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夫人早已料到慧梅会不肯嫁给姓袁的,她自己心中也很痛苦,抚摩着慧梅的肩膀,勉强忍住自己的眼泪,耐心地劝说慧梅。但不论她说什么话,慧梅都听不进,只说自己不愿出嫁,一面说一面哭泣。高夫人越发难过,明晓得这件事是牛、宋二人出的坏点子,闯王决断得太仓促,不该一言为定,但是木已成舟,又有什么法儿呢?看着慧梅越发哭得伤心,她恨不得告诉闯王,换一个姑娘嫁给姓袁的。但回心一想,万万不可。闯王已经当着袁时中的两位军师的面亲口许下这一亲事,都知道是慧梅,袁很满意,怎么能随便更换?自古都不兴许亲昧亲的事!高夫人一时没有办法,只好把慧英叫来,让慧英带慧梅出去散散心,解劝慧梅,同时她派人去请红娘子来。
当房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她回想着自己在大元帅行辕同闯王的一番谈话。当时她抱怨说:
“你决定得太快了,为什么事先不跟我商量一下呢?”
自成回答说:“袁将军不能在这里多留。这是一件大事,我同牛先生、宋军师商量后,觉得应该这么办,所以就决定了。为了我们成就大事,许了这亲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慧梅的心事你难道不知道?她起小就跟小鼐子在一起,如今都长大成人了,虽然不言,但是彼此有意,瞒不过大家的眼睛。我昨儿也跟你说过,打下开封后让他们配成一对,年纪相当,又互相知心知性,有情有义。现在你呀,唉,忽然把她许给袁时中,这不是给她一个晴天霹雳?小点子也会大大伤心的。”
“儿女的亲事哪能随他们自己的意?只有大人做主才能算数。我今天已经做了主了,你回去告诉她说,她不会不听从。”
“万一她不听从,我怎么办呢?”
“不听从也得听从。如今我们打天下要紧。既是袁时中愿意结这个亲,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何况已经同男家说明了,怎好翻悔?你尽量劝劝慧梅,晓以大义,还要她明白亲事要听父母主张的大道理,自古如此!你还要告诉她,我们会陪送得十分光彩,不辱没她是我的养女。在我们义军中,养女就同亲生女儿一般。”
这会儿,高夫人觉得闯王的这几句斩钉截铁的活儿仍然在耳边响着。她因知此事万难挽回,越发将双眉紧锁,不觉落下热泪。
不久,红娘子进房来了。高夫人将闯王的决定告诉她。红娘子也替慧梅难过。她素知慧梅和张鼐之间的感情,没想到这么美满的天设良缘,原来是命中多磨,有情的人儿不能成眷属。既然这是闯王的决定,已经对男方说了,便无法可以更改。同时她也想到自己同慧梅的友情。如果慧梅同张鼐结亲,仍然可以在健妇营做副首领。如果慧梅嫁给袁时中,她就从此失去了一个得力的膀臂。高夫人见红娘子眼有泪光,默默无言,向她问道:
“慧梅走后,你看谁能接替她做你的膀臂?”
红娘子想了一阵,抬起头来说:“目前别的姑娘都不如慧梅那样能干,不得已只好勉强让红霞来挑起这副担子。可惜红霞不能识文断字,是个缺点。我想请夫人将慧琼给我,做健妇营的第二副首领,不知夫人肯不肯。”
高夫人点头说:“你想的还算周到。红霞很可以。你一起义,她就跟着你,人比较忠诚,看起来做事情也还老练,在健妇营众姐妹间有人望,说话挺响。至于慧琼,我身边也需要她。……好吧,给你使用吧。慧梅一走,你的困难比我大,将慧琼给你吧!”
高夫人忽然止不住滚下热泪。红娘子也赶快用袖头揩泪。过了一阵,高夫人又说:
“平日慧梅对你最尊敬。不管什么事,你说一句,她没有不听的。你去劝劝她吧。如今一瓢水已经泼到地上,想收也收不起来。女孩儿家一说跟谁定了亲,就不好再变了呀!”
红娘子叹口气说:“我劝是要功的,但不管怎么劝,慧梅这心上的伤痛是治不好的。要想治好,除非是她同袁时中结婚后,夫妻和睦,日久天长,慢慢地会把从前的心事忘记。要是万一跟袁时中过得不那么顺心,以后就会痛苦一辈子。”停一停,她接着说:“张鼐兄弟是男子汉,不会哭哭啼啼,甚至会装得像没事人儿一样,可是我猜他一定必然也很伤心。他一向嘴里不说明,心里爱慧梅,人尽皆知。他万没料到他同慧梅的姻缘忽地成空。真的,只因为来了个素不相识的袁时中,宋军师和牛先生不顾小张鼐和慧梅二人自幼以来的生死恩情,硬作月老,乱点鸳鸯,使慧梅终身有恨,使小张鼐心上的人儿登时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笊篱打水一场空!你想,这样的伤心事他一辈子如何能忘?夫人,闯王和军师们只想着眼下袁时中是个有用的人,全不管这一对在你们身边长大的年轻人自幼在一起,一道儿血战沙场,出生人死,早结下海似恩情!唉,有什么法子呢?自古以来,女儿家的婚事都不能由自己的心愿做主啊!”
高夫人没有因红娘子批评闯王而心中生气,反而频频点头,深深地叹了口气。
当天中午,在老营中摆了三四桌酒席,该到的家属、女兵都到了。但慧梅却躺在慧英的铺上,蒙头哭泣,不肯起来吃饭。红娘子和慧英在一旁劝了半天,最后说:“这定亲的事且不谈,今天闯王和夫人认你做义女,这酒席是为你做义女才吃的,客人都到了,你应当出来当众给夫人磕两个头,否则你把闯王和夫人置于何地呢?”慧梅这才勉强起来,略为梳洗,依然红肿着双眼,走了出来。当着众人的面,她向高夫人跪下去磕了三个头。因闯王不在这里,她也说出了向闯王磕头的话。一面说,一面心里又想着闯王不该把她许配给姓袁的,不觉心中像刀割一样,感到疼痛。
在简单的筵席上,大家都不谈慧梅定亲的事,这是因为高夫人预先打了招呼,不要再使慧梅伤心哭泣。大家开始只谈闯王和高夫人认慧梅做义女的事,后来又谈起打开封的事来。人人都认为这第三次进攻开封是势在必得,而开封是北宋建都的地方,城池很大,人口众多,非常富有,进了开封,闯王打天下就前进了一大步,局面就大大地不同了。说着说着,大家的酒喝得多了,谈话也更热闹了,喜气洋洋,充满了整个大厅。只有慧梅,听了这些高兴的话,反而更加难过。眼看着闯王就要打下开封,进而平定天下,而她却不能跟张鼐结亲,永远跟随在闯王和高夫人身边,倒反要嫁到别的营里去,这个袁时中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她并不知道!
酒席散后,客人纷纷离去。高夫人把慧梅、红娘子和高一功、李过、刘宗敏三家的夫人留下。当着红娘子等人的面,高夫人又一次问慧梅,到底怎样向闯王回话,因为三天之后人马就要出发去商丘,袁时中在这里也只能停留两三天,这事不能再拖下去。慧梅听罢,在高夫人面前双膝跪下,哭道:
“妈妈,你既然把我当作女儿,我求你救女儿一命。我死也不离开你,跟谁也不结亲,永远永远不出嫁。妈妈你救救我吧!”说罢,放声痛哭。
红娘子和三家至亲好友夫人,还有慧英、慧琼和在场的姑娘们见此情景,都忍不住欷殻鹄础8叻蛉艘哺帕骼帷9艘徽螅劾幔玖丝谄煅首哦曰勖匪担�
“慧梅,为这事你饭不进口,水不沾唇,哭得像泪人儿一样。我就是铁石人也会心碎!何况,我,我不是铁石心肠!你孤苦伶仃,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骨肉至亲。这些年来,我把你当成女儿看待,比亲女儿兰芝看得还重。你也立过不少功,为保护我流过鲜血,几乎死去。你如今这样伤心,我做义母的如何不心碎!好,我再去行辕跑一趟,找闯王再商量商量,为你求情,尽我的力量为你求情。成不成我不知道。万一闯王坚持要你同袁将军结亲,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女儿家的婚事得由大人做主,自古以来哪有自己做主的呢?说到头来,婚姻之事都是命中注定的!”
说了以后,她就叫慧梅依旧到慧英的铺上去休息。然后她吩咐备马,带着慧英等几个姑娘,往闯王的住地奔去。
王长顺正率领着一群马夫在场地上驯马,忽然一抬头望见高夫人带着几个女兵骑马奔来。她赶紧抛下众人和一百多匹战马,跑到高夫人面前,迎着高夫人的马头说:
“我一直说要到老营去看望夫人,可是总是分不开身,又知道你很忙,轻易也不敢去打扰。今天夫人有什么事来行辕啊?听说闯王把慧梅认作义女了,这可是一件真正喜事儿,我要喝一杯喜酒呢!”
“唉!老王,你不知道内情,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喜事!今日喜事成了烦恼,你咋会想到?”
“烦恼?这事情还有什么烦恼呢?”
“不瞒你说,慧梅也是在你眼皮下长大的,这孩子柔中有刚,你别只看她在我的面前百依百顺,实际上别扭起来,用八只水牛也拉不回头。正因为她柔中有刚,所以对姐妹们温柔体贴,惹得人人喜爱,可是一旦打起仗来,她就像一只猛虎一样,刀砍到鼻尖上连眼皮也不眨。”
“这我知道。这孩子是个好姑娘,在你面前什么话都听从,可是在敌人面前,哪怕是刀山她也敢上。可是这跟认她做干女儿有什么关系呢?”
“认干女儿是一层。还有一层,咱们的闯王把她许配给新来的一位袁时中将军啦。慧梅为这事心里不愿意,你叫我怎么办啊?”
“唉!这姑娘也真是奇怪了。这个新来的袁将军,我也看见了,一表人才,年纪又不大,配慧梅蛮配得上,还有什么不好呢?何况是闯王亲口说出来的。现在作为闯王的义女嫁出去,多光彩啊!她还有啥不愿意呢?”
“一言难尽哪!”高夫人不愿说出张鼐的事,只得说道,“孩子们大了,总有自己的心事,我们有时也考虑不周。”
王长顺恍然大悟,说道:“哦,我想起来了,想起来了,这也是有道理的。本来好端端的一对鸳鸯,偏偏不能相配,要去配一个素不相识、毫不知情的人,自然她心里不愿。可是,这也没有办法。闯王话已出口,婚姻事总得父母做主,她怎能不听?反正,姑娘们一嫁出去就好了。”
“长顺啊,事情不像你想的那么容易!我看这姑娘的话很难说。常言道:话是开心斧。可在这件事上,她的心坚如金石。我对她什么话都说啦,就没有办法剖开她的心。我已经派人找老神仙去了。要是找到他,请他说几句话,慧梅也许能听进去。再说,闯王这边,老神仙也可以说话。”
王长顺摇头说:“夫人,你不清楚。尚神仙虽然是慧梅的干爸,救过慧梅的命,可是像这件事情,他也只能说一说,听不听还在姑娘本身。至于闯王那边,老神仙原来什么话都可以说,但如今闯王身边人才济济,战将如云,事大业大,样样事情都要分他的心,所以小事情大家都不再愿意去见他说了。即便是请老神仙,我看他只会在心里替慧梅难过,未必愿意去多管这种事情。”
高夫人因急于去见闯王,便说:“你忙吧,我还要到行辕里去。”随即一提缰绳,马继续往前走去。到了行辕,才知道李自成带着牛金星、宋献策、李岩往曹营议事去了,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