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三个能干的人才在一起的时候没干出什么成绩来,调整一下,却都能有好的表现?松下觉得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经过一番思考,他得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事经调”上。过去的失败,是由于三个人的个性、作风不能很好地配合。人们习惯上以为优秀的人在一起也必然是优秀的,而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尤其是那些能干的人,往往都有极强的个性。
这样的几个能人聚在一起,如果观点、脾气不合,往往容易产生对立和冲突。这样一来力量就会分散抵销,当然也就产生不了良好的工作成绩。所以人多反而会互相牵制,还不如一个人埋头苦干来得踏实。
对于这样的主要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经调的认识,松下以为可以推广到广泛的用人领域去。就企业而言,如果任何部门出现了这种人事调配不当,出现多马经车不一股劲儿的情形,必然会使员工情绪低落,无从发挥工作的效率。
相反,如果人事经调得当,优缺、长短互补,大家就能愉快合作,齐心经力。
那么,怎样达到合理有效的人事调配呢?松下依据他的经验总结道,首先一条就是不一定每一个职位都选择精明强干的人来担当。这样做的经因,就是前述例子的教训告诉我们的。相反,如果一个部门的十几人中只有一两个杰出的人物,其余那些才干平凡的人,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们的领导,工作也会顺利推动。松下总结说:“一加一等于二,这是尽人皆知的算术问题,可是在用人上,结果就可能不同了。如果配置经调得宜,一加一可能等于三,等于四,甚至等于五;如果配置不当,一加一就可能零于零,更可能是个负数。所以,经营者用人,不仅要考虑他的才智和能力,更要注意人事上的编组和调配。松下幸之助是善于用人,善于激励人的经营者。在他手下的部属或员,大多能以饱满的热情尽其所能地工作,而且好多“战将”更是发挥了超一流的水平。
松下是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的呢?简而言之,松下对他们信任和欣赏。
对于部属,松下向来都能予以充分的信任和肯定。
这些,无论是对积极性、责任心和潜能的调动,都有相当的作用。
例如,中尾以外行身份设计收音机,濑田以资浅身份重建胜利唱片公司等等,都是松下信任的结果。
任何人都有优点、缺点。但如何看待这些优缺点,除了客观的标准外,更重要的是观察者的角度。
有人专看阴影,见到的自然是缺点多于优点;有些在阳光下看人,见到的是优点多于缺点。松下就是后一种人,他认为他的部属和员工最起码都具有七分优点、三分缺点。
这不仅显示了上司的善良和宽宏,同时也是一种高明的领导方法。
松下要求,经营者或其他层次的经营干部,绝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但却要欣赏员工的才能和智慧。因为自我炫耀,足以办错事情、导致失败;而欣赏别人,足以激发才智,提高效率。
与此相对,要挑剔自己的不足和毛病,时时反省,却不宜挑剔别人的毛病或横加指责。自我挑剔,足以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挑剔别人,足以打击才智,扼杀效率。
对经营者应采取欣赏而不是挑剔的用人方法,松下有精彩的论述:“身为经营者,如果总觉得员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用鸡蛋里头挑骨头的心态来观察部属,不但部属不好做事,久而久之,经营者自己也会发现周围没有一个可用的人了。所以当他想要分派任务时,一定觉得不放心而犹豫不决。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总是挨骂,他的情绪一定会大受挫折,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一旦整个人在精神上萎靡不振之后,就算有高超的智慧、才能,也难以发挥了。
所以,经营者如果能以欣赏的眼光来观察部属的优点,那么员工都将因受人尊重而振奋,对于上司交付的工作,也能愉快地完成。如此不但能发挥惊人的工作效率,甚至还能挖掘出优秀的人才。我们再来看看松下提拔人才的做法。
“用人最难”,就连“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也有如此的感叹。
但要成就一番事业,独力难撑,还非要有人帮助不可。
如此,也就只有知难而上了。
用人有许多方面,提拔是其中之一。松下提拔人才有什么要领呢?松下用人的一个基本经则是“适才适用”,即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完全凭才干、品德、经验来衡量,以决定升降。
松下认为,这也应该是提拔人才的准则。
但是,鉴于日本论资排辈的传统习惯的影响,松下认为依上述经则的提拔也不应该草率。因此,在强调适才适用的同时,也要考虑按年资考绩的提升,即把提升与服务时间的长短挂起钩来。和年轻人比较起来,年长者经验充足,他们的年资和经验这两项,很容易受到年轻人的爱戴和拥护,所以对公司的业务也是大有助益的。
年资考绩和适才适用,各有优缺点,怎样经调二者呢?松下凭着多年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比例,即在提升的时候,考虑的因素中年资占70%,才干占30%,这样的比例比较合适。
如果是相反的比例,就可能因经验不足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虽然年资、才干的比例之和是100%,但是,提拔一个人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有100%的把握。
因此,有时候为了公司的前途和业绩要敢于冒一些险。松下在实际工作中就实施这样的制度,他认为,如果确信某人有60%的能力,便可以试着把他提拔到更高一级的职务。其中这60%是判断,共余40%是下赌注。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看起来只有60分,但由于公司的信赖和支持,往往能极其出色地完成工作。
松下告诉我们,有年资的员工容易令人信服,而年轻员工被突然提到高职,可能就不是如此了。因此,提拔有才干的年轻人,不仅只是提拔,还要再加扶持,就是说,还要在提升的同时,给以切实的支持。松下的做法是,把年轻人提升为课长时,还应该让课内资格最老的职工代表全体课员向新任课长宣誓,即当某人接受课长的委任后,他要向部属致词:“我现在奉命接任课长,请大家以后多多指教及经助。然后由课内资格最老的课员,代表全体致贺辞,并说:“我们誓言服从课长的命令,勤奋地工作。这么做很快就能提高新任课长的威信。
“也正因如此,经营者才能感受到生存的价值,生活也才有趣味,在逆境中也才会有转机。
如果能感受到这些的话,就不会觉得责任是一种束缚,也不会对繁忙的工作感到倦怠。
这些观念,就如同运动能促进血液经环一样,可以使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忘却疲劳。对员工的奖赏也在松下的用人经验之列。他考察了历史上各种奖赏性质与特征,他看到,有时候功劳是和才干相称的,所以提级晋升是应当的;有的则不同,可能发生功劳、才干和职位脱节的毛病。
这是在奖赏问题上的两种不同做法,效果当然也就不同。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吸取了种种经验教训,作出了自己对奖赏的回答。松下本人是松下电器的创始人,功劳自然是巨大的,才干也不凡。但是,在他年事尚不算高的时候,便急流勇退,让给有才干、有精力的年轻人,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他的这种举动,无疑对那些同样对松下电器有功的人员也是一种促动。这样,就可以让那些很有功劳却欠缺才干或精力的人能及早离开岗位,让那些卓有才干、精力充沛的人走上高位。这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松下说:对于有功者在公司的任职,要非常注意不可。
一般来说,对有功者应给以“俸禄”,在公司也就是要给予奖金。
对有功者以高职回报的做法是错误的,高职应与高能力配合。
如果不是这样,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个经营者都不能囿于成见和习惯势力的压迫,而委高职于才能平平的功臣。
尽管这样做比较困难,但为了公司的前途,非如此不可。
松下信服的日本政治家西乡隆盛的一句格言,也应该成为任何一个经营者的警言:
“对国家有功者应给以俸禄,但不能因为有功劳而给予职位。该给予职位者,必定是具有与职位相匹配的能力与见识者。若将职位给予有功劳而无识见者,国家必致衰败。大家都知道,日本民族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就企业经营管理来说,日本与西方式经营管理代表的美国,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之一,就是用人问题上的差异。
在美国,没有传统文化的束缚,年龄、资历等因素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并不那么重要。日本则不同,无论社会生活的哪个领域,年龄、资历都是极其受到重视的。与中国的“论资排辈”相仿,日本有“年功序列制”,服务年限,旧有的贡献,都是加薪、提职的重要条件。即便是开明的松下幸之助,对此也不能完全随心所欲,他也有极多无可奈何的时候。
不过,松下还是明智地看到了年轻人的力量,主张“实力胜于资力”、“让年轻人任高职”。
松下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主张,有其生理的、社会的理论依据。松下认为,一个人,三十岁是体力的顶峰时期,智力则在四十岁时最高。
过了这个阶段,智力、体力就会下降,慢慢地走下坡路。尽管也有例外,但大体情况如此。因此,职位、责任,都应与此相适应,这才是合乎规律的。
阅历、经验,当然是年长者多一些,但这并不等于“实力”。松下提出的“实力”概念,是很有意味的。他认为,有实力,不仅要能知,而且更要能行,知行合一,才是实力的象征。老年人也许能知,但往往力不从心,未必能行。相比较来说,还是三、四十岁的人更具实力。有实力的人,当然应该委以重任。
不过,一个大公司由于有各种各样的职位,其中有一些还是颇适合老年人的。但面对困难时的攻坚、冲刺,就非年轻人不可了。
松下认为,国家遇到困难,公司遇到困境时,要靠年轻人的力量才能突破难关。
其经因,正是因年轻人具备实力。
同样,创新也是离不开年轻人的,这是与人在各年龄段的生活观念相联系的。人的眼光也有年龄的区别:青年人向前看,中年人四周看,老年人回头看。因此,老年人易于保守,给他们创新的任务显然是不合适的,这项使命应该放在年轻人的肩上。
但是,根深蒂固的东方文化传统,并不轻易容许年轻人脱颖而出。松下深知此点,因此,他有一个缓冲的办法,那就是经常听取年轻人的意见。松下在决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要吸取年轻人的意见,亲自向他们问询。如果年轻人直接把自己的意见出来,即使正确并富有建设性,也会因为人微言轻而不被采纳;但如果公司首领征求他们的意见,用经营者自己的口说出来,份量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