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要了解他们怎么会成为大师的?他们是否天生就与我不同?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10节:追寻:一个美国故事(4)
在我年轻的时候,无论是通过书本还是见面,接触到的那些仍然在世的传播真理的人,都只是将自己听到的、读到的或者被教导的东西传达给我们,他们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亲身经验。经过多年的苦苦追寻,我开始害怕自己可能到死也无法知道真理。而我又被认为是一个具备出色头脑的人,在学校里,我是天才儿童培养计划中的一员,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人,但是,却依然无法找到生命的答案,这让我几乎无地自容,倍感失望。
与此同时,我还隐藏着一丝希望:或许在我死的时候,能够得到答案;或许到我死去才能得到答案。但是,我又想,不对啊,很可能在死的时候,我还是不知道答案,这不是很糟糕吗?我一直处于迷惑之中,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能在活着的时候找到生命的真相。许多书中的大师似乎都找到了,然而,他们早就不在人世。看来,那些找到真相的人都早就死了,他们是不会起身跟我交谈的。
后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当时我15岁,因感冒而待在家里。忽然,有一本书出现在我家门廊前面,上面附着一张便条写着“送给希丽尔”。我从来没有到书店找过这本书,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的存在。但是,突然“噗”的一声,它就出现在我眼前,神奇地放在我家门前的台阶上。我永远也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那里的,但我很高兴有人做了这件好事。
这本书跟我读到任何书都不一样。它讲的是来自东方的瑜伽士和瑜伽之道,它讲到瑜伽怎样帮人实现自身的全部潜能,我觉得很新奇。以前,我曾经接触过哈达瑜伽,它就像那种伸展身体的体操运动,据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柔韧性。但是,这本书不同,它讲的是一个来自印度的瑜伽士是怎样了悟得道的。除了像佛陀这样的“知者”之外,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这本书就是印度悟道大师尤迦南达写的《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我一直不知道自己追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感谢尤迦南达,现在,我知道,它叫“了悟”。在这本书中,了悟的意思是透过所有的幻觉,去了解真正的自己。它似乎这样告诉我们:人类对现实的认知是扭曲的,在这样的认知下,我们认为自己是孤立的,跟其他人或其他事物是相分离的。而事实上,万物是一体的。人类因为这样的认知承受痛苦。爱因斯坦也说过一些类似的事情,他说:“人类是整体宇宙的一个部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觉得自己以及自己的思想情感是跟宇宙的其他事物相分离的,这是意识上的一种错觉。这个错觉将我们囚禁起来,使我们局限在自己的欲望之中,而只有身边的几个人才会受到我们关爱。我们的使命就是要从这样的囚牢中解脱……”根据尤迦南达所说的,如果我们能够从这样的幻觉中走出来,就能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了解和体悟生命。这种了解并不仅仅是理智上的了解,而是一种切身体验,你可以在身上的每一个细胞中感觉到它。尤迦南达说,了悟是自我感的消退,是将分离的自我转化为充满喜悦、疆域无边的整体,并从死亡中解脱出来。不用说,这个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11节:追寻:一个美国故事(5)
除了帮我理清我所追寻的目标之外,这本书也给了我希望,它让我知道,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可以实现了悟。它让我相信,我能走出自己这个小小的、分离的个体囚牢,而真正体验到囚牢之外的生命滋味。瑜伽是一趟终极之旅,让你从受限走向无限,我一定能够了解到自己一直想要了解的真相。可想而知,当时我非常兴奋!
当然,也有一个不利的情况。瑜伽只有在一个悟道大师的指引下才能奏效。在尤迦南达的笔下,悟道大师是一个人灵性上的导师,他实现了完全的解脱,不再受限于分离自我的幻觉,他超越一般见解,对生命有着更为宽广的证悟。据说,一个悟道大师能够驱散黑暗、清除障碍,帮助弟子走出无知,获得解脱。看来,如果我能够找到这样的一个灵性导师,事情就简单多了,但是,我有点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找到。
尤迦南达说得很清楚,对他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有幸找到了他的导师。当我继续读下去的时候,我更担心了。要建立这样的师徒关系,恐怕不是我所能做得到的。尤迦南达的导师要求很严格,只有通过严格的自律才能获得自我了悟和内在喜悦。
为什么是这样?我很困惑。自律和自由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做根本不符合我的观念,此刻,我才知道,想要了悟,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
我想要自由和喜悦,但是,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大胆无忌、随性不羁的15岁女孩,根本不想自我约束或者修炼,也不想别人来告诉我去做什么。另外,他们的师徒关系似乎是那种奉献型的,这也让我浑身不舒服。我绝对不想给另外一个人鞠躬,也不想膜拜在另外一个人脚下。
那时是上个世纪60年代,我对智慧和圆满的探寻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几岁的年代都是在五花八门的试验和探索中度过的。列克星敦离哈佛大学只有20分钟的车程,那个时候,蒂莫西?里莱(Timothy Leary)和理查德?阿尔帕特(Richard Alpert,后来他成了莱恩?丹斯,Ram Dass)译注:蒂莫西?里莱(Timothy Leary)和理查德?阿尔帕特(Richard Alpert),两人均曾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相信LSD具备作为精神成长工具的潜力,试图将LSD的使用扩展到了更广大的群众。后来,他们被传统心理学术圈开除,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运动中成为反文化的精神导师。其中的理查德?阿尔帕特,后来到印度求道,并改名为莱恩?丹斯(Ram Dass)。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12节:追寻:一个美国故事(6)
是哈佛的教授,正在做迷幻药(LSD)译注:迷幻药(LSD),呈白色无味,其有效剂量为微克水平,因此常以其他物质掺入赋形为各种片剂、胶囊。LSD使用者的感受可以从感知增强到出现一种心醉神迷的离奇幻觉;时间、空间以及体像和界限认识也产生错乱,并且伴有联觉(如听到某种声音而产生看见某种颜色的感觉)。源于上述作用,用药者确信他们正在经历着某种变幻莫测、无边无际的奇异体验。当LSD与反文化和嬉皮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时,于1967年被美国政府禁止。
的应用实验。
没过多久,迷幻药就潜入了我那个被人认为是安全港湾的中学。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开始尝试迷幻药。我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贝瑞,她有一个姐姐在哈佛读书,给他弄了点迷幻药,让他试试。他试了一下,于是非常喜欢那种感觉。
虽然新闻里每晚都在播放人们吃了迷幻药之后发生的恐怖故事,但是,贝瑞告诉我说,这个东西可以将我带到一个意识的新境界。所以,我就跟着他一起“试验”。
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宽阔的场地,我们中学的很多小孩常在那里举办派对。我们将汽车音响开得震天响,放的都是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译注: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美国歌手及词曲作者,革新摇滚、蓝调电吉他音乐,是20世纪60 年代的著名偶像人物。1970年,因服用过量迷幻药而死亡。
、贾尼斯?乔普林(Janis Joplin)译注:贾尼斯?乔普林(Janis Joplin),20世纪60年代的迷幻摇滚女杰,被称为最伟大的白人摇滚女歌手和伟大的布鲁斯歌手。1970年,因吸食过量海洛因突然死亡。、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译注: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诗人、艺术家、摇滚歌星。他的乐队“大门”(The Doors)是20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乐队之一。因过量吸毒酗酒受到法律制裁。1971年7月3日,在浴缸中死亡。的摇滚乐。这个地方真是“迷幻之旅”译注:“迷幻之旅”(acid trip),吃迷幻药后引起的幻觉或体验。的最佳去处。当迷幻药在我体内发作的时候,青草、天空、树木都变得极为清新生动,万物似乎都充斥着振动不止的宇宙能量。万事万物都是那样生动、可爱、好笑,它们在飞扬、哭泣、垂死,一切都混杂在了一起。原本的那个我突然无限地扩张,甚至爆炸开来,将全宇宙都囊括了进来。这简直不可思议。我想:多棒啊,这就是不需要自律的喜悦。我相信自己正在经历的就是尤迦南达在书中描写的东西,只不过,我不需要做任何修行就经历到了。发现这个东西是多么幸运啊。这是一条捷径!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13节:追寻:一个美国故事(7)
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崩溃了。
之前,我一直感觉,自己意识的某个部分始终在背后观察着我的生活。在迷幻之旅中,那个觉察的我仿佛变得更加真实,我仿佛找到了那个真正的我。但是,当药效退去,这种体验也消失了。每一次嗑药,我和朋友都会进入到这种意识扩张的境界,但是,每次也都只能无奈地回到这个沉闷的现实世界。从这样的体验中,我毫无所获,悟性、爱和扩张的意识一丝不剩。剩下来的,只是更多的挫折感。这样的天人一体感,这样无限扩张的爱和喜悦,为什么我只能拥有短暂的一瞬?这种经历使我对了解真相的渴望变得更深入、更强烈了。
那个年代,这么多人都试图搞清楚生活的真正意义,因此,当时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显得那么真实而强烈。仅仅一分钟之间,我们就成了不可战胜的神仙,准备去改造世界!这是一段迷醉、动荡和鲁莽的岁月,充斥着年轻人的强烈渴望,想要与众不同,想要更好的生活。到处是和平与爱,还有狂热的音乐、舞蹈,以及街上的抗议游行队伍!如此狂放,如此快乐,这么多人好像都开悟了一样,每个人都勇往直前、永不回头。
但是,与此同时,到处有人在我们身边死去。
当我们在游行中,将雏菊插在士兵的步枪上捍卫和平的时候,电视上播放的却是装在棺材里归国的战士。我们第一时间看到越南战场上双方的伤亡状况,我们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形成,我们无法不震惊。在国内,我的朋友们因嗑药过量而不断死去,他们中有的是在嗑药中意外死去,有的是在嗑药后刻意离世而去。精力充沛的年轻生命,就如同他们的驾驶速度一样,在汽车和摩托车事故中转瞬即逝,他们疯狂地飙车,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撞死。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可怕地挥霍掉了。
贝瑞是一个聪明人,不管是什么东西,他都想去学习、了解。他的父亲是哈佛的教授。在我认识的人中,贝瑞是惟一一个喜欢阅读百科全书的家伙。他似乎对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