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略论释》(五八七页):“寂,謂有漏五蘊已寂。靜,謂無垢。眨幔^惡行悉眨4四酥改鶚勓浴D鶚劊瑹o形色,而外道有謂證如白寶光(如月)爲涅槃,又有謂證到日月光(如珍珠海螺)爲涅槃,又有謂證如傘蓋爲涅槃,總之,謂形色可見。《親友書》此偈,正破斥之。”
②上下二界善趣:上界善趣须定,下界善趣须戒。
③破坏烦恼:战胜烦恼粗分。
④应圆满六支:戒学。
《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二:“戒律仪者,謂如有一安住具戒,廣說乃至受學學處。
  云何名爲安住具戒,謂於所受學所有學處,不虧身業,不虧語業,無缺無穿,如是名爲安住具戒。
  云何名爲善能守護別解律儀,謂能守護七眾所受別解律儀。即此律儀,眾差別故,成多律儀。今此義中,唯依苾芻律儀處說,善能守護別解律儀。
  云何名爲軌則圓滿,謂如有一,或於威儀路,或於所作事,或於善品加行處所,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⑴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
  云何名爲於威儀路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謂如有一,⑵於所應行,於如所行,即於此中如是而行。由是行故,不爲世間之所譏毀,不爲賢良、正至、善士、諸同法者、諸持律者、諸學律者之所呵責。如於所行,於其所住所坐所臥當知亦爾。如是名爲於威儀路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
  云何名爲於所作事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謂如有一於其所作,若衣服事、若便利事、若用水事、若楊枝事、若入聚落行乞食事、⑶若受用事、⑷若盪钵事、若安置事、若洗足事、若爲敷設臥具等事,即此略說衣事钵事。復有所餘如是等類諸所應作,名所作事。如其所應,於所應作,於如所作,即於此中如是而作。由是作故,不爲世間之所譏毀,不爲賢良、正至、善士、諸同法者、諸持律者、諸學律者之所呵責。如是名爲於所作事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
  云何名爲於諸善品加行處所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謂於種種善品加行,若於正法受持讀誦,若於尊長修和敬業,參覲承事,若於病者起慈悲心,殷重供侍,若⑸於如法宣白加行,住慈悲心,展轉與欲,若於正法請問聽受,翹勤無惰,於諸有智同梵行者,盡其身力而修敬事,於他善品常勤讚勵,常樂爲他宣說正法,入於靜室,結加趺坐,繫念思惟。如是等類,諸餘無量所修善法,皆說名爲善品加行。彼於如是隨所宣說善品加行,如其所應,於所應作,於如所作,即於此中如是而作。由是作故,不爲世間之所譏毀,不爲賢良、正至、善士、諸同法者、諸持律者、諸學律者之所呵責。如是名爲於諸善品加行處所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若於如是所說行相軌則差別悉皆具足,應知說名軌則圓滿。
  云何名爲所行圓滿,謂諸苾芻略有五種非所行處。何等爲五,一⑹唱令家,二婬女家,三酤酒家,四國王家,五⑺旃荼羅羯恥那家。若於如是如來所制非所行處,能善遠離;於餘無罪所有行處,知時而行,如是名爲所行圓滿。
  云何名爲於微小罪見大怖畏,謂於諸小隨小學處,若有所犯,可令還淨,名微小罪。於諸學處,現行毀犯,說名爲罪。既毀犯已,少用功力而得還淨,說名微小。由是因緣,名微小罪。云何於中見大怖畏,謂作是觀,勿我於此毀犯因緣,無復堪能⑻得所未得,樱从|,證所未證。勿我由此近諸惡趣,往諸惡趣。或當自責,或爲大師、諸天、有智同梵行者以法呵責。勿我由此徧諸方維,惡名惡稱,惡聲惡頌,遐邇流布。彼於如是現法當來毀犯因生諸非愛果,見大怖畏。由是因緣,於小隨小所有學處,命難因緣亦不故犯。或時或處失念而犯,尋便速疾如法發露,令得還淨。如是名爲於微小罪見大怖畏。
  云何名爲受學學處,謂於先受別解脫戒,白四羯磨,受具戒時,從戒師所,得聞少分學處體性。復從親教軌範師處,得聞所餘別解脫經。總略宣說過於二百五十學處。皆自誓言一切當學。復從所餘恆言議者,同言議者,常交往者,有親愛者,聞所學處。復於半月常所宣說別解脫經,聞所學處。一切自誓皆當修學。以於一切所應學處皆受學故,說名獲得別解律儀。從此以後,於諸學處,若已善巧,便能無犯。設有所犯,尋如法悔。若諸學處未得善巧,未能曉悟,由先自誓願受持故,得於今時求受善巧,欲求曉悟。於如前說諸所學處,從親教師,或軌範師,如先請問。既得善巧及曉悟已,隨所教誨,無增無減,復能受學。又於尊重及等尊重所說學處,若文若義能無倒受。如是名爲受學學處。”
⑴《攝事分》卷九十九:略有五法攝毗柰耶。一者性罪,二者遮罪,三者制,四者開,五者行。於此制立隨順隨轉無有摺剑敲S順毗柰耶,不越毗柰耶。
⑵《披尋記》卷二十二:“於所應行,於如所行等者:此釋於行威儀。謂於是事是處是時如量如理如其品類所應行者,即於此事此處此時如量如理如其品類正知而行,是名於行威儀成就軌則。此中是事是處是時應行,名所應行。如量如理如其品類而行,名如所行。”
⑶若受用事者:《攝事分》(卷九十九)中說有五種不淨受用,及有五種清淨受用。
⑷若安置事者:如說不應置阍陔s穢處,若坑澗處,若崖岸處應知。(義如《瑜伽師地論》卷廿四)
⑸《披尋記》卷二十二:“若於如法宣白加行等者,若舉羯磨,若擯羯磨,是名如法宣白加行。於爾所時,以饒益心不以衰損,以柔輭語不以麤獷,以善友意不以憎恚,是名住慈悲心,展轉與欲。”
⑹唱令家:《瑜伽師地論》卷十六:“唱令家者,謂屠羊等,由徧宣告此屠羊等,成極重罪,多造惡業,殺害羊等故。”
⑺旃荼羅羯恥那家:旃荼羅,在四姓之外,以屠殺爲業者。羯恥那,譯曰煮狗人、斷獄官。
《瑜伽論遁倫記》曰:羯恥那家者,謂旃陀羅即根本執惡。依執惡家更作極惡,名羯恥那,如屠兒名執惡,執惡執刀杖等名羯恥那,此即典獄之類。
⑻得所未得指預流果,樱从|指上學果,證所未證指阿羅漢,於諸惑斷能作證故。(依《瑜伽師地論》卷八十六意)
⑤四乐住成就:心学。
《瑜伽師地論》卷十一:“(靜懀В┗蛎麡纷。^於此中,受極樂故。所以者何,依諸靜懀ВI受喜樂、安樂、捨樂、身心樂故。又得定者,於諸靜懀禂等氤觯I受現法安樂住故。由此定中現前領受現法樂住,從是起已,作如是言:我已領受如是樂住。』
《大毗婆娑》卷八十一:“復次唯靜懀е校叨N樂,故名樂住,一樂受樂,二輕安樂。前三靜懀Ы跃叨䴓罚谒撵o懀щm無受樂,而輕安樂勢用廣大,胜前二乐。……復次根本靜懀КF在前時,長養大種徧身中生,令身充悅,故名樂住。……復次四靜懀е校褂^力等,故名樂住。……復次四靜懀е校錾蠏螖啵x染可得,故名樂住。謂離染時,有二種斷,一增上捨斷,二有功用斷,依近分無色離諸染時,名有功用斷,極艱難故。依根本靜懀щx諸染時,名增上捨斷,任咿D故。……復次四靜懀е校瑹o功用道,離染可得,故名樂住。近分無色,有功用道而得離染,故非樂住。”
⑥於四各四行:慧学,达四谛十六行相。(《俱舍论颂疏》卷二十六)


⑦於诸小罪见大怖畏:恭敬十方三世诸佛所制法幢故。广如所引《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二文(本書四一五页)。
⑧受学学处:正见来自学习,故应受学。广如所引《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二文(本書四一五页)。
⑨然非如是:本论非仅为中士道说。
⑩故修止观心慧二学,於上士时兹当广释,今不繁述:先发菩提心,再入无我慧,能快速圆满自他二利,不滞二乘偏空涅槃。故修止观心慧二学,於上士道时广释。


  当略宣说学戒之理。此中最初当数思惟尸罗胜利,令其至心增长欢喜,如《大涅槃经》云:「戒是一切善法之梯,戒是根本,犹如地是树等根本,戒是一切善法前导,如大商主是为一切商人前导,戒是一切法幢如①帝释幢,戒毕竟断一切罪恶及恶趣道,戒如药树治疗一切罪恶病故,戒是险恶三有道粮,戒是②甲剑能摧烦恼诸怨敌故,戒是明咒能除烦恼诸毒蛇故,戒是桥梁度罪河故。」龙猛菩萨亦云:「戒是一切德依处,如动不动依於地。」《妙臂请问经》云:「一切稼穑依於地,无诸災患而生长,如是依戒胜白法,悲水灌浇而生长。」应如思惟。若受不护过患极重,如《苾刍珍爱经》云:「或有戒为乐,或有戒为苦,具戒则安乐,毁戒则成苦。」此说受学通於胜利过患二品,是故亦应善思过患,敬重学处。


①帝释幢:幢者,为华柱高出,以种种丝帛庄严者,籍表麾群生,制魔众。麾通挥,指挥号台。帝释与阿修罗战,以幢麾天兵,亦表胜利的象征。此谓一切法以戒为幢也。
②甲:防。剑:摧。


  如何修学之理者。四犯因中,一无知对治者,谓当听闻,了知学处。二放逸对治者,谓於取舍所缘行相,不忘忆念及以正知,①率尔率尔观察三门了知转趣,若善若恶,依自或法增上力故,羞恥作恶是为知惭,恐他讥毁羞恥为愧,及由怖畏恶行異熟,怀恐惧等,当如是学。三不敬对治者,谓於②大师、师所制立,同梵行所,③应修恭敬。四烦恼炽盛对治者,应观自心,④何烦恼盛,励修对治。若不如是策励修学,思违越此,许其罪轻微,於诸佛制放纵而转,当获纯苦。如《分别阿笈摩》云:‘若於大师大悲教,起轻微心少违犯,由是而获苦增上,折⑤篱失坏菴没林。现或有於王重禁,⑥违越而未受治罚,非理若违能仁教,如⑦医缽龙堕旁生。’故应励力,莫为罪染。


①率尔率尔:刹那刹那。
②大师:佛。师所制立:法。同梵行所:僧。
③应修恭敬:清淨持戒,以法供养集资。
④何烦恼盛,励修对治:如:对治瞋心——慈心观,对治贪心——不淨观。
⑤篱:竹篱,保护林者。
⑥违越而未受治罚:《略论释》(五九六页):“犯王法者,尚有时可邀倖免。”赦免也。
⑦医缽龙堕旁生:《略论释》(五九五页):“昔迦叶佛世,有比丘因当门有树礙出入,断其枝,仅属遮戒。后得龙身,即依缽龙王,头上生夜拉树,每遇风动树枝,辄感痛苦。”


  假设已染,莫不思虑而便棄舍,当如佛说还出罪犯,励力悔除。《梵问经》云:「於彼学寻求,及勤修彼行,终不应棄舍,命难亦无亏,常住正行中,随毘奈耶转。」《成就真实尸罗经》云:「诸苾刍宁可离命而死,非可毁坏尸罗。何以故,离命而死,唯令此生寿量穷尽。毁坏尸罗,乃至百俱胝生,①常离种姓,永失安乐,当受堕落。」此具因说,故当舍命而善守护。若不能尔,则应审思,我剃鬚髮披坏色衣,空无所义。如《三摩地王经》云:「於佛圣教出家已,仍极现行诸恶业,於财穀起坚实想,贪诸乘具及象车。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