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各有千秋。到1873年,《地质学原理》共出版门版,各国都有译本。我国
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华衡芳翻译出版,译名为《地学浅释》。1959
年,徐韦曼先生从《地质学原理》英文第11版再次译成中文,由科学出版社
… Page 16…
会分两册出版。
莱伊尔在《地质学原理)一书中,列举了大量事实,分析了大量的资料,
用当时所观察到的自然界的各种地质营力(如风、雨、河流、火山、地震、……)
来阐明了古今地壳的变迁,为动力地质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前提;用历史比
较的观点,说明地球的面貌是缓慢改变着的,从而为以后历史地质学的建立
奠定了理论基础。
莱伊尔对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作用,使之发生结晶,再结晶的岩石,
称为变质岩,这样,他就比较确切地建立了岩石学的分类系统。
莱伊尔在书中还揭示了不同岩层中不同地质时代的生物化石同现代生物
之间的关系。指出,地层年代愈新,生物的类型与现时生存的物种愈相似。
莱伊尔通过对地层变化历史的研究,解释了生物进化史,从而为生物地层学
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的问世,促进了矿物学、岩石学、地质学、古
生物学、生物地层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向纵深发展,推动了地质学新学
科的建立,它不仅完善了地质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生物进化论开辟了
道路。
据记载,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乘“贝格尔舰”做环球旅行时,就随身
携带着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第一册,他说:“莱伊尔在他那本可钦佩的
书中发表了他的观点,现在我已变成了这个观点的热心信徒。南美洲的地质
调查,引导着我把这些观点的某些部分,引伸到更深入的程度。……”。著
名的生物学家赫胥黎也指出:“莱伊尔是一个主要的行动者,为别人和我自
己铺平了达尔文主义的道路。”
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是一部代表19世纪进化论地质学的总结性的作
品,它反映了到19世纪中叶为止地质科学的先进思潮,因此,这本书被誉为
自然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除了盛赞康德、拉普拉斯、达尔文等人
的功绩外,也高度地评价了莱伊尔。恩格斯指出,在自然科学史上,对保守
思潮打穿了“缺口”的杰出科学成就有:“第一个缺口:康德和拉普拉斯。
第二个: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莱伊尔,缓慢进化说)。……”
莱伊尔的这部著作,构成了莱伊尔进化论的地质思想,莱伊尔在《地质
学原理》第10版序言中指出:“这些事实和论证,可以使我相信,现在在地
球表面上或地面以下活动的作用力的种类和程度,可能与远古时期造成地质
变化的作用力完全相同。”
这就是莱伊尔提出的“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作为研究过去地质
作用的方法,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 Page 17…
五、不懈进取
《地质学原理》第一册的出版,标志着莱伊尔在学术上进入了成熟阶段,
他书中渐进论的思想,引起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莱伊尔也随着这部巨著的
广泛流传而扬名于世。
《地质学原理》出版后,莱伊尔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野外地质考察和研
究工作上,通过地质实践,不断地验证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观点,充实和完善
《地质学原理》的内容。从1830年到1873年的43年间,《地质学原理》共
出了11版,每一版的修改和补充,都是他艰苦野外地质考察的最好记录,是
他的心血的结晶。
《地质学原理》出版这一年,莱伊尔已满33岁,但由于他的全部精力都
集中在地质考察的研究工作上,个人的生活问题从未列入日程,特别是1830
年以后,他的精力更是集中于地质考察和《地质学原理》各版的修订工作上,
直到1832年7月12日,莱伊尔才同玛丽·伊丽莎白·诺尔妮结婚,这时莱
伊尔已满35周岁,诺尔妮只有23岁。当时莱伊尔正在撰写《地质学原理》
第二、三册,同时又忙于第一册第二版的出版,时间很宝贵。在取得了夫人
的同意后,莱伊尔决定趁蜜月旅行之际再进行一番地质考察。他们通过波恩,
沿莱茵河向上,穿越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北部,沿途还做了专题考
察,取得了大量资料,丰富了《地质学原理》第二、三册的内容。
1833年,莱伊尔再次从巴黎到波恩,沿莱茵河到法兰克福、曼海姆,直
至比利时的东部和法国的北部滨海一带进行了地质考察,对那里的海陆变
迁、海岸结构做了详细的研究。
1834年,莱伊尔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行地质考察,特别是对瑞典海岸
上升现象颇感兴趣。在这次野外考察中,他研究了冰川现象和冰川活动,这
次考察所取得的成果都补充在《地质学原理》一书第三版中。
1835年,莱伊尔应邀参加了在波恩召开的德国科学协会会议,会上受到
与会者的尊敬,被选为地质学组的领导人之一,同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冯·布
赫,法国著名地质学家埃里·德·鲍曼轮流主持地质组的工作。在会议期间,
莱伊尔多次同他们进行讨论与交谈,获得颇大的启发。
1836年,莱伊尔以伦敦地质学会地质年会主席的身份主持了年会,会
上,他高度评价了剑桥大学地质系教授塞治维克关于层理、节理、劈理的论
述;并赞扬了莫奇逊关于志留纪地层系统的理论,受到与会者的重视。
1837年,莱伊尔经丹麦到挪威进行地质考察,对那里的各种地质作用做
了考察与研究。这一年《地质学原理》第5版出版。
1838—1840年,莱伊尔集中精力从事冰川的考察与研究,1839年提出了
冰河期的概念,从而建立起第四纪地层的完整系统。
1840年,莱伊尔听取了阿卡则(1807—1873年)在伦敦地质学会上宣读
的有关冰河期的报告和论证,使莱伊尔深受启发。于是,莱伊尔根据新的资
料重新拟定了划分第四纪地层系统的科学根据,并纠正了过去把某些苏格兰
冰川地形当作古海海面侵蚀遗迹的片面看法。阿卡则是瑞士的著名自然科学
家,1846年移居北美,曾担任波士顿、加尔瓦尔特大学等地质学教授,他对
阿尔卑斯山冰川做过长期的考察与研究,提出了古代大陆冰川作用的理论。
莱伊尔对于冰川的认识,在《地质学原理》第一册第16章中有所论述。
这一年 《地质学原理》第6版出版。
… Page 18…
1841—1842年,莱伊尔到北美旅行并进行地质考察。这次旅行由美国著
名地质学家霍尔陪同并作向导。霍尔从1836年就是纽约州地质调查所的研究
员,并担任奥尔朋城自然史博物馆馆长,对北美许多地区的地质做过研究,
对地槽学说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这次考察中,莱伊尔研究了魁北克地区下古生界与古老结晶岩系的不
整合接触;研究了尼亚加拉瀑布,认为这个瀑布是说明河流在坚硬岩石中能
逐渐掘蚀一个大深谷的例证。尼亚加拉河是在一个台地上流过的河流,原台
地上的一块洼地,形成现在的伊利湖。这些资料在《地质学原理》第11版第
2篇第15章(水成作用)中都有充分的阐述。莱伊尔在考察中检查了煤层植
物化石——痕木的原生产状,并把加拿大地质调查所所长罗干 (1798—1875
年)关于原生煤层的理论引伸到美国宾夕法尼亚煤田。考察期间,他对北美
东部中生代、新生代地层以及那里的冰川现象进行了研究。这次考察,他采
集了大量标本,搜集了大量珍贵资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考察期间,莱伊尔应邀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地质工作者协会大
会,会上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受到热烈的欢迎。回国后,他集中精力编写和
整理北美考察资料和进行标本鉴定。
1845年,莱伊尔的《北美旅行记》分两卷册出版。这本书生动地描述了
北美地质考察的过程和内容,成为研究北美地质的重要文献。
这一年,莱伊尔又带着新的课题第二次去美国考察。他首先观察研究了
宾夕法尼亚煤田地层,然后沿密西西比河考察了两岸地质,对三角洲、冲积
平原的成因、发展做了详细观察与研究,重新审核了密西西比河排入墨西哥
湾的水量,提出了沉积物质的重量和堆积的数据等问题。
1846年回国后,莱伊尔在美国科学协会做了这次考察的专题报告,受到
热烈的称赞。
1848年莱伊尔开始整理第二次去美考察资料,并着手编写第二次访问美
国的游记。第二年,《美国第二次访问记》出版。
1850年,莱伊尔再次去比利时和德国考察,核实和论证过去已取得的资
料,记述了典型的地层露头,在火山喷发的资料方面又获得了新的论证。在
这次旅行期间,莱伊尔会见了许多地质学家,探讨了关于欧洲地质的一些重
大课题。在波茨坦,莱伊尔会见了洪堡,这两位著名的科学家畅谈了许多地
质理论问题,其中有关火山现象的探讨尤为精辟。洪堡提出了火山作用不仅
在地球的古代地质史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现代地壳活动中也有着重要作
用。他认为生成于山脉中或形成火山岛的火山是成线状分布的,提出了火山
与深入地球内部的地壳断裂有着密切关系的新见解。这些进步的地质思想,
对莱伊尔影响很大,对他充实和修订《地质学原理》有关篇章起了指导作用。
1852年,莱伊尔应邀到波士顿罗维尔研究所讲学。在讲学中,他宣传自
己的渐进论观点,以在北美两次考察所获得的资料为例证,并概括了欧洲各
地的地质资料,讲授生动有趣,内容丰富,深受听众欢迎。
此后,莱伊尔又到欧洲许多国家旅行、考察,先后到过西班牙、瑞士、
奥地利、捷克等地。莱伊尔在捷克旅行期间,同波希米亚地质学家巴兰台(1799
—1883年)共同探讨了波希米亚地区地层划分、对比及所含动植物群等问
题,巴兰台的见解对莱伊尔启发颇大。同时与德国著名的侏罗纪学者交谈了
欧洲侏罗纪地层的分布、划分问题。
旅行期间,莱伊尔专门去考察了瑞士的冰川活动,他认为苏格兰高原冰
… Page 19…
川可能属于阿尔卑斯冰期的一部分,而英美分布的冰川则属海洋性质的。他
还在瑞士著名地质学家斯图德尔和埃希尔的陪同下,广泛地考察了瑞士境内
的地质特征。对瑞士地质的概貌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