编造的谎言。他准备采用暴力手段,先夺取巴伐利亚邦政权,继而向柏林进军,推翻中央政府,夺取全国政权。
希特勒把卡尔和另外两名巴伐利亚高级官员押到一间小屋里,软硬兼施,央求他们和他合作,组成新政府,但三位官员死活不肯。
正在这时,德国军队中很有名气的鲁登道夫将军应希特勒邀请来到啤酒馆。在他的劝说下,三位官员居然同意和希特勒合作了。
希特勒欣喜若狂,他率领众人冲上讲台,高喊效忠新政府。不明真相的群众受了骗,竟然兴奋地跳起来。
过了一会儿,三位官员趁乱逃走了,谎言不揭自破。希特勒气得暴跳如雷,他只好孤注一掷地率领他的3000多冲锋队员,冲向市政府。
市政府早有准备,部队开始镇压。60名纳粹党徒被击倒在地,希特勒吓得趴在地上,等枪声一停,立即登上一辆汽车,逃往乡村。
几天后,希特勒和他的政变头目都被捕了。希特勒被判处五年徒刑。希特勒的啤酒馆政变失败了,但希特勒却成了全国性的新闻人物,他宣扬的反动思想传散开来。
希特勒在狱中口述了他的《我的奋斗》。在书中他大肆宣扬民族优劣论,他认为日尔曼人是主宰世界的优等民族,有权统治其他“低等”种族,而犹太人是最劣等的民族……希特勒叫嚣要对外扩张,以求得德国的生存空间……他要以“领袖原则”取代民主政治……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德国工人斗争高潮迭起,1932年的2个月内就爆发了900次罢工,内外交困的资产阶级感到建立在议会制度上的软弱政府已经毫无作用了,他们迫切希望建立希特勒的法西斯独裁政权,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对外夺取殖民地。
出狱后的希特勒吸收了啤酒馆政变失败的教训,他决定通过宪法手段来夺取政权。
希特勒开始了竞选活动,他坐火车,坐飞机到全国演说,他向人民许下种种美好的谎言,大谈人民的苦难、民族的仇恨和共和国政府的无能……
处在绝望中的工人、农民、市民和学生被希特勒煽动性的言语蒙蔽了,到1930年,纳粹党徒从1929年的17万人增加到38万人,1932年,希特勒通过竞选获得了1300万选票,纳粹党获得了230个席位,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党的冲锋队员有10多万人,比国防军还庞大。
希特勒被德国统治阶级视为宠儿和救星。17个工业、银行巨头集体上书总统兴登堡,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让他组阁。
希特勒夺取政权的野心越来越大。他阴谋策划,推翻了刚刚执政57天的施莱彻尔内阁。
1933年1月,寒冷的北风呼啸着。希特勒从总统兴登堡的手里接过了总理的印章。
希特勒上台了,他梦寐以求的第三帝国终于诞生了。他发誓要建立一个前无古人“永世不衰”的新帝国。
从希特勒登台的那一天起,不仅预示着德国政局的急剧转变,也预示着德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将陷入灾难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