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习惯呢?是因为我们内不化的力量太弱。
[画外音]庄子所说的内不化是指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一个人的内心,不要
受外界的影响,一定要有所坚持。而庄子所说的外化,则是指在与外界的相处时,
要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相顺应。但一向超脱的庄子,为什么会提倡顺应外在世界
呢?
可能有些人会说,那我外也不化,我内心怎么坚持的,我在外面我自己特立
独行,我做一个桀骜之人,我像庄子,庄子真的提倡那种生活吗?庄子其实也提
倡在外在一定要很通达。在他的《人间世》里,说了说什么是人间世,他说人间
万事,有很多的潜规则,有两种东西是必须遵守的,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
其一义也。子女事亲,对父母尽孝,这是你的命,命定你必须要这么做。第二,
作为人臣事君,在国家尽一份忠诚,这叫义。这与我们了解的庄子,有一点点理
解上的不同。大家说庄子不是一概提倡要特立独行,遨游天地,庄子不是提倡一
个人在外在的行为上,可以抛开别人不管吗?不是一个人心游万仞就够了吗?其
实我们想想看,在当今世界,哪一个人跟他人没有关系呢?我们哪一个人,光凭
内心的骄傲,光凭着内心的一种秉持,没有无生存上的迁就,可以安身立命呢?
仅凭内心的秉持,而无自下而上上的造就,就无法安身立命(于丹心语)。
有一个典故,说有一个使者,他去考察天堂和地狱。他下到地狱的时候发现,
被罚到这里来的这些人一个个面黄肌瘦,大家都像饿死鬼一样,嗷嗷的每天都非
常痛苦。说是不给他们吃的吗?吃的是给的,问题是他们手里吃饭的勺子太难用
了。每个人都拿着一个一米长的勺子,勺子上装满食物,怎么也放不到自己嘴里
去,所以地狱的人越想吃东西,内心越受煎熬,久而久之,就形容槁枯。
这个使者又去天堂考察,他看到天堂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红光满面,精神焕
发。有一个现象,让他大吃一惊。天堂里食物跟地狱没有多大差别,每个人手中
拿的也是一米长的长把勺子,为什么天堂里的人是那么和美而精神欢畅呢?就一
个奥秘,天堂里的人用长把子勺子互相喂,喂别人。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社会,
我们每一个手中可能都拿着一米长的勺子,这是生命给我们的,你必须接受的一
种规矩,这社会的法则。为什么要提倡人的外化呢?当你真正为他人的时候,你
内心真正有所坚持的东西,才会真正实现。大家互相扶助之间,都会其乐融融。
庄子也提倡这一点,也说一个人必须做到这些。但是庄子说,在处世,人外在的
事情里面,有更难的事。是什么事呢?就是言语。
[画外音]言语说是说话,说话可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工具。但庄
子为什么说,说话是处世之中最难的一件事呢。我们在说话时,应该注意什么?
什么可说?什么不可说?怎样避免祸从口出呢?
说话这件事,是很难的,我们经常说,言多语失。庄子那个时代,两国间的
外交,远一点的地方凭人传话,近一点的地方凭书信。两国之间,不管是书信往
来,还是凭言辞往来,都要可靠,都要忠信。那么传话的人就很重要。因为你也
不知道,这个人写信的时候,或者传话的时候,他处于什么情绪。人是个主观的
动物,在传话的时候,难免会带来他当时正波动的情绪。所以庄子说,什么样的
话难传?叫做两喜之言和两怒之言,最难传的就是带有喜怒的。他说,这个国君
的话如果带有喜怒,你去传,这就叫传溢之言,也就是说这话是淤出来的。说这
种话时的情绪不是平和的,传这种话如果传不好,就会招惹杀身之祸。所以他说
传这种话太费劲了。所以他说给你一个建议吧,你人说话怎么样不失呢?传其常
情,无传其溢言。也就是说,平平实实,人心中所思所想,应该是怎么样的,千
万不要添枝加叶,添油加醋。不管是高兴的话,还是不高兴的话,传话一定要非
常慎重。所以,人处世容易吗?还不要说处大事。就是我们人人会遇到的言词,
对庄子来讲,他也是谨小慎微的。
大家可能听说过这种说法。非州一些部落的老酋长,传位时,要去找一些大
智慧的年轻人,来继承他的衣钵。酋长用什么去考查人的智慧呢?有一位老酋长
对一个他看重的年轻人说,我让你给我做两顿饭,只有做得合我的胃口,我才能
把衣钵传给你。第一道题,用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做一顿饭。然后年轻人就给做
了,端上来揭开盖子,老酋长一看,是口条(门腔)。为什么你要找动物的口条
呢?年轻人说,天底下最好最好的言语都是说出来的,再也没有比舌头更美的东
西。我们眼前所有的幻化,所有的荣誉,所有的光环,都是人说出来的。老酋长
一想也是。第二道题,用天底下最难吃的东西做一顿饭。年轻人又去做了,老酋
长揭开盖子一看,还是口条。为什么又给我做了一顿口条呢?年轻人说,祸从口
出,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样东西比舌头更惹祸的。天底下最坏的莫坏于舌
头,流言蜚语,人与人之间的误解,猜疑,大到战争,很多很多就是出自溢言。
老酋长说,你已经洞悉了天下的明理,这酋长之位可以传给你了。这样一个传说
和庄子所说,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是吻合的。这个舌头怎么样让它不成为天
下最巧言令色、最能够传出虚妄之言的东西,也不成为天下的灾难,不成为祸从
口出的肇端呢?那就是在中间做到传其常情,你说的就实实在在,是这件事情,
最接近真实的部分,这就是庄子教给一个人怎么样“外”。也就是说,顺应外在,
把外在的一切做到最朴素,降到最低。
[画外音]顺应外在,就是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庄子认为外在处世中,最
难做的是说话。所以我们在说话时,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绝不夸大其辞,也不
乱传闲话。那么如果我们做到言辞谨慎,是不是就足够了呢?
庄子还告诉我们说,光靠言辞谨慎不够,一个人必须要靠心智的聪明,要能
看清外在的很多东西,是在时间流程中有所变化的。庄子还说了一个生活中更觉
的现象,就是饮酒。他说,饮酒这件事,往往是始乎法而卒乎乱。大家在一起喝
酒,都很高兴,筵席上往往还有很多不认识的人。一开始,始乎法。什么叫法?
就是现在流行的行酒令,敬酒,先敬客人三杯,端上鱼来,头三尾四又三杯,主
人敬完客人回敬,这些都是人间常情,这是合乎法度的。但酒席上往往是卒乎乱,
难免有人喝高了,开始话多,然后,整个酒席的氛围就被搅乱了。用庄子的话来
说叫泰至,到了极限,就会出现奇乐,人就会放纵享乐。这就是有很多人在酒席
之后闹酒,大家很喧嚣,人就开始放纵了。人间有许多事,不能看到一开始很好,
就不担心以后。我们在遨游世间时,人是应该提前就能考虑到结果,不要让它发
展到极端。
庄了说,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
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一个人外在的形体上,要去
迁就,大家怎么做的时候,你也跟着做就是了,不要从一开始拍案而起,特立独
行,掉头就走。久而久之,这个人就被排斥了。但一个人的心莫若和,把心放宽
和一点,宽和而清明地去看待这一切。但是做到这两点还不够,这两点也可能还
有患,庄子特别提醒大家一个分寸问题,叫做就不欲入,和不欲出。一个人可以
在表面上迁就,但是迁就得不欲入,就是不要过分地陷进去,一个人心里要宽和,
不要表现得太明显。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