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庸
《悲惨世界》的卷首上印着一句话:〃只要这土地上有着无知和悲惨,像本书一样性质的书就不无裨益。〃雨果的文学热情,与那些隐匿于自己个人的生活世界中,玩弄着近乎独语的、令人费解的语言文字的所谓现代作家的〃高雅矜贵〃的气派绝然无缘。20世纪被唤做〃战争的世纪〃,持续不断的悲惨与杀戮,不正是因为失去了照亮全人类的〃人性之光〃吗?在这个意义上,我相信雨果是值得一读再读、长读不衰的作家。
日本作家 池田
我在少年时候就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读得有些早了,我读不懂书中那些有关法庭、监狱、坟场和沙龙乃至巴黎城下密如蛛网的下水道的大段章节,硬着头皮啃下去,心底里让小说抚摸得最柔软的仍是冉阿让的好……20世纪90年代初,我再读《悲惨世界》,这才意识到,小说中那些被人们批评为〃议论、考证太多,成为书中累赘〃的章节,其实全都蕴藏着无法估量的宝藏,那意味着文化,那是世界上的一座高峰,而且可能是比许多高山还要高的高峰。
青年作家 孟庆德
《悲惨世界》中文版译者序
流亡在大西洋上的盖纳西岛,1861年6月30日,维克多·雨果,法兰西一代文豪,完成了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这是一轴辉煌的画卷。画幅的卷首可上溯到卞福汝主教经历的1793年大革命高潮的年代,卷末直延伸到马吕斯所参加的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在这里,整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这一漫长浩大的画轴中每一个场景,无不栩栩如生,其细部也真切入微,而画幅的形象又是那么鲜明突出,色彩是那么浓重瑰丽,气势是那么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小说中的画面描绘,远远超出了表现历史背景与叙述人物故事经历的需要,雨果有意识要为后世留下史笔,他所描绘的两大历史事件滑铁卢战役与1832年巴黎起义,就是极为辉煌的两例。更主要的是,他要在小说里写出〃本世纪〃的历史之流迂回曲折、起伏跌宕的巨变,并且在全部历史景象与过程的中心,安置一个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即下层人民悲惨的命运。在他看来,大革命后的半个世纪的不同阶段,下层人民的处境同样都悲惨艰难,并无变化,他以冉阿让、芳汀与珂赛特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他在小说的序里就指出了〃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因此,可以说作者要绘制的就是那个时代中穷人悲惨生活的画卷。
这是一部雄浑的史诗,是一个人的史诗,但又不限于个人的意义。主人公冉阿让一生的道路是那么坎坷,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主人公。这个人物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的精神历程也像史诗一样可歌可泣。他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逐渐成了猛兽〃,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终身悔恨的错事,而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冉阿让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人。从出身、经历、品德、习性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劳动者。他体现了劳动人民各种优秀的品质,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
就《悲惨世界》在内容上的丰富、深广与复杂而言,它无疑在雨果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居于首位,即使是在19世纪文学中,也只有巴尔扎克的巨着《人间喜剧》可与之比美。对于它厚实的艺术容积,也许只有借助巨大的森林、辽阔的海洋这一类比喻,才能提供一个总体的概念。
《悲惨世界》问世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它在时间之流的大海上傲然挺立,它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千千万万人民,不断造访的一块艺术胜地,而且将永远是人类文学史中一块不朽的胜地。 (柳鸣九)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
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着
魔幻现实主义借此书开山立派
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1970年被美国文学评论家列为世界优秀作品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着〃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的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摆弄的正确途径。
《百年孤独》出版之后被译成30多种文字出版,印数达一千万册。各国文学评论界也不断发表文章评介加亚西·马尔克斯的作品,给予高度的赞扬。英国《泰晤士报》说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伟大的小说家〃;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
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他的故事创造了一个他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微观世界。在喧嚣纷乱、令人困惑但却令人信服的确定的现实中,它反映了一个大陆及其人们的财富与贫困。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50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像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这部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怪诞情节、古老的神秘故事、不可告人的家族秘事以及独特的内在矛盾揭示出其意义,通过这种种直接的途径给人以快感。
《纽约时报》
《百年孤独》把西班牙语的浪漫底蕴以及骨子里面那种超现实的感觉发挥到淋漓尽致。我认为将西班牙文化发挥到极致的并非《堂吉诃德》,而是《百年孤独》。
阿根廷着名学者 博尔赫斯
中国有着无数的马尔克斯的崇敬者,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影响了无数作家的写作。前些年,《百年孤独》的开篇竟成为许多中国作家竞相仿效的小说开头。
着名作家 格非
注 定 孤 独
在读过的所有作品的开局中,我最喜欢这个精巧神奇的开场白,在这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却又凭借着巧妙的时空交错形成了巨大的悬疑。在读过的所有作品里,《百年孤独》给我最大的震撼。马尔克斯那冷静沉着的笔调描绘出一个魔幻般的拉丁美洲,刻画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孤独者们,让我在悒郁中又带着一点点讶异,同他们热烈地交谈,慢慢感到幸运和渴望,慢慢感受悲怆和荒凉,在酷烈的悲剧力的撞击下,灵魂战栗不已。
穿越350年的光阴,隔着那曾被哥伦布征服过的茫茫大西洋遥遥对峙。作者虚构了一个叫做马孔多的小镇,描绘了在这个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地亚家族百年的盛衰史。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正如一个最初向我推荐这本书的朋友所言,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的。
一开始读《百年孤独》时,可能会被它庞杂的家族系统和让人头晕目眩的名字吓倒,像许多人所说的那样,觉得这是一本难懂难读、非常混乱的书。这部书的篇幅不长,可是我读了很久,书中一直充斥着那种死亡的沉重,压抑得我无法自由自在地呼吸,一边读就一边有许多许多的念头纷至杳来,像冰雹一样不停息地砸过来,却觉得茫然没有完整的思路。但或许也正是那种孤独和宿命的感觉,让我像着了魔一样死死被缚住。
我感觉自己似乎身处一个黑暗的隧道,面前是一个似乎无所不知的老太婆,说着自己的往事,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平静的语调中娓娓道来。你被每一个情节震撼,但是你能隐隐约约地清楚其实所有的事情都已注定,似乎每个人都被一条线牵引着无法偏离轨道。
对于拒绝将现实想得过于灰暗的读者来说,这部小说也仍然有别样的魅力和价值等待发掘。在马尔克斯的时代,群星闪耀,要显示自身的光辉是格外的困难的;只有一种选择:你能够发出与整个星群炯异的光彩。马尔克斯做到了。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将活人的世界和幽冥的世界沟通在一起,展现了一种生活在别处的可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可以踩着影子,踮起脚跟,向着另一种现实,向着马尔克斯的故乡眺望。
马尔克斯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198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拉美文学风暴〃中的代表人物。魔幻现实主义也借此书开山立派。 流云飞歌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文学史上不可战胜的硬汉精神的彰显
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
只有精神的胜利才能使我们感动,为其悲壮而落泪
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海明威全部创作中的瑰宝。
该书出版仅48小时就销量惊人,当年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1954年,因为海明威〃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着《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海明威又获诺贝尔文学奖。〃每一句话和每一段落,都要尽量写得简洁。〃这是海明威写作的信条之一,这使得他的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数量比任何其他一位获奖者都多。当他被宣布为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时,评论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