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接懈校鹆⒖叹陀杏Γ杏Φ澜徊豢伤家椤�
我们怎么学法?我们要学的是清净色相无有染著。这个话什么意思,我们得搞清楚。清净色相,色相是从心生,佛在大乘经里面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由此可知,要想色相清净,首先你得要心清净。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我们的环境就清净;环境是依报,依报就清净了。能转的是心,身与依报环境都是所转。佛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是说明凡夫跟佛不同的地方,佛能转境,凡夫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是你染著了。转境界是什么?不染著!再说得明白一点,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因为这一段经文所问的是六根三业;最要紧的,如何能在境界里头不染著?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学不染著,这个人是真正学佛。果然不受染著,这人真有功夫。
如果眼见色被色相污染,耳听声被音声污染,污染的现象是什么?你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顺自己意思起了贪爱,不顺自己的意思起了厌恶,你已经被染著。不染著的人,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他一定能保持佛在《金刚经》上教导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佛教须菩提尊者,尊者常常到外面去教化众生,世尊教他要记住,教化众生、接触大众不能忘了这两句话。为什么?接触大众是很容易被染著。他不像小乘,小乘人不接触大众,避免染著,这样子得身心清净;大乘菩萨不然,菩萨是要接触大众,主动去接触大众、欢喜接触大众,很容易被染著。由此可知,菩萨道的确不容易。定慧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在古时候是不可以离开老师的。所以老师观察学生,这个学生什么时候可以出师?出师我们现在讲毕业,他可以去游化,叫参学,可以去教化一方,用什么来衡量?他的定慧能做得了主,可以不受染著,才有资格参学,有资格入众;这个「众」就是世间大小种种社团,他们的活动你可以参与,是这个意思。你自己没有定力,自己没有智慧,不可以参与。
自古以来,定慧没有成就就去学大乘、去弘法利生,往往自己没有度众生,反而被众生度跑掉了,这个例子很多很多。中国佛协副会长刀述仁居士就跟我谈过多次,中国曾经派不少出家人到日本留学,其中差不多一半以上到日本就不回来了,在那边结婚,做了日本和尚。日本和尚可以结婚的,定慧不够。这个事情在中国也有,中国就是还俗,娶妻生子做在家居士。也不错,依旧能够学佛,从出家的身分退回去做在家居士,男众女众都有。佛为了避免学生禁不起诱惑而退心,所以订下这些制度,后世祖师大德代佛行化的,无不遵守。但是到今天的社会,这个社会价值观改变了,大幅度的改变,崇尚民主自由开放、崇尚人权,老师不能教学生了,圣贤之道於是衰微。只有少数善根深厚的人,还是相信圣贤之道,那只有个人自己用功去修学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各人修各人得利益,没有办法勉强别人。有些同修来给我谈起来,我就告诉他,现在的社会,儿女不听父母管教,父母要是责备他,他站在门口、站在窗口大声叫:「你们大家都来看,我的母亲虐待我。」你看这成什么话!这就叫天翻地覆,你以为天翻地覆是什么?这是民主自由开放必然的结果。这个结果要说个不好听的话,这个世界无法无天。有些人讲「我们怎么挽救?」说老实话,没有人能挽救,诸佛菩萨来都不行,天神上帝来也不行,为什么?你来那就得讲民主自由,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决定没有权力干涉他的。
我们生逢这样一个时代,所以善根深厚的人只有自求多福。如果能够集合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参道友,那是好事情。真正志同道合,组成一个小团体,我们自己认真努力来学习,希望这个小团体人人都能成就。尤其是净宗法门,我们懂得决定遵守圣贤的教诲,依教奉行,断恶修善,积集善福,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正确。除这个路之外,我们没有路好走了。我们今天三、四十个同学都有善根,但是善根不能降伏染著,也就是这善根力量还差一些。今天我们有缘选择这个地方建一个小道场,希望我们大家依众靠众来增长我们的善根,希望我们的善根能在短时期就有能力降伏烦恼,面对著五欲六尘的境界不起贪瞋痴慢,我们这一生成就就有把握。对於社会大众尽心尽力服务,照顾他们,这就好,完全落实佛菩萨的教诲。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保持自己清净的形象,避免污染,我们这是修身。
第二,「无障碍眼,於一切法悉能明见」。经文每一句前面都有「一切诸佛有无边际」,清凉大师注子这几个字第二句以下都省略。「一切诸佛有无边际无障碍眼,於一切法悉能明见」,这一句了不起!为什么?九法界众生的眼都有障碍,障碍的程度不相同。我们人能见的眼的功能比畜生道强,大部分的畜生道眼的能力不如人。可是人眼的能力不如天,天有二十八层,愈往上面去他这个能见量愈大,所以叫天眼。阿罗汉有慧眼,菩萨有法眼,到如来果地有佛眼,叫五眼圆明,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在《华严经》里面讲十种眼,到后面我们统统都会读到。
无障碍眼,这不可思议,用我们现代话来说,无论是哪一种的光波,这个波的长度不相同,他统统都能见,没有障碍,他的能见量是尽虚空、遍法界。小,真的是洞察秋毫,在佛法里面讲微尘、毛端,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近距离我现在看我的毛端,不是这个。我们看他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看每一个众生的毛端、看每一个世界的微尘,就像在眼前一样,这么好的眼!我们现在眼的能力看远方要用望远镜,把色相放大我们才能看见,甚至放大几十倍、几百倍,天文望远镜放大的能力就更大,让我们看到外太空,所谓外太空,我们银河系以外的,观察天体。但是还是有限,空间无际、没有边际,我们科学技术再发达,所见的范围还是非常有限。假如我们不用望远镜,这个世间人视力最好的,从前人考视力用什么方法考?晚上看星星,你能看到六等星,你的眼睛就算是很好的,七等星大概一般人看不见,用这个来测验视力。无障碍眼那是不可思议的,可是佛告诉我们,佛的眼无障碍,换句话说,我们本来眼就跟佛一样无障碍,他恢复了。
「不思议法品」里面这十种法,每一种法都是普遍无量无边法界,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六根三业的能力是我们的本能,是我们本有的;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本有必定可以证得,凡是有障碍都是自性里头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断掉,本有肯定可以恢复。佛经上这些一问一答,我们明白了,确确实实帮助我们生起信心。只要我们自己信得过自己,认真努力随顺佛陀教诲来修学,我们这一生可以恢复。不但可以恢复,而且可以究竟圆满的恢复,怎么知道?《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这是表演一生圆成无上正等正觉。善财是代表我们的,告诉我们他能做到,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我们为什么不肯干?换句话说,你还是自私自利,你还是贪图眼前这些小利、这些名闻利养,这个能力你这一生就没有恢复的可能。所以我们眼的能力可以看到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能看过去、能看未来,无所不见,无所不知。我们要问,诸佛如来有没有看到我们现前这个世界状况?当然看见,无障碍眼!我们这个世界明年、后年怎样变化,他有没有看见?他看见了。他没有时间的障碍,没有空间的障碍。我们希望知道往后几年、几十年的事情,自己的事情、社会的事情,我们不知道,在胡思乱想,无障碍眼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请看「如来现相品」,问「体相显著」:
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法品」里面所说十种法。第三,「无障碍耳,悉能解了一切音声」。这是说耳听的功能也不可思议,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所有一切不同的声波他统统能够听到。我们的耳有障碍,它的能力也是非常窄小的一段声波,比这个声波高的,或者说之为高音波,以及低的音波,我们都听不到。如来果地上,这些障碍统统没有了。而且我们一定要记住,周遍十方也周遍三际,往后经文会详细说明。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一一刹土里面无量无边众生,一一众生的音声都能听得很清楚、辨别得很清楚,「解了」清楚。而我们这个世间的人,说实实在在的话,耳根的能力很差。文殊菩萨虽然在楞严会上给我们拣选圆通,「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说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六根比较,耳根最利。我活了这么多年,这么多年当中冷静观察,许许多多大众耳根并不是很灵,为什么?他把意思听错,换句话说,听是听到,没有「解了」。音声里头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不容易!往往把佛的意思错会了。
佛距离我们三千年,佛不在世了,佛所留下来的是经本,经本我们看有的时候把意思看错了,我们听一些大德们的讲解,也把意思错会了,真的是比比皆是。不但是现前,佛陀初灭度的时候,学生们就争论,对佛所说的话每一个人解读不相同,於是就分成了学派。上座部、大众部,二十个部派就是这么产生的。但是这些人对佛的教诲所解的意思不一样,可以说都没有解错;没有解错,何以说不一样?有的解得偏,有的解得圆,有的解得浅,有的解得深,这上面就有差别了。总而言之,方向、目标大致上都不错。诸位想想,佛陀当年那个时代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佛法流传到三千年后的今天,争论有什么希奇?可以说是正常的事情。大家在一块研究经教,意见不同常常争吵得面红耳赤,正常现象!我们自己有亲身的经历。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跟李老师学教,我们也有几个非常好的同参道友。每个星期我们有一次聚会,因为都是在家同修,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我们都有工作,每个星期有一天聚会,大概有三个小时,我们这些同学在一起讨论老师教导我们的。我们怎么讨论?覆讲。有一个同学覆讲,我们这些同学们听,听完之后我们来研究讨论。对老师所讲的,我们每一个人体会的意思都不一样,有的时候也吵架,吵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可是到第二天还是好同学、还是好同参,常有!我学习的时候有,我就会想到你们同学当中一定有,不可能没有的。哪一个道场里面都有,这有什么希奇?见和同解,难!
没有见和同解,就没有六和敬的僧团。这个时候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只有取同舍异,我们大家认同的我们遵守,彼此有意见的暂时放下,以后慢慢再解决。就像我们跟其他宗教往来一样,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做到互相合作。如果舍同求异,那个麻烦大了,必定有争端,怎么能和谐?所以我们读经、我们听讲,同学们在一块也要懂得这个原则,求同舍异。如果有疑问,一定要来问,不问永远是个疑团,永远变成争论,那就不好了,所以有疑一定要问。世尊当年在世,听讲的人很多,大家解了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