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y god; don't you know that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呀!”老板虽然听不懂,但根据她的表情和上下文一般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时,他多半会做出一个十分恰当的宽容的微笑,表示自己有超越常人的理解能力并且非常大度。这时,前辈的需求往往能被适度满足。
我的老板给我配置电脑时,曾十分慷慨地问过我的需求。当我老实地列出一个理想中的配置单时,他跳了起来:“这比我的老板的电脑还要贵!”然后把预算挥刀砍去一半。降低标准后,我又找了一台质价比还算满意的电脑,但依然超出两千元。于是开始“战斗”。老板长篇大论:“我当然知道价格贵的配置好啦、速度快啦,但公司有自己的预算,一个人超两千,十个人就两万……”
静静地等他说完后,我沉痛地摇摇头说:“不行,否则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然后,我就得逞了。
如果当初不说Yes
第一个不情愿的Yes,发生在报到后的第三天。老板要求当晚完成一个文件,加班到夜里12点。毕竟刚来不久,正当表现。咬咬牙过去了。
第二个不情愿的Yes,是被迫放弃现有的一个case,抽身去做另一个全新的。摆在门口的业绩被别人拿了去。只因遭老板恳谈了一次,表扬加鼓励。脑子一热,竟同意了。
说第三个不情愿的Yes时,正收拾行囊,去总部培训。没想到公司说:今年没Budget了,明年行吗?
向友人抱怨老板的拔扈、公司的抠门时,被友人痛斥:你自找的。老板的横,公司的抠,都是员工惯出来的。就像薛蟠之于夏金桂,新婚燕尔,凡事未免尽让着老婆,哪想到对手一步紧似一步,两月之后,薛蟠的气概早已矮到可以忽略不计了。夏金桂的霸道的确可恨,更可恨的是薛蟠居然能够容忍。既然有这样可贵的涵养,如果不利用,岂不暴殄天物?
既然你有这么好的脾性,公司如果不让你发挥,岂不是误了千里马的前程?或者,岂不是活活浪费了公司的资源?
其实,不说Yes又能怎样呢?
拒绝加班,无非是推迟一天完成而已。事情是做不完的,除非特殊情况、火烧眉毛,否则你会发现连夜赶出来的文件,也只不过是候在老板的办公桌上排队而已。第二天下午交差,照样不会误事。如果不说第二个Yes,自有别的替死鬼顶上。马照跑,舞照跳,你的前程依旧灿烂似锦。如果不说第三个Yes,Budget的缺口一定会转向别的倒霉蛋。Budget总是短缺的,不是这堵墙,就是那堵墙。如果你计较,就去砍那些不计较的人。
Yes惯了的人,一旦说No,会有种负疚感。不过不要紧,No的次数多了,你就会发现,有负疚感的,是那些希望你说Yes的人。
老板的脸,女人的心情
善于察言观色,是员工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就像《红楼梦》里周瑞家的带刘姥姥拜见王熙凤一样,熟知主子的作息规律以及最近主子的心情好坏是成败的关键。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的发达,还不是因为贾母“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而且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一路捧上去的?
放在一个跨国公司里,贾母就是那个CEO,凤姐是个国家经理,你就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刘姥姥。
把老板比喻成主子,到底意难平。在当今这个号称平等的社会里,谁愿意做奴才呢?虽然两者在实质上差不了多少,都是需要来揣摩和服侍的。主观上,我更愿意把老板看成女人,或者恋爱中的,或者是老处女般的神经质的女人。因为,更多的时候,你实在不知道他们心里在算计些什么。
有个客户曾在电话里对我说:“今天还是歇一歇吧。老板好像不太高兴,问他什么都说‘NO’。”但据客户说,他前一分钟嘴里还哼着流行歌曲,接了一个电话后,就成了马脸。害得我只好干等着他的脸阴转晴,恰似一个拿女人没办法的失意郎君。
一个死党有一次拒绝了我们的饭局邀请,原因是老板否决了他们的一个项目,逼他们加班重做。谁知饭局刚开始,他就到了。原来即将下班时,他老板接到一份公司嘉奖通告。一高兴,不仅宣布不必加班了,而且第二天下午也可以提前下班搞一个公司庆典。真是意外的礼遇,就像被单恋许久的佳人吻了一下。
如果这个女人神经质过了头,你可以踢掉她,再找一个女人。但你很快会醒悟,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根神经好了,另外一根大概又不对劲了。就算碰上一个好好女人,可是属于爱你的人你不爱那种,比如,付你低薪的老板,恐怕,就轮到你变神经质的女人了。
“资深”啦!
出校门,进公司,在暗无天日的隔板后面灰头土脸营役多年后,终于熬出个“资深”的名头,那感觉直如农奴翻身做地主一样,切齿痛快。
“资深会计”、“资深经理”、“资深编辑”、“资深助理”、“资深司机”……平白多出两个字,总得多做点什么或少做点什么以示区别吧。
鞍前马后的下手活,可以拜拜了吧;贴在座位前面的时间表,可以自转了吧,以前只能围着别人的公转;说话的架势,可以摆一摆了吧,总得给人个字字珠玑的感觉吧;自己的形象,也得梳理一下了吧,自己都不把自己当“资深”,还指望别人不成?
从此多了项“无形资产”,印在名片上,比从前只得一个光秃秃的职务好看许多;从此不再是无产阶级,言谈举止矜持一点,行为方式稳重一点,“资深”了嘛,不能再让人看出浅薄无知的痕迹。
遇到个资深记者,带着实习生采访一位老总。“资深”故作玄虚,天南海北扯得老总一团云雾。其实想问的有二,一是他与最近某股票的行情起落是否有瓜葛;二是老总的新任小蜜是否真是传言中的某明星。绕来绕去,两个人玩起了“敌我十六字方针”,越走越远。倒是实习生急了,放下笔录,楞头楞脑地插问“您为什么会喜欢上陈**的?”老总停顿了一下,虽然没有认帐,却真的说出了认识的过程。大概算是一次甜蜜的回忆吧。采访顺利结束。
看来比起“资深”,还是无产者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莽撞怕什么?无知怕什么?失去的只是“资浅”,得到的乃是整个世界。
有个美容顾问这样诠释“资深”二字:资深,就是入行久、资格老的意思。为此,她坚持把名片上原有的这两个字拿掉。生怕别人误会她的容貌只是保养有方。
超级变、变、变
全球最大的模特选拔赛事Elite Model Looking中国赛区决赛上,来自美国Elite总部国际新模特发展总监这样评价中国的模特:“外形、气质都已达到国际水准。如果在性格上有所突破,会有更好的国际发展空间。”
某跨国集团主管人力资源的全球副总裁说:“我们需要的是性格外向、善于接纳新东西的员工。”
那么性格内敛、不善表达的人,即使智商200也活该被饿死了吗?
国际流行的观念是:“你为什么不改变你自己呢?”
想做国际超模吗?OK。请丢掉你的含蓄和羞涩,变成热情、活泼、眉飞色舞的尤物。逢人就是张臂的“HI”,遇事先来声夸张的“WOW”。只有这种热辣的个性才能帮你短时间内迅速将机会俘虏。
想当部门主管吗?Well。请先和性格中的这些因素说拜拜:
随和——你必须有攻击性。否则不是被同事们的不同声音干扰得一团乱麻就是被人挤下了台。
直率——不会艺术性地使用言辞,如何润滑人际关系呢?
温柔——用指挥男人的武器来指挥工作,只会让员工们袖手养神,一切由你代劳了。
喜欢独处——大公司更欣赏集体智慧。沟通万岁!你以为你是天才,和周围的庸人没有共同语言吗?对不起,公司会认为和你没有共同语言,请你走路。
不喜欢笑——那怎么行?谁会喜欢一个整天绷着脸的人呢?
如果现在的你单纯、懒散、喜欢随性而为,而同时又渴望更多的钱、更高的地位、更大的影响力,那就来个“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吧。
习惯可以改变、喜好可以改变、观念可以改变、标准可以改变、目的可以改变、手段可以改变、轻重也可以改变……想不出有什么是不能变的。
然后我们就都变成了国际标准下的标准人类:彬彬有礼、笑容可掬、发言热烈、细心工作、热爱集体生活。
朋友三六九等
不知道从何时起,朋友,在我的辞典里,退化成认识的人。他是一个朋友,意思就是他是一个认识的人。
办公桌上放着3个名片盒,两个700张的,一个400张的。照此推算,我应该有1800个朋友。细翻一下,发现个别朋友的名片有重复现象。这说明与这些朋友的会面不少于一次,而且每次会面时,都不记得他们的名字。最多的一张名片,出现了4次。至今记不起对方的面容
,却记得每次会面时的对话。我说:“我好像见过你!”他说:“你好像上次也是这么说的。”
比碰过面的朋友高一等的是吃过饭的朋友。常常是提起一个人名后,有人反应:“这个人认识,在一起吃过饭的。”或者:“这个人熟得很,吃过两次饭了。”
比吃过饭的朋友感情更进一步的是出差时同宿一室的朋友。因为数量少,所以尤为珍贵。提起来,就是“睡过觉的朋友”,甚至睡过两次的朋友。格外亲昵。
一部分朋友见过一次面,或吃过一次饭后,靠电话联系。有事一天数个电话,无事数月无一个电话。过一段时间对方跳了槽或换了手机后,便音信全无。徒留名片盒里一张废纸片。
少部分人一来二往竟真成了朋友。记在手机里,列在MSN名单上。有事没事招呼一声,出来吃饭喝茶。海阔天空一通八卦,意气风发地再回去赚钱,像刚加过油的汽车一样。
只是这样的朋友一旦结了婚或生了孩子,就不再有空闲。每天忙于职务的升迁,夫妻的周旋,孩子的拉扯。偶尔出来放放风,也算奢侈享受。
最后只剩下一个朋友,每天披星戴月走进同一个屋檐,走进不同的梦里;每天日出时走出同一个屋檐,走进不同的办公室。
借来的还是调来的?
我曾在一个中外合作性质的地方工作过。上班第一天,两位毫不相识的中方人员问过我这个问题。
后来了解到,借和调在这家单位不仅意味着编制的有无,还有着每月具体福利和劳保的区别对待,比如:前者得不到每月发的一包卫生巾 、若干手纸、三双袜子、两块肥皂、两张电影票等福利,合计人民币100元左右。所以,调来的人一般会比借用的人得到更多尊重。
百元之差就这样被怠慢着。当然,百元而外,借用的人还意味着地位不稳定或者尚未正式登堂入室,就像旧时妻妾成群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