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6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姆衬障捌颐鞘票馗罘鹑缋词怯哂丁?拷颐蔷突嶙鞣稹⒆髌腥哂毒妥叩搅廊荆飧鍪虑椴荒懿恢馈�
  佛的心纯净纯善,佛的心是我们一切众生的真心,是一切众生的本性。我们自己的心性也是纯善纯净,现在非常不幸被烦恼染污了,变成不净不善。甚至於为烦恼习气所污染,污染严重到极处,到了连什么是真妄、邪正、善恶、是非、利害,都没有能力辨别,常常把它搞颠倒了。把假的当作真的,把邪恶当作善的,把极端不利的大害以为是利益,我们冷静观察世间,佛经上讲的颠倒错乱是很容易、很明显的看得出来。我们有没有觉悟?真正觉悟的人,像《华严经》上所说的,觉悟的形象是什么?先利益众生。觉悟的人一定先照顾众生、照顾别人,帮助别人心得清净,帮助别人破迷开悟。所有一切作为是为众生的,今天讲的为社会、为大众,而不是为自己。自己确确实实肯牺牲奉献,奉献自己的体力,奉献自己的财力,奉献自己的精神、时间,为众生造福,这是觉悟的人。迷惑的人,念念为自己。这两种人差别在哪里?觉悟的人他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走的是佛道,他走的是菩萨道;迷惑的人他走三恶道,怎么回事情?大家很清楚,迷的人增长贪瞋痴,他增长自私自利,这是迷。觉悟的人,增长戒定慧。「令诸菩萨心得清净」,「令」是戒,「心得清净」是定,「满一切智」是慧,觉悟的人他走的路子是戒定慧;迷惑的人,他走的路子是贪瞋痴。戒的反面是贪,定的反面是瞋,慧的反面是愚痴,诸位一定要晓得,戒定慧跟贪瞋痴是同一个体性。大乘经上佛常讲,贪瞋痴即是戒定慧,是一不是二,觉悟了就是戒定慧,迷惑了就是贪瞋痴,体是一不是二,只是觉跟迷的差别。我们学佛法,尤其是学《华严》,要觉悟,一定要认知觉悟之可贵,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与伦比!
  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得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中国人常讲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宇宙的和谐,地利是我们居住物质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人和是与一切有情众生的和谐,这种收获多大!觉悟才行,不觉悟做不到。这三大类的和谐,哪一个人不希求?我们读一读世间所有宗教的典籍、所有圣贤的教诲,都是追求这桩事,这才是真正离苦得乐。为什么求不到?为什么总是不和谐?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了,他们确确实实三种和谐圆满具足,为什么他们能够得到,我们不能得到?原因不是别的,他们觉悟,我们迷惑。迷惑而希求得到,永远得不到,觉悟他不求自然就得到,关键就在觉迷。我们在这个经文上每一品每一章、每一段甚至於每一句,要学觉,才有真正的用处,才有真实的利益。这一句要怎么学?我们要修养道德,我们要求真实的智慧,我们的智慧、道德也要像诸佛如来一样放大光明。放大光明就是大的影响力,别人看见你、听说你,自自然然他就受影响。他会很明显的感到「你跟我不一样,你觉悟,我迷惑;你念念为社会众生想,我没有,我起心动念只为我自己想,为我的小家庭想。」他会很明显的发现我们的想法不一样、我们的做法不一样,「你的做法我也佩服你,也尊敬你」;再进一步影响力深了,他就会效法你,会向你学习。
  我学佛五十多年,我认识佛法,肯定佛法是教育。早年我常说的,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我说这个话是我初出家时对「中国佛教会」说的。现在我们学《大华严》,证实我的认识没有错误。再把我从前说的稍稍补充一句大家更容易懂得:佛教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如果把从前说的跟现在连起来,佛教是多元文化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确实至善圆满,没有丝毫不善,没有丝毫缺陷。所以它不是宗教,我们决定不可能拉其他宗教信徒来信奉佛教,这个不可以,这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宗教徒当中彼此互相争信徒,有!佛教不是宗教,至少我们今天这个地方的佛教不是宗教,我们不拉信徒。我们在这里是教学,这个地方有讲堂,我们要建讲堂。讲堂每天上课,这是义务的社会教育,不收学费。来听课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你要喜欢你可以常常来听。所以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教育教学的机构,我们的形象鲜明,我们教学的目的也是这两句话,「令一切大众心得清净,满一切智」,我们在做这个工作。要想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圆满,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自己不认真修戒定慧,怎么能够用戒定慧来教化广大的群众?戒就是守法,定就是清净心,清净平等,慧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说得细一点,人与人之间的真相、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都搞清楚、搞明白了,自自然然你就得到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的修养,自己平等性智不能现前、妙观察智不能现前,你就没有光。这个光、放光就是影响力。
  再看第九句:「舍离世乐不贪不染,而普愿世间离苦得乐无诸戏论。」经上讲的字字句句都是在这里教我们,我们的学院将来怎么做法?这就学到了。「舍离世乐」,世乐是世间人的娱乐,他们的歌舞,现在这个世间人娱乐的太多了,而且弊端重重、污染严重,娱乐也到了浊恶至极。我在香港住的时日不长,那边的同修告诉我,现在娱乐界里面的一些状况。所以这个世间的娱乐,佛说这个话是三千年前,不是现在,那个时候佛已经讲污染了,但是那个污染很轻微,微不足道!可是圣人的用心跟凡夫不一样,圣人总是小心谨慎防微杜渐,今天我们已经看出流弊太深、太严重了,所以我们要提倡正当的娱乐。我是多少年来,从一九八三年,我起了个念头「弥陀村」,弥陀村的目的何在?照顾老人。我今天看图文巴这个都市就是弥陀村,我们学院附近的街坊邻居都是退休老人,我看到好欢喜。我这二、三十年的愿望会在此地实现,我们全心全力照顾老人,为老人服务,把佛法的精神圆满的表现出来。
  我们对於世乐(世间娱乐)不贪不染。我们要把古圣先贤所教导的乐教,乐是音乐,教是教育,娱乐是教育。现在在台湾、在中国大陆,有一些发心的居士要把佛经里面的故事编写成连续剧的剧本,希望将来有机会在电视节目里面表演出来,好事!这种娱乐就是多元文化的教学,音乐、舞蹈、表演,是圣贤教育的手段、方式。这种做法最早在哪里表现的?给诸位说,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讲第一部经是《华严经》,《华严经》里面具体为我们显示出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那是五十三个单元的连续剧。我们要努力,怎么样也要把这个事情让它完成。在我们手上纵然不能够把它送到电视台,至少我们这五十三个单元连续剧的剧本,要把它编写出来。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全面落实,这是多元文化的具体课程,我们要在这上面努力,在这上面下功夫。实在说《华严经》三十九品,品品都是电视连续剧的好题材,我们欢迎志同道合有这个兴趣的、喜欢写剧本的到我们学院来,我们共同努力把这部经典用戏剧的手法,甚至用舞蹈的手法,用歌唱、演奏、艺术的方法来表演。这样的做法,我相信将来一定会大放光明,普照全球!
  每一个演员,我们都是当演员的,觉悟的人就是演员,没有觉悟的人是观众。当演员的人不能不深入经藏、深解义趣,我们要把这部《华严经》学活了。《华严经》就是现实的生活,就是现实的社会,就是现实的时间与空间。孔老夫子对於艺术,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段,用今天的话讲是文艺的手段、文艺的宣传。他把他的宗旨用一句话界定:「思无邪」,所有一切文艺教学的手段都要遵循这个宗旨。「思无邪」,就是此地讲的「普愿世间离苦得乐无诸戏论」。现在世间文宣东西太多,种类太多,非常复杂,它的指标跟孔老夫子所说的完全相违背,走向什么?狂欢纵欲。那种狂欢,绝对不是此地讲的欢乐,不是!那个狂欢是麻醉、兴奋,我们今天讲吸毒,那是打吗啡,那个狂欢纵欲是极不正常。
  听说娱乐场所吸毒的风气非常普遍,这些地方我一生都没有接触过。学佛以后不必说了,学佛之前我没有接触过,不知道,偶尔在电视里面看到这些状况。香港有一些同修告诉我,所有娱乐场所这些年轻人为什么常常要去?他有瘾。什么瘾?吸毒的瘾,毒品怎么吸进去?听说娱乐场所里面的冷气,里面都喷毒品,喷吗啡、海洛因,整个空气里面有,所以你呼吸的时候你感觉到非常兴奋,常常想到这个地方去。生意兴隆,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们还听说,有个同修告诉我有个食品店,卖什么东西我也没有留意,也没有把它记住,卖这个点心。小朋友吃了也有瘾,天天吵著父母一定要带他到那一家去吃,那一家生意太好太好了。要不去的话,小孩又吵又闹,所以家长就感到很奇怪:到别家吃的东西小朋友都觉得不好吃,他不愿意去,指定这一家。於是引起一些家长们的怀疑,就向警察告发,希望警察去调查,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原来他的饮食里掺杂著鸦片,小朋友常常在这边吃,已经上瘾了。真的是吸毒,不是开玩笑的。娱乐场所的空气都有毒,都是毒品,你说这还得了吗?所以你整个身心已经被他控制住,到时候你毒瘾发作,你一定要到他家去,这还得了?所以现在不是形容,是事实。
  我们怎样帮助这个社会,怎样帮助这些迷惑颠倒的大众?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们断恶行善,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在晚年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晚年确确实实能够得到情义的温暖。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道义、仁义、情义、恩义,佛陀教导我们慈悲一切,宗教里面神圣教导我们要爱世人。我们今天所学所修、所作所为,要把诸佛菩萨圣贤的教诲落实,我们去做到。我们布施道义、布施仁义、布施情义、布施恩义,布施真诚的爱心,奉献我自己所有的,照顾一切苦难的众生、贫寒的众生,尤其是年老的人、退休的人。我们一面学一面落实,学以致用。不是所学非所用,学了马上就用上,我们这一生过得有意义、过得有价值,这一生没有白来。所以我们在此地学大方广,一定要落实佛华严,经典上的一句话,实在讲我们一生都受用不尽,一生享受不尽。诸位一定要记住,牺牲奉献为众生服务是一种享受,这里头有乐,不亦乐乎!你真正得到受用了。如果你觉得我做这个事情太辛苦,你没有得到受用;你要做得非常欢喜,法喜充满。所以,舍离世乐,法喜充满。
  我在过去对於中国古代这些艺术表演的典籍,我也常常留意,也搜集了一些,分量不多总共大概有一百多册,希望提供我们同学当中有志於这一方面的做个参考。我们佛门里面有一种是出家人编的,法师编的《归元镜》,好像是平剧的剧本,古大德就已经有这个观念,把佛法搬到舞台上去表演。现在随著科学进步,希望佛法能够在电视节目里面出现。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