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修:《俱舍颂》:“等引善名修,极能熏心故。”
《俱舍论颂疏》卷十八:“釋曰:等引者,定也。謂離沈掉,名之爲等,引生功德,名之爲引。此定地善,極能熏心,令成德類,故獨名修。”
②将护:调护,调养护理也。
③心:意识。
④即便修者:《略论》作“随意修者”。
⑤令成恶习:令成任意之恶习。
⑥数量:指量。
⑦谓如所定,不令修余:不得轻易增減,随时变易。定:決定。
⑧具足忆念正知,而正修习:《略论》作“具足正念正知,而修习之”。以正念专注一缘,猛利坚固而修,忆念即正念。正知者,观察、监视,防治沉掉。
此处修法者。先应思惟依止胜利速成佛等,及不亲近所有过患,谓能引发现法后世诸大苦等。次应多起防护之心,谓不容蓄,分别尊长过失之心。①随自所知,应当思惟,戒定智慧闻等诸德,乃至自心未起清淨行相信时,应恆修习。②次应思惟如前经说,③於自已作当作诸恩,乃至未发④诚敬而修。
①随自所知,应当思惟……应恆修习:观德生信。
②次应思惟……乃至未发诚敬而修:观恩生敬。
③於自已作当作诸恩:念师对自己已作当作诸多恩德。
④诚敬:至诚、恭敬。
后时如何行者。应将所集众多福善,以猛利欲由①《普贤行愿》,及②《七十愿》等,迴向现时③毕竟诸可愿处。如是应於晨起、午前、午后、初夜,四次修习。此复初修,若时长久,易随④掉沉自在而转。此若串习,极难医改,故应时短,次数增多。如云:「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则於⑤后次心欲趣入。若不尔者,见座位时,即觉发呕。」若待稍固时渐延长,於一切中,应离太急太缓加行过失。由此能令障碍減少,疲倦惛沉等亦当消灭。
①《普贤行愿》:经名。。
②《七十愿》:《七十祈愿经》。
③毕竟:究竟。诸可愿处:所应希愿处。
④掉:贪相应。沉:癡相应。
⑤后次:下次修。
未修中间如何行者。总之虽有礼拜、旋绕及读诵等,多可行事,然今此中正主要者,谓於正修时励力修已,未修之间,若於所修行相所缘,不依①念知,任其逸散,则所生德,极其微尠。故於中间应阅显说此法经论,数数忆持。应由多门,②修集资粮生德顺缘。亦由多门,淨治所有违缘罪障。一切之根本应如所知,励力守护所受律仪。故亦㈠有於所缘行相淨修其心,及㈡律仪戒、㈢积集资粮三法之上,名为③三合而引导者。
①念知:正念正知。
②修集资粮生德顺缘:积集助道顺缘资粮。
③三合而引导者:以“三合”来引导行人学修。
复应学习四种资粮,是易引发奢摩他道、毘缽舍那道之正因,所谓一密护根门,二正知而行,三饮食知量,四精勤修习悎寤瑜伽,於眠息时应如何行。
①初中有五。㈠以何防护者,谓②徧护正念及③於正念起常委行。其中初者,谓於防护根门诸法,数数修习令不忘失。二者谓於正念,④常恆委重⑤而修习之。㈡何所防护者,谓六种根。㈢从何防护者,谓从可爱及非可爱,六种境界。⑥㈣如何防护,其中有二。⑴守护根者,谓根境合,起六识后,意识便於六可爱境六非爱境,发生贪瞋,应当励力,从彼诸境护令不生。⑵即以六根而防护者,若於何境,由瞻视等,能起烦恼,即於此境,不纵诸根而正止息。其守护根者,是於六境,⑦不取行相,不取随好。若由忘念烦恼炽盛,起罪恶心,亦由防护而能止息。取行相者,谓於非应观视色等,正为境界,或现在前,即便作意彼等行相,现前往观。取随好者,谓於六识起后,能引贪瞋癡三之境,意识执持,或其境界,虽未现前,由从他闻,分别彼等。⑧㈤防护为何者,谓从杂染守护其意,令住善性,或无记性。此中所住无覆无记者,谓威仪等时,非是持心住善缘时。
①初中有五:《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此略义者,谓若能防护,若所防护,若从防护,若如防护,若正防护,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根律仪。今於此中谁能防护,谓防守正念,及所修习常委正念,是能防护。何所防护,谓防护眼根,防护耳鼻舌身意根,是所防护。从何防护,谓从可爱不可爱色,广说乃至从其可爱不可爱法,而正防护。如何防护,谓不取相,不取随好。若依是处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此处修行律仪,防守根故,名修律仪。如是防护。何者正防护,谓由正念防护於意,行平等位,是名正防护。”
②徧護正念:即防守正念。《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如是由此多闻思修所集成念,於时时中,善能防守正闻思修瑜伽作用,如是名为防守正念。”
③於正念起常委行:即常委正念。《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云何名爲常委正念,謂於此念,恆常所作,委細所作。當知此中恆常所作,名無間作。委細所作,名殷重作。即於如是無間所作,殷重所作,總說名爲常委正念。如其所有防守正念,如是於念能不忘失。如其所有常委正念,如是即於無忘失念得任持力。”
④常恆:无间。委重:委细殷重,殷重真切。
⑤而修习之:得任持力。
⑥如何防护,其中有二:《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云何名爲念防護意:謂眼色爲緣生眼識,眼識無間生分別意識,由此分別意識,於可愛色色將生染著,於不可愛色色將生憎恚。即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護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令其不生所有煩惱。如是耳鼻舌身廣說當知亦爾。”
“云何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能善防護:謂於色聲香味樱ú蝗∑湎嗖蝗‰S好,終不依彼發生諸惡不善尋思令心流漏。若彼有時忘失念故或由煩惱極熾盛故,雖離取相及取隨好而復發生惡不善法令心流漏,便修律儀。由是二相,故能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能善防護。”
⑦不取行相,不取随好:《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云何於眼所识色中不取其相。言取相者,谓於眼识所行色中,由眼识故,取所行相,是名於眼所识色中执取其相。若能远离如是眼识所行境相,是名於眼所识色中不取其相。如於其眼所识色中,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当知亦尔。”
“复有余类执取其相执取随好。言取相者,谓色境界在可见处,能生作意,正现在前,眼见众色,如是名为执取其相。取随好者,谓即色境在可见处,能生作意,正现在前,眼见色已,然彼先时从他闻有如是如是眼所识色,即随所闻名句文身为其增上,为依为住,如是士夫补特伽罗,随其所闻,种种分别眼所识色,如是名为执取随好。如於其眼所识色中,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当知亦尔。”
⑧防护为何:《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云何此意由是二相善防護已正行善捨或無記捨,謂即由是二種相故。云何二相?謂如所說防護眼根,及正修行眼根律儀。如說眼根防護律儀,防護耳鼻舌身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儀,當知亦爾。由是二相,於其善捨無記捨中令意正行。”
善舍:《雜集論》卷一:“捨者,依止正勤無貪瞋癡,與雜染住相摺钠降刃孕恼毙孕臒o功用住性爲體,不容雜染所依爲業。心平等性等者,謂以初中後位辯捨差別。所以者何?由捨與心相應離沈洠У炔黄降刃怨剩畛踝C得心平等性。由心平等遠離加行自然相續故,次復證得心正直性。由心正直於諸雜染無怯懀Ч剩钺嶙C得心無功用住性。”
《大乘五蘊論》:“云何爲捨?謂即無貪乃至精進,依止此故,獲得所有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無發悟性。又由此故,於已除遣染汙法中無染安住。”
《广五蕴论》:“远离昏沉掉举诸过失故。”
正知而行者有二,何为所行事,於彼行正知。初中有二,谓五行动业及五受用业。其中初五之一身事业者,谓若往赴所余聚落、余寺院等,若从彼还。二眼事业者,一若略覩,谓无意为先,见种种境。二若详瞻,谓动意为先,而有所见。三一切支节业者,谓诸支节,若屈若伸。四衣缽业者,谓若①受用及其受持三衣及缽。五乞食业者,谓饮食等。寺内五种受用业中,一身事业者,若行谓往经行处,或往同法者所,或为法故行经於道。若住谓住行处,②同法亲教,轨范尊重,似尊等前。若坐谓於床等上结跏趺坐。二语事业者,谓若请③受,曾所未受,十二分教,分别了解。诸已受者,或自诵读,或为他说,或为引发正精进故,与他议论所有言说。三意事业者,谓诸默然,若於中夜而正眠卧,若赴靜处,思所闻义,若以④九心修三摩地,若正勤修⑤毘缽舍那,⑥或於热季极疲倦时,於非时中起睡眠欲,略为消遣。四昼五夜二业者,谓於永日及初后夜,不应睡眠。此亦显示身语二业,言睡眠者,显示唯是夜间之业及是意业。
①受用及其受持三衣及缽:《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四:“谓有大衣,……若有中衣,若有下衣,或持为衣,或有长衣,或应作淨,或已作淨,如是一切说名为衣,被服受用,能正将护,说名为持。”受持缽:“现充受用,能正将护,说名为持。”
②同法亲教:同修法者之亲教师。
③受:传授。谓先未曾受之十二分教,请为传授,分别了解。
④九心修三摩地:《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云何名为九种心住,谓有苾芻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靜、最极寂靜、专注一趣,及以等持。”
⑤毘缽舍那:《瑜伽师地论》卷三十:“谓有苾芻依止内心奢摩他故,於诸法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徧寻思、周徧伺察,是名四种毗钵舍那。”
⑥或於熱季……略爲消遣:《瑜伽師地論》卷二十四:“又於熱分極炎暑時,勇猛策勵,發勤精進,隨作一種所應作事,勞倦因緣,遂於非時發起惛睡。爲此義故,暫應寢息。欲令惛睡疾疾除遣。勿經久時,損減善品,障礙善品。於寢息時,或關椋чT,或令苾芻在傍看守,或毘奈耶耄苘墑t,以衣蔽身,在深耄帲汈嬒ⅰA钪T勞睡皆悉除遣。”略爲消遣:解劳睡也。
於此十事正知行者,谓随发起若行动业,或受用业,即於此业①先应住念,不放逸行。②由彼二种所摄持故,应以何相而正观察,如何方便而正观察,即以是相,如是方便观察正知。此中复有四种行相,初谓於其身事业等③十种依处,应以何相如何观察,即於是处以是行相,如是观察,譬如於其往返事业,如律所说,往返行仪,正了知已,即於其时正知现前,行如是事。二谓於其何种④方所,应以何相如何观察,即於是方,以是行相如是观察,譬如行时,应先了知⑤沽酒等处,五非应行,除此所余是可行处,於彼彼时,安住正知。三谓於其何等时分,应以何相如何观察,即於是时,以如是相如是观察,譬如午前可赴聚落,午后不可,既了知已,即如是行,尔时亦应安住正知。⑥四於所有此诸事业,应以何相如何观察,即应於其尔所事业,以如是相,如是观察,譬如宣说行时应当极善防护而入他家,所有此等行走学处,悉当忆念。总之所有若昼若夜一切现行,悉应忆念,了知其中,应不应行,於进止时,一切皆应安住正知,谓我现前正行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