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就自己去找了份工作,后来等于是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德利克的亲友鼓励德利克另谋高就,但是德利克心中明白,根本没有获得工作的机会。德利克觉得没有用,没有希望。德利克一向不善于和人相处,在 电话中说话,也会显得很不自在,而且不喜欢请教别人。社交方面的事,都让喜拉去做,德利克觉得这样很不错。制图员的工作,助长了德利克害羞、 内向的本性。德利克现在已经 44 岁了,要想找个新工作,过去的工作经验都没有什么帮助。德利克从来没有学习怎样主动出击,选择自己的工作,喜欢 服从指示来工作。德利克没有发展出什么人际关系的技巧,对于工作环境外面的世界,没有什么好奇心,也知道得不多。
德利克的故事是个现代的寓言,过去几年来,许多工作勤劳,自觉意识 高的男男女女,都面临了同样痛苦的命运和经验。寻找新的工作,运用新的方法,学习新的技术,和新人一同工作,都要有技能才行,而这些人的职业, 并没有协助这些人发展出这些技能来。
职业会把我们塑造成某种样子——有时候塑造得很不好。我们从工作中 能发展出高水准的能力,能发展出专长,但是只是在专业的狭窄领域中知道这许多而已。二、三十年之后,情况完全改变了,不论是钢铁工厂的工人还 是电算机操作员,都会发现当初好不容易学来的技能,已经变得过时,不再 有人需要了。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职业伦理”的没落,是现代工业疾 病的症结,但是像德利克这样的人,都是职业伦理的忠实信徒,结果却落到这样的下场,这些人的子女应该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自我管理的伦理, 应该代替职业伦理的地位了,即使组织借助裁员来解决危机,显然职员就不能再依靠组织的照顾了。工作的时候,一方面还要把时间和精力投资在学习 新知识、新技能上,要不断精练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方法才行。德利克本来是个聪明而有能力的孩子,却因为 30 年呆滞、缺乏动力的工作经验,而变得 落落寡欢,连最基本的社交技巧都不会,本来应该有的光明未来也都破灭了。
专业人员并不能免于搁浅、坠落的危险,跟其他人一样也都会受到职业的错 误塑造。斤斤计较的会计师,精通方法的工程师,热诚的教师都有高超的技能,但是另一方面,却也因此而困陷在某些固定的运作中,变得无能为力。
“职业的错误塑造”是由于组织的需要所造成的,组织发展的第三、第 四阶段——扩张中的组织和确立的组织阶段,需要高度专业化的人才,但是专业的领域很狭窄。组织渡过了这些阶段以后,就会放松严格的分工制度。 许多专业人员在过去的环境中获得了成就,但是现在却困陷在高位上,动弹不得,最后被摒弃于组织之外;除非这些人能学习、发展时代需要的东西, 否则就没有前途可言。
这是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所以你一定要设法努力管理自己,就算是在最 贫瘠、敌意最浓的组织的气候中也一样。这是自我保护的问题,继续学习的能力是很珍贵的,一定得保持这种能力才行。
不论处在哪一种状况中,还有第二种驱使你继续努力的压力,这是一种 不太一样的压力,要叙述起来也不太容易。说得简单一点,这是一种道德责任的感觉,觉得有责任照顾、保养、发展自己,这不仅是为自己着想,也是 为了全体人类的缘故。在“不可能的状况”中,仍然要保持充沛的思想活力,这样到了情况改善时,还有种子可以撒播。即使在继续努力变得很困难时, 还是有人勇敢地继续下去,具有生命的种子,就保存在这些人的典型和模范中。从这个观点看来,我们许多人都觉得,有责任尽力发挥自我,向世界人 类贡献自己。从宗教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说这就是追寻美好的人生。
尽管我们这个时代中,许多人都把科学当成宗教,但是对于能听得入耳 的人而言,精神上的教育仍然有相当作用。佛祖教导我们,人类发展的道路,是从痛苦走向悟道,佛祖描述的道路,是全人类都可以走的,世局的压力和 我们在生活里、工作上、组织中感受到的停滞、渺小、荒谬,都是痛苦的根源。要想避免这种痛苦,只有装着不知道。从这个观点看来,自我管理能帮 助我们达成较高的目标,尽量发挥自我,这不但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其他人,更是为了世界上善良的力量。
这最后一点的意义深远。事实上,如果不援引上苍的力量来推销,做起 来的确有困难。但是,我们想要发展,想要知道,想要激发自我管理的热诚,并不只是一件实际、合理的事情,更是由内心深处的动力所推动的。如果用 心理学的术语来描述,那就是“需要知道”;如果用传统的宗教术语来描述,那就是想要行善的意念。
把握机会,开创前景自我管理有点像是自己做小本生意,若想继续下去,就必须把握机会, 保持强烈动机,开创前景。许多年来,我们的工作都是例行公事,结果就会很容易忽略掉自我管理的种种机会,其实,所有组织中本来都有许多这种机 会的。怎样才能发觉能帮你生存、保养、发展的东西?这是有技巧可运用的。
那么,组织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是不是相信图表中,那简单而自认为真 实的组织结构?或者,组织就像个万花筒一样,从不同的角度看来,就会反映出不同的面貌?我们谈到所谓的组织这个东西时,就赋予组织一种明确的身份感,这种感觉之所以会存在,可能只是因为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讨论组织。 我们有个特别的字眼来描述这种情形,那就是“具体化”。有时候,我们会把抽象的东西当成是真实的东西一样,这就是具体化。有时候我们会相信地 图,而不是相信自己所站的地方,这种情形就像是把一群有需要、有目的、有结构、有共同文化的人称为组织一样。当然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方便起见。 但是事实上,有目标、有需要、有动机的是人,不是组织。自我管理的人一定要掌握这个重要的真理,因为我们很轻易地就把各种权力和物质交给组 织,结果自己反而变得动辄得咎。其实许多事情都是由个人的行动——包括我们自己的行动——所支持的,但是我们却常常为此而责怪组织。
从这个观点看来,你并不能和组织或团体合作,只能和其他人合作。每 个人对于组织都有不同的看法,对于组织的目标、权力所在,重要的价值观等等,看法都各不相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职位、立足点 也都不一样,所以对组织的看法当然就不一样。我们刚才已经说过,对于组织的看法,就像是注视着一个万花筒一样,没有什么固定的图案,只有许多 不一样的图形,由各式各样的线连在一起。你对于组织的看法,只不过是许多可能的图画之一,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开始着手寻找机会了。如果你只 有一个观点,那就像是创造了一座监狱一样——难怪你会抱怨停滞在系统中动弹不得。倘若能以开朗的胸襟接纳其他人的观点,就能创造开放的空间, 以及开始进行的起始点。
下面列出了一些资源、程序、架构,都是可以在组织中找得到的。你看 一看这些内容,注意一下其中有哪些是你参加了的,或是利用过的,还有哪些是你忽略了的,或者是你不知道的。
能提供自我管理机会的组织架构、行动、程序。 我常使用资源和物质我不知道这些事我不常使用这些资源1。 资源1 书籍、目录、书评、资料库2 杂志、报告、论文3 时事通讯、手册4 整套的资料5 电影等视听设备6 电脑、程式7 房间、空间、设备8 9 10 2。行动和程序11 训练课程12 训练指导、顾问指导13 改变工作、转换工作地点、轮换工作14 访问15 评鉴约谈16 咨询、访客17 研讨会18 19 20 3。架构21 工作小组、计划小组22 团队合作会议23 委员会,像健康安全委员会、生产委员会、福利委员会等等24 质量小组25 工作场所讨论小组26 商会、成员协会27“思想库”
28 专业协会29 午餐俱乐部30 31 32 这张表中有一些空格,你实行的时候,如果能在组织中发现更多其他的机会,就填写在空格中。也许你会发现,不知道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机会,如 果这样,就得征询一下别人的意见,看看有哪些资源和机会可供运用。组织的气候越糟,能够找到的机会就愈少;不过,如果你彻底地征询一下别人的 意见,一定能发现目前没有用到的机会。你不妨这样问其他人:“你是怎样在这儿找到机会的?”或者“这儿有哪些资源是我可以利用,可以学习,可 以得到的?”这都是开始的好方法。
找到了一些机会之后,选出一两个来开始着手进行。你觉得哪些机会最 吸引人,就不妨选择那些机会,用不着担心逻辑的问题。自我管理首先需要的是精力或动机,先要有温暖,然后才会有光源。你有了新主意的初步概念 之后,就要培育这主意,要思索、谈论这个主意,这样才能带来活力,这样做也许得花很长一段时间。然后,等到你准备妥当了,就可以采取行动公开 这个主意,这就是自我管理的过程。创造热力、温暖的焦点,然后就能发展出做事的新方法。先从自己做起,然后散播到小组、部门、扩张到整个组织 中。我们又谈到了庞大、冷淡的抽象事物——“组织”,其实这并不是我们所关切的。我们要从自己开始,叫自己行动起来,然后让其他人跟随着我们, 我们若是在组织中等待其他人行动,也许要等上一辈子还等不到自我管理的 机会呢!
二、转换角色,适应人生
人生蓝图你对于“生命的期望是什么”要了然在心。依照各个目标对你的重要性, 将它们依序排列,好好思考,作出坚定的抉择,以此做为你的人生蓝图。
你如果小时家境不佳,学习意愿也得不到满足,参加工作后又时常受挫, 你就会痛下决心要成功。那就是——我必须学会成功。有人以为学习一技之长就能成功,其实技术只是一小部分——当然,是必要的一部分。成功是 90%的自我训练和自我意象,以及 10%的工作技巧。
(1)“我要一部新车” 如果自我训练不够,再聪明也没用;再好的机会,没有大方的仪态,也不会属于你;如果自我意象是垂头丧气,再好的训练也无法让你成功。 如果你能两者并重,成功终有降临之日。那时你会左右逢源,一帆风顺,一切问题迎刃而解,经历使你改变一生的事物。如果你持有这种态度,这本 书现在就开启了你成功的第一扇门。
王德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第一个改变是在他第一次参加一个研究会的 时候。当时他一文不名、沮丧至极。所幸,他遇到了贵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教他如何开始设定目标。当时他开的是部老牌破车,没钱修理,所以第一 目标就是:“我要一部新车。”后来真的如愿以偿。
王德和朋友谈起这件事,有人说:“开这么贵的车,人家以为你是暴发 户呢!”一般人都有酸葡萄心态,但他不改初衷,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