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黑的
像几只鸟落在燕麦地里
我拾起落下的麦穗
他们正翘着屁股
玩狗尾巴草
突然没有了声音
秋天瘦了
珍珠斑鸠
朱 枫
沟崖把一块田地放在了盆底
黄的裸露反射冬日明亮的阳光
两只灰色的珍珠斑鸠在翻弄着细土
它们细的脚下总有刨不完的吃食
这时我正站在这高高沟崖的上边
我的俯瞰不能惊动它们的劳作
它们一左一右相随着低头抬头
像一对阳光下锄地的小夫妻
我的眼睛要比斑鸠的眼睛大很多
但我不能说我的眼睛比它们的眼睛亮
我只能看到一片光光的什么也没有
它们在我的什么也没有里啄细小的谷物
我右边的沟里是小城的一片垃圾场
一些废物试图填满一壑空空的虚无
三个老头一个妇女掂着编织袋在寻着什么
一样的日子担着土崖两边同样的生活
根线(外一首)
刘 田
一根线经历了
断断续续
已不成线了
落在风雪的路上
每一段
都成线索
如藤萝
如一剪寒梅
在过往的岁月里
开过花朵
系不起了系不起了
却是深幽的叹息
今又——归去
如归故里
你可是踏着线索而来
风雪行将暴虐
黑夜就要来临
空间如水
再一次见到你
你传递一些时空的讯息
遥远的如我闪忽的猜想
贴近的如我梦中的希冀
无意回到一隅我突然身轻
仿佛乘着一片波浪
驶入你身躯的海洋
如一尾鱼
没入你水中之躯
穿越你胸肋的路径
斜依你水中的心胸
我将倾倒
复入你的清涛
你伸臂将我捞起
我愿是一尾美人的鱼
一个雪山连绵的体……
当我重回现实的躯壳
回经记忆的大门
空间如水
我们在如水的空间中
空间的水域越来越清
越来越浓
海浪把我们从水的梦中
托向陆地
你是天空里哪一片轻云
我是沙地上哪一片落羽
大自然的语言(外一首)
靳紫梦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你看,小河在欢快地唱歌
它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你看,那金蝉在高声地鸣叫
它在告诉人们夏天到了
你看,树上的叶子变得五彩缤纷
它在告诉人们秋天已经降临
你看,那纷纷扬扬的雪花
它在告诉人们冬天正光顾人间
这一切的一切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粗枝大叶的人啊
永远听不懂、看不见
树叶飘飘
树叶飘飘
秋天来到
小朋友看见了说
要是树叶能变成雪
我们就可以堆雪人了
树叶飘飘
秋天来到
蚂蚁看见了说
要是树叶是伞多好
我躲在里面下雨也不怕了
树叶飘飘
秋天来到瓢虫看见了说
要是树叶是棉被
我盖在身上多暖和呀
街舞者
蔡宗周
几个黑白色音符
在巴黎歌舞剧院前
表演时髦的街舞
莫扎特 贝多芬 巴赫
在高高楼顶神情专注
《舞蹈者》也定格了
把新一代歌舞者解读
夸张的动漫
幽默的霹雳
疯狂的翻滚腾跃
每一个动作都毫不含糊
嘶哑的扬声器
扇热了广场的温度
每一块油亮闪动的肌肤
把骚动的青春袒露
活泼的街道更活泼
浪漫的都市更浪漫
舒适的夏季更舒适
热爱生活的巴黎人
毫不吝惜掌声和欢呼
一枚枚叮当作响的硬币
投向艺术
种 植
王 屿
我要为这个年龄
种下一棵树
种下它宽阔的绿阴
它的暖风和鸟声
叶片旋转,浸透金黄的阳光
我要为这座城市
种下一叶肺
种下一座氧仓,一堵隔音墙
对身边持久的喧响
完成一次回绝
请允许我从现在开始
种植我的春天、善良和微笑
当我高高举起锄头
许多愿望就这样停在空中
当夜色降临,或者累了
在这个年龄和这座城市之间
请允许我回到内心
种植睡眠
在语言艺术与世俗红尘之间
子 川
有一些场景与情境,说给今天的孩子,他们也许不会相信。自1966年开始,持续到1969年“九大”前后,漫长的日子里,人们常常在夜里被爆竹、锣鼓、高音喇叭的广播声惊醒。大人们醒来。立即穿衣下床,抓起家中常备的领袖像、红旗、红绸、向日葵模型等,冲向小城街头,融人广场上的庆祝活动,庆祝伟大领袖发表最高、最新指示。这时候,鞭炮声、锣鼓声、高呼革命口号声和大唱革命歌曲声,交织在一起,显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狂热。许多年以后,披露了伟大领袖夜里工作白天休息的生活细节,人们这才明白,当年许多最高指示为何总在夜间发表。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场面,也经常在我头脑里盘旋,那就是“九大”胜利召开消息传来,我所在的小城,狭小的街道里挤满人群,鞭炮锣鼓齐鸣,高音喇叭里革命口号声、音乐声……不知在谁的组织下。开始哄乱的人群,后来排成四路纵队,沿着小城街道,由北向南开始庆典游行:彩旗、领袖像被人们端正、虔诚地高高擎起,锣鼓声间隙里,游行队伍的男女老少,边行走、边屈腿作波浪状,右手抄起向日葵模型,随着身体起伏,从右后划过一个弧圆,再从右前方托起,花心朝上,这时候,街边高音喇叭与游行人群唱同一首歌: “长江滚滚向东方。葵花朵朵向太阳……”由于参与者多数缺乏舞蹈基础训练,其舞姿实在不敢恭维,举手抬足都不是地方,上下高低也起伏不一,唯有心中的神圣与虔诚的表情,一路看过来,大致相同。与此相类似的庆典或仪式,还有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等。
1966年我13岁,我不知道大人们参与这些仪式时,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当年的我丝毫没有意识到有什么荒唐不经之处。这是一个少年的视角与感受。对于1966年,经历过的人都会有他们不同视角与感受吧。
某天,陪朋友去一家茶楼喝茶,墙上挂着临摹的凡·高的《向日葵》。我忽然走神,从1987年拍到3990万美元成交的凡·高的《向日葵》,想到凡·高的疯狂,由凡·高《向日葵》夸张变形的色彩,想到“长江滚滚向东方,葵花朵朵向太阳……”变形的载歌载舞,当我想起那些边行走、边屈体的人群以及舞动向日葵波浪的场景,心里忽然有些乱。我抓起茶几上的葵籽,在嘴里嗑出一声脆响,那声音竟在心里忽悠了一下。当然,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我定了定神,依旧跟朋友谈笑风生地聊天,那些纷乱的思绪仿佛并没有出现过。凌晨三时,醒来,再睡不着,辗转反侧,依旧是嗑葵籽的声音,静夜里,那声音令人不再宁静,我只好穿衣起床,打开电脑,用了不到15分钟时间写下《向日葵》诗。写下来,心情也就平静下来。写得太快了,自己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把它附在电子邮件后寄给一个好友,然后打几个哈欠,又爬上床睡回笼觉去。第二天上午收到回复邮件。朋友在信中惊讶地写道:“你怎么会写下这首好诗!太好了!真好!”我看到邮件很受激励,再把诗稿打开,从头到尾看了几遍,我希望能打磨一下,就像以前我对待我其他作品一样,可是,我真的看不出有什么需要打磨的地方,除了去掉一个重复的“那”字,诗就这么定稿。
《向日葵》一诗发表后,被收入《现场》一书以及多种选本,并被收入《写作学教程》(21世纪通用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评论家张清华在《逆水而上的子川》文章中论及《向日葵》诗时指出: “……好一个‘1966年的阳光’,居然和凡·高的向日葵之间有了多层的连接——在艺术家的向日葵和世俗红尘的向日葵之间。在艺术家的疯狂和1966年的那种疯狂之间,在童年的幻想和中年的缅思之间,在恍若烟梦的历史和现实之间,丰富的内涵在轻巧洒脱的闲笔中。被意味深长地抽丝般地一一展现出来。”
附 诗向日葵
子 川
凡·高,你这个疯子!
割掉自己耳朵,
一次次扭曲我所熟悉的向日葵,
花瓶里金色的向日葵,
灿烂得令人起疑。
画笔战栗,并把战栗传染给画布,
画布想必也疯了,
疯了的还有价格,那价格总想提醒人们:
收藏者也是一个疯子。
我有一副常人的目光,
看世界一片辉煌。
我们相信,在视线到达不了的地方,
才有黑暗,彻底的黑暗,
相信有四分之三地球,
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我们是东方的向日葵,
曾经向着永远不落的红太阳。
那是一个夜晚,
茶吧,座位上方的墙壁
悬挂着临摹的凡·高的向日葵。
我信手抓起一把葵籽,
不小心嗑出一堆1966年的阳光。
作者简介:子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现在江苏省作家协会供读。著有诗集、散文集等多部。其作品曾多次被《中华文学选刊》《作家文摘》《报刊文摘》等选载。
书声琅琅的村小生字课
高 凯
诗作《村小:生字课》竟然成了我写诗26年来的一首代表作。虽然这先后还有诸如《寡妇》《邻家》《傻二》《扫盲》《苍茫》《奶名》等一些或在读者中产生过影响或引起诗家关注的乡间诗,但似乎都不及这一首这样走运。而且,因为这首老少皆宜的诗,从不刻意儿童文学创作的我突然被儿童文学界所关注,并被圈点成了一个写诗的儿童文学作家。我为此而一直喜不自禁。
这首由蛋、花、黑、外、飞5个字构成、只有5节25行171个字和1个破折号、1个省略号的诗,在《诗刊》2000年10月号发表后,至今不断地给我带来着快乐。首先是甘肃省山丹县陈户乡山湾小学希望文学社《希望》小报将其转载于当年12月一期的头版头条“精品共读”栏目。收到从未谋面的小报主编徐金生寄我的样报后,我甚是欢喜。年底,这首诗又入选韩作荣主编的《2000中国诗歌精选》。而且,这首诗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子在后面”,两年后的2002年5月,这首诗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单篇佳作奖。颁奖之际,中央电视台将其改编成同名诗剧,在庆典电视晚会上首场推出,我本人因受到小主持人的采访也首次在央视亮了一次相。几乎于此同时,我读过书的庆阳师专,利用全省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在本校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