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闯王剀切晓谕,仰尔军民遵行。限于两日之内,焚香开门献城。大军秋毫无犯,保全一城生灵。义师进入叶县,只诛叛将国能。
城中百姓一听见响箭声音,就知道必有闯王的“晓谕”射进城来。凡是响箭落下的地方,立刻就有许多人跑去拣拾。尽管刘国能的士兵吆喝着“不许拾响箭!”但在叶县城中,刘国能并无威信,谁也不肯听从,争拾响箭,传阅“晓谕”,还把“晓谕”藏了起来。
官绅们都看到了这些“晓谕”,兵丁们也有人看到了。大家私下纷纷议论,无法禁止。因为叶县同襄城是邻县,襄城投降的消息已经在昨天传到了叶县。大家听说襄城知县曹思正接到李闯王的“晓谕”之后,在县衙门连夜召集士绅会商,纷纷主张投降,换取阖城平安,只有举人张永祺一个人不肯投降,听其带着家属出城逃走。还听说士绅们在讨论是否投降时,有人拿出一部叫做《皇明通纪》的书,指出成化年间,刘六、刘七兄弟二人率领人马来到河南,也是“晓谕”州、县:投降者免攻。当时襄城表示投降,献出一些骡、马、粮食,果然一城保全,事后朝廷并不深责。大家又听说,两天前襄城向李闯王投降之后,闯王果然不派人马入城。
城中绅民都愿投降,到处纷纷议论,刘国能完全清楚。他召集几位亲信商议,大家不但都拿不出什么主意,反而告他说,军心也有些不稳了。有人甚至用委婉的话劝说他出城投降,认为李闯王不会加害于他。刘国能命亲信们退出,一个人留在屋中,反复愁思,想不出好的办法。城外又在打炮了。他不禁顿脚长叹,绕柱彷徨,自言自语说:
“唉,没料到我刘国能竟落到这个下场!”
将近中午时候,城中官绅父老来到辕门求见。刘国能将大家迎进议事厅中。今日厅中的情景与往日大不相同。两三个月前刘国能初到叶县,将他的副总兵衙门设在这里,那时厅中好不威风。仅仅十天以前,刘国能在这里召集官绅,会商加固城防事宜。会后酒宴,宾主尽欢。当时大家认为李自成暂不会来,且喜刘国能带来了两千人马,叶县可以无虞。官绅们谈笑风生,盛称他的部伍整肃,地方倚为长城。然而曾几何时,局势突然一变,今日大厅中一片愁眉苦脸,气氛沉重,好像就要破城的样子。
大家坐下以后,一个为首的士绅先说道:
“现在一城官绅父老来见大人,不为别事,只是为请大人设法保全一城官绅军民的性命。”
刘国能心中明白他们的来意,却故意说:“本镇正在竭力守御,准备与流贼死战,这就是为的保全一城官绅百姓的身家性命。”
另一位士绅说:“死战决不能取胜,守城断无把握。如若坚守,不但不能保全官绅百姓性命,反而将遭屠城之祸。将军可曾想过?”
刘国能慷慨激昂地说:“我什么都想过。我身为王臣,又为大将,决无投降之理,我所想的只是如何坚守,如何死战,其他概不过问。”
有一位士绅年纪较大,原是本县有名的一位举人,也做过外县教谕的官,如今回家住在城中,听了刘国能的话,很不以为然,问道:
“将军独为自己的一个忠字着想,可曾为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着想乎?”
刘国能无言对答,只是叹了一口长气,说:“我身为武将,只有三个字,在我心中。”
举人问:“哪三个字?”
刘国能说:“不怕死。”
另一位士绅马上愤愤不平地说:“单有‘不怕死’三个字不够,应该还有三个字:‘爱百姓’。”
刘国能说:“我因为爱百姓,所以来到这里。驻守叶县后,士兵从不敢骚扰百姓,这是各位都看到的。”
有位士绅说:“昨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将军来到这里,确实不怎么骚扰百姓。但今日不同于昨日,今日或降或战,必须决定。降则一城保全,战则满城屠戮,将军到底如何想的?”
刘国能说:“我看叶县可以久守,闯贼决不会逗留此地过久。”
知县张我翼本不想多说话,可是现在士绅们已经同刘国能冲突起来,他也不得不说道:“请将军三思,目今人无固志,孤城无援,断无不破之理。我也是朝廷命官,承乏来此,守土有责。将军对朝廷具有忠心,难道我就没有忠心么?我也是进士出身,幼读圣贤之书,受孔孟之教,这忠君爱国几个字自幼就牢记心中。然而,然而,现在一城百姓都在等待我们作出决定,安危系于将军一言。如果将军和我能从百姓着眼,暂时投降,救了百姓,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刘国能冷笑说:“县父母既然也有投降之念,我不敢奉劝你不投降,可是你也应想到,你是身蒙国恩、食皇上俸禄的人,日后你如何对待皇上?纵然百姓体谅你,国法岂能体谅你?”
张我翼说:“前日襄城已经投降了。襄城知县曹思正顺从士民之意,向李闯王投降,献出骡马粮食,遂得一城保全。我想此时应当通权达变,不能死守一个忠字。闯王人马退走之后,我们仍然为朝廷守土,岂不两全其美?”
刘国能摇头冷笑:“恐怕到那时你就悔之晚了啊!”
正在争论不休,忽然有人送进来闯王的第二次“晓谕”。有一个坚决主张投降的陈姓士绅,不顾刘国能和知县在场,首先把“晓谕”抢到手中,看了一遍,脸色大变,大声说道:
“各位不必再争,请听我念一念!念一念!”
众士绅纷纷嚷道:“快念!快念!”
于是姓陈的士绅手指微微打颤,捧着李自成的“晓逾”,大声念道:
本帅救民伐罪,恫瘝无辜百姓。
再次晓谕尔等,提前明早破城。……
大家不等他将“晓谕”念完,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哎呀,明早就要攻城!原说限两天,如今只限一天了!”另一个说:“哎呀,这怎么好!这怎么好!”又一个喃喃地低声说:“恫瘝无辜百姓,还要提前攻城!”……姓陈的士绅接下去念道:
速议开门出降,保尔鸡犬不惊。
国能如肯归顺,依例宽大优容。
前罪一概不问,望汝效忠立功。
念完之后,大厅中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后来目光都集中到刘国能的脸上,等待他说话。刘国能仍存着侥幸心理,认为李自成原限两天投降,忽然减去一天,必是左良玉的人马来救南阳,使他不敢在此逗留过久,他既然不会久留叶县城外,还是以齐心固守为上策。可是刘国能刚刚把这些想法说出,姓陈的士绅立刻驳道:
“我看不然。依我看来,必是李闯王明白城中军民无心守城,所以限令今日决定降与不降。”
大家同声附和。刘国能见自己处境十分孤立,沉默一阵,长叹一声,说:
“晚上再议吧,我刘某决不连累一城官绅百姓!”
散会以后,刘国能登上北城,想察看突围道路。他看见城外到处都是义军的营盘,无隙可乘。这时正值高秋季节,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眼可以望见十八里以外的卧羊山,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卧羊山上也有不少旗帜。他明白逃走的道路已经没有了。
黄昏以后,他正感到束手无策,知县张我翼和一群士绅父老又来见他,请他速作决定,免使一城生灵涂炭。他们一再对他说,如果今晚不作决定,明天一早攻城,一切就都迟误了。刘国能听了以后,在大厅中不住走动,连声叹气。尽管他已毫无办法,但是仍不肯说出投降的话。这时攻城义军忽然从南边打了三炮,有一颗炮弹从空中隆隆响来,越过屋脊,落在他的老营后院,幸未炸开,不曾伤人。他得到中军校尉惊慌禀报,立即同官绅父老们跑到后院观看,但见炮弹打入地下足有半尺多深。大家面面相觑,有人摇头,有人吐舌,有人啧啧连声。
刘国能同众人回到大厅中。大家又纷纷催促他速作决断。他对一位亲将说:
“你到南门城头,向城外喊叫,说我刘将军明日辰时出城,亲自与闯王见面。请闯王明早不要攻城,以免一城无辜百姓遭殃。”
亲将问道:“说大人已经决定投降么?”
刘国能将眼睛一瞪:“你照我的话说,何必多问?我只是去亲见李自成,什么投降!”
“遵令!”亲将迅速转身,退出大厅。
刘国能对众人说道:“你们各位都走吧,传谕阖城百姓放心,贼兵不会再攻城了。我刘某不能为皇上守城尽忠,当以一身救百姓免遭屠戮。”
大家默默退出。有的人心中暗暗称赞刘国能毕竟是一个慷慨忠义之人;有的人想到他今日被逼投降,可能仍然去作“贼”;有的猜想他见到闯王之后,会被闯王杀掉;也有人认为闯王会放走他。但这些想法,大家都没有说出来。
知县张我翼正欲同大家一起退出,刘国能又把他叫住,嘱咐说:“明日贼兵进城,望乡前辈忍辱负重,不可辜负百姓。”
张我翼听了此话,料定刘国能将在今夜自尽,便劝他说:“听说李闯王心胸宽大,况将军与他有金兰之谊,必然以优礼相待。只要将军一颗忠心不泯,日后再图报效朝廷不迟。”
刘国能冷笑一声,没有说话,拱拱手,走回内宅。
十月十二日早晨,阳光特别鲜艳,大地略有霜冻。
早饭以后,刘宗敏立马城外,但见各处云梯都已经准备停当,十几尊大炮架在南关土城墙上和城外高处,对准砖城。
将士们在等候刘国能出降。如不出降,就要开始攻城。
辰时刚到,城头上出现一面白旗,连连挥动。随即刘国能带着他的十岁儿子缒下城来,越过干的壕沟,直往刘宗敏立马的地方走去。他远远地拱手一揖,问道:
“可是捷轩么?自成在哪儿?”
刘宗敏略展微笑,拱手还礼,随即跳下马来,说:“我正是宗敏,在此迎候。闯王在前边不远,请随我前去相见。”
李自成昨天已经移驻离城二里多远的高阜上。这里军帐甚多,在方圆两三里以内星罗棋布。他坐在帐中,一边与宋献策商谈进攻南阳和接着去围攻开封的事,一边等候刘国能前来投降。他虽然料就刘国能必会前来,但也防备他耍一个花招,来一个缓兵之计,所以已经吩咐刘宗敏,如果到时候刘国能没有出城,就先用大炮猛轰一阵;如再不见他出城,就四面一起攻城。同时他也知道这城中百姓是愿意投降的,只是刘国能十分顽固,所以又一再嘱咐宗敏传令全军,入城之后,只杀刘国能一人,不许妄杀百姓;对刘国能手下将士,凡愿意投降者一概不杀,妥为安置。
罗汝才断定闯王必杀刘国能,他既不愿救刘国能,也不愿落一个杀朋友之名,所以假称身体不适,留在他自己的帐中不来,同亲信们玩叶子戏消遣。李自成也不勉强他来。
一个亲兵进来禀报说:“刘副将前来投降,已经走到帐外。”
李自成用嘴角向双喜示意。双喜马上向亲兵吩咐:“请他进来。”登时大帐外一声吆喝:
“请!”
刘国能随着刘宗敏走进大帐,后边紧紧跟着他的十岁儿子。吴汝义奉命在营门外迎候,也一起进入大帐。
李自成和宋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