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一,可以使孩子集中精力听家长的意见。人多了,七嘴八舌,常常意见不一,使孩子不知道听谁的,甚至钻家长的空子。

    其二,可以打消有人出面保护他的念头。妈妈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姥姥在场,孩子往往有恃无恐地激怒妈妈,当妈妈出现过激时姥姥就帮着孩子说话。一位家长面对一个孩子就避免了这种情况出现。

    其三,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至于使孩子在所有家庭成员面前抬不起头来。

    其四,留有回旋余地。如果孩子觉得爸爸批评得不对了还可以找妈妈诉说,如果妈妈觉得批评孩子批评得不对了也可以请爸爸出面和孩子说说。这样会使家长和孩子彼此得到更多的尊重,收到比父母等一齐出动更好的效果。

    以上讲了三种不适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间。其实,不适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间不止前面提到的那三种。那么,什么时间批评教育孩子合适呢?这没有一定之规。前面讲了,批评教育孩子所体现的是家长的心灵和智慧,何时批评教育孩子更合适需要家长根据孩子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孩子的态度,结合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视具体情况而定。

    3批评教育孩子要适地

    批评教育孩子要适地是批评教育孩子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场合。有的家长不管不顾,在马路上、商店里、学校门口、家属大院里管教孩子,引来不少人围观。这样很不好,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通常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不要有其他私心杂念。有一位家长,平时娇惯孩子,惯得孩子经常在家属院里惹是生非,惹得邻里对孩子和家长意见很大。一天,孩子又惹是生非了。家长一看院子里人挺多的,就当着众人的面把孩子狠揍了一顿。这位家长揍孩子的主要用意是向邻里表白她是管孩子的。其实这位家长的做法是不对的,错在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又收不到管教孩子的效果,更达不到“表白”的目的(邻里不是傻子,作秀还是能看出来的)。批评教育孩子,尤其是惩罚孩子,最好在家里。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四、严格要求适当惩罚(6)

    (四)为什么严格要求适当惩罚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谁也不怕,谁的话也不听,恣意横行,为所欲为,社会能容他吗?我想肯定不会。因此,要想孩子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能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就得对孩子提出要求,要求孩子按要求行事。如果孩子不按要求行事,就得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才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才能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否则,家庭教育的目标和目的都无法实现,严重时孩子就废了。

    对孩子严格要求适当惩罚,是中国教育孩子的传统,自古就有“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说法。“规矩”中的“规”和“矩”是两种工具,“规”是画圆的工具,“矩”是画方的工具。“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说要想画出圆形和方形的就得有“规”和“矩”,没有“规”和“矩”就画不出来。把“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用于家庭教育就是要想孩子成才、成器就得有规矩,没有规矩约束孩子,孩子就成不了才、成不了器。

    惩罚所体现的是使孩子敬畏的力量。“敬畏”包括敬重和畏惧两个方面。

    “敬重”是尊敬和重视。家长不能只要求孩子而不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先做到,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家长是对的,才能获得孩子的尊敬。只有获得了孩子的尊敬才能受到孩子的重视,孩子听家长的话才是真心实意的,家长才能有威力。否则,靠武力,靠高门大嗓,以势压人,结果只能是压而不服,甚至把事情闹僵。

    使孩子对家长有所畏惧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家长一点威力(威信和力量)也没有,孩子谁也不怕,像小皇帝一样,这孩子就没有办法教育了,也就不可救药了。

    为了使读者对严格要求适当惩罚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举几个例子。

    事例1:一根冰棍

    不让孩子吃独食是培养孩子尊重他人、与人友好相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了不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习惯,常启先生的做法可供借鉴。

    孩子小的时候,常启先生的家里很穷,商店里也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小食品,只有冰棍、糖果、水果、点心什么的。一次,常启先生给女儿买了冰棍,对女儿说:“给我吃一口好吗?”女儿听了爸爸的话,不但没给爸爸吃,反而把头扭了过去,给了爸爸一个后脑壳。常启先生见状,对女儿说:“你这次给我吃了,下一次我还给你买,如果这次不给我吃,就再也不给你买了。”女儿听了爸爸的话还是没给爸爸吃,常启先生也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天上街,女儿又看见了卖冰棍的,想吃冰棍,常启先生装作没看见,没有理她。女儿说:“爸爸,我想吃冰棍。”

    爸爸说:“今天不能给买。昨天爸爸给你买了冰棍,你没给爸爸吃,爸爸说了,以后再也不给你买了,所以今天不给你买,以后也不会再给你买了。”

    女儿委屈得哭了,常启先生还是没给女儿买。这就是常启先生给女儿的一次“权利剥夺”式的惩罚,剥夺了孩子吃冰棍的权利。

    有人对常启先生的做法颇不以为然,对常启先生说:“为了一根冰棍,几分钱的事,惹得孩子哭哭啼啼的,值得吗?自己想吃多买一根不就结了嘛,不就两分钱的事吗?”

    常启先生说:“这不是两分钱的事,也不是我不吃一口冰棍就会怎么样,我这是在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关心他人,要从孩子小的时候教育,小的时候不教育,养成了独霸的习惯,长大了就不好教育了。”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四、严格要求适当惩罚(7)

    那人说:“教育孩子‘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事上不出格就行了,别在两分钱的小事上给孩子过不去。”

    常启先生说:“如果一个家庭里,孩子只有向家长提要求的权利,而没有满足家长要求的义务,就是对孩子的溺爱。教育孩子没小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蚁穴虽小,不及时封堵会酿成溃堤,造成水灾。一根冰棍虽然只值两分钱,却是爸爸给买的。爸爸给买的,都不肯给爸爸吃一口,要是女儿自己买的呢,不就更没有爸爸的份了吗?一个人的心中如果只有自己,连父母都没有,这个人长大了走向社会会怎样?会如何与人相处?依我看很难融入社会。难以融入社会,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这就是社会对孩子的惩罚。与其孩子长大了受社会惩罚,还不如从小先给他点惩罚,使其懂得与人友好相处,将来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出于上述的考虑,常启先生第二天没给女儿买冰棍,回到家里给女儿详细地说明了她的做法为什么是不对的。通过教育,女儿认识到自己不对了。第三天上街时,女儿又看见了卖冰棍的,看样子很想买一根。常启先生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主动地给女儿买了一根冰棍。女儿接过爸爸递过来的冰棍自己没有先吃,而是主动地先把冰棍送到了爸爸的嘴边。常启先生吃了一口,会心地笑了。他不是因为吃了一口冰棍而笑,是因为女儿懂事了。吃过冰棍之后,常启先生对女儿说:“常立,你为什么不先吃啊?”

    女儿说:“先给爸爸吃,我心里有爸爸。”

    常启先生说:“常立真懂事,真是好孩子,爸爸以后还给你买。”

    常启先生和妻子在孩子小的时候,是把“让家长吃第一口”作为一种制度来执行的。这项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事例2:爸爸,我懂了

    常民上小学的时候有段时间放学后不及时回家,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留他有事。时间长了,常启先生觉得有点不正常,猜想孩子可能在撒谎。教育孩子不能以猜想为依据,必须有真凭实据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只有心服口服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此,常启先生专门走访了常民的班主任郝老师。郝老师说,是有两天留下常民有事,但绝没有天天留下他。郝老师也觉得常民可能在撒谎,对常启先生说:“我找他谈谈吧,您不用管了。”常启先生觉得教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不应推给学校,而且也是家长和孩子交流思想、加深了解的机会,于是对郝老师说:“不用您费心了,我们自己解决吧。”常启先生把从郝老师那里了解来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对常民讲了一遍,并对常民说撒谎很不好,并要求他必须改正。常民答应了父亲的要求,表示一定改正撒谎的错误。

    过了一段时间,常民又天天回来晚了。常启先生问他为什么回来晚了,是不是在学校玩了。他说:“没有,放学就回家了。”

    常启先生对儿子说:“五点半放学,六点半了你才回家,这么一点路哪能用得了1个小时呢?”

    常民说:“反正我没有在学校玩,放了学我就回家了。”

    其实,常启先生那天专门去学校大门口看过了,看见常民放学后和同学弹玻璃球。常民的回答使常启先生非常生气。尽管如此,常启先生听了常民的话并没有发火,而是平静地说:“咱俩从家里往学校走一趟,看用多少时间。如果用了1个小时,就说明你放学后没有在学校玩,如果用不了1个小时就说明你放学后在学校了玩了,行吗?”常民说:“行。”于是,父子俩开始从家里往学校走。走了不一会儿就快到学校了,常民问:“爸爸,走几分钟了?”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四、严格要求适当惩罚(8)

    常启先生说:“还不到5分钟呢。”

    常民说:“咱们不走了,回家吧。”

    常启先生问为什么,常民不好意思地对爸爸说:“我不对了,放学后我在学校弹了一会儿溜溜儿(即玻璃球)才回家。”

    回到家里常启先生对常民说:“知道自己不对了,改了才行,如果再发现你撒谎,你可得挨揍了,知道吗?”

    常民说:“知道。我记住了,以后不撒谎了。”

    常启先生说:“放学后在学校玩会儿是可以的,但要先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再回去玩,要不,我和你妈不知道你是在学校里玩呢,还是出了事,不放心。”

    常民说:“爸爸,我懂了。”

    孩子年纪小,对事物理解得肤浅,撒谎都不会撒,就像常民那样,敢把10分钟的路程说成走了1个小时。所以,一撒就被识破了。遇到孩子撒谎,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简单地揭穿,对孩子训斥一顿;二是像常启先生这样。常启先生不仅揭穿孩子撒谎,而且还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实事求是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可以产生两方面的效果:其一,使孩子切实地感受到实事求是才行,否则就会被揭穿;其二,使孩子感受到爸爸真的是不好欺骗的,以后就不敢欺骗爸爸了。

    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是日常同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孩子的切身体会树立起来的。只有孩子切实地感受到家长正确、比他高明的时候,才能真心佩服家长,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