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7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光明中出妙音,普遍十方一切国』,光遍虚空法界,音也遍虚空法界,当然亦遍三世。为什么?时间跟空间是一体的。『演说佛子诸功德』,「佛子」是菩萨,法身菩萨经上讲的是佛真子,用我们现在话来说,是如来真正的学生;换句话说,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是佛教学的旁听生,还不是正式的学生。我们是什么地位?我们连旁听生的资格都不够。在这个地方应当要生大惭愧心,应当要真正忏悔,勇猛精进,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诸佛如来有真实的慈悲,以无比殊胜的方便,为我们开了净土法门「带业往生」,这一生当中就可以升做正科生,不要当旁听生。我们懂不懂佛这一番心意?要真正体会得,我们才晓得我们今生唯一的一桩大事,那就是念佛求生净土。
  前面我给同修们提到,今天找几个同参道友不容易,一个人干,家庭就是道场,遵守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徒弟的那个方法,我们行!这个方法一点拘束都没有,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成功的关键就是万缘放下。锅漏匠能够成功,秘诀就在此。他何以能放下?他尝到世间的苦滋味,他的生活过得太苦,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所以他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一个愿望专求西方净土,他没有二念。人家三年成就了,那不是假的,自在往生,预知时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走了以后还站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不容易!他能做得到,我们要问哪一个做不到?古大德跟我们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凡是去不了的就是你放不下,你要是放下没有去不了的。於世出世间法,只要有一样放不下,就把这个殊胜的机会破坏了。我们要干,不能不干。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切处一切时念佛第一,其他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我们除了这一门之外,修学任何法门,这一生当中都不能成就,这总得要晓得。
  唯有这个法门,我们有把握有信心『能入菩提之妙道』。等同诸大菩萨的大觉;舍弃这个法门,不认真修学这个法门,这人没有觉悟,没有智慧,还不肯回头。换句话说,「佛子诸功德」广义的来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归纳起来讲就是《大乘无量寿经》;於是我们就清楚、就明白了,一大藏教世尊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归净土三经。我希望我们同学们要重视,不要在这大经上下功夫,要在念佛上下功夫。大经只听,帮助你拓开心量,帮助你心行与《无量寿经》相应。你听有好处,心量拓开了,念念也像诸大菩萨一样,尽虚空遍法界,在这里学习。学习到一定的程度,你必定落实,你的心行都会落实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你会照顾他们、你会帮助他们,你智慧开了,你有善巧方便,你有菩萨的四摄六度。前面讲的这二十句,你都能落实,都能变成你现前的心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就入菩提妙道。舍弃这个法门,学《华严》不念佛,《华严》白学了。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作《华严念佛三昧论》,黄念祖老居士有讲义,大家可以看看。第二首:
  【劫海修行无厌倦,令苦众生得解脱,心无下劣及劳疲,佛子善入斯方便。】
  向下九首「别显德用殊胜」,这就是前面讲的佛子功德,功德殊胜。前面三首,就是第二、第三、第四这三首,「通显体用自在」。清凉大师告诉我们,第二首「悲智相导」,度生不疲不厌。『劫海修行无厌倦』,「劫海」是指的长时间。长到什么程度?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你千万不要想著,「什么时候放个假?什么时候我可以休息几天?」你错了,诸佛菩萨修行永远没有假日。为什么?一有假日就懈怠堕落了。勇猛精进,你一停止就不能前进了,不进则退,所以怎么能有假日?世间的学校、世间法的学习可以有假期、有假日,为什么?他不想了生死、不想出三界,那个行;你想了生死、出三界,你生死没了,三界没出,你怎么能休息?你怎么能懈怠?
  那我们要问,圆成佛道之后能不能休息?不能休息。为什么?世间还有许许多多苦难众生没有得度,圆满菩提自性里头的大慈悲心自然流露出来,决定不会看著众生在受苦受难你不去管他,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菩萨成佛了,还是永远没有休息,干什么?倒驾慈航。回到九法界里头来,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永远为一切众生做示现,也就是经上常讲的「为人演说」。你要为别人表演,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教人怎么修,教人怎么回头、怎么觉悟,怎样入菩提妙道,你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劫海修行!所以自己没有证得无上菩提,那个时候修行是为自己;证得无上菩提之后,还是不断的修行,是为众生。一样要做出学十善、修五戒,一样的为出家大众表演。为凡夫、出家众表演什么?「沙弥律仪」,条条做到,教化众生的,做榜样给人看的。诸位同修必须要晓得,言教固然是方便,感化的力弱,身教感化的力量强,真做到了。稍有善根的人看到之后,他心里有感动,「我要学!」
  我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们最受利益的是他的身教,言教其次,他所讲的他都能做到,我们受感动。亲近善知识时间要长,时间短了不行,长时间的不离善知识,天天在受他的薰陶,尤其是身教的薰陶,怎么会不得利益?时间短了,难!因为你离开善知识,你很难不受这个社会影响,你很难不被五欲六尘动摇,你的根不深,你容易失败。李老师当年要求我是五年,我自己想想五年不够,我跟他老人家说我希望加一倍,十年,他老人家听了点点头。现在这个花花世界,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真的是念念之中都在诱惑人,我们的心愿不为所动,谈何容易?我们的正知正见不被迷惑,不是容易事情!自己在这个境界里头能够保住自身,没有堕落,已经就不容易;还能够精进,还能够把这个境界、自己修行功夫年年向上提升,诸位自己想想,修行难!自己一定要克服这个障难,拼命!要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疲不厌,这里面有法喜,法喜充满,所以你不会厌倦。帮助自己,帮助九法界一切众生,『令苦众生得解脱』。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说得好,悲要没有智,就是慈悲多祸害,变成「爱见」,「爱见悲者,则於生死有疲厌心」,确实,没有智慧就会退转,退转就不免堕落。所以长时间的修行,「劫海修行无厌倦」,证明他有大智慧。如果有智没有悲心,那就叫「下劣」,他就会疲劳。虽有智慧没有慈悲心,二乘人,不肯教化众生。尤其是阎浮提众生有名的刚强难化,「随他去,反正教他他也不听,随他去,不要去管他了」,自己退心。所以佛常常教导我们福慧双修、解行相应、定慧等学,这些话都是教导我们、勉励我们不犯这个过失,向大乘菩萨、向法身菩萨看齐。『佛子善入斯方便』,「悲」你能教化众生,「智」你没有疲厌,普贤菩萨愿愿最后的结语:「无有疲厌」,自性般若智慧现前了。学不厌,教不倦。第三首:
  【尽诸劫海修方便,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而恒说彼性寂灭。】
  清凉大师给我们一个提示,这首偈讲的「空有双观,入法门而常寂」,这是智慧。「空有双观」就是前面两句所讲的,「空无分量,有无边际」。「入法门而常寂」就是后半偈,因为你能够观空,所以心里头常住寂灭相。《金刚般若经》上佛教导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会把外头境界相放在心里,也就是说你万缘放得下。心常寂灭相,心常住在寂灭相,也就是说你的心永远常住在清净、平等。心要能常住清净、平等,那怎么会不生智慧?清净平等觉,智慧自然现前。
  『尽诸劫海修方便』,时间真的是无始无终。诸位一定要晓得,所修的全是方便门;真实的,真实没得修,真实的是性德,修什么!自性本具的是真实,所修的都是自性里面的障碍。障碍总的来说,妄想分别执著这三大类,这三大类的障碍烦恼习气无量无边,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它断尽。用什么方法断尽?那就讲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很适合的方法。这些方法随时会变的,今年我用得很适合,到明年就不适合,为什么?明年境界提高了,要换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佛家讲的法门,法门无量。我们自己就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我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同学提到过,我们初学用什么方法?初学佛的时候目的是两个,一个是深信因果,另外一个目标是认识佛教。深信因果是学佛的根本,一个人不相信因果报应,不能学佛。为什么?佛法就是讲的因果,《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是五周因果,《妙法莲华经》讲的是一乘因果,不相信因果那怎么行?整个佛法都建立在因果上,世出世间法离不开因果。
  因此佛法不是真的,佛在《金刚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佛法为什么要舍?它符合因果。到什么时候没有因果?到寂灭场地,一念不生,还有什么因果!但是诸佛如来为了要教化九法界众生,还是要把因果提起来,这就是说「始终不离因果」。菩萨修行成佛是因果,成佛之后度化众生还是不离因果,因果是世出世间法的真理。佛门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为什么不空?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循环不空,因果转变,因果循环;因果相续不空,这三桩事情不空。我们初学,因果是方便法,所以读的书都是因果报应。印光大师教给我们初入佛门读《了凡四训》、读《感应篇汇编》、读《安士全书》,这些书我不但读而且讲解,还大量流通。听老人讲因果报应的故事,给我讲的最多的是朱镜宙老居士,每一个星期我们总有两三次见面,他都会讲故事给我听。那个时候我二十几岁,他老人家将近七十岁,把我们看作孙子辈看待,我们受这个教育。跟方东美先生,在他教导当中,我们认识了佛教,这是方便,初学非常适合的方法。
  『尽诸劫海修方便,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而恒说彼性寂灭』,这个「方便」就是我们讲的法门,法门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就是说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不是这一个阶段,你要是看到第一句「尽诸劫海」,在我们现前这一段,我们在无量法门里面,选择哪几种法门最适合?我们今天净宗学会成立,我们选择的法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选择这些。现在看一看我们的根基不稳固,所以我们现在特别强调「净业三福」,而把净业三福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落实在《沙弥律仪增注》,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三部经的内容就是净业三福,特别强调这是我们眼前的方便法门,最适合的方法。要不在这上奠根基,以后这个菩提道真的叫寸步难行,我们怎么会有长进?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三卷)  2002/1/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3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光声自述偈颂第三首:
  【尽诸劫海修方便,无量无边无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