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儿,要是早知道用功成绩早就上来了,是吧?”
这位家长对孩子说的头一句“这次考得不错”是对孩子进步的表扬;第二句“我早就知道你的成绩能上来”是从整体上对孩子的肯定;第三句“只是用功晚了一点儿,要是早知道用功成绩早就上来了”既是对孩子的批评,又包含了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最后一个“是吧?”体现了一种亲情,轻松了气氛。这就是总体上褒扬,局部上批评。褒扬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自信和自尊能激发孩子的潜力。孩子的潜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有时会出人意料的好。
0~6岁是人的性格形成的时期,0~3岁是人的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包括自信和自尊基本上是在家里、受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但有许多家长不懂得这一点。他们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这些家长批评孩子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总体贬低和否定孩子。中国的家长总体上否定孩子,语言是非常丰富的,随手拈来俯拾皆是,诸如,“你真笨”,“你真窝囊”,“你真没出息”,“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呢?”“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等。这些语言对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伤害极大。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三、多给褒扬不能贬低(3)
孩子年纪小,活动范围有限,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因此,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家长。他最信任的人都说他“真笨,真窝囊,真没出息,不如人家”,他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很窝囊,很没出息,很不如人家”。长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就被家长给消磨了。孩子一旦没有了自信和自尊,也就失去了上进的动力,也就很难有进步了。孩子为什么会破罐子破摔?就是因为他失去了自信和自尊。
2批评不具体
批评和表扬孩子一定要具体,要向孩子具体说明他错在哪里、对在哪里、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有的家长批评孩子不具体,孩子挨了批评不知道错在哪里。
孩子放学没有及时回家,家长很生气。孩子一进家门,就朝孩子吼起来:“你干什么去了,这都几点了你才回家!你明天再敢回来这么晚,非打死你不可!”孩子见妈妈生气了,一声不吭地进了自己的房间,没事了。这就是“批评不具体”。不是说“知错就改”吗,孩子不知道错在哪里,怎么改呀?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先发火,要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回来晚了。如果孩子果真没有什么正当理由放学后没有及时回家,要向孩子说明他晚回家为什么是不对的。批评之后还要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一定知错必改,明天放学后肯定会及时回家,不再让妈妈惦记了”。这样是不是比前者更好呢?
3算总账
批评孩子要一事一论,不要把以前的错误拿出来一起批评。有的家长不是这样,他们见孩子犯了错误,就把孩子以前的错误一起拿出来算总账,数落起来没完没了。把以前的错误也拿出来一起批评,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弄不清家长到底在批评什么,甚至使孩子觉得家长胡搅蛮缠、不讲理。如是这样,就收不到好的效果。
为了使读者对如何“多给褒扬不能贬低”有具体的认识,下面讲几个事例。
事例1:你真笨,怎么什么也不知道呢
一位年轻的父亲抱着两岁零两个月的女儿来铁路旁看火车,在离女儿约15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绿色的铁路信号灯。父亲指着信号灯对女儿说:“看见前面的信号灯了吗?”
女儿说:“看见了。”
父亲接着问:“信号灯是什么颜色的呀?”
女儿一时没能答上来。看得出来女儿并不笨,她正在想是什么颜色的。还没有等女儿想起来,父亲说话了。他对女儿说:“连这是什么颜色的也不知道吗?”
父亲的话已接近厉声,女儿有点害怕了,仍然没有回答。父亲见到女儿的样子,不耐烦地对女儿说:“你真笨,怎么什么也不知道呢?爸爸不抱你了!”说着就把女儿放到了地上。
不知道信号灯是什么颜色的就真笨吗?我看不见得,何况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多教她几次不就知道了嘛!至于说“怎么什么也不知道”更是无稽之谈。孩子不知道信号灯是绿色的,就是“不知道信号灯是绿色的”,不能因为不知道信号灯是绿色就说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信号灯是绿色的不等于不知道别的,现在不知道不等于将来也不知道。这位年轻的父亲所使用的“你真笨”和“什么也不知道”不是对孩子的批评,而是对孩子的贬低,是对孩子的整体否定。这位父亲对孩子的态度是错误的,错在不符合实际,错在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自己笨,会对自己失去自信。这位父亲对待孩子的态度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四、严格要求适当惩罚(1)
事例2:你管别人叫过爸爸吗
常民小学毕业考初中时,差05分没有考上他家附近的重点中学。常民说肯定是数学卷子判错了。为此,常启先生托人查了常民的数学试卷。经过查证,发现常民把试卷中要求求出“圆锥体的体积”看成了要求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被扣了6分。孩子与重点中学无缘给常启先生的打击就像晴天霹雳一样,实在太大了。让常民回校复读吧,他在全年级6个毕业班300多名学生中,平时的成绩从来没有出过前五名,老师也不同意他回学校复读。不回校复读吧,就得上普通中学,常启先生又不甘心。那时真的快把常启先生难死了,难得用语言难以形容。不过,难归难,常启先生没有朝常民发火,也没有批评常民,展现在子女面前的,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
情绪平息了之后,常启先生与常民谈了一次话。他问常民为什么把那道数学题做错了。常民说:“马虎了。”
常启先生对常民说:“你管别人叫过爸爸吗?”
常民听了爸爸的话一愣,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过了一会儿,对爸爸说:“那怎么会呢?”
常启先生问:“为什么不会呢?”
常民答不上来,不做声。又过了一会儿,常启先生对常民说:“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你对爸爸太熟悉了,不用看爸爸的脸面,看背影、看侧影、听声音都能认出爸爸来,所以不会认错。另外,你对认爸爸比较谨慎,不敢随便叫爸爸,怕叫错了让别人笑话。”
常启先生接着对常民说:“答试卷审题和认爸爸的道理是一样的,马虎是现象,不熟悉、不谨慎才是根源,对吗?”
常民听了爸爸的话,觉得爸爸说得有道理,向爸爸表示,今后做事一定要认真,再也不马虎了。
后来,常启先生的一位朋友知道了常民的事。这位朋友在一所省重点中学当初中老师,正好她那一年是接初中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经过常启先生和他这位朋友多方努力,常民进了这所省重点中学,在这位朋友的班里学习。这位朋友对常民说:“你还不能算我们学校的正式学生,叫试读生。如果期末考试你能考到班里中上水平就给你转正,如果考不到你就得退学。”
常民听了班主任的话,小声地对班主任说:“我能考全班第一。”
班主任对常民说:“考第一就更好了,至少我不希望你退学。”
升初中考试失败以及家长的态度,触动了常民的心,使常民进入初中之后,学习更加认真了。工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常民不但考了全班第一,而且考了全年级6个班的第一,弄得校长不知道这是从哪里杀出来的一匹黑马。为此,校长还专门找了常民的班主任了解常民的情况。
如果你遇到了常启先生的情况,你会像常启先生那样处理吗?常启先生和他的妻子,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常立出生之后,就立下了一个规矩:不管孩子怎么样,永远不许说孩子“你真笨,你真窝囊,你真没出息,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呢!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等话。夫妻俩把以上这些话和类似以上的话叫做“家庭教育禁语”,是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说的。
常启先生谈到常民这场经历时说:“我看中的并不是孩子考了全年级6个班的第一名,而是孩子通过这件事所建立起来的自信心以及经受挫折后的自我调适。考了年级第一名是暂时的,而培养起来的自信和自我调适能力将对孩子的一生起作用。”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四、严格要求适当惩罚(2)
“严格要求适当惩罚”包括严格要求和适当惩罚两部分:①是对孩子要有严格的要求,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能做的做,不能做的不做,要求必须做到的一定得做到,要求一定不能做的就一定不能做;②是孩子违背了要求,要给予批评教育,批评教育没有效果,要给以适当的惩罚,强行孩子按要求行事。
(一)对孩子的要求
对孩子的要求包括基本要求、法定要求和重要要求几个方面。
1对孩子的基本要求
“对孩子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基础家庭教育目标要求孩子做到的,它们是:
◆要求孩子勤奋,不让孩子懒惰;
◆要求孩子正直,不让孩子邪恶;
◆要求孩子求是,不让孩子不求甚解;
◆要求孩子创新,不让孩子守旧;
◆要求孩子自尊,不让孩子不求上进;
◆要求孩子自信,不让孩子自卑;
◆要求孩子宽容,不让孩子心胸狭窄、小肚鸡肠;
◆要求孩子负责,不让孩子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2对孩子的法定要求
“对孩子的法定要求”是依据法律要求孩子必须做到的;如果孩子做不到,家长要强行孩子做到,不能含糊。这是家长的法定责任。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是对未成年人的法定要求,家长必须保证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做到,其具体内容是:
◆不得旷课,不得夜不归宿;
◆不得携带管制刀具;
◆不得打架斗殴,不得辱骂他人;
◆不得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不得偷盗,不得故意破坏财物;
◆不得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不得观看、收听*、*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不得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场所;
◆不得吸烟、酗酒;
◆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不得有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对孩子的重要要求
这里说的“对孩子的重要要求”是指对孩子的基本要求和法定要求之外的重要要求,是孩子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成绩优良是对孩子的重要要求;要求孩子孝敬父母、礼貌待人、尊敬老师、关心同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举止高雅、讲究卫生、勤学好问、刻苦认真、富贵不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