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康敝兄挥凶岳恢览姹鹑说模庵秩擞涝抖际且桓隹闪跽撸缘锰盍耍荒芑赝贰2灰晕吹叫⒀改福肝腋改覆辉冢以趺葱⒀ǎ俊拐庖痪渚涂梢圆凰悖砹耍∠氲酱蟪私渚锩娼驳模敢磺心凶邮俏腋福磺信耸俏夷浮梗腥渚锿方驳模挥执蟪司纤担敢磺兄谏允俏夜ジ改福蠢粗罘稹梗蠢粗罘鹉蔷褪欠钍率Τぃ鹗俏颐堑氖ΤぁK愿改浮⑹Τぴ谀睦铮恳磺兄谏允恰T趺茨芩蹈改甘Τげ辉诿媲埃慷造兑磺兄谏寄芄恍⑺场⒍寄芊钍拢造蹲约焊改浮⒆约豪鲜δ挠胁恍⒕醋鹬刂溃啃⒕创诱飧龅胤叫蘩吹模獠耪嬲男⒕矗嬲切缘碌牧髀丁�
我们的大病就是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佛今天教我们回过头来,把这个病治好,只有众生没有自己就对了,你真正觉悟、彻底觉悟了。为什么?众生原来就是自己。行佛境界!人与人之间决定要和睦相处,他意见很多、很难伺候,我知道他迷得比我深,他烦恼习气比我重,我如何跟他相处?处处忍让、处处尊重,就能相处了。你有你的意见,我有我的意见,彼此不相让、彼此不相容,就不能相处。所以,佛菩萨为什么能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相处?你知道道理在哪里?诸佛菩萨无我,就都能相处。无我,还有什么不能相处?「无我」,我们说得粗一点,无「我的想法」、无「我的看法」、无「我的分别」、无「我的执著」,你想想看他跟什么人不能相处?他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和睦相处。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相处?有我,有我的看法、有我的想法、有我的分别、有我的执著,麻烦了!变成与一切众生格格不入。有我,你这光很小;无我,光很大,遍照虚空法界!现在西方人讲的磁场就是光,我们现在把它讲成影响力。有我,影响力很小;无我,影响力很大。孔老夫子有教无类,大公无私,你看他的影响力几乎影响全世界,时间影响到今天两千多年,这是夫子的光。释迦牟尼佛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的影响力遍及全世界,时间就算外国人的说法,二千五百多年。一直到今天这世界上多少人在纪念他,多少人在称赞他,多少人发心向他学习?这就是他大放光明,平等普照。我们读经、我们学佛要向这些地方学习,首先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然后我们就把它落实、把它做到,全心全力爱护一切大众,为一切大众服务。服务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断恶修善、帮助他破迷开悟,这就是行佛境界。
帮助他「出离生死」,这个事情难,所以先要让他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天堂不只一个,天堂很多,我们要想生天堂,到哪一个天堂?确实天堂是很多,我们可以任意去往生,但是你要具备条件。天堂的条件总而言之一句话: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信仰上帝的人能生天堂,上帝是什么?上帝就是爱世人,信仰爱世人的人能生天堂。信仰爱世人,你爱不爱世人?你不爱世人,你不能生天堂;你能像上帝一样的爱世人,你肯定生天堂。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能像诸佛如来一样的慈悲对九法界一切众生,你肯定往生佛国土。我们讲佛国土,他们讲上帝天堂,佛国土就是佛的天堂。伊斯兰教他们说上帝的天园,园是花园,跟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意思相近。经题上「华」是比喻花园,这是个大花园,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所有这些花卉的品种它统统具足,一样都不漏,用这个来做比喻: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不同族类的众生、不同形状的众生、不同生活方式的众生、不同文化的众生,统统融合在一起,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多么美好的社会,多么圆满的人生!在这个大世界里面,诸佛国土很多很多都已经落实了。我们现在要学习。
它后面有一句「逮十力地」,十力地是如来果地上十种特殊的能力,你逮十力地你就成佛了,可见得这个教学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如果没有帮助那个众生成佛,我们的责任义务还不圆满,还得要继续努力,一定要达到究竟圆满。当然究竟圆满我们知道不是一生一世能达到的,为什么?众生根性不相同,我们一定要懂得不断的要把它提升。譬如这个小朋友现在的程度是小学程度,我们办小学帮助他;等到他小学毕业,我们办中学帮助他,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帮助众生是生生世世的大事业,不是短时期。所以要有恒心、有毅力,这个事业永远没有间断,永远不能够中止,不疲不厌,这个事情才能做好,做到究竟圆满。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六七卷) 2002/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67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出现品」,大众念请第十一句:
【云何是诸佛眼,云何是诸佛耳,云何是诸佛鼻,云何是诸佛舌,云何是诸佛身,云何是诸佛意,云何是诸佛身光,云何是诸佛光明,云何是诸佛声,云何是诸佛是智。】
总共有十句。这十问,问「体相显著」。这十问,是讲六根三业,三业:身业、语业、意业,「於身业中,开常光为身光,放光为光明」,这就变成十句。本来只有九句,它讲身业的时候变成两句,就十句。「不思议法品,诸佛有十种法,普遍无量无边法界,谓无边际眼等。离世间品,一一各有十门辨释。」由此可知,大众所问的问题,就是《华严经》佛菩萨为大众宣说的、解答的。全经总共有三百一十个问题。在这一品里面,我们看到有二十个问题,前面十个,接著又说了十个。前面问的是诸佛海,这个地方是问诸佛体相。众生有疑,佛一一都有详细的解答。
此地要注意到,佛的体相就是我们自己本来的体相。宗门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个体相就是本来面目,由此可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知道之后才晓得,我们现前真的是迷惑颠倒,丧失本来面目,於是才真正体会得诸佛菩萨的慈悲应化,来帮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我们首先要在此地建立信心,虚空法界刹土众生不是别的,原来就是自己,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虚空法界是自心相,刹土众生是自身相,我们不能不知道。明白了、搞清楚了,这叫觉悟;对於事实真相一无所知,就叫迷惑。迷惑之人,他的思想、见解、行为颠倒了,怎么说他颠倒?完全跟性德相违背。所以我们的修学不是别的,无非是恢复自己的性德而已。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特别为我们说明佛的三业当中的身业,因为他讲到常光与放光。世尊当年讲经是应机说法,什么样的根性,对他用什么方式来说,都能够令当机的人欢喜信受,得到修学的利益。常光、放光佛在经论上有很多种的说法,决定不是矛盾。有时候说「佛常光一寻」,一寻是多大?我们通常讲八尺,实际上也没有定数,应当说正确的答案是我们人站得很直,把两只手伸开,这个距离就叫一寻。我们造佛像、画佛像,画佛的光就是从这个意思来绘画、来显示。但是《华严经》「不思议品」里面又有一个说法,「常妙光明,不可说不可说种种色相以为严好,为光明藏。」常妙光明就是常光。「出生无量圆满光明,普照十方,无有障碍。」这就是说常光也是普照十方。这个地方我们要懂得佛的意思,佛当年在世讲常光一寻,我们就体会到是佛的应身,《华严经》上讲的诸佛,这个佛身是法身、报身,当然不一样。所以我们要问佛的常光,你就要知道是法身佛、报身佛,还是应化身佛?他们现的常光不相同,决定有光。
放光则不然,放光有时候放,有时候不放,我们在经上看到佛讲经说法面门放光、白毫放光,这是我们常常读到的,所以有时候放,有时候不放。在「相海品」里面,佛说「其一一相常放光明」,一一相,我们不讲别的相,就说平常这个应身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一一相都放光明,而且常放光明,这个话是真的,但是怎样?这个光我们见不到。放光的时候见到,常光我们见不到。现在说这个话容易懂,我们随著科学技术的进步,晓得光波不一样,如果向深处去体会,不难体会得到。凡是物质,真的是小到微尘大到世界都放光,没有一样不放光,只是光波长短不相同。与我们视力、我们眼见的光波相同的我们看到,如果比我们这个视力范围也就是眼的境界这种波度长的,我们看不到,光波短的我们也看不到。由此可知,常光是真的,放光我们能看见。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去体会,去领悟到,真的!
我们这个世间每个人、每个众生,又何尝没有常光?又何尝没有放光?放光没有佛那么明显。我们讲放光是你道德学问的影响,或者你造作一些恶业的影响。造作恶业的影响,那个光是不善。这就正如同现在这个世间很流行的气功,气功看一个人的气色,如果这个人的气色是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都是善良的;看到这个人气色是灰色的、黑色的,这是不善的。气功里面讲气,佛法里面讲光。不但一个人有光,山河大地也有光,我们讲灵气。现在人讲这个地方磁场好,人在这个地方感觉得非常舒畅,这个磁场好。磁场不好的地方,你走到那个地方感觉得身心不安,身心不定,我们一般人讲没有安全感,好像有恐惧,这个磁场不好,你感到畏惧。由此可知,这是光化的作用,它这个光波我们肉眼看不到。
「相海品」里面讲的,常光跟放光也通,常光无异於放光,放光无异於常光。清凉大师为我们分别,「常即湛遍」,湛然遍满虚空法界;「放则见有去来」,放的时候我们见到,不放的时候我们就见不到,有这么一种情形。大师说「不思议法品」里面诸佛有十种法,他在《疏钞》里面为我们列举出来,我们看这十种法的名相,正是解释这十句问。这是略说,细说还在大经之中。可以说这个经自始至终无非是详细为菩萨解释这些疑惑,菩萨实在是代我们启请的。这些问题很重要,但是我们凡夫问不出来,问问题也得有相当的基础;换句话说,你对於这一行不了解,是个外行,问题都问不出来,这是事实。
不思议品里面说:「诸佛世尊有十种法,普遍无量无边法界。」这就是本经四十六卷里面所说的。第一,「一切诸佛有无边际身,色相清净,普入诸趣而无染著。」这一句是答佛身,无边际身。在我们这问句里第五句,『云何是诸佛身』,解答的顺序不一样,这个没有关系。我们看了这一段文,想到佛是凡夫修成的,我们现在是凡夫,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跟佛一样,证得无边际身,无边际是法身!「色相清净」,这句话非常重要,是这一整句里面的中心,我们要学习就在这四个字上用功夫。「普入诸趣」,诸趣是九法界,普入是示现,示现在九法界,没有染著。清净法身周遍法界,什么地方有感,佛就有应;从法身示现为应化身,它的功能也是周遍法界,哪个地方有感,佛立刻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我们怎么学法?我们要学的是清净色相无有染著。这个话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