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了一条腿。云门去找睦州和尚的时候,睦州也是不理他,不让他进门。云门不死心,来了几次,跪在门口,睦州看到他就把门关起来。假如是我们的话,早就破口大骂了,云门没有,他是来求道的,他还在参禅呢!有一天云门想到一个方法,又来叫门。睦州开门见到云门,又准备把门关上,云门一个箭步上前,赶紧把一只脚伸进去,这下子你总关不了门了吧!睦州禅师可绝了,硬是狠狠地把门关上去,结果,云门的脚断了,哎唷一叫,哈!开悟了。
什么是善知识?善知识很难办,善知识就有脾气,奉劝各位学佛尽管学,千万不要去找善知识,否则遭遇很惨,不小心一条腿就去掉了。佛法不一定在口头上,而是在行为上,他在行为上折磨你。禅宗祖师的喜笑怒骂,那是他的教育法,有时整得让你真受不了。道理是什么呢?他告诉你,道在你自己那一边,不在佛那里,也不在善知识这里。善知识只是想办法把你所有的妄念都打断了,都憋住了,憋到你开悟为止。你看孔子的教育法也是这样,孔子对每一个学生的答案都不一样,问仁,对这个说是这样,对那个说是那样,用现代的观念来说,没有一个标准。孔子说他的教育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逼着你发愤,你说我不会,我偏要弄会给你看,先刺激他发愤,然后再进一步启发他。不悱不发就是故意引起他的怀疑,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现代的教育则是鼓励鼓励,结果许多都鼓励坏了,成不了大器。
‘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所谓真正的善知识,在他的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身心内外都是清净,也就是说随时随地都在清净中。
‘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憍慢’。善知识与我们普通人一样,很难分辨。中国人有句话说:‘英雄见惯亦常人’,法国的拿破仑也说他在妻子与老勤务兵面前,永远称不了英雄,说得极有道理。不要以为善知识就像庙里塑的菩萨一样,永远慈眉善目,永远红光满面,永远都是对的。善知识也是人,也是有过患。但是,尽管他有许多过患,然而,‘心无憍慢’,他没有憍慢之心,永远慈悲,永远爱护人。
心无憍慢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不要看到善知识有了过患,你就觉得善知识也不过如此,你就憍慢起来了。不要如此,你还是要谦卑,诚恳去学。像我一生,算算有九十多位老师,有读书的,有学武功的,有学道的,有学佛的;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一生欠了九十多个帐,现在一无所成,经常想到‘红楼梦’上批评贾宝玉的两句话:‘负父母养育之恩,违师友规训之德。’
你说这些老师都对吗?也有不对的。人在三界中,就有三界中的烦恼。像我以前有位老师,他没有儿子,看到自己的朋友生了一个儿子,他高兴得眼泪都掉下来。在回家的路上,我跟老师说:老师!您还没有看开耶!我这个人向来调皮捣蛋。老师把我的手抓住,说:你认为我不应该动情?我说:对呀!老师问:你读过‘中庸’没有?你背背看!在路上,我就把‘中庸’背出来,背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我停下来。老师说:你怎么不背下去?我说我懂了,老师笑了一笑。背到这里,我已经挨了一棒了。吃棒子,可不是拿棍子在头上敲。下一句:‘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圣人也有情啊!菩萨大慈大悲就是多情人,怎么说是无情?后来,老师到了家,作了两句诗:
‘谁谓英雄不洒泪,人情儿女最关怀。’
所以说善知识也有过错,不过,善知识还是善知识,如果要在鸡蛋里挑骨头,则天下无完人,我们要看老师的好,对父母也是一样。以前宋儒讲过‘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我公开反对的,如果是在过去八十年前反对这句话,那不得了,一辈子不要想站起来做人了。天下是有不是的父母,但是,父母终究是父母,还是要孝顺。什么是孝道?孝道就是爱的还报。你看我们大便拉不出来,他要来挖;你吃不下去,他坐在旁边哭;你生病,他送你去看医生。你现在长大了,你只要像他以前对待你的一样对待他就行了。对师长也好,对父母也好,心无憍慢,这才是学佛。
‘况复搏财妻子眷属’。善知识也是要吃饭过日子,也有妻子儿女,也是要钱。你看密勒日巴传,密勒日巴当初去见师父的时候,穷得不得了,没有钱去供养师父,只有一只跛脚的羊,他只好空手去了。见了师父,跪下来,师父说你拿供养来呀!密勒日巴说我只有身口意供养,只有我这个人,其他什么都没有。师父大骂:‘你不诚恳,家里还有只跛脚羊啊!你就是舍不得!’‘是!是!是!’他没有申辩,赶紧回去把那只跛脚羊拿过来。他原来的本意是把跛脚的羊送给师父,觉得对师父不恭敬。你看看这个师父,什么都要,把劳力刮来,把人家跛脚的羊也刮来。所以,善知识也会搏财,也有妻子儿女眷属,跟普通人一样。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如果你看了善知识这些毛病,不起恶念,不起任何坏的观念。佛说即能究竟成就正觉,立刻就成佛了。到了成佛的时候,‘心华发明’,脉解心开,大彻大悟,身心内外一片光明,‘照十方刹’。
你看这一段成佛的方法,没有一个什么法门,只教你如何学做人,自己要做成是一个求法的学生,自己要成器,因为佛法不在老师这里,而是在你自己那里。你如果能对一个泥巴做的菩萨起恭敬心,也一样会成道,何况是一个活人?但是,一般众生不要说对这个善知识不信,即使一个活菩萨在他前面,他也不信。因为众生我慢,永远不能成道。真的放下我慢的话,那一个不是善知识?就如‘阿弥陀经’所讲的极乐世界,那些鸟都在念佛念法念僧,那些花鸟都在开示你,其实是你自己在开示自己,心花发明,就成道了。
佛教在人类社会提出了师道的尊严,无论显教或密教都非常重视,所谓:‘一日从师,终生如父。’密宗有马鸣菩萨着的‘事师仪轨五十颂’,凡是学佛要先学这个。做人弟子做不好的话,其他都不用谈了,人品有问题,还学什么佛?若是贡高我慢,那真是不堪造就。佛教为什么那么尊重师道?那是尊重法统,什么法统?正知见的存在。顺便告诉各位,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师道,要看‘礼记’,‘礼记’的儒行篇,说明如何才有资格称得上知识份子,如同佛教的戒律,说得清清楚楚,其中提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那么,怎么样才是师道呢?简单的分为两个观念,经师和人师。经师就是学问能够承先启后,人师可就难了,等于佛教的戒、定、慧样样俱足,大彻大悟,这才够得上善知识的标准。在此综合佛家与儒家的道理向大家介绍。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上面讲的是如何事师,对待老师就是要恭敬,是要无条件地信仰。接下来讲的是为人之师本身的条件了,假如老师没有做到下面的几个条件,则不足以为人之师。这个条件并不是知识,如同‘礼记’中所提到的‘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知识是知识,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
佛说真正的善知识所证的妙法,应该离开四种毛病,没有这四种毛病,才有资格称为善知识。
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吉: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那四种病呢?第一种是作病。什么是作病?就是认为圆觉成佛是造作出来的。我们的一切修行不是在造作吗?何以说造作是病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的自性本来就和佛的自性一样,何必还要修呢?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你修个什么呢?再怎么修还是一样不增不减,修并未增加,不修亦未减少。认为有修有证,有佛可成,这是作病。
这是圆觉境界,不是一般人的境界,大家可不要听了以后,都不修行,都不造作,那不可以,我特地在此强调一句,因为诸位没有这个气派,没有这个胆识,没有这个智慧。假如诸位有的话,就不来搞‘圆觉经’了。‘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我们所有的一切修行,都是本心第六意识的造作,以此有修有证求圆觉境界,求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境界,永远达不到。为什么呢?佛说‘彼圆觉性非作得故。’真正的清净圆明自性是本有的,不是造作出来的,不是修得起来的。所以说有所造作,有所修有所证,这是病态。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第二种病是任病,任者放任自然。中国的古人常讲学禅宗容易狂,所谓的狂就是任病,不作功夫。现代世界各国讲禅学的很多,其实,我们以前那有听过什么‘禅学’这个名词?学禅就是学禅,甚至连禅宗都很少提。现在处处都是禅学,可是,连个狂禅之流的人都没有。过去我们所看到狂禅之流的人,假如现在在这边的话,这一班人就不要谈禅学了。现在搞禅学者,对‘指月录’、‘五灯会元’也许能倒背如流,但是,你要他盘腿打坐,则一点功夫都没有。他认为不需要作功夫呀!懂了就悟了,狂得不得了,上不见佛,下不见众生,这是狂禅之流,这是任病。
佛说‘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生死有什么可怕?死了就死了。但是,临死之前痛苦不痛苦呢?当然痛苦。我以前有一位老朋友,学问好,禅也学得好,临死前,我去看他。‘怎么样呀?老哥,这个时候还痛不痛啊?’‘当然痛啊!’‘那你一辈子学佛——’‘那有什么关系?’他答覆得很自然。他也真有这个气派,他的见地也不能说不到,可惜,没有下过禅定功夫。所以说任病也是不对。有些人认为不用断生死,也不需要求涅槃,因为‘涅槃生死等空花’,那你去等等看吧!
‘任彼一切随诸法性’,一切放下,任其自由自在,如果这样就可以圆觉成佛的话,永远不可能。因为‘彼圆觉性,非任有故’。刚才讲过你有意去修成一个佛,不对;相反,不修而能成佛,也不对。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第三种止病是我们一般学佛最容易犯的,总认为学佛修行是把妄想杂念完全停止,认为妄念不能停止,就不能学佛。尤其大家都想把妄想止息了,‘永息诸念’,什么都不动念了,那么就达到‘寂然平等’,认为这就是空。有没有人做到呢?在修持上也有人做到,中国禅宗称之为‘枯禅’,枯木是不能生花的,这是不对的,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所以无论学显教也好,学密教也好,假如教理搞不清楚,一切修行都是徒劳无功,那真是‘涅槃生死等空花’,成佛毫无希望了。
佛说如果以这样的观念来修行,要想成佛,‘彼圆觉性,非止合故’,并不是说把妄念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