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易找出一本来。
美国兵在昆明的时候,他们的Pocket Book和Armed Services Edition也解决了一部份联大同学的书荒。中间,有文学名著,也有战地记者的政治,以至于侦探,神怪小说。如派尔的《 勇士们 》,士坦贝克的《 愤怒的葡萄 》和辛克莱等的短篇小说都是同学们平时想读而得不到的东西,现在都有了。这种军用品和美军大皮鞋一样在联大几乎是人手一册了。除了这之外,还有大批的Reader?蒺s Digest,Time,Life, News Week等杂志随着他们来到昆明,也给了联大同学一样〃优先〃。据说那时昆明的外国杂志比从前在上海还要来得快。这些东西,曾给了联大同学一些可贵的知识,因为外国人的书刊是例不受检的。
拉杂的写下如此多无聊的东西,我不知道你是否对于那〃大〃字有了点了解。假如没有的话,我不妨举几个实例:
联大同学在〃一二·一〃运动中,总可以说是一个主力,然而组织〃反罢课委员会〃的也有联大同学。在前一次闹东北问题中,吆喝各同业〃工会〃抬着旗子到联大来开会的,也是联大同学。
在昆明街头张贴壁报主张立即实行政协决议,东北应无条件停战后,再谋求政治解决的,是联大同学。而领活动费登载〃中共推行上床运动〃的《 真民主 》的主编也是联大同学。
这一次赔偿罢课期间的公私损失,我们的查训导长就惊奇为什么我们联大同学如此富有:损失的钢笔不是Parker就是Sheaffer。而事实上也有些同学兢兢业业拿着墨水瓶插着钢笔杆,上讲堂抄笔记。
在联大,有些人可以一天到晚躲在寝室里show hand;也有人整天往附近的中学跑,为昆明学联联络,帮助中学同学开座谈会出壁报,也有人可以抱了书跑到大观楼带了烧饼去读一天。
在联大,一件事的意见,赞成的和反对的常是这样的不一致,几小时内,〃论战〃就可以贴满一墙。云大同学就常常向我们说:你们联大的环境太复杂了。
在联大,在白天的时候,男女同学双双带笑带说的挽手而过,并没有人会看他们一眼觉得奇怪。
……
现在,你对于这〃大〃字,又是否多有了一点点模糊的概念了呢?
【第20节:我是联大一年级生(1)】
我是联大一年级生
(一)
冷 眉
联大的一年级同学,来自各地,他们里面有刚从高中毕业的年轻小伙子,有在别的大学念过两三年的老学生,也有在社会上厮混过若干岁月,面带风霜的成年人。差不多在他们入校之前,每一个人都有过一段艰苦的经历。
大一同学在选择联大作为志愿投考学校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特别热烈的想望,这一种想望,多半不是毕业后的出路,或者是理想的读书环境,而是一种民主热情和反抗精神的热慕。
他们初到联大的时候,学校似乎未能满足他们的热望。他们首先必须领教的,就是联大的小圈子作风和个人自由主义。这些对于他们很生疏的,或者可以说与他们原来所想像的有些差异,因而他颇感孤单,寂寞,失望也就跟着来了。在〃一二·一〃运动没有发动以前,他们的这种感觉始终没有改变。
大一的功课,多半与高中相仿,仅仅是范围扩大而已,对于课程与高中相重复,他们颇感苦恼乏味。读完大一以后,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所谓大学教育,即就大一的课程来说,不但与生活和现实环境脱节,而且与同学必备的普通常识也差得太远。可以说,这些东西既乏兴趣,又无实用,这不能不说是大一同学时间的浪费,目前教育的失策。
同学们多半在临近考试时才看教科书,其所以看书,也只是为了考试,可悲的是在中学他们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气!为考试而读书的习气,始终不能改变。说得夸张一点,这是整个教育前途的危机,充分说明了目前教育制度非有所改善不可!
大一同学的课外生活,是非常贫乏而可怜的。除坐坐茶馆,偶尔看看电影以外,简直不再有别的娱乐,如旅行开座谈会之类的也是不常有的,就是球类游戏和比赛等等也很少举行。他们缺乏生活的调剂,缺乏精神上的安慰。
他们因为都是新来客,朋友既少,相互之间又缺乏联系,就是同系的,也常有见面不识的事情。同时在他们刚到的第一学期,是没有资格参加自治会的。他们有什么意见要提出来,有什么事情要讨论,也不及高班同学来得方便。因而在三十四年十一月尾有大一同学会的组织,就在这时候昆明学生罢课开始,校内政治空气特别浓厚,它也就为三青团人士特别注意。在大一同学全体大会进行中的时候,秩序混乱,吵吵闹闹,特种同学们故意延宕捣乱,想转移大家的讨论中心,最后甚至想哄散会众,致选举无法进行,结果因为大家沉着坚定,特种份子阴谋未遂,全体大会贯彻始终,干事会才正式成立。
【第21节:我是联大一年级生(2)】
大一同学在他们刚到联大的短时期内,可以说还不能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还不能洞察联大的真情实况。自罢课开始,校内的静止状态打破,整个学校卷入剧变中后,他们才明了联大的真相,理解什么是联大的民主热情和反抗精神。
在罢课的第一天,校门口内外都贴上了各色的标语传单,五花八门红绿相映。大一同学因为都没有经历过这等事,很多被弄得眩惑了,真有〃何从何去〃之感。有些人又乘机打着〃无党无派〃的旗帜出现,蛊惑大家,因而有一部份大一同学会上过当,签上了附从的名字。但是他们都很快就发觉自己受了骗,一变而积极支持罢课,积极参加罢委会工作。在罢委会工作人员中间,尤其是在宣(传)联(络)队里面,大一同学竟占了过半数,他们的工作热情也不在高班同学之下。
大一同学的生活,整个的说来,是不算贫乏的:有苦闷,也有感兴;有感伤,也有热情;有消极,也有积极;有气愤,也有高兴;有失望,也有斗争。
(二)
心 田
以一个〃Re?鄄freshman〃的资格来谈大一,也许谈得更详细些,我愿意忠实的报告一些生活的概况。
刚来到这里的人,大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之感,行李挑进了校门,不知去找训导处还是去找学生自治会?也许你认识几个同学。然而拦路问人,他便会笑嘻嘻的告诉你:〃不认识,你知道不知道他住几号寝室?〃〃寝室?〃那就只好摇摇头了。你的同学也许是念哲学的,问上几十个人,也许不会有人知道。你要沿着寝室去问,而寝室有三十余座,每座分甲乙两段,每段又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彼此甚至于都不认识。你到每个寝室,每个小组去问,一个月也休想问到。说不定,你的朋友一来,搬到文林街去住了,你又上那儿去找?
寝室从来不大空。就是空了,也没有办法找进去住。每个小组都严密保护,布张起,板子钉起,很多还有个小门,不认识的人跑进去,别人还当你是贼。这里,也并没有指定那一间宿舍是大一的,你像游街样的逛了半天,仍然毫无头绪。天要黑了,就只好找到饭厅,在饭厅的桌子上混几夜,有时混上十天半月也不算稀奇。
睡的地方暂告解决,吃的问题又来了。联大的伙食团是很小的单位,名额一定,从来不为新生加一桌或是办个膳团。在没有膳位之前,只好进小馆。昆明的生活费高得出奇,路费带少的人饿肚子是很可能的。我听见小馆的主人是同乡口音,便去请教他,他才为我介绍了一个同乡的去联大。一个学生到学校来,学校不设法,反要去请教开馆子的老板,真使人有点啼笑皆非,至少也有点滑稽。
【第22节:我是联大一年级生(3)】
假设你运气好,找到了熟人,可替你找个床位;不过包膳还是不太容易:要去征求,碰着有老同学吃得不耐烦了要换换口味,或者你的朋友是分膳委,也许他认识总膳委,先替你登个记,等一届完了,膳委发起慈悲来,请校外的人退出,你的大名方能补了上去。
麻烦还不只此。九月来的,十一月贷金才能核发下来。这一下可苦了战区学生,一时手头周转不灵,伙食费不缴,膳位就成了问题。人在教室或图书馆,心里却在为那宝贝膳位着急,而且贷金永远跟不上物价,差的,还请君自贴。
好容易注了册。选了课,教室的麻烦又来了。南区北区没有摸清楚,该上微积分的却跑到逻辑堂上去了,微积分和大代数解析几何倒底大大不同,上完了一堂去交卡片,先生说:〃你弄错了,这是逻辑。〃
教室弄清楚了,书又叫人伤脑筋。教务处从来不公布书名,这是联大的传统。八年来只有大一国文曾奉〃部令〃改过一次,其余的都是世代相传。好容易课本打听清楚,买书又成了问题,有些书在新书店里根本买不到,只有在校内〃重价征求〃。还真是〃事俱齐备,只欠东风〃。然而书是越来越少的,〃重价征求〃贴满了全校,也许上了半年课仍然没有征求到。
你想知道联大精神吗?这里没有升旗早操,更没有纪念周训话,也不像别的大学,一进去有一个月的新生训练,灌输你什么校史和〃总裁言论〃。在联大你要想了解联大精神,只有自己去体会,也许亲身的经历比训练一下来得更亲切,更明了。
当然你的朋友可以和你讲几个故事,譬如红学大师×××在〃跑警报〃的时候,指着有名的小说家×××说:〃学生跑警报是后生可畏,我跑警报是保存国粹,你,你有什么资格跑?〃或者是哲学大师沈有鼎在教授会辩论得最激烈的时候,抱着他的德文书朗诵起来!……也许你的朋友还会讲些三青团演戏的事,拿着棍棒守门,把非团员和不满意他们的人都认为是共产党;而且我们的常委张伯苓也有同感。你还可以听到倒孔大游行的壮举……太多了。这些片断的故事,你听了一定感到无限的新鲜和兴奋,然而这些还不能整个代表〃联大〃。
你空了,走到民主墙下读读壁报,你就会知道这里的文字,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杂志和报纸能登得出来。在这里,你可以看出中国的黑暗面,贪官们怎样肥了自己而把中国人民赶进了坟场。你可能恍然大悟,以前在你心里存在着的一种模糊的不满。在这里都替你发泄出来,你会觉得有一种复仇似的痛快,虽然只是在文字上对专制者的一点暴露和反抗。
你也可以随时去听演讲,不论是学术的或是时事的,从听讲当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智识,更坚定你对民主自由的信心。
慢慢地,你把许多事实,故事,演讲和自己的经验混在一起,你会像发现真理样的体验到联大的精神:永远不断的追求真理。真理是愈辩愈明白的,是非黑白,在你眼底下划分了显明的界限,你也就快变成〃联大人〃了。
【第23节:联大的团体生活(1)】
联大的团体生活(节选二则)
群 社
残 年
清华,北大,南开的同学由长沙到昆明时,有一个步行团。这六十八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