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7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这就是「修成合本有」,修成就是本有。
  下面一句「湛然常照」,这个就是意思,湛然是形容真心的清净,六祖能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它起用就是照见,《般若心经》里面讲「照见五蕴皆空」,举一个例子。这就是看破,真的看破,宇宙人生一切事理、性相、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常显现』,常的意思明白了,显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不显,现在隐。显的对面是隐,为什么隐?你有二障障住,好像今天天阴,浓云密布,阳光被云彩遮住,太阳隐了、不现了;如果这个云散掉,太阳就显现,显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破二障。我们的性德就像太阳一样,凡夫的云层太厚太厚了,几几乎乎在白日之下也像在夜晚,光明透不出来。在六道里面永远像生活在阴暗之中不见天日,这是真的,一点不假。我们讲这个天,性天;日,智日,我们性天、智日被烦恼、所知浓云遮盖了。佛教我们修行没有别的事情,两样东西去掉就行了,去掉烦恼障,你就证阿罗汉,你这个浓云密布去掉一部分,天亮了。有没有见到天上的太阳?没有,还是有云层,不过这个云层薄了一点,不像以前那么厚。阿罗汉还是没有见到性天,还是没有见到智日,必须要把所知障再去掉,然后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见性就是见性天。自性般若之日,光线就透一分出来,真成就了。
  大师在此地有一个说法,「若别说者,离烦恼障故法身显,离所知障故智身成」,这是一个说法。合起来讲二障俱破,法身、智身都现前了。换句话说,实在讲二障都障两种身,离二障这两种身都能够现前,这都是说「显」的意思,跟九法界的众生不一样。『法界悉充满』,清凉大师说,「诸根相好,一一无边,无限福智所庄严故。」这个话我们听了不好懂,他还有解释。「诸根相好,一一无边」,说的是自受用身、报身,自受用身,无量无边福德之所庄严、智慧之所庄严。这也有两种说法,报身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这个说法是说的自受用。佛也是凡夫修成的,他的表演不只一次,在十方世界常常表演,这一场戏不断重复在演,目的是教化成熟的众生。时时有成熟的,处处有成熟的,所以这种表演永无间断。佛为我们表演,从凡夫怎么样修成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八相成道,那是证果的表演,度化众生证果的表演。大乘十信位的菩萨、小乘四果四向,是为我们表演初学入门。
  在古时候印度,跟著释迦牟尼佛学佛,先学戒律、先学小乘。如果是小乘根性的,五年戒律学完之后,在形象上可以说能够与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行持相应了,学小乘经论;如果是大乘根性,小乘戒律成就之后,就能够学大乘经论。大乘、小乘戒律的基础一样,这个基础做好之后,大乘好比盖高楼大厦,小乘盖平房、盖二楼,诸位要知道地基是相同的。基础虽然相同,但是大乘的基础必定比小乘深厚。什么原因?智慧在戒里头,那个戒不一样,这很明显。没有智慧的人持戒很勉强,老师一定要我做,我不能不做,不做的时候他要处分我,被逼著的;换句话说,是被动的,他不是自动的。大乘菩萨持戒欢喜、自动的,智慧进去了,晓得这种作法是真自在。所以戒律在大乘是解脱戒,你看看多自在!严持戒律原来是真正的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不约束人。为什么你初学感觉得很约束、很不方便?是因为你放荡惯了,一下叫你收敛,你感觉得不习惯。你懈怠、懒惰惯了,一下叫你精进,你精进不来。你过的生活不是正常生活,你过的那个生活起心动念都在造罪业,《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得没错,「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所以你过的是什么生活?你过的是三途六道的生活,三途六道的生活哪里有幸福可言?所以你没有幸福,要懂这个道理。佛菩萨的生活才是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是幸福美满的生活。过这种生活开智慧,与戒定慧相应,与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相应,他怎么不快乐?真的叫法喜充满。「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悦就是法喜,那是真快乐。不过佛的日子,世间人讲真快乐那是假的,为什么是假的?他的苦并没有离开、并没有断,现在那个苦暂时停了,他觉得快乐。你要不相信,叫你一天不吃饭,你快乐不快乐?两天不吃饭,你快乐不快乐?饿昏了,哪里还有什么快乐?遇到许许多多都是不如意的事情,你快乐不快乐?佛经上说别人毁谤你、侮辱你、欺负你,你听到、看到了,如饮甘露,那叫真快乐;你看到、听到心里很难过,你就不快乐了。
  世人常说「助人为快乐之本」,那个助人的快乐你知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你没有帮助过人。真正帮助过人、常常帮助人,这一句话你就懂了,为什么?亲身体验到,你懂得了。你没有亲身体验,听人家说快乐,究竟怎么快乐法,你怎么想都想不到。所以佛法要亲证,那才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没有亲证,吃东西很好吃,吃得很快乐,决定比不上你自己会做,做很好吃的东西给别人吃,那个快乐你就想不到了。吃好吃的东西你快乐,你有这个经验,自己做出好吃的东西供养别人、布施别人,那个乐你想不到。你自己要常常做,常行布施、常修供养,乐就在其中。为什么佛菩萨这样干法?他得大乐,这是享受。工作他怎么会疲倦?他怎么会讨厌?不会!无有疲厌。为什么无有疲厌?里头有真乐在里头。我们凡夫做事情,做久了会疲劳、会厌倦,为什么?没有乐。你的工作里头没有戒定慧,充其量有戒,戒是什么?你做得很如法,如法是戒。没有定,没有慧,所以工作久了会疲劳、会厌倦。把定慧、四无量心、六波罗蜜,融合在生活里头、融合在工作里面,你的生活、工作都叫菩萨行。我们说个最粗俗的话,你过佛菩萨的生活,你做的是佛菩萨的工作,没有疲厌。这是自受用。
  他受用,是把自受用的身与土贡献给别人。清凉大师说:「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报身佛度化的对象,是地上菩萨,十地菩萨。别教的佛度别教地上菩萨,等於圆教十住,别教十地等於圆教十住,不是普通人,普通的菩萨见不到报身如来,见到报身如来是初地以上。换句话说,初地以前所见的佛都是应身、化身。应身、化身度地前的菩萨,同样也是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帮助一切大众断疑生信,修学大乘法,在大乘法里面得真正的法乐。这是后面两句所讲的,『恒演广大音,普震十方国』。这首偈大意懂得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怎样修学?第二首:
  【如来普现身,遍入於世间,随众生乐欲,显示神通力。】
  这一首意思非常明显,「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来普现身,遍入於世间』,这个世间就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在十法界里面现的身,随类现身。就像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像《华严经?入法界品》里面的五十三参,随类现身。无论现什么样的身,不外乎应身、化身,但是在大乘圆教里面讲,「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应身就是报身、就是法身,法身就是应身、就是报身,没有分别的。相上讲有三,性上讲是一;事上讲有三,理上讲是一,一而三、三而一,方方面面你都看清楚、看明白了,你才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诸法实相。不能著在一边,著在一边就不通了,就有障碍了。方方面面都看到、都清楚、都明了,於是就通了,融通,障碍就没有了。这两句是讲佛现身,无处不现身。
  『随众生乐欲』,我们看了这一句就晓得,这是什么?感应。这是因果,众生有感,佛就有应。给诸位说,众生以善心善行感,佛以善心善行来应。众生造作罪业,恶心恶行也感,佛应不应?佛应,佛也会以恶心恶行来应。为什么佛会有恶心恶行?给诸位说,佛善恶都没有。诸佛菩萨的应化,从众生心想生。你要作恶,恶行,佛就变现阎罗王、变现罗刹来治你的罪。为什么佛现这种相?大慈大悲。怎么是慈悲?消你的业障。地狱、饿鬼,这个境界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西方极乐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从哪来的?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一不是二。你要是真正懂得这个境界,不要说入,虽没有入,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理事都清楚了,十法界何尝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原本不二,差在哪里?迷悟有差。悟了,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
  诸佛菩萨在地狱里头、在饿鬼道里头,他自己的感受是一真法界、是清净平等法界。那个做恶的人、受报的人,他的感受就不一样,他感受是极苦的境界。他在里面要受足他过去造的那些恶业感得的果报,不相同、不一样,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清楚。所以佛菩萨就像我们的父母、师长一样,我们做了好事情,父母、师长奖赏我们;我们做了不好的事情、做了坏事,父母、师长要惩罚我们,就这么个道理!我们做了坏事堕三途,佛菩萨对我们的一种惩罚;我们做了好事情,有天堂、有净土,那是佛菩萨对我们的赏赐。我们细心去思 惟,真正把这个道理想通了,即使堕地狱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希望在地狱里面把自己一身的罪行恶业洗刷干净,重新作人。忏除业障,重新作人,那就离开地狱了。不但离开地狱,永脱轮回,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我说的这些话是我自己想的还是有依据?给诸位说,不是我自己打妄想,真有依据,依据在哪里?就在《华严经》。你看看善财童子的参学,参访胜热婆罗门,胜热婆罗门代表的是什么法门?愚痴。参访甘露火王,甘露火王代表瞋恨。参访伐苏蜜多女,代表贪爱,这三个人代表贪瞋痴,三毒烦恼。这三个人都是诸佛如来变现的应身、应化身。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读到的坚牢地神、无毒鬼王,都是大菩萨,佛都给他们授记,将来他们都成佛。一般佛寺里面放焰口,焰口台对面有个鬼王,焦面大士,是谁?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世音菩萨在鬼道里面变现鬼王的身分。所以他那种严厉的刑罚是什么?大慈大悲,帮助你快速的消除罪业、消除业障,怎么不是慈悲?子弟犯过,父母、师长体罚,打你、骂你、罚跪,那是真正的爱心、真正的慈悲,真正想成就你。
  现代人浅智,就像前面偈颂讲的「浅智不能测」,现在人浅智,溺爱,小孩犯错误原谅他,结果他是什么心理?犯错误不要紧,错误愈犯愈大,愈犯愈严重,到后来不可救药!中国人这个教学,从小防微杜渐,不能有一丝毫过失,从小来培训,将来长大是君子、是贤人,从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少过失。你说哪一样是真正爱人?爱的方式、爱的手段、爱的结果不一样,东方人父母、师长跟西方人不相同,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一样。非常不幸,这两个世纪以来,东方人迷了,被西方这些科技、工业科技引诱,著了迷,把自己传统的文化否定掉、抛弃掉,一味向西方去学习。现在西方世界的病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