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煎一盏半,去渣温服。
海藏防风当归汤 治发汗过多,发热,头面摇动,口噤,背反张者,太阳兼阳明也,宜去风养血。 防风 当
归川芎 地黄(各一两) 每服一两,水三盏,煎至二盏温服。按∶痉病,本太阳经病。太阳日久,势必传遍六经,
然必兼乎太阳。二方治太阳兼少阳,太阳兼阳明,论证颇详,超越寻常万万。惜其于三阴之痉,独详太阴,连出五方,
似欲推及少阴、厥阴而未明言。观其后三方项下云∶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意可识矣。然终是三阴混同立治,未有精详,
且三阴经既有阴痉矣,又岂无阳痉耶。此等处,合《尚论篇》三阴经细参。自为得师可矣。
海藏八物白术散 治伤寒阴痉三日,面肿,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不出,恐阴气内伤。 白术 茯苓 五味
子(各半两) 桂心(三分) 麻黄(半两) 良姜(三分) 羌活(半两) 附子(三分) 每服四钱,水一大盏,
姜五片,同煎至五分,去渣,温服无时。按∶此方乃太阳兼三阴之证治也。
海藏桂枝加芍药防风防己汤 治发热脉沉而细者,附太阴也,必腹痛。 桂枝(一两半) 防风 防己(各一
两) 芍药(二两)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 每服一两,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渣温服。亦宜服小续命汤。
按∶脉沉而细,未是太阳确证,少阴亦有发热者,服此方。及小续命汤,恐有不对。
海藏附子散 治伤寒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头项强直,头摇口噤。 桂心(三钱) 附子(一
两炮) 白术(一两) 川芎(三钱) 独活(半两) 每服三钱,水一盏,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渣温服。
海藏桂心白术汤 治伤寒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白术 防风 甘草 桂心 川芎 附子(各
等分) 每服五钱,水二钟,生姜五片,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海藏附子防风散 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白术(一两) 防风 甘草 茯
苓附子 干姜(各七钱五分) 柴胡 五味(各一两) 桂心(半两) 每服三钱,生姜四片,同煎,去渣温服。 按∶
三方俱用白术在内,原为太阴而设。然俱云汗出不止,则阳亡于外,津亡于内,方中每兼表散,何耶?况筋脉拘急,全
赖阳气以柔和之,阴津以灌润之,方中两不相照,殊有未到也。
羚羊角散(此四方,别选精益。) 治伤寒阳痉,身热无汗恶寒,头项强直,四肢疼痛,烦躁心悸,睡卧不得。
羚羊角(屑) 犀角(屑) 防风 茯神 柴胡 麦门冬 人参 葛根 枳壳 甘草(炙各二钱五分) 石膏 龙齿(各
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钟,煎至五分,去渣温服,不拘时。 按∶此方治阳痉,深得清解之法。
麦门冬散 治伤寒阳痉,身体壮热,项背强直,心膈烦躁,发热恶寒,头面赤色,四肢疼痛。 麦门冬 地骨
皮麻黄(去节) 赤茯苓(去皮) 知母 黄芩 赤芍药 白藓皮杏仁(麸炒去皮尖) 甘草(炙) 犀角屑(各
七分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渣温服,不拘时。 按∶此方径用麻黄,不用防、柴、葛、枳,
其意更深。但羚角、石膏,似不可少。
石膏散 治伤寒阳痉,通身壮热,目眩头痛。 石膏(二两) 秦艽(去土) 龙齿(各一两另研) 犀角屑
前胡(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豆豉五十粒,葱白七茎,同煎至五分。去渣,入牛黄末一字,搅令
匀,温服不拘时。 按∶三方俱用龙齿之涩,似有未当。余药则各极其妙,此方用豆豉、葱白作引,调入牛黄末,更妙。
牛黄散 治伤寒阳痉,发热恶寒,头项强直,四肢拘急,心神烦躁。 牛黄(另研) 麝香(另研) 犀角屑
朱砂(水飞) 人参 赤茯苓 防风 芎 甘草 麦门冬 桂心 地骨皮 天麻(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研匀,每服
二钱,竹沥调下,不拘时。 按∶发热恶寒之证,邪在经络。此一方,直攻神明,何耶?即谓邪入心胞,用犀、羚、牛
黄足矣。何并朱砂、麝香而用之,毋乃开门延寇乎?
海藏愈风汤(一名举卿古拜饮) 治一切失血,筋脉紧急,产后与汗后搐搦。 荆芥(为细末) 先以炒大豆
黄卷,以酒沃之,去黄卷,取清汁调前末三五钱,和渣服之。轻者一服,重者二三服即止。气虚者,忌服。童便调亦可。
按∶此海藏治风入血分之方,与痉病无涉。然而《金匮》有垂戒二条云,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又云疮家虽
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设使不发汗,但用此方治之,亦何遽成痉病耶?盖邪风从虚而入,补则补其邪,汗则伤
其正。惟先服此出其风,随即补之,乃为要诀耳。以上治痉。
人参泻肺汤(治热十五方) 治肺经积热,上喘咳嗽,胸膈胀满,痰多大便涩。 人参 黄芩 栀子仁 枳壳
(炒) 薄荷 甘草 连翘 杏仁(去皮尖) 桑白皮 大黄 桔梗(各等分) 每服七钱,水二盏,煎八分,食后通
口服。 按∶人参肺热反能伤肺。此清肺经积热,以人参泻肺立名,可见泻其肺热,必不可伤其肺气也。况人参之温,
以一味清凉,监之有余。如此大队寒下之药,不推之为君,其敢用乎?
天门冬散 治肺壅脑热,鼻干,大便秘涩。 天门冬(去心) 桑白皮 升麻 大黄 枳壳(麸炒) 甘草(各
八分) 荆芥(一钱) 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温服。 按∶此方药味,较前少减。然用升麻,且升且降,以散上焦壅
热,可取。
半夏汤 治胆热,精神不守。 半夏曲 黄芩 干姜(炮)远志(去心) 茯苓 生地黄(各八分) 黍米
(一合) 酸枣仁(微炒研八分) 长流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温服。 按∶此方虽曰治胆热,尚有未备。如柴胡、人
参、青黛、羚羊角、猪胆汁之属,加入一二味为切。
赤茯苓汤 治膀胱实热,小便不通,口苦舌干,咽肿不利。 赤茯苓 猪苓 葵子 枳实 瞿麦 木通 黄芩
车前 滑石 甘草(各等分) 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按∶此方不清肺热,颛利小便。且有降无升,上
窍不开,徒开其下,是名霸道,是为劫法,庸医多蹈此。
龙脑鸡苏丸 除烦热,郁热,肺热。咳嗽吐血,鼻衄血崩,消渴惊悸。解酒毒膈热,口臭口疮,清心明目。 薄
荷叶(一两六钱) 生地黄(六钱浸汁) 麦门冬(四钱) 蒲黄(炒) 阿胶(炒各二钱) 黄 (一钱) 人参 木
通(各二钱) 甘草(钱半) 银柴胡(用木通浸二日取汁入膏) 上为末,用蜜三两炼过,后下地黄汁等药,熬成膏,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嚼碎汤送下。 按∶此丸两解气分血分之热,有益无损,宜常制用之。
利膈散 治脾肺大热,虚烦上壅,咽喉生疮。 鸡苏叶 荆芥穗 防风 桔梗 牛蒡子(炒) 人参 甘草(各
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沸汤点服。咽痛口疮甚,加僵蚕一两。 按∶此方清上焦热,全用辛凉轻清之气,
不杂苦寒降下之味,其见甚超,较凉膈散更胜。
地黄煎 治积热 地黄汁(四升三合) 茯神 知母(各四两) 葳蕤(四两) 栝蒌根 生姜汁 鲜地骨皮
生麦冬汁 白蜜(各二升) 石膏(八两) 竹沥(三合) 上咀,以水一斗零二升,先煮诸药取汁三升。去渣,下
竹沥、地黄、麦冬汁,缓火煎四五沸,下蜜姜汁,微火煎至六升。初服四合,日三服,夜一服。加至五七合,四五月作
散服之。 按∶此方生津凉血,制火彻热,兼擅其长,再加人参,乃治虚热之圣方也。
碧雪 治一切积热,咽喉口舌生疮,心中烦躁,咽物妨闷,致咽闭壅塞。及天行时热,发强昏愦。 芒硝 朴
硝硝石 马牙硝 青黛 石膏 寒水石(水研飞) 甘草(各等分) 上将甘草煎汤二升。去渣,却入诸药再煎,用
柳木棍不住手搅,令消溶得所,却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冷,结凝成霜,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含化津咽,不拘时
候。如觉喉壅闭塞,不能吞物者,即以小竹筒,吹药入喉中,即愈。 按∶此方仿紫雪之制,而不用黄芩、犀、羚等贵
重之药,亦为简便。
消毒犀角饮 治大人小儿,内蕴邪热,痰涎壅盛,腮项结核,口舌生疮。及遍生疮疖,已溃未溃,并宜服之。
犀角(磨汁) 防风(各一钱) 鼠粘子(炒二钱) 荆芥穗(一钱) 甘草(炙钱半) 水二盏,煎一盏,食后
温服。 按∶此方颛清上焦蕴热,与利膈散略同。彼可多服,此可暂服耳。
四物二连汤 治血虚、虚劳发热,五心烦热,昼则了明,夜则发热。 当归 生地黄 白芍药(各一钱) 川
芎黄连 胡黄连(各八分) 水盏半,加姜煎。
四顺清凉饮子 治血热壅塞,面赤,蕴结烦闷。 大黄 赤芍药 当归 甘草(各一钱) 水盏半,煎八分,
食远通口服。 按∶二方清血分之热,然惟实热可用,虚热则不宜用,恐伤其胃也。
牛黄膏 治热入血室,发狂心热,不认人者。 牛黄(一钱) 朱砂 郁金(各二钱) 脑子(五分) 甘草
牡丹皮(各二钱) 上为末,炼蜜丸皂角子大。新汲水化下。按∶此方乃清镇安神之剂,热由心胞,袭入神明,不得
已而用之也。
杨氏秦艽扶羸汤 治肺痿骨蒸成劳,或嗽或寒或热,声哑不出,体虚自汗,四肢倦怠。 柴胡(二钱) 人参
鳖甲(炙) 秦艽 当归 地骨皮(各一钱半) 半夏 紫菀 甘草(一钱) 上 咀,水煎服。 按∶此治少阳经久
热成劳,气血两治之法。
《局方》当归补血汤 治肌热躁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脉虚血虚
也。若误服白虎汤必死,宜此主之。 黄 当归 上 咀,水服。按∶此足三阴血分之病。若以肺气虚热,白虎汤
法施之,则脾气从之下溜,转促其阴之亡耳。盖病深之人,服药中窍,未必效。一不当而追之不及矣,可不辨哉。再按∶
人身热病最多,盖素蕴之热,挟天时之热而横发耳。是则胃气清和,遇暄热而不觉其热者,乃为平人。迨至积热既久,
然后治之,已为失算,况于药不对病乎!所以肥人之病,多因血肉过盛,而积饮食之热。瘦人之病,因津液素衰,而生
火炎之热。治肥人之热,虑虚其阳。治瘦人之热,虑虚其阴,未可执方妄施矣。兹所录方,各宜自为推展。至表里之热,
及升阳滋阴等法,各有颛方,此不及。再按∶六腑实热,腹胀不通,口舌生疮,有生姜泻心汤一法。大奇用生姜、橘皮、
竹茹、黄芩、栀子仁、白术各三两,桂心一两,茯苓、芒硝各二两,生地黄十两, 咀入大枣煎,每服一两。盖必阴虚
血燥,火热难伏,为从治耳。因推《金匮》肾气丸,童子亦可服附桂者,不过从治法。虚热得除,可多服哉。以上治痉
热。
《金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